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拉车人”的悲剧人生:跑到衰竭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民国“拉车人”的悲剧人生:跑到衰竭倒地而亡,几乎活不过40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1/20 13:04:02

记载于武汉历史故事的一角,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民国拉车人的简单一生。

而这个吴一狗死后,狠毒人谴责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政府无所作为,在极力掩饰下,其家属得到了政府一笔不小的“封口费”,于是这件事被揭过去了。

钱怎么能买人命?可是在一些时代,钱就是可以买人命的,价格还尤其便宜。

汉口报纸关于吴一狗事件报道

吴一狗死了,留给家人一笔还算可观的财富,但是很多拉车人死了,死得悄无声息,死得时候还是风华正茂。

有统计说,当时的人力车夫平均年龄不超过四十岁,很多人说,本来那个年代的人寿命就短,因为当时很多人身体素质本身就差。

但是不要忘了,能够拉车的车夫,大都是身强力壮的,而他们的寿命,是一首时代的悲歌。

“以一人挽之......与两马之车争先后......日能走二三百里,绝技也”。

民国拉车人

1870年,日本的横滨出现了一种依靠人力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被称为日本“明开化”重要的物质表征。

三年后,法国人米拉将这一工具,引入到了中国法租界,人力车一进入中国,就立刻得到了市场的验证。

它就像现在的盛行的“解放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一样,为人们的短途出行、逛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民国人力车夫,日行二三百里、速度与马车相齐,被黄遵宪啧啧称奇。

黄遵宪

在当时的学者看来,人力车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人力车能够盛行起来,它进入中国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再早二十年,中国有身份的人坐的都是轿子,亦或是马车。

或是自己家专门雇人、私有的轿子,或是去专门的车马行租借,但是这种车夫专为一个人服务,看上去更加有“身份”一些。

然而时代进步,出行工具也更加进步。

坐在人力车上的妇人

相比起坐轿子的沉闷和颠簸感,人力车显得十分舒服自在,同时还兼顾了短途出行的快速感。

在汽车盛行起来之前,人力车迎来了他十分广阔的市场黄金期。

据统计,1927到1929年猛增4000多辆,到了1934年,南京市的人力车超过1万辆,人力车夫则有两万八千多人。

而这个被视为“时代进步的工具”,真的是个好的工具吗?

民国人力车

比起中国古代的两人抬的轿子,人力车看上去,车夫也不会那么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但是事实上呢?人力车夫累吗?他们有多累?

“人力车上人,个个穿棉衣......风吹来,身上冷不过。车夫单衣已破,却汗珠儿颗颗往下堕。”

我们看到的人力车,最像什么?

最像将驴、或者马替换掉的两轮车。然人和动物拉的车比起来,人力车成本却是最低的。

民国马车

但是,若是问起这些人力车夫,他们大概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

据悉,最开始学拉车的人大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脚脖子发青,发紫,肿得老粗,两条腿显得沉沉的,周身疲倦”。

但是熬过了艰难的时期,让身体适应以后,掌握了拉车技巧,他们也就不觉得那么难熬了。

习惯了,是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喊累有什么用呢?想要多挣钱,就只能多跑。

人力车夫

人的力气是最不值钱的,能够卖力气挣钱,对当时社会底层人员来说是幸运的。

十分可悲,但是这就是事实,人力车能够盛行,也就是因为它经济实惠,比驴车、马车便宜太多了。

而人力车夫,在日行二三百里的奔跑中,是在用生命换取报酬。

很多人力车夫在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奔跑中,一边拉着客人,一个踉跄,一头栽到在地就再也没有起来。

当学者们将人的速度和马匹比较起来的时候,他们感到惊奇,却没想到这是一场生命的极限运动。

人力车夫画像

当时国民政府为了限制人力车的暴涨,推出车牌、限制工作时间等方法。

但是在车行的压榨中,在其他交通工具的市场挤压中,车夫们只能偷偷跑,这样才能勉强保住生活。

但是即便十分辛苦,这行也是十分难进入的,极速涌入市场的人力车夫,互相之间自然会有所竞争。

做生意有窍门,人力车自然也有,当时的人力车大都是车身涂黄漆,十分醒目,就是为了更多地招揽客人,故后来的人力车大都称为黄包车。

黄包车

除了黄包车,当时还有涂上棕色油漆的,到了夏天,车上会挂起帆布做的防雨篷,冬天则挂棉暖篷。

一个行业,做得好的人自然是十分注重细节的人,就不用说当时的达官贵人,即便是到了现在,人们挑选出行车,也是都会选择看上去干干净净的车。

当时的人力车为了招揽客人,通常会将车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车夫在冬天,甚至还会铺上一块看上去十分暖和的小毯子,这样客人一看,就觉得干净舒适。

