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的?真的很残忍吗?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的?真的很残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32 更新时间:2024/2/14 9:31:56

元朝的阶级压制

元朝时期,实行阶级统治。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血统的纯正,不让地位低下的汉人扰乱血统,对汉人实行了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压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禁止蒙古人与汉人通婚,所以元朝的汉化是比较轻的,这也导致汉人和蒙古人的对峙一直存在,使得元朝的土崩瓦解如此的迅速。

元朝时期,蒙古人统治后的中原土地上,百姓被迫划分为四种,分别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而这里面的汉人和南人基本等同于奴隶。

我们可以参照元朝得律法——《元典章》,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当时汉人或南人如果殴打,仅仅是殴打蒙古人,则必须要处以死刑。而蒙古人打死一个汉人,只需要杖刑,然后赔偿死者丧葬费用即可。而且元朝政府规定,蒙古人可以随意殴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阶级压制可见一斑。

朱元璋的异族政策:武同行

历朝历代中,在改朝换代、攻城拔寨之后,要是前朝的公贵族或者百姓要是活着,都会沦为新朝的奴隶。比如靖康之耻,在金国灭亡北后,皇帝苟且偷生,皇后妃嫔、皇室子弟等通通沦为奴隶,最后这些昔日的皇后妃嫔沦为性奴,甚至有史料记载,赵构的生母还生下了两个金人的孩子。

朱元璋在称帝建国后发布了《讨元檄文》,他提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朱元璋在位期间先后八次北征。和蒙古人对待汉人的政策不同,在北伐期间,朱元璋昭告天下的蒙古人,愿意做大明子弟,随时欢迎;不愿意归顺、摇摆不定,那么大明军队所到之处,全部斩杀。可以说这个政策,我们既可以看到朱元璋残忍果断的一面,又可以见识到他温柔人性的一面。之后很多的蒙古人愿意加入大明,其中也不乏有朝廷任用为官的饱学之士。

对待俘虏百姓和蒙古女子的大明政策

在1368年,朱元璋派出了将领北上进攻大都。 临行前,针对于当时的蒙古百姓,朱元璋对将士做出了指示,朱元璋当时下令,虽然元朝国君有罪,但是百姓是无辜的,明朝的军队是为了拯救百姓,所以在攻克城之后,不能对百姓奸淫掳掠,而且还要善待元朝的皇室宗亲。

此后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擒获了大量蒙古人。当然也包括一半左右的蒙古女子。

朱元璋当时对他们实行了一定的政策,那就是移风易俗,进行汉化:

第一、蒙古人曾经采取的是收继婚制,比如父亲死后,儿子会继承除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兄长死后,弟弟会继承所有寡嫂。对于汉人来说,这就是乱伦,所以朱元璋下令禁止这种行为。

第二、在大明境内的蒙古族人,禁止穿蒙古族服饰,禁止说蒙古语,全部改为使用汉服和汉语,并且简化蒙古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第三、这是最政策的核心条款,就是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给汉人男子。违者杖责八十,男女入官为奴,情节严重者处死。

这三点政策,可以看出朱元璋和其他的武力屈服不同,他没有像前朝几代帝王那样将百姓赶尽杀绝,而是通过婚姻制度将他们同化为自己的子民,不得不说这是十分高明的一招,事实也证明,这项政策非有效果。

其实真的很残忍吗?相比于金朝、元朝对待俘虏的处置,朱元璋对待蒙古人尤其是蒙古女子真的是十分人性化,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中不曾有过的优待。这些被安置的蒙古人虽然慢慢融入了华夏文明,但是如果没有同化政策,这些被征服的蒙古女子,要不沦为奴隶,要不就会丧命,相比之下,被同化而且还可以平等的生活,是她们最好的结局。

同时可以看到汉人的礼义廉耻的教化,让士兵在得胜之日,不至于变成禽兽,对比金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岳飞手下那么多兵, 为什么惨死后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死后有人为他报仇吗,岳飞手握重兵怎么被杀的,岳飞手下的部队有多强

    在岳飞被陷害冤死之后,他的那些亲信都被宋高宗该处决的处决,该调职的调职。并且岳飞手下的一些掌管主要权利的人被宋高宗用各种手段离间,所以他们一起谋划为岳飞报仇也就不可能了。对于那些小卒,能够在战场上活命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怎么去参与政治斗争,公然与皇家对抗。尽管有一些将士对岳飞十分忠心,想要为他报仇,但

