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不废除节度使制度,主要是优点太多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不废除节度使制度,主要是优点太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26 更新时间:2024/3/9 16:45:55

但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唐朝并没有废除节度使制度,反而继续使用。节度使制度一直使用到唐朝灭亡。唐朝之所以不废除节度使制度,主要是因为这个制度的优点太多。

节度使制度和另一个制度可以说是一起的,就是藩镇制度。藩镇是唐朝行政区域的一个名称,而节度使掌控着藩镇。看起来和当时的郡县制或者行省制的长官一样,但事实上,这里面的差别可以说非常大。如果真的和郡县制一样的话,唐朝就不会使用这个制度了。

藩镇由两个字组成“藩”和“镇”。“藩”的意思是保卫的意思,“镇”并不是地方行政单位,在古代最初的意思都是军事重镇的意思。这样看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保卫军事重镇,有点和现在的军区意思差不多。不过藩镇不仅仅是军区这么简单,因为军区只是掌控军队,而藩镇还掌控着地方,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讲。我们现在先看一下藩镇和节度使都是怎么出现的,知道出现的原因,就会明白唐朝后面为何不废除了。

藩镇的出现和唐朝的兵制有关,藩镇是在旧兵制出现问题之后才登上历史舞台的。所谓的兵制,就是士兵产生的方式。藩镇出现前,唐朝的兵制是府兵制,府兵制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到盛唐时期出现了很大问题,不能继续使用了。

府兵制由西魏的权臣宇文泰建立。根据史书记载“西魏大统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统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大将军统二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凡柱国六员,复加持节都督以统之。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这里面只是说府兵制的组成结构,并没有说士兵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再看一下《资治通鉴》里记载的府兵制状况。

“魏末丧乱,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军府统领,悉依旧式。”这是隋文帝下的诏书。

上面这两段史料记载了府兵制的大致状况。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士兵,士兵免费耕种,不需要缴纳税赋。不过这些士兵由军府统治,平时这些人就是种地的百姓,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就是军人,担任保家卫国的责任。他们的后代也都是士兵,继续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

看到这里我们能发现,府兵制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第一,可以减少国家财政压力,毕竟这些人自己种地,不需要国家出钱养着他们;第二,在动荡年代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力,为国家创造大量的财富;第三,他们归国家,并不属于个人,将领很难掌控军权威胁国家。当然,任何事都是有利也有弊,府兵制也有缺点,正是这些缺点才让府兵制退出历史舞台的。

第一,国家成平日久的话,就没有太多无主的土地,士兵人数会越来越多,国家就没有多余的土地分给他们。这样的话士兵生活会越来越难,他们甚至会想办法强占其他有主的土地。

第二,府兵制主要在有大量耕地的地方设立,因为这里可以耕种。边关地区未必适用,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土地可以耕种,根本养活不了太多的士兵。如果从内地调兵到边关的话,士兵肯定不愿意,毕竟他们自己也要种地。行军时间比较长,打仗时间久的话,他们的土地就会荒废,失去生活来源。如果是对外扩张的话,只会让他们离家越来越远,这些人肯定也不乐意。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唐朝的状况。唐朝建立之后国内确实太平,但也一直对外扩张。这样的话,府兵制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士兵土地越来越少,而且还要经常到边关打仗。这就士兵生活越来越苦难,有的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情绪就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很多逃兵。唐朝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决定放弃府兵制,使用新的制度,而这个新的制度就是募兵制。

募兵制和府兵制相比非常简单,就是国家花钱招募军人,这样的话军人就是职业军人了,由国家养着。既然是国家花钱招募的,理论上也是效忠国家。看起来和现在的兵制没什么差别,但在运行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前面说了,唐朝不断进行对外战争。这里面不仅有开疆拓土,还有就是保卫边疆的安全。唐朝招募的军队有很多要长期驻扎在边境。不能说打完仗就撤回京城,下次打仗的时候再出动,这样的话太麻烦了,而且容易贻误军机。因此唐朝就在边境划了很多地方让这些军队驻扎,比如安西节度、北庭节度、河西节度、朔方节度等,每个地方都驻扎一定数量的军人。除了在地方驻扎军队,唐朝中央也要留一部分军队驻守。中央的军队不仅仅是随时调配这么简单,还能对驻守在地方的军队形成震慑。

对于这些军队,中央的军队肯定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由中央直接指挥。不过驻守在地方的军队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了变化。

由于唐朝不断对外扩张,再加上周边的政权不断进攻自己,边界需要不断用兵。这样一来驻扎在地方的军队逐渐被指挥的将领掌控。而军队驻扎的地方行政权也被将领掌控,毕竟需要经常用兵,行政和军事不可能完全分开。这些掌控军队和地方行政的将领就是节度使,而军队驻扎的地方就是藩镇。此时的节度使不仅掌控军队,还掌控地方的行政权,甚至是财权,看起来和一方诸侯差不多。