带雨棚的人力车(翻旧)

那个时候,车夫们最喜欢的是春夏相交,或是秋意刚起的时候,不冷不热。

夏天太热,出门的人少,即便有人出门,一身臭汗的车夫也会被嫌弃,而到了冬天就是很多车夫的鬼门关。

有一个以往做人力车夫的老人回忆,当时的车夫们大都是穿单衣,跑起来自然不觉得冷。

但是,一旦停下来,冷风一吹,瑟瑟发抖。

干净的人力车

有的车夫想把乘客屁股下的小毯子,拿上披在身上,但是又害怕弄脏了会遭到客人嫌弃,所以只能忍着寒意,瑟缩在一起。

在那个年代,冬天是最难熬的,不少人得了伤寒没钱拿药,第二年就再也见不到了。

除了车子的干净与否,车夫的形象也十分重要。

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还有一个看上去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大家自然会选择年轻的那个,看上去更稳妥更可靠。

拉车人

在当时的一些外国人聚集的地方,人力车夫大都穿长袖白小褂,下面搭配一个黑或蓝色的裤子。

车夫们的裤筒很肥,为了显着精干,他们会在脚腕子绑上腿带。

行业内卷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有些车夫还专门学几句外国话,用来应付外国客人,因为一趟车跑下来,他们给的算是比较多的。

而想在外国人多的地方跑车,也势必是要付出点代价的,当时东交民巷附近的人力车,入行是十分麻烦的。

在商店门口的人力车

首先要经人介绍,拿上准可证,才能开始在这块地方揽生意,每月还要上交民巷牌照税。

而不少想在租界地区,有稳固客源的车夫,都在竭尽全力打扮自己,以求能让当时的外国人看上眼。

若是成为较为出名的饭店、酒店、赌馆门前的固定车夫,一个月的收入基本就可以稳定住了。

不少饭店为了优化自己的服务,提升自己的档次,门前不许有乞丐、穷人。

对于客人所需要的车夫,他们也会专门挑选,很多人托人情,走门路,送礼花钱,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但是给洋人拉车有个不好的地方是,危险。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很多在洋人“地盘上”的人,常常会遭遇各种刁难,除了车行的扣款,大多数人还得准备一份好处费给巡警。

除了挣洋人的钱,碰上熟客,他们会包月甚至包年,固定时间用车,其余时间可以跑散活,一个月的钱比干其他的多多了。

拉洋车的光脚小孩

不少人家是两三代都在做这一行业,几代下来,俨然成为一个铁饭碗。

其实当时的车夫收入不算低,但是大多数车夫过得其实并不轻松,正如前文所说,车夫要交很多费用。

租用车行的车要交租车费,想要拉好活要交好处费,还要给巡警交一些保护费。

即便有些车夫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想拉一些散货,也少不了受地痞流氓的敲诈。

民国警察和车夫

彼时,被巡警打死的、被洋人的汽车撞到、压死的不胜其数。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辛苦和被欺压,他们的人数也不曾减少。

因为相比种地,人力车夫都是薪资很高的一份职业了,当时的拉车人,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免除掉高昂的租车费用。

“人力车夫六万名,沿街无处不居停,却因汽电来争胜,剥夺机穷一线生。”

拉车人

车多、人多,乱象频发;公共交通的便利,便宜;人民意识的觉醒,认为以人拉车是对人尊严的践踏。是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提倡人力车。

当时人力车多,为争抢客户,人力车夫之间发生斗殴冲突的事情屡见不鲜,人多饭少,车夫哄抬车费、欺诈消费者、故意绕路等等现象也不在少数。

国民政府颁布政令,减少人力车,缩减工作时间,看上去是对这一行业的发展的良性控制,却引发了民怨。

缩小行业发展规模,势必要将一部分人分流到别的行业。

民国电车

但是因为战乱、经济实力弱,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力车夫来说,再找工作难如上天。

有些车夫说:“这就是在砸我们的饭碗!”

