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争激化
李治的皇位很大程度是他舅舅长孙无忌给他争来的,这没错,不过这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死后有点狂的没边了,他狂到忘了他自己是啥身份了。永徽四年的房遗爱谋反案,长孙无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端生出一场大案,李治的哥哥、妹妹、叔叔,都被他一网打尽。李恪毕竟是皇帝的亲兄弟,李元景还是皇帝的叔叔呢,都被长孙无忌下令赐死。李治不忍心,向他苦苦求求情,长孙无忌毫不留情,冷酷地否决了。李治虽然懦弱,可他并不傻,可以说从那时候,心里已经埋下对长孙无忌的仇恨了。
“废王立武”之争
“废王立武”之争实际只是个表面现象,李治要夺回失去已久的大权才是事实,可对长孙无忌来说,意味着自己权力慢慢失去,小皇帝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自己的话了,这也是他不能忍的,至于说立武则天不合规矩,那也只是他的借口而已。可是长期的大权在握,使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他的权力是来源于皇帝李治的,并不是他自己的,他却错以为是他本来就有的权利,这就注定了他的最终结局。
扳倒长孙无忌
李治扳倒长孙无忌并没有那么复杂,废王立武之事上,四个顾命大臣里,于志宁中立,手握兵权老奸巨猾的李勣暗中支持李治,实际上胜负早已确定,接着李治先找借口把出头鸟褚遂良先给收拾了,剩下长孙无忌光棍一条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了,至于长孙无忌的罪名,有许敬宗就足够了,这位才高八斗的未来宰相编造这点罪名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最后“昏庸”的李治在听到许敬宗在家里闭门造出来的舅舅谋反的事实时,先是“惊”,后是“泣”,十分地“不忍”,最后直到许敬宗给他举出了汉文帝杀了舅舅薄昭照样是明君的典故,才“不得已”的下了决心。呵呵,谁说李治昏庸,其实他才是玩政治的高手!
不过对长孙无忌的死,我觉得不值得同情,史书评价也大概如此。《旧唐书.太宗诸子传》:“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而为无忌所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其阴报也欤?”简单来说就是长孙无忌自己做的太绝,遭报应了,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