  • 展昭对包拯衷心无二,为何包拯死后展昭却远离而去,只因他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展昭什么时候跟随包拯,展昭对包拯评价,展昭跟包拯的关系

    由于包拯不畏权贵,又铁面无私,因此也得罪了许多有权有势的朝中大臣,百姓因为有这样的一位清官而感到十分的开心。由于包拯断案时常常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中也有人想要取包拯的性命,因此包拯身边也有几个得力的助手,其中一个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展昭。展昭从小习武,因此练就了一身不凡的武艺,展昭一直在包拯身边直到包拯

  • 姚广孝:拒绝高官厚禄,又胸怀报负,真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姚广孝是什么人,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有多牛,明朝姚广孝现在怎么样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

  • 锦衣卫追杀王阳明,家丁吓哭,王阳明说我用一双鞋子就可以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锦衣卫与王阳明,锦衣卫和王阳明的对话,锦衣卫王阳明怎么逃生的

    锦衣卫追杀思想家王阳明,思想家,用一双鞋子脱险提到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孔子和孟子,还有老子,但他们距离现在都两千多年了,感觉非常遥远,其实距离我们很近的一位思想家也非常了不起,他就是王守仁,又叫王阳明。王守仁的思想上承孔子,下开辟新境界,为历来学者所推崇,《传习录》是他的代表作,近代

  • 岳飞到底是愚忠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飞真人照片,易中天评岳飞,岳飞为什么能受人敬仰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首先我要说的是,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今天的主流话语依然对愚忠愚孝是批判的。这个我想没有改变,我们今天也绝对没有鼓励提倡愚忠愚孝。那么就岳飞来说,他到底是不是愚忠呢?我觉着以今天人们的观点来看,岳飞的确是愚忠。但是,假如我们把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里,我们能够有其他的选择吗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还没有统一天下,他此后靠的是哪些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全过程,杯酒释兵权前赵匡胤做了哪些准备,赵匡胤如何对部下杯酒释兵权

    不过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使用的手段会比较温和,例如建立北宋的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的赵匡胤,一步步地建立起了北宋。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事情再次发生,他打算把军权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武将手里没有足够大的权力,对皇权就无法构成威胁。但是他并没有打算通过暴力的手段,来让自己的手下交出兵权,毕竟这些人都是跟

  • 陈桥兵变之后,此人想归顺宋朝,赵匡胤却逼着他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的官职,赵匡胤陈桥兵变历史笔记,赵匡胤怎么评价陈桥兵变

    李重进赵匡胤继位以来,这些节度使没有一个人进京朝见,是归顺还是造反,都在观望。在这些人之中,赵匡胤最担心的只有两个人,只要搞定这两个人,其他人就会望风归附了。这二人一个是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一个是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李筠是太祖郭威旧臣,驻守山西。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镇守淮南。这二人一南一北,是赵匡胤的

  • 赵匡胤:我的年号霸气不?宰相连连点头,转头后却偷偷说了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年号,赵匡胤在哪一年得天下,赵匡胤在位多少年之久

    但是赵匡胤在建立明朝的时候曾经取过一个“旧”年号,大臣们还偷偷笑过他,在赵匡胤在位的这十几年里,曾经先后换过三次年号,分别是“建隆”“乾德”“开宝”,“建隆”是赵匡胤想出来的第一个年号,在使用这个年号的时候,还是处于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但是仅仅四年后,就已经是天下初定的时期了,所以他想换一个霸气的年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候漏掉一人,15年后他举起斧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前赵匡胤做了哪些准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真实故事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守江山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开国功臣的去留问题。历代的开国功臣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开国皇帝为了巩固地位,怎么会允许建国之初有威胁自己地位的势力存在呢?找借口杀掉还来不及,更别说心宽到为他们封地,加官进爵了。俗话说,斩草要除根。很多开国皇帝,对于开国大臣的去留,采取的态度也都是如此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他喝的是什么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深度解析,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讲了什么

    可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美酒,究竟是哪一种呢?从流传到今天的《宋会要辑稿》可以查到些许信息,在徐松编写的这本书中,就记录了大量君主帝王的生活状态,包括交通出行方式,日常饮食等等方面,是我们当代人,窥知宋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古籍。在这本书中还记录了宋朝宫廷用的酒水,接下来让我们逐个分析。蔷薇露酒和流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