不少人开始抗议,抗议失效后,转行做黑车生意,偷着拉客,被巡警追得满地跑,但是依然“不改初心”。

而且被压榨久了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尊严是被践踏着的。

电车和人力车并行

当时的学者胡适曾写过一段话,大意是:我看着拉车的人可怜,不想坐他们的车,但是车夫说没有生意,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于是有很多文人又开始同情车夫的生活状况:不让人坐黄包车,拉黄包车的人都饿死吗?

这时候胡适的纠结,就凸显出一个道理,这是一种生存的较量,当底层人民填不饱肚子的时候,文人们的振臂高呼都是虚的。

然而,人力车霸占了时代将近六十年,随着电车的普及,这个行业还是走上发展的衰落期。

人力车靠左,汽车在中间

于是没有活路的车夫们走上了街道,对公共电车、还有电车所走的路实施了一次暴力行为。

但是有什么用呢?几乎没有人能阻挡工具进化。

于是他们想到了更极端的办法,1946年,一个黄包车夫躺在了即将发车的公共汽车前面,声称:“你们要发车,就从我身上辗过去吧。”

在人力车行业的全面抵制下,汽车受到了暂时性的打压,不少地方政府宣布暂缓公共汽车的运行。

拉车人在等活

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会进步、消费者需求都与他们无关,保住饭碗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绑架消费者,成为了他们不得不做的一件事。

但是车坏了还能再造,路坏了还能再修,一时的阻挡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人力最终还是败给了科技。

挣扎有什么用,行业的寒冬已然来临。

因为拉车人受教育水平有限,又大多都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打工人,谁也不愿再回去靠天吃饭。

冒雨的拉车人

整体素质的低下,很多人开始自暴自弃,走上了赌博的道路,又是一场场人间悲剧。

时代变迁,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伴的很多行业也已经消失不见。

在民国时期,最特殊的一道风景线就是黄包车,而现在也随着时间成为了影视剧、文字中的一段记载了。

现在我们在很多景区偶尔还能看到一些人力车的身影,但是普遍都是价格虚高,很多人也只是看一看,然后拍个照,图个新鲜而已。

现代人力车

毕竟作为曾经的压榨劳动人民的产物,乘坐人力车,算不得是一件多么值得光荣的一件事。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历史总会重复上演,谁能想到,多年以后的今天,交通行业也喊起了“团结起来,干掉共享电动车,让消费者无法背叛!”的口号。

太阳底下无新事,而这一现实问题,具体的走,大概只能留给时间去评判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后,14万的皇亲贵族去哪了?有人至今自称阿哥,还穿龙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十大最惨皇室,清朝退位后的皇族,清朝皇室真实历史

    不过,清朝在灭亡之后,皇室贵族却受到了极好的待遇。当时,14万的皇室贵族依旧是像往日一样过着平稳的生活,虽说没有亲王是的资金进行帮衬,但是他们依旧富裕。 社会的变革,多多少少会对这些皇室后裔有些影响,但是大体而言,他们的生活依旧是自在的。 一部分的满洲贵族人员,内心还是存有忌惮之心的。为了防止受到相

  • 湘军猛将李臣典:27岁暴毙身亡,真因纵欲过度?你看他有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湘军将领李臣典死因,湘军一共牺牲了多少人,历史上真实的湘军灭亡

    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又参与了剿灭捻军和主办洋务等,可以说他为晚清鞠躬尽瘁。他是一个遵从儒家学说的军事家,在治军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在他的管理之下,手下能人众多。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成为一个铁杆子似的军队,他也培养了许多有将帅之才的人,其中一个就是李臣典。他在湘军中被称为“猛将”,但屡

  • 慈禧的最后一天,嘱托3件事,说完就含上了夜明珠,傍晚慢慢咽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太后临终前的三个愿望,慈禧临死前下三道遗令,慈禧临终前做的几件大事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随着光绪、慈禧的相继去世,清朝也慢慢走向了灭亡。慈禧是历史上一位十分专制的女人,她扶持年仅四岁的亲外甥光绪当上皇帝,然而在暗中却是她自己一手遮天、垂帘听政。历史上的慈禧不但自负而且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保守老套,她因无法兼容新思想,将“戊戌六君子”全部斩杀于菜市口。杀谭嗣同之时,

