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别再冤枉大禹和夏启了,上古时期家天下才是常态,不信你自己看

别再冤枉大禹和夏启了,上古时期家天下才是常态,不信你自己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316 更新时间:2024/1/23 21:19:17

黄帝生有二十五子,其中有十四个儿子建立起自己的姓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上古时期的任何一个姓氏都代表着一个贵族,黄帝十四子有姓氏(共十二个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分封在各地为诸侯,意味着黄帝一脉在华夏部落占据着重要地位。

黄帝崩逝后,天下共主之位传至黄帝长子玄嚣,白帝,即少昊,姬己挚。之后是玄帝颛顼帝,姬颛顼,号高阳氏,黄帝次子昌意之子,即黄帝之孙。再传帝喾,姬夋,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黄帝之曾孙。再传帝挚,号青阳氏,帝喾长子,黄帝之玄孙。再传帝,姓伊祁,名放勋,帝挚兄弟,帝喾次子,黄帝玄孙。再传帝舜,姚姓,妫氏,名重华,颛顼的六世孙,黄帝的八世孙。再传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之后便传至,夏朝建立。

《史记》大致记载如此,期间有些波折,如帝尧之丹朱曾为三年天下共主,帝舜之子商均曾为天下共主。由此可观,从黄帝涿鹿之战定鼎天下后,黄帝家族辉煌腾达,成为华夏部落地位最崇高的贵族,天下共主之位也一直在黄帝血脉子孙中流传。不仅如此,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嫡系子孙。从血脉传承一说,上古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诸夏部落的首领之位一直是在黄帝子孙代表的帝族血脉中轮回。从这个角度看,这是实打实的家天下制,却不是一姓天下。

必须要有黄帝子孙血脉,方有争夺天下共主之位的基本资格,但这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黄帝家族内部的禅让制。基本上每一位登临天下共主之位的黄帝子孙,都是与黄帝一般“生而神灵”,用现在话说是:天资聪慧,天赋异禀。如:高阳有圣德焉;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天下共主是由各方诸侯和大贤能推选出来的,基本上是谁支持者多,谁就能够登临帝位。当时分管四方的诸侯的四岳均有资格向当代天子推举下一代天子,朝中其余重臣也可如此。

“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而每一代天下共主,对华夏部落的掌控力都是不弱的,常常遍历山川河流,远不是后世储君能比的。他们不是什么久居宫中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他们每一位都是文武双全,十余岁便盛名天下,早早参与到帝位资格战中。帝喾十五岁岁辅佐叔父颛顼帝,帝尧十五岁辅佐帝挚。大家可能会想到这么一个情况,要是天下共主能力和威信不够怎么办?这事好办,进行禅让,退下来让能干者上去。帝喾长子帝挚执政九年后,亲自降诏禅位于其弟陶唐侯唐尧,即帝尧。“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帝挚退位时,死没死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可以肯定他没出什么政绩。

上古五帝时期天下共主的选拔,有着一个专有方式,名曰:受禅。秉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多数决定结果。舜继承尧的位置,大禹继承舜的位置,便是名副其实的受禅。受禅最早记录于《尚书》,三代之后的受禅仅有其名,其实是夺权。因此在上古时期,也是一种家天下的形式传承首领之位,不过这种形式中包含有民主和科学成分,不是一人或数人决定的事。

参考文献:《史记·十二本纪·五帝本纪》

更多文章

  • 周朝为什么能延续800年?从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的角度来谈一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朝的管理制度,周朝管理模式包括哪几方面,周朝国家管理制度是什么

    中国古代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建立起来的皇权社会,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是最大的。之所以管理成本和管理压力都非常大,是因为在皇权社会,皇帝从中央一直管到地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一个人的。既然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因此也都由皇帝一个人来管理。比如官员的任命,哪怕是小到县

  • 夏朝之前还有个王朝?存在1600年,却不被后世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朝之前的王朝有史料记载吗,夏朝之前有王朝吗,夏朝前的王朝有多厉害

