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还生存40年,为何能歼灭20万秦军10万匈奴兵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生存40年,为何能歼灭20万秦军10万匈奴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25 更新时间:2023/12/17 4:09:14

长平之战是赵国与秦国全面战争的一个经典之战,双方在此战中投入的兵力近100万人,用于后勤运输和保障的人力至少是200万以上,仅长平一战,赵国在战死沙场的士兵加上后来被白起坑杀的士兵合计超过了45万人,要知道当时赵国整个国家的人口也不过四五百万人,十分之一的青壮年男子都在长平一战中损失,这是赵国举国上下的悲哀。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名将白起就曾向秦昭襄王建议,一鼓作气立即攻击赵国都城邯郸,因为这个时候的邯郸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几乎赵国能派上战场的士兵都被送到长平战场了,而且这个时候其他诸侯国也不愿意支持赵国,就算要支持也比不上秦军攻击邯郸的时间快,要知道长平之战后,秦军拿下长平高地,一个俯冲,只要二三天就能冲到邯郸城外围。

[var1]

虽然当时的赵国还有廉颇和李牧等战国四大名将中的两个都在,但是在秦国的绝对实力之下,廉颇除了防守没有更好的办法,而李牧则远在赵国北方防备匈奴与燕国无法迅速南下,只可惜这个绝佳灭亡赵国的机会被秦昭襄王和范雎否定,失去这个机会后,秦国想要灭亡赵国就不太容易了,而失去这个机会后的赵国还生存了40年之久。

而导致秦昭襄王和范雎否定白起趁机攻打邯郸的原因就是:赵国愿意割六座城池求和,而秦军在长平之战中消耗巨大,也需要休整,尽管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但是错过这个机会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一连串失败。

原本以为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没有战斗力了,但是所有人都想错了,赵国居然敢单方面撕毁与秦国签订的条约,原本赵国答应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现在赵国居然反悔了,不愿意割地了,赵国反悔的原因是害怕被秦国灭亡,但由此也做好了秦国来攻打赵国的准备,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赵国似乎并没有害怕秦国。

[var1]

当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毁约后恼羞成怒,随后便派出五大夫王凌率领20万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这便是历史上的邯郸之战,后来的秦始皇嬴政就出生邯郸之战发生前的9个月,由于赵国早有准备,而且赵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加入到赵军抗击秦军的战争中,这是赵人保家卫国的最后一战,也是自己的生死战,赵人同仇敌忾,秦军无法攻破邯郸,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当赵国决定毁约不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时,就想到了秦国会来进攻,所以赵国在邯郸之战发生前就派出了平原郡赵胜出使楚国请求楚国派兵救援邯郸,同时赵国还向魏国求援,平原郡赵胜到楚国求援前发生了毛遂自荐的故事,而就是这个毛遂拔剑威逼楚考烈王,陈诉楚国被秦国遭受的耻辱,才如愿请来的楚国的10万援军,由春申郡黄歇率领。

而魏国也由信陵郡魏无忌发生了窃符救赵的故事,魏无忌偷取魏国兵符,斩杀魏国大将晋鄙,率领8万魏军救援邯郸,一下子,战国四大公子中的三人联合救援赵国都城邯郸。

[var1]

与此同时,当楚国和魏国援军还在路上的时候,邯郸被秦军前后围攻了一年之久,王凌屡次攻城失败,秦国增兵10万支援王凌,结果王凌损失了5校约4~5万人还是没攻下来,秦昭襄王准备派白起代替王陵攻城,可白起推脱有病不愿意前往邯郸,其实应该是白起认为此战秦军没有取胜可能,已经错失先机,所以不愿意,之后一代名将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

随后秦军王龁接替王凌继续攻打邯郸城,这也是电视剧《大秦赋》开篇时所发生的战争,也就是邯郸之战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秦将王凌损失了5万人仍然没能攻下,王龁到来后,秦国又增兵10万,王龁还是没攻下来,之后秦国第三次增兵,派出郑安平率军5万再次支援王龁,结果还是没能攻下邯郸城。

为什么这个时候赵国都城邯郸城这么难打,百战百胜的秦军用了一年时间都没能攻下邯郸城?

秦国之所以没能攻下邯郸,主要有三个原因:

[var1]

一、赵国早有准备。

邯郸之战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赵国主动挑衅的,因为是赵国答应给秦国城池,后来又毁约的,既然是赵国主动引发的,赵国当然会提前做好准备,邯郸城中没有男人,女人全部上战场,连平原郡赵胜的妻妾都编入赵军行伍作战,普通的赵人妇女更加难免加入作战,战争打到要靠女人上战场,这已经是拼命了。

二、赵人同仇敌忾。

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了40万人,白起只放了240个年纪幼小的士兵回赵国,40万赵人背后的家庭肯定是悲痛欲绝,至少牵扯到一两百万赵人失去了亲人,想想看,赵人对秦人有多么的仇恨,这种仇恨只会体现在战争中,锋利的兵器远远不如坚强的意志更有战斗力,赵人守护邯郸城,不仅仅是对自己最后归属的守护,更是对秦人仇恨的反击。

