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讨论一直都在持续,喜欢他的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雄主,他一手打造了唐朝的贞观之治,为大唐的百年兴盛奠定了经济与文化基础。
但讨厌他的人却认为李世民是个杀人狂魔,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囚禁父亲,杀害兄弟,只是为了那近在咫尺的皇位,这样的暴君真的适合做皇帝吗?
当然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不管个人道德素质怎么样,李世民这位皇帝当得还真的没毛病,虽然他对身边的亲人下手都无比凶狠,但在他在位期间唐朝的百姓幸福指数非常高,唐朝也是从李世民开始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国家。
那李世民到底属于什么样的人呢?从西安出土的李建成陵墓中,我们或许能窥视一二。
李建成的墓室内刻有显眼的55个大字,从这些历史文字中,我们方能拨开迷雾重重的时间看透李世民的为人!
李渊如意算盘打得好
关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恩怨情仇怕是一本书都写不完,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在李渊黄袍加身建立大唐后,原本最有机会继位的就是李建成,连他本人也这么想。
实际上,当年李渊给李建成的朝廷资源可要比次子李世民高出太多了,在那个封建文化盛行的年代,即便是初唐也得遵守皇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李世民同样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早期根本没动过任何心思去跟李建成争夺皇位,当时满朝文武都是李建成的有利资源,他作为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最好的结局无非是封王封侯,随便领一块儿地过上富裕的日子,可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
太原战役上。
当时初唐根基不稳,随处可见的造反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既然造反肯定得派人去武力压制,派谁好呢?
李渊选择的二皇子李世民。
当时李渊的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大儿子李建成肯定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将他放在身边锻炼他的统治手段,同样也是和百官多走动走动,相当于是提前进入了“准皇帝”的状态,李渊正逐步放权。
至于打仗这件事交给李世民,两兄弟一人主内一人主外,天下可安。
玄武门之变爆发
事情的前期发展还真如李渊预料的那般美好,李建成在战争期间负责后勤管理,样样事情做得都非常出色;李世民那边在前线打仗也异常勇猛,捷报连连传来。
李渊高兴得合不拢嘴,接连把重要的官职封赏给李世民,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官位肯定是越大越好。
可问题是,李世民实在是太能打了,
初唐的叛军在李世民的铁蹄下全线溃败,竟然没有一股势力能够与之为敌。
所以到最后的局面就是,
李世民功高盖主,作为父亲的李渊突然发现他没有位置赏赐给李世民了,如果真要按照其战功来封赏,怕是要让太子李建成禅位,李世民顶上去了。
正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巧的是李世民也是这样想的,起初他手里没兵没权自然愿意效忠哥哥李建成,不跟他争夺这个皇位。
可眼下战争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国家英雄,权力的持续扩大也在膨胀着李世民的野心,最终于公元626年,
玄武门之变爆发了。
正是这场著名的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李世民的野心,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被迫退位,太子李建成被杀,至于哥哥的家室基本上是一个也没放过,能杀的都杀了一边,就是怕春风吹又生,将来还有哥哥的后人找自己的子孙寻仇。
在此之后,
李世民登基称帝,开创了唐朝的贞观之治。
在他统治的岁月,唐朝基本没有外患,即便是有也在他率领的铁蹄之下被彻底踏平。
对内他减轻百姓赋税,倡导他们自由的思想解放,那时候生活在唐朝可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能够满足古人的一切奢求。
李世民的人品
李世民的功过是非中,我们似乎很难去评价这位皇帝是对是错,但是从西安出土的李建成墓穴中,其55个字的墓志铭倒是可以让大家参考一下。
墓志铭篇幅短,大意就是潦草的介绍了
李建成死于哪一年、死在哪以及葬于何处,其他的信息一概没有。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李世民的为人,
他对亲兄弟的心真的是狠到了极致,这是一位极其冷血的君王,尤其是面对那些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更是坚定不移的铲除,而且铲除之后还不留一丝痕迹,
甚至这块儿墓志铭中都没有记录过李建成曾经当过太子。
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如果哪天李渊的墓被扒开了,是不是里面也没记录他曾是唐朝开国的第一位皇帝,毕竟在李世民的眼中,这一切都可有可无。
结语
如果站在皇家的立场,那李世民绝对是历史上少有的残暴君主,他为达目的连至亲亦可铲除,并在其死后消除其一切名位;但如果站在百姓的立场,唐朝却迎来了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君王。
他虽然逼父弑兄,但却对手下的将领异常宽容,哪怕他们犯下必死知错李世民仍然没有杀他们;他的手段与格局远非常人可以触及,这大概就是李世民独具特色的个人魅力,是显性与隐性的对立,是冷血与光辉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