  • 清朝银库看守,靠伤害身体的方式偷银年入上万两,晚年痛苦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银库遗址,清朝银库看守视频,清朝银库排名一览表

    可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就发生过一起性质十分恶劣的库银失窃案件,道光皇帝以节俭文明,他对于奢侈的生活没有丝毫的追求,因此在道光时期,清朝皇室的开支是历史上最低的。可是在道光二十三年,道光皇帝却发现自己的国库“失窃”了,造成的损失高达930万两白银,感情自己节省下来的钱都被人贪污掉了,道光皇帝后悔不已,那

  • 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究竟在天王府祸害过多少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的生活,洪秀全攻占南京,洪秀全定都南京过程

    然而,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宣告失败了。洪秀全定都南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就在拥有了权势之后,他开始变得腐朽,为自己招揽了庞大的后宫,这让人不禁疑惑,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究竟在天王府中糟蹋了多少美女呢?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

  • 清朝皇妃为何都戴尖尖的手指套?其实不光为了爱美,更为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皇妃手指上戴的是什么,清朝皇后与妃子的头饰有何不同,清朝皇宫妃子们的服饰

    唐朝女子非常爱美,除了对身材和面容有所要求外,她们也会注重手的装饰,比如说《咏手》这首诗中就提到过“"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只不过她们基本上只是精心修建爱护,而不会弄一个手指套。而到了清朝以后,蓄长指甲,带手指套俨然形成了一套风俗。 手指套主要还是为了保护手指甲,因而又有护指套、护甲套

  • 李鸿章后人将所藏古董全捐国家堆满72间房,足足装了6辆卡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鸿章最珍贵照片,李鸿章家族捐文物,李鸿章墓里的神秘物件

    李鸿章最令人泪下的那句话是:“世上最难写的字,莫过于自己的名字。王爷,你的路还长着呢,让老臣替你签!”于是,李中堂颤抖着手在《辛丑条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从此,世人皆呼卖国贼,无人知是真中堂。百年已去,我们不再尖锐地批判,而是辩证地思维,面对那段被蹂躏的岁月,更多了几分谅解。李鸿章侄孙李荫轩酷爱收藏

  •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段非常的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处死年羹尧他的妻儿怎么样了,年羹尧会被雍正处死吗,年羹尧为什么会被雍正杀了

    越国谋臣范蠡,为越王运筹帷幄二十余年,最终助其灭掉吴国,重建越国。大业既成,越王勾践向他提出平分越国,范蠡委婉拒绝。因为他深知帝王之家生性凉薄,只可与之共患难,却不可与之同享乐。因此,他选择离开越国,隐姓埋名,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然而,清朝大臣年羹尧,却没有范蠡那样的聪明和幸运。年羹尧戎马一生,驰骋疆

  • 清朝首富胡雪岩:破产后欲东山再起,再一次被命运戏弄,原因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胡雪岩破产后的生活,晚清首富胡雪岩是怎样发家的,胡雪岩是怎么成为大清首富

    ——二月河评价胡雪岩胡雪岩是清朝时期的首富,也被鲁迅称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在胡雪岩的一生当中,不仅商场上叱咤风云,而且,在朝堂之上依旧是忠肝义胆,为国效力,被后世之人称之为“红顶商人”。只是,胡雪岩虽说是荣耀了30余载, 最后依旧是被针对,乃至资产尽数丧失,最后在公元1885年郁郁而

  • 乾隆为何不立令妃为皇后?不当皇后,令妃反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为什么不立令妃为后,乾隆皇帝对令妃的评价,乾隆很宠爱令妃吗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立令妃为皇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就是乾隆皇帝准备立永琰为皇太子,毕竟乾隆皇帝采用的是秘密建储的方法,他只是把继承人的名字写出来,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并没有对外公布。如果这时候他把令妃立为皇后,也就意味着公布了皇位继承人,这样做,显然是不恰当的,没有达到秘密建储的目的。确实,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