前有长平之战坑杀赵军,赵人是不会投降的,只会死战到底,因为投降也是死,还不如战死,所以邯郸城的激烈抵抗就是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的副作用,赵人只会同仇敌忾一意对付秦国。

[var1]

三、邯郸城高墙固。

邯郸是赵国都城,自从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将都城迁到邯郸后,赵国一直在经营邯郸城,到邯郸之战爆发时,赵国已经经营邯郸城127年了,邯郸城是赵国最坚固的城池,没有之一,攻城战本来就是所有战争中最难打的,需要大量的攻城武器,赵军虽然在长平打不过秦军,但是想守住邯郸城并不是难事。

当秦军在喊打没能攻下城池时,楚国和魏军的援兵对秦军来说就是致命的威胁,所以当战国三公子率领楚魏两国18万援军出现在邯郸附近时,秦军处于被内外包围之中,失败就是难免的,秦将王龁大败,率军攻走,郑安平来不及撤退,2万秦军被包围,随后郑安平率领2万人投降赵国,秦国在邯郸之战中彻底失败,前后损失近20万人,这是秦国自长平之战后最大的损失。

之所以秦国有这么大的损失,一方面是赵国顽强抵抗,另一方面是楚国和魏国的救援,之后赵国就活了下来,还生存了40年时间之久,而在赵国北方负责抵御匈奴人和燕国人的名将李牧,则是赵国最后一根顶梁柱。

李牧在守卫赵国北境时,利用计谋让匈奴人认为赵人软弱,迷惑匈奴人不断发动大部队来抢劫,然后抓准一个机会把匈奴大部分包围,李牧动用了1300辆战车、13000匹战马、10万弓箭手、5万赵军勇士,全歼了10余匈奴骑兵。

[var1]

李牧第一个创造了大规模歼灭匈奴骑兵的战役,这比后来的卫青和霍去病早了一百多年,李牧合计歼灭了10余万骑兵,并且还打败了附近的东胡、林胡部落,导致十几年匈奴人不敢南下,减轻了赵国北境的边防压力,这也给了李牧调到赵国中央对抗秦国的机会。

李牧的这支赵国边防军是赵国最后的资本,当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结束之后,西线的秦军仍然在步步紧逼赵国时,赵国在北境压力减轻的同时,不得不把李牧和他的这支边防军调到西部来对抗秦国,李牧来了之后,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两次击败了秦军,使得秦军东进之路受阻,就连秦军名将,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率领秦军攻打赵国时,也没有击败李牧的把握。

这个时候的李牧已经成为赵国最后的顶梁柱,李牧在,赵国在,王翦意识到自己无法击败李牧,于是转而用计,先是收买赵国奸相郭开,就是那个逼走廉颇的郭开,让郭开设法迫使赵王撤换掉李牧,于是赵国奸相郭开一下子搞掉了两个战国名将,一个廉颇被郭开逼走,客死他乡,一个李牧被郭开陷害,被赵王迁害死,赵国自毁长城,于是,李牧死,赵国亡。

[var1]

李牧被杀三个月后,秦军就攻下邯郸,俘虏了赵王迁,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赵王迁是否后悔他当初的决定,而赵国这个战国中最骁勇善战的诸侯国,就这样灭亡在赵王迁的手中,尽管赵国的公子嘉逃到代地还存在了6年时间,但是赵国已经灭亡了,赵国的灭亡与其是说秦国的强大,不如说是赵国的昏庸。

从长平之战开始,到赵国灭亡,尽管赵国还存在了整整四十年时间,但让人更为可惜的是,赵国和灭亡却是自毁长城,战国四大名将两人是秦将,两人是赵将,就已经说明了赵国可以跟秦国正面对抗,事实上赵国也有跟秦国正面对抗的资本,但是赵国就这样害死了自己的两大名将,而导致亡国。

这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赵国自赵武灵王之后,国君是一代不如一代,赵惠文王勉强算个明白人,但大部分时间被权臣控制,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把廉颇换下,把赵括换上,导致了被坑杀40万人,赵悼襄王一上任就想用乐乘把廉颇给换下,结果逼走了廉颇,而赵王迁更是直接下令杀死了李牧,所以,赵国的灭亡是国君一代不如一代,一个比一个昏庸,赵国怎能不灭亡呢?

