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若干士族集团的成员们都表示眼红了,为啥?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父辈、祖辈们都是当世豪杰,而刘备打哪儿冒出来的?于是士族集团们强烈反对刘备接任徐州牧。
士族集团中,颍川陈氏家族,出了一个人才,那就是陈群。陈群也是反对刘备接任徐州牧的,但是他的理由跟其他士族子弟不同。
一、陈群早年是跟着刘备混的。
谁也想不到,这位给魏晋南北朝制定了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人,最早是跟着刘备混饭吃的。当时刘备担任名义上的豫州牧,大家都喊他刘豫州。而陈群则担任豫州别驾,相当于是刘备身边的重要助手。
刘备长期呆在小沛,早就跟徐州那帮土豪们打好交道了。刘备社交能力一级棒,到了徐州立刻口吐莲花,各种画饼,把这帮地方土豪听的一愣一愣的。其中糜竺和陈登,是大力支持刘备入主徐州的。
他们当然有自己的考虑,糜竺是徐州本地的大富豪,陈登是徐州本地的士族代表。他们俩急需要一个足以领导徐州的英雄人物,来支撑徐州的事业,这也有助于他们的前程。
可是陈群是个老实人,他告诉刘备:徐州那地方,是大家都要抢的地盘。你打得过袁术、曹操、吕布这帮人吗?要是觉得自己打不过,那还是别去徐州了。
刘备这暴脾气,一听这话,就觉得是陈群这家伙瞧不起自己。士族子弟了不起是吧?瞧不起我这泥腿子是吗?还不是在我手底下打工?再说的话,下个月把你的五险一金给停了!
一听说这话,陈群立刻闭嘴了,既然刘备作死,那他只好在网上投简历,找下家了。后来刘备果然在徐州出事了。
二、陈群跟着曹老板,才算是找到了春天。
如果说那个时候的刘备,是个谋图借壳上市的小作坊老板的话,那么曹操就是个实实在在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曹操家大业大,他爷爷是手握大权的宦官曹腾,他老爹是掌握天下兵权的太尉,位列三公。他本人也是汉灵帝时期的西园八校尉之一。他回家创业的时候,还得到了曹家和夏侯家这两大豪族的支持。
一出场就是很多人的巅峰,这是泥腿子出身的刘备,完全比不上的。刘备在陈登、糜竺等人的怂恿下,接管了徐州。
果然这个时候曹操、吕布和袁术都来打徐州的主意,曹操来一波,屠了几座城,吕布来一波直接把刘备赶到了小沛。袁术还想着趁火打劫,把刘备给一举歼灭。
吕布占了徐州以后,陈群就跑到吕布手底下做官了。昔日的主公刘备,一眨眼就成为了自己的同僚,这感觉就好像自己升职了一样。
再看看刘备那张铁青的老脸,陈群真有些忍俊不禁。不过他知道吕布也不是什么好货色,真正可以接管徐州的,只有曹老板。
果不其然,在曹操和刘备里应外合之下,吕布被灭了,曹操成为了徐州的主人。这个时候陈群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曹操集团。
大公司兼并小公司以后,对小公司的员工,其实是一件很大的好事。因为你的各方面待遇,都会从小作坊级别,提升为上市公司级别。
三、陈群其实没给蜀汉造成多大的威胁。
这个题目显然是有些夸张了,因为陈群说到底也是个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运筹帷幄的本事,他最擅长的就是搞内政。
这样的人,在三国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要么就像水镜先生一样,躲在山里嗑瓜子,要么就像孔融一样,留在朝堂之上骂街,能够熬到治理天下的人,实在是不多。
陈群很显然的确熬了下来,他到了曹操这里,立刻找到了方向感,果断担任了曹操的秘书长。他觉得与其在地方上混,还不如跑到朝廷里面,跟着最高领导混。
显然陈群的策略是对的,他跟着曹操以后,自然就认识了曹丕,这么一来等到曹丕上台以后,陈群还不飞黄腾达吗?反观同时期投靠曹操的陈登,他就选择留在地方上做一个封疆大吏,结果吃河鲜搞得一肚子寄生虫,把自己活活给吃死了。
陈群在曹魏主要负责内政,并没有对蜀汉集团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刘备丢了陈群其实也没那么后悔。
四、陈群家族深知乱世中苟活的法则。
陈群他们家是颍川士族家庭,这种家庭有一种特点,那就是随波逐流。任何一个名门望族,你想要延续下来,保证繁荣,就必须要向强权势力低头。
可问题是强权势力在历史上一直在变幻人物,今天你效忠的这个人,说不定明天就被人给宰了,你就要效忠其他人了。
因此他们想要保证家族荣耀,就必须要不断地审时度势,不断更换门庭。大家骂吕布是三姓家奴,不是真的因为吕布是个见异思迁之人,只不过吕布身上没有士族标签而已。
士族才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毒瘤,因为他们没有正义感,没有是非观,只要谁掌权,他们就愿意跟着谁混,这就是士族的生存法则。只不过因为他们家大业大,而且几大士族垄断了官场,所以没人敢说出这一真相罢了。
陈群家本来给汉朝打工,到了陈群这儿也准备给刘备打工,吕布来了他就给吕布打工,曹操来了他又转而给曹操打工。
曹丕夺取了汉朝天下以后,陈群正式成为了曹魏集团的核心领导之一。可问题是,当司马懿屠戮曹魏宗室几千人的时候,陈群的儿子陈泰不仅不反对,反而举双手赞成。
劝说曹爽投降司马懿,导致曹家差点灭族的罪魁祸首,居然就是陈群的儿子陈泰。要知道,陈泰是曹魏的重要将领,世代接受曹家恩惠。后来到了晋朝,陈家依旧荣耀一时。
所以说这样的家族,能够持续繁荣昌盛,主要还是会见风使舵。有一种背叛叫良禽择木而栖,大道理都被这帮士族给讲了,你也就只有认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