看到这里我们能发现一件事,以唐朝当时的状况,藩镇的形成可以说是必然的,都是形势所迫。毕竟在募兵制退出历史舞台后,唐朝没更好的选择。而且以最初的状况来看,节度使制度虽然形成了,但依然受制于中央。节度使是中央任命的,不管任职多久,中央都有权随时调动。而且即使节度使后来能做到世袭,但在财政上还是受制于中央。当然,很多节度使掌控地方行政权后也逐渐掌控了财权,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对中央的财政依赖还是比较大的。中央只要掌控了财权,节度使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这一点是中央掌控节度使得关键。

不仅如此,各节度使掌控的兵力并不是非常多。比如安西节度、北庭节度掌控的军队只有2.4万人,岭南五府经略掌控的军队只有1.5万人左右,掌控军队最多的范阳节度有9.1万左右。唐玄宗时期一共有10个节度使,掌控的军队加起来为48.7万左右。看起来数量很多,但他们并不是一条心,这里面绝大多数节度使都对中央忠心耿耿。前面也说了,中央也有很多军队,这些称为禁军。禁军的战斗还是非常强的,有些战争并不是地方军是参与,而且中央禁军直接参与。之所以如此,就是害怕节度使军事扩张太快,不容易掌控。

在唐朝的调整下,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可以说几乎都解决了。虽然节度使能掌控军队和地方财政大权,但中央可以通过财政牢牢掌控节度使。而且在军事上,中央禁军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正常状况下,节度使对中央的威胁可以说非常小,利大于弊。也正因如此,唐朝才一直使用这个制度。

估计很多人会问,既然节度使制度利大于弊,唐朝也解决了这些弊端,那么安史之乱为何会出现呢?安史之乱之所以出现,并不是制度问题,而是和安禄山有关。安禄山的权力太大,他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平卢节度掌控3.75万军队,范阳节度掌控9.14万军队,河东节度掌控5.5万军队。就是说安禄山掌控的军队人数正常状况在18.39万,这个数量非常庞大。

虽然节度使在财政上受制于中央,但其军队战斗力很强。只要在短时间内占领其他地方,节度使就能解决财政问题。这样的话,安禄山就敢造反。18万多军队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占领其他地方,可以说是小意思。这也是安禄山敢造反的原因。

现在问题来了,唐朝为何要安禄山身兼这么多节度使,难道不知道危害大吗?唐朝确实知道这里面的危害,不过唐朝这样做也并不都是坏处,也有好处。安禄山身兼多职就意味着权力很大,在朝中影响很大。只要安禄山支持皇帝,那些世家大族还有反对中央政策的官员就不敢轻举妄动,安禄山对他们有很大的震慑作用。这对皇帝来说还是很好的,省去了很多麻烦。皇帝可以说也算是借刀杀人。而且唐朝中央还有人能限制安禄山,这也算是势力均衡,安禄山并不敢轻易乱来。

后来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安禄山不效忠皇帝了,而且唐朝当时并没有人能限制安禄山,安禄山这才有机会造反。这里面和李林甫的去世有直接关系。李林甫虽然不是忠臣,但足智多谋,安禄山在他面前并不敢乱来。不过他去世后,继任的杨国忠根本不是安禄山的对手。而且安禄山和太子关系不好,要是继续下去的话,太子登基后,安禄山肯定不好过。这样看,任何人坐在安禄山的位子上都会造反。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节度使制度出问题了,只能说用人出问题了。只要不让一人身兼多职,节度使制度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也正因如此,安史之乱后,唐朝一直使用节度使制度。而且这些节度使基本上都听从中央的。即使那些反对中央的节度使,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中央的法令还都是服从,能很好的运行下去。安史之乱后,反对中央的节度使并不是很多,对中央的威胁并不大。而且唐朝后来的灭亡与其说和节度使割据有关,倒不如说和中央的政策有关。由于皇帝昏庸导致黄巢起义,所以众多节度使才有机会再次割据。如果不是皇帝昏庸,这个制度还是能运行下去。

宋朝时,吸引了唐朝灭亡的教训。在军队上虽然是募兵制,但都收归中央,并不驻扎在地方。虽然没有出现藩镇割据问题,却导致军队战斗力锐减,而且给中央带来极大的财政负担。这也能说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在当时还是很实用的。其实在当时的状况下,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确实很难,毕竟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科技发展程度远远不及现在,制度出现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

参考资料:

《唐书》

更多文章

  • 各个王朝建立花了多久,秦朝花了五百多年,隋朝、唐朝只花了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与隋朝相隔多少年,唐朝和秦朝的发展,秦朝与唐朝对比

    秦朝:549年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国正式建立。而秦王朝一直到公元前221年才建立。当时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秦王朝的建立是花了时间最久的。西汉:7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起义队伍风起云涌。这时落草为寇的刘邦也开始起义