更多文章

  • 田忌能赢得赛马比赛,不是田忌的马好,其实是孙膑作了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田忌赛马中田忌和孙膑的人物特点,孙膑与田忌的资料,田忌是如何评价孙膑

    《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齐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膑所著,对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孙膑其人,但田忌赛马,国人应该尽人皆知!在这个事件中,使得田忌赢得赛马比赛的人正是这位有谋略的军事家。[var1]身残志坚、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同学兵法,有传言两

  • 吕不韦原本可以善终,为何却落得饮鸩而亡?只因他犯了个低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最后为什么饮鸩而死,吕不韦因为什么而出名,吕不韦重要事迹

    [var1]此人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秦国宰相吕不韦,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传奇商人,看看他到底犯了什么低级错误,导致他在被贬途中饮鸩自尽。最成功的商人吕不韦,姜子牙的第二十三世孙子,有这么一位鼎鼎大名的祖先,吕不韦自然也是不遑多让。天资聪颖的吕不韦,很小就能读百家书,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经商的头脑。成年

  • 楚国是华夏后裔,为何楚王要自称蛮夷,读懂楚王之意才真懂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为什么是蛮夷,楚国一直被称为蛮夷吗,楚国承认自己是蛮夷吗

    但是,楚国能被周王室分封为子爵,也是一波三折的事,楚国先祖之一的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同时又是周文王的火正,火正是官职,为周王室保存火种并且在各种需要火的仪式上点燃火,周文王去世后,鬻熊又开始侍奉周武王,周武王灭亡商纣王之后,分封天下,封了71个诸侯,但并没有楚国。在当时,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分封,就不算

  • 作为孔子的第六十三世孙,孔贞运并不适合担任内阁首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贞运是太子的老师吗,孔子家族真的世修降表吗,孔贞运哪年生

    张至发担任首辅后,延续了温体仁的溜须拍马和欺上瞒下,终于遭致了朝臣的纷纷弹劾。特别是,受到“田惟嘉案”和“黄应恩案”的牵连,崇祯已经下定决心更换首辅。为了体面的离开,张至发开始上疏请辞,其中列举了三条辞职理由。结果,崇祯都没有对他进行慰留,很快就以“回籍调理”为由批准了他的辞呈。那么,问题来了,张至

  • 为何说春秋五霸有四个都是晋国的,看一下晋国的实力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霸指哪五霸,春秋晋国有多强,历史上的晋国有多强大

    [var1]晋国是姬姓封国,和周王室是同宗。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开始崛起,史书记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成为北方的霸主。之后晋文公即位的时候,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不过,晋国的霸业并没有因为晋文公去世就消失了,和齐国完全不一样。晋文公去世后,他的后人继续自己的霸业。[va

  • 秦国以关中为根基灭六国,外来户刘邦凭什么也能依仗关中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是怎么消灭秦国的,刘邦是怎么夺取关中,刘邦对秦国的影响

    秦朝和汉朝有两个非常一致的特点:以关中之地为根基,覆灭天下诸侯,从而建立大一统王朝。关中之地以外的诸侯们就没占到过便宜,即使取胜也不能将其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古代战争步入城池攻防的阶段,以一座坚城、一座雄关,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齐国名将田单,据守即墨一城,同为名将的乐毅强攻不克,硬生生拖了

  • 公元前316年,秦国的占领这个地方,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统一之战,秦国夺取汉中的时间,公元前哪一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var1]公元前316年,秦国面临一个重要决策。一个是长期和秦国对抗的蜀国发生内乱,一个是弱小的韩国发兵攻打秦国。当时的秦国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先不理会韩国继续攻打蜀国。一个是先攻打韩国,不去攻打蜀国。秦国的君臣在一番讨论下,最终决定出兵蜀国,不攻打韩国,先要占领蜀地。在作出这个决策之后,秦国最终

  • 战国七雄里韩国和魏国真的因为君主昏庸而亡吗,真的误会他们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国和魏国,魏国太后与韩国关系,赵国魏国韩国分别是现在哪些地方

    [var1]其实,看一下战国后期的历史能发现,韩国和魏国的确实做了很多看起来很昏庸的事情。一起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结果最先跑了。而且在攻打秦国的时候一直摇摆不定,对于攻打秦国失败要负有很大的责任。当然,后来在看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觉得魏国和韩国国君昏庸,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var1]我们仔细看一下,魏国

  • 孔子虽然有三千弟子,但学费却非常高,能拜他为师的都很有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最有钱的弟子,孔子学校学费价目表,孔子最厉害的三个弟子

    [var1]孔子开创了学在民间。因为之前都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资格识字,平民是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的。不过,孔子打破了这个规定,自己创学,所有的人都可以来学习。但是来孔子这学习并不是免费的,也是收费的,而且收费也不低。[var1]孔子开办学堂之后,规定收费标准是一束肉干。当然这个肉不知道是什么肉

  • 知子莫若母,赵王为何不听劝,长平之战非用赵括不可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输在哪里,秦赵长平之战为何赵括是最佳人选,赵括长平之战深度解析

    范雎是继商鞅之后再一次给秦国带来巨大且永久改变的重要人物。张仪之后,秦国虽说有着连横策略应对山东六国的合纵,在执行上却与当初有着天差地别。齐国伐楚,肥了韩国和魏国,导致齐国被五国所攻灭七十余城;秦国参与韩、赵、魏、燕四国的灭齐行动,肥了燕国和赵国,阻碍了秦国的东出,增加了其统一六国的难度。范雎明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