前秦不但连续灭掉前燕、前凉、拓跋代国,统一了包括河北、河东、山东、河南、河西、漠南在内的整个中国北方地区,更西征平定西域三十余国,南下将东晋的巴蜀、汉中、襄阳、彭城这些战略重镇尽数攻取。此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版图之庞大已经远超后赵甚至曹魏,战略局面甚至好于西晋灭吴之前。
西晋从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登基,到东吴灭亡,统一大计看似拖了十六年之久,然而,首先是由于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的西北反乱,荼毒秦凉二州九年,加上西晋朝廷内部,大批重臣并不想司马炎建立军功,树立威望,打破原来统治秩序,一直有意无意阻挠。
但这么漫长的准备期,也让西晋在巴蜀地区准备大量舟师,演练水军,最后动兵方能一鼓而下。
史书明确记载,苻坚南征前,同样要巴蜀准备舟师,但是坐镇荆州的东晋西府军首领桓冲,一直针对上游敌势,不断以攻为守。
桓冲的战略布防重点,就是冲着前秦从三峡与汉书的顺流之军,不断地进行以攻为守的战术反攻,让前秦占据的襄阳,不但不能成为进攻东晋的基地,反而成为需要反复去救援和防御的战略包袱,同时也让前秦对巴蜀地区的统治难以巩固。
谢玄与北府军,对淮北彭城地区的种种以攻代守行动,也如出一辙。
因此,苻坚面临的局势,不同于后世隋朝已经稳定控制三峡和巴蜀,南陈因为无力夺取西梁的江陵,也就无力入江入汉,所以杨素当然可以从容造船,建立一支完胜江南的水军。
他只能临时调集巴蜀的大量船只,组建一支战斗力十分可疑的临时船队,运输士卒与粮秣。即所谓:「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颍」
苻坚构想的上策,当然是一举在江北打垮晋军主力,或者东晋在大军压境下,自己内部崩溃,大军有征无战,
下策是就算拿不下东晋,至少可以横扫淮南,在长江边耀武扬威一番,彻底打残东晋的两淮经济区,把战线推进到长江。这样就算不能灭晋,前秦也并没有输。问题是,他万万没想到,东晋执政的谢安,直接在淮河一线,用主力兵团与他正面野战!
其实东晋和前秦此前的第一波全面交战,已经让双方战力和国力的优劣势看的很清楚了。
历史上西晋灭东吴,不过出动了20多万人,隋朝灭南陈虽然号称出动了50万大军,但是一线兵力也就是30万人左右。 而前秦第一次进攻东晋,出动了30万大军东西并举全面铺开,问题在对东吴和南陈足以灭国的兵力,对东晋连东西全面决战都没能实现:
西部战线是苦战得了襄阳要地,但是东晋上游主力不动如山,后续发展是前秦的进攻全军覆灭。东线全面进攻的秦军先锋,同样惨败于谢玄的北府军,几乎全军覆灭。
这种局面,足以证明此刻的前秦,远没到具备发动全面总攻的条件,想一举吃掉东晋是完全不现实的。苻坚有没有可能改善和东晋作战态势?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他迫不及待的总动员全面压上,这就是不智之举了。
对前秦众多宗亲、重臣来说,苻坚完全是冲昏头了,但是他们想到的最悲观的局面,就是东晋面对前秦这种动员规模分兵拒守要地,等春雨到来再反击。终究前秦这次总动员规模如此之大,根本无法保障军队旷日持久的和东晋作战,最迟春雨来临前就得撤退。
而战役的结果,超过了他们最悲观的设想,东晋居然真敢把下游主力集中起来,而且正面决战居然面对面打爆了苻坚亲率的秦军主力!
后世很多人以为这战东晋赢得侥幸,执掌东晋政权的谢安,纯粹撞大运。然而,如果没有谢安同意,谢石谢玄桓伊们,根本不可能把下游主力兵团集中起来决战,而是常规性的分兵把口,坚壁清野,死守要塞,风险明显要小得多。
这一战如果东晋输了,就是输光了机动兵团,甚至淮南要塞守备队都损失大半,淮南必失,甚至长江防线都岌岌可危。 然而谢安当真就这么豪赌一把,也可能是之前的桓温寿春之战,谢玄淮南之战,给了谢安太多的启示与信心,深信一汉军可当五胡!
所以他有2个月准备时间,都不在寿春配置重兵,等前秦军拿下寿春不久,谢玄的北府兵主力立马赶到,这就是故意布置的棋局,以寿春为诱饵,让苻坚庞大的前秦野战军团,投入淮南水网地带,打歼灭战而一举吃掉秦军主力!
是的,谢安是冒了一个天大的险,拿东晋国运豪赌了一把,而且他居然赌赢了。他没有歇斯底里,披头散发,如临大敌,没有全面动员,到处戒严,故作镇静同样足以安定人心。后世许多人认为他是靠运气躺赢的,难道这真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从谢安战后不惜让出中枢大权,努力团结东晋中枢,集中力量北伐的做法,谢安这次豪赌,或许就是为了有生之年光复中原,还于旧都,归政皇室。所以,为了这个结果,那么在淝水之战冒天大的风险也是合理的,因为如果只是守御成功,不能打崩前秦的主力军团。
在华北大平原上,前秦骑兵可以充分发挥战斗力,加上其一统北方的国力,谢安在有生之年注定北伐无望。
反之,当淝水之战歼灭了前秦军主力,令苻坚的大帝国土崩瓦解后,如果谢安与谢玄叔侄不是天不假年,那么就不是只拍刘牢之那点兵力去河北试探性进攻,而是东晋的桓谢两家联手,主力兵团进攻河北,而一旦河北被平定,西进夺取关中更是顺理成章。历史上第一次【以南统北】,就轮不到千年后的朱元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