  • 唐朝和阿拉伯交战九次,只输一次,如果不是这场内战唐朝还能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与阿拉伯的几次交战,阿拉伯帝国vs唐朝,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关系

    唐朝建立于618年,在灭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之后,唐朝的势力进入中亚。当时唐朝主要是靠控制西域各国。西域从西汉开始一直是我国的疆域,这里对我国至关重要,是我国陆地上唯一一条对外交流通道。当时海上贸易不发达,这也是我国唯一一条对外交流通道。当时的西域诸侯林立,所以唐朝势力很容易进入到这里,并且控制了这里的

  • 唐太宗强占弟媳杨氏,为何长孙皇后不阻拦?多年后魏征说出了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征个人资料简介,长孙皇后魏征,长孙皇后与杨氏关系

    这等美好的景象就是乃至全世界,也极为少有,更何况其还创造了万国来朝的局面,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之中已然是天花板的存在。纵观唐朝历史,最为鼎盛的时期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建立贞观之治,让大唐更加昌盛,唐太宗也因为这一举动闻名天下。直到如今,他的事迹以及过往依旧广为流传,被世世代代的人们传颂。可是,就是

  • 我们只知道唐朝的辉煌与伟大,却不知道唐朝有封建王朝的所有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历史上是怎样评价唐朝的,如何评价唐朝的历史影响

    首先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最主要的就是谁控制谁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以来,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矛盾,就是中央牢牢掌控地方。不过唐朝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主要是节度使的问题。安史之乱后,唐朝再也无法有力地控制地方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拥兵自立,完全成为了一方军阀。这些在唐朝之后是没有这种问题出现的。其

  • 唐武宗为什么灭佛,其实和佛教无关,和国家利益有很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武宗为什么毁佛教,佛教评价唐武宗,唐武宗在佛教的地位

    佛教是在汉朝的时候开始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开始兴起。其实,如果了解历史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一件事。在战乱的时候佛教发展都是比较迅速,因为这代表着一种精神寄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就是当时佛教发展的状况。不过唐武宗即位之后却不管佛教发展如何,直接下令灭佛。为了灭佛,唐武宗颁布

  • 东晋皇帝手中没兵,3000山东子弟组建北府兵,瞬间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322年,随着八王之乱的扩大化,西晋被蜂涌而入的五胡灭亡,胡人军队在北方大肆屠戮,大量汉人跟着晋室南迁。山东一带的大族郗鉴率领族人和私人武装南逃,在逃亡的过程中不断招募青州、徐州一带的流民入伍,他的私人武装渐渐扩大,变为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军队。郗鉴的初衷和大多数悲惨的汉人一样,只不过是为了躲避战

  • 故事:唐朝一场沙尘暴过后,书生遇到什么怪物?夜晚它再现身竟惹起了一场瘟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都爆发过什么瘟疫,唐朝时的妖怪故事,唐朝恐怖真实故事

    可怕的沙尘暴!唐朝大历年间,叶县有一个书生名叫梁仲朋。他每天都去邻村先生的学馆里上学,早去晚回,天天如此。8月15这一天,天地间突然降临了一场沙尘暴,一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行人躲避,鸟兽潜藏。当时,梁仲朋正骑马行走在离家十五六里的一座墓林边(民间家族集中的墓地)。他被沙尘暴逼迫,不得不逃进墓林里

  • 中国养老趣闻:唐玄宗发明生日宴,朱元璋一项发明至今仍在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长寿秘诀,唐玄宗,朱元璋的十大发明

    一、宋仁宗的遗憾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开头就上演了宋仁宗赵祯认生母的故事。这段故事曾在民间传说中被演绎为狸猫换太子,即刘妃陷害李宸妃,把李的儿子赵祯换成剥了皮的狸猫。真实历史虽非如此,刘太后只是养李氏之子为自己的儿子,而且没有为难李氏,但宋仁宗得知真相后险些也引发一场政坛地震,几乎要把刘氏一族

  • 皇帝有多爱吃仙丹,光是唐朝就有五位皇帝吃仙丹吃死了,魔力真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第一个吃仙丹吃死的皇帝是李世民,这个皇帝的名气很大,历史书上都有专门的记载。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带向唐朝走向繁荣。不过李世民有一点和很多皇帝一样,就是追求长生不老。晚年的李世民经常吃一些所谓的丹药,想要长生不老。有时候有病都不吃药,开始吃仙丹,结果病情吃的继续恶化了。终于在51岁的时候

  • 节度使李茂贞有多豪横?多次劫持唐昭宗,差点射死在门楼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结局,李茂贞,李茂贞和唐昭宗比武

    在众多诸侯中,割据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与割据太原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是实力最强的两大诸侯,令唐天子忌惮万分,夜夜难眠。不过,朱温和李克用这两个大佬互相牵制,又距离长安比较远,做事也会给唐天子留几分面子。而令唐天子苦不堪言、噩梦连连的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简直是住在隔壁的小流氓,经常来找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