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举办“千叟宴”,有一人迟迟未到,康熙:他不来,不开席!

康熙举办“千叟宴”,有一人迟迟未到,康熙:他不来,不开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01 更新时间:2024/2/29 2:35:54

据记载,千叟宴出现于康熙帝时期,在乾隆帝时期举办的规模达到了顶峰,距今最近的一次“千叟宴”是在2006年的10月28日的广西永福。

而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千叟宴的最早始于清朝的康熙年间,并且在康熙帝在位时也曾经先后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和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两次举办“千叟宴”。

这两次虽然都叫“千叟宴”,但是宴请的宾客的范围却也有所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庆祝康熙帝60岁的寿辰而举办的,并且康熙帝下令无论是否有功名在身,只要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民族均可到畅春园来参加宴会。

第二次是在康熙帝69岁时,为了提前庆祝自己将要到了的70岁,但是这次仅仅邀请了八旗的大臣、以及有功名在身的汉族官兵们,无论从规模、花费还是受邀范围都比第一次的缩小了很多。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第一次康熙帝办千叟宴的一件轶事,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大臣,他让康熙帝十分看重,这个人起起伏伏一生,老了老了还在康熙帝眼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一位汉臣,他就是李光地。

李光地

李光地相传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的后裔,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人。

生于1642年,这是一个有双年号的年份,从大明朝来论叫:明崇祯十五年,明思宗朱由检在位时期;从大清朝来论叫:清崇德七年,清太宗皇太极领兵毁长城第五次入塞的年份。

在李光地28岁的时候也就是1670年,清圣祖康熙九年的时候,苦读多年的李光地考中了进士,荣登进士榜的第五名。从此开始了他起起伏伏的官宦人生。

李光地曾官至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康熙帝身边几位极其稀有的汉人高官。而李光地本人能够被重用源于康熙帝早年平定三藩时,李光地的忠义表现。

康熙十二年春(1673年),康熙帝做出了撤藩的决定,首先开刀的就是驻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此后同年11月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举兵造反,郑锦占据福建泉州。

此时的李光地在福建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读书人,所以出于对人才的爱惜,郑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但被李光地坚决拒绝,李光地为了保护家人,于是全家都藏匿到了山谷之间。

此后于康熙十四年(1674年),李光地偷偷地联系到了读书考举途中认识的友人,于是决定将靖南王耿精忠将要造反的密信藏在蜡丸中,派人暗中加急将消息送往京城,后通过当时的内阁学士富鸿基呈到了康熙皇帝的面前。

康熙帝见到这封密折,大感惊叹,并且这封密信对于康熙帝削藩的脚步起到了关键的影响作用,让康熙做到了在削藩这件事上的知己知彼的程度,为后来福建地区平安削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清朝,尤其是刚入关不久的清朝,在经历了皇太极、顺治帝之后,整个政权其实是岌岌可危的。

而年幼的康熙也是初登大位,急需稳定政权,但是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诸多满汉异法的地方,在朝廷官场中就尤为明显。

但是年少的康熙看到了清王朝认官选官的弊端,所以从康熙帝开始,清朝对于汉臣的任用逐渐打开了窗口,而李光地就是这第一位,也是让康熙帝念念不忘的一位。

最终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时候,63岁的李光地成为了康熙帝的文渊阁大学士,这在清朝管制中就相当于文官之首的宰相之位了。

康熙帝的“千叟宴”

康熙帝这一次的“千叟宴”办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主要是为了庆祝康熙帝六十岁的大寿,在清朝入关以后,康熙帝是第一个活到这个岁数还在执政的皇帝,所以康熙帝要普天同庆,在畅春园举办宴会来招待所有65岁以上的老人们。

据史书记载,这场宴会共邀请了33名90岁以上的老人,500多名80岁的,70岁以上的就更是多到无法准确计数了,这些人当中不仅仅包括功成名就的退休老臣、达到年龄的土豪劣绅和皇亲国戚,还有所有能进宫出席的百姓。

而此时的李光地已经71岁高龄了,李光地一生活了76岁,此时的李光地因为多年的操劳早就是一身的病,而且就在他来赴宴的途中身体的疝疾发作,并且在宴会开始前李光地甚至昏迷休克过,并且因此耽误了进宫赴宴的时辰。

而听到李光地的情况,康熙帝决定等到他心中的这位忠臣,于是就有了流传后世的佳话。康熙帝亲自下令:“李光地不到的话,就不开席!”

最终李光地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期待,在儿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李光地出现在了畅春园。

康熙帝其实举办如此声势浩大的“千叟宴”,不可能只是为了庆生如此简单的目的。这就不得不说道李光地出生的年份了,以李光地为代表的的这些老人,也就是康熙帝画的年龄线,这是很有学问的,不是简单单说的一个数字。

在65岁以上的老人都是经历过明朝统治的人们,自清朝入关以来,不断有反清复明的小团体时不时地冒出来。

而对于康熙帝来说,虽然每次对于这些打着反清复明口号的反抗势力都能被镇压掉,但是这始终是康熙帝心中除了削藩以外最大的心病了。

而且这些反清复明的人大多是汉人,而且似乎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所以康熙帝举办这次声势浩大的“千叟宴”,不仅仅是为了庆生,更是为了,体现他作为帝王重用汉臣,虽满汉异法但是在他的统治下,百姓也能过上比汉人治国更加富足的生活。让那些还想要反清复明的人们抛下心中的执念,接受现实。

而同样的在李光地去世后,在李光地的封赏、赐谥号上都得到了体现。

听闻李光地去世的消息,康熙帝为失去自己的左膀右臂而感到十分悲伤,曾下旨让在当时最受宠的五阿哥胤祺代替他亲自去为李光地扶棺,并赐谥号“文贞”。

还留下了一位帝王对一位臣子一生中最高的评价:“李光地京筵最精妙,谨慎清勤,始终如一,且学问渊博。”