    中国上下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悠悠历史长河见证着时代更迭,王朝转换。唐宋元明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朝代,然而,在历史上还有一个神秘的往常,存在时间长达1600多年,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王朝就是建立于夏朝之前的王朝——虞朝。关于虞朝,《论语·泰伯》中写道:“唐虞之际,於斯为盛”。尽管如此,因为随着时光的流逝

  • 夏朝文明存不存在?贵州教授:存在,只不过在巴基斯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文明证据深度解析,夏朝文明研究,夏朝文明是否存在

    消失的两千年大家总说我们有五千年历史,但是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是没有详细记录的,那就是夏商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过,很多历史都未被记载,他在翻阅之前的古籍时,自黄帝以来的很多文献都标注的不是很清楚,内容也是杂乱不堪,根本无法作为参考,也不知其中的真假。为避免误导后人因此司马迁才从有明确时间

  • 为什么大叔姜子牙形象,比黑眼圈哪吒接受度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姜子牙个人资料视频,姜子牙真的帅吗,哪吒与姜子牙

    1905电影网专稿谁是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有人抢答。“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建立成康之治。”——书上、网页上也许这么写。实际上,从《诗经·大

  • 历史上首位张姓皇帝,荒唐残暴超过商纣王,称帝仅1年便被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张姓皇帝,历史上张姓最厉害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张姓皇帝

    在常人的印象中,作为“中国三大姓”(李、王、张)之一的张姓似乎缺少帝王运,没有一个人做过皇帝,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依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张姓在历史上至少出过4位皇帝,只是他们的帝位均非正统,而且结局都比较惨,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而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首位张姓皇帝-前凉帝张祚。前凉属于两晋期间的十六国政权,

  • 周厉王的文物,外形足以惊艳世界,铭文内容颠覆史家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厉王资料,周厉王图片大全,历史上真实的周厉王

    作为一个地方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发展是很迅速的。它的前身是历史文物陈列室,成立于1956年。直到1963年时,它还没有一件青铜器。但是在2010年便更名为现在的名字,并于2017年晋级为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所以能有如此迅猛的突破,与陕西宝鸡获得的历史馈赠是分不开的。此地孕育了西周文明,西汉

  •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为何读一次,流一次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恬和曹操是什么关系,周文王和曹操的关系,曹操评价蒙恬

    曹操这里说读两个人,其实是三个人。一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意思是周文王已经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是他仍然能够以臣子的礼节尊奉殷王。二是说乐毅。乐毅在燕国受迫害,逃到赵国后,赵王让他带兵打燕国,可是他不愿意,说自己曾经是燕王的臣子,不能做这样的

  • 姜太公用直钩钓到周文王,此人钓鱼,钓到了一个生僻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语故事姜太公钓鱼,姜子牙钓鱼四字成语,姜太公钓鱼是个什么成语

    从小到大,小珏相信有个歇后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从生活常识上来说,打死我也不相信用直钩可以钓上鱼。这个故事,大概也说明了姜子牙自信、豁达、淡定的心态,同时也说明了周文王慧眼识珠,这才有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天下。姜子牙的行为艺术,不仅为他赢得了功名利禄,钓上了周文王这条大鱼,而且还成

  • 上海博物馆进门第一件文物,霸气十足,专家说它来自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海博物馆国宝级文物,上海博物馆里的古代文物,上海博物馆最珍贵的馆藏文物

    许多人通常会认为,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文物,一定被专家研究透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当多的文物,还有着或多或少的未解之谜,等待后人去探究。比如说上海博物馆的镶嵌十字纹方钺,就是如此,对于它的认识,一直在进行,一直在突破,也一直没有结束。上博虽然没有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规模,但青铜器馆藏非常有特点,它

  • 姜子牙为何要对不投降的人,赶尽杀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王活着的时候,姜子牙还有一丝忌惮,有什么事情都会咨询一下文王的意见。但文王死后,姜子牙无人压制,彻底成了西岐的无冕之王!那么姜子牙为何对不投降的人要赶尽杀绝呢?小刘分析,有几点原因。一,姜子牙本来就是心狠手辣之人!一句流传了很久的名言,叫慈不掌兵!战场厮杀是很残酷的,心软的人,根本就活不下来,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