更多文章

  • 左宗棠,当众呵斥二品总兵“滚出去”,还踢一脚,险惹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左宗棠为什么会骂二品总兵,左宗棠怎么评价二品总兵,左宗棠手下二品总兵

    人说在官场,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这其中一种是面具,另一种是谎言,若没有这两样东西,为官之路,寸步难行。可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位人物确是反其道而行。左宗棠作为晚清时期备受关注的军事家政治家,从小便志向远大,聪敏伶俐,他学习很多经世致用的学问知识,所学的东西涉及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地理,和水利等等,他

  • 民国“拉车人”的悲剧人生:跑到衰竭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民国时期人力车夫,民国拉车人的悲惨生活,民国拉车照片

    记载于武汉历史故事的一角,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民国拉车人的简单一生。而这个吴一狗死后,狠毒人谴责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政府无所作为,在极力掩饰下,其家属得到了政府一笔不小的“封口费”,于是这件事被揭过去了。钱怎么能买人命?可是在一些时代,钱就是可以买人命的,价格还尤其便宜。汉口报纸关于吴一狗事件报道吴

  • 清朝灭亡后,14万的皇亲贵族去哪了?有人至今自称阿哥,还穿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十大最惨皇室,清朝退位后的皇族,清朝皇室真实历史

    不过,清朝在灭亡之后,皇室贵族却受到了极好的待遇。当时,14万的皇室贵族依旧是像往日一样过着平稳的生活,虽说没有亲王是的资金进行帮衬,但是他们依旧富裕。 社会的变革,多多少少会对这些皇室后裔有些影响,但是大体而言,他们的生活依旧是自在的。 一部分的满洲贵族人员,内心还是存有忌惮之心的。为了防止受到相

  • 湘军猛将李臣典:27岁暴毙身亡,真因纵欲过度?你看他有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湘军将领李臣典死因,湘军一共牺牲了多少人,历史上真实的湘军灭亡

    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又参与了剿灭捻军和主办洋务等,可以说他为晚清鞠躬尽瘁。他是一个遵从儒家学说的军事家,在治军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在他的管理之下,手下能人众多。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成为一个铁杆子似的军队,他也培养了许多有将帅之才的人,其中一个就是李臣典。他在湘军中被称为“猛将”,但屡

  • 慈禧的最后一天,嘱托3件事,说完就含上了夜明珠,傍晚慢慢咽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太后临终前的三个愿望,慈禧临死前下三道遗令,慈禧临终前做的几件大事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随着光绪、慈禧的相继去世,清朝也慢慢走向了灭亡。慈禧是历史上一位十分专制的女人,她扶持年仅四岁的亲外甥光绪当上皇帝,然而在暗中却是她自己一手遮天、垂帘听政。历史上的慈禧不但自负而且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保守老套,她因无法兼容新思想,将“戊戌六君子”全部斩杀于菜市口。杀谭嗣同之时,

  • 清朝银库看守,靠伤害身体的方式偷银年入上万两,晚年痛苦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银库遗址,清朝银库看守视频,清朝银库排名一览表

    可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发生过一起性质十分恶劣的库银失窃案件,道光皇帝以节俭文明,他对于奢侈的生活没有丝毫的追求,因此在道光时期,清朝皇室的开支是历史上最低的。可是在道光二十三年,道光皇帝却发现自己的国库“失窃”了,造成的损失高达930万两白银,感情自己节省下来的钱都被人贪污掉了,道光皇帝后悔不已,那

  •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究竟在天王府祸害过多少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的生活,洪秀全攻占南京,洪秀全定都南京过程

    然而,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宣告失败了。洪秀全定都南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就在拥有了权势之后,他开始变得腐朽,为自己招揽了庞大的后宫,这让人不禁疑惑,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究竟在天王府中糟蹋了多少美女呢?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

  • 清朝皇妃为何都戴尖尖的手指套?其实不光为了爱美,更为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皇妃手指上戴的是什么,清朝皇后与妃子的头饰有何不同,清朝皇宫妃子们的服饰

    唐朝女子非常爱美,除了对身材和面容有所要求外,她们也会注重手的装饰,比如说《咏手》这首诗中就提到过“"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只不过她们基本上只是精心修建爱护,而不会弄一个手指套。而到了清朝以后,蓄长指甲,带手指套俨然形成了一套风俗。 手指套主要还是为了保护手指甲,因而又有护指套、护甲套

  • 李鸿章后人将所藏古董全捐国家堆满72间房,足足装了6辆卡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鸿章最珍贵照片,李鸿章家族捐文物,李鸿章墓里的神秘物件

    李鸿章最令人泪下的那句话是:“世上最难写的字,莫过于自己的名字。王爷,你的路还长着呢,让老臣替你签!”于是,李中堂颤抖着手在《辛丑条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从此,世人皆呼卖国贼,无人知是真中堂。百年已去,我们不再尖锐地批判,而是辩证地思维,面对那段被蹂躏的岁月,更多了几分谅解。李鸿章侄孙李荫轩酷爱收藏

  •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段非常的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处死年羹尧他的妻儿怎么样了,年羹尧会被雍正处死吗,年羹尧为什么会被雍正杀了

    越国谋臣范蠡,为越王运筹帷幄二十余年,最终助其灭掉吴国,重建越国。大业既成,越王勾践向他提出平分越国,范蠡委婉拒绝。因为他深知帝王之家生性凉薄,只可与之共患难,却不可与之同享乐。因此,他选择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然而,清朝大臣年羹尧,却没有范蠡那样的聪明和幸运。年羹尧戎马一生,驰骋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