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有一首诗原是他骂人的,如今却被用来夸人,还被纳入了教科书

杜甫有一首诗原是他骂人的,如今却被用来夸人,还被纳入了教科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51 更新时间:2024/2/16 18:04:17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将诗这一文学体裁发挥到极致。因此,唐朝的诗人也是数不胜数,然而其中当为巅峰存在的人物,便是“李杜”二人。

李白,世人称之为“诗仙”,似天仙下凡一般,潇洒浪漫。杜甫,则为“诗圣”,虽不及李白幸运,但也才华横溢。

“李杜”之间似乎是两种极端,一个生性浪漫,一个穷困潦倒;一个纵游人间,一个苟延残喘。

人生的差距,并没有将杜甫压垮,虽生活不济,但依旧心系百姓,可杜甫的官路十分坎坷,面对现实的遭遇,杜甫的很多作品都充满讽刺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就有一首骂人不带脏字的诗文,甚至最后纳入到教科书当中,常常被人用错拿来夸人。

杜甫的一生

有人常常艳羡杜甫生活在繁荣昌盛的大唐,可又有谁知晓,他所处的时代已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同时他自己也亲眼目睹着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

所以在他的诗作之中,便有很多反应民间疾苦的诗文,比如说:十分著名的“三吏”和“三别”等。

换句话来说,杜甫更应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天宝十四年时,安史之乱爆发,潼关最后失守。

杜甫为了躲避战乱,不得已之下四处奔波,到乾元二年的时候,杜甫来到成都,投奔任东川节度使好友严武。

得益于炎武等人的帮助,杜甫最后在城西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也被后人称之为“杜甫草堂”,又称为“浣花草堂”。

不久之后,严武离川回京,担任京兆尹一职务。而在严武离川赴京之前,同时他还推荐杜甫为节都,就这样杜甫全家全家也得以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直到广德二年春天,严武再回成都,被任命为成都府尹并兼任御史大夫,而且还是剑南节度使。如此,杜甫又回到了草堂之中,此前也先后漂泊在外将近两年时间。

在此之后,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因此最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如若杜甫没有严武等人的帮助,或许自己早已丧命于奔波途中。在其漂泊期间,虽有好友严武等人的相互照应,但毕竟寄人篱下,生活依旧很苦。

更甚至,他居住的草屋一到寒风时节,依旧不能幸免于难。为此,他还创作了一首流传于后世的诗,名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其实也已纳入教科书当中,想必大家也都知晓,诗文之中表示的含义,意思是即使自己生活困苦,也依旧心系百姓的生活。

同时,在杜甫定居草堂期间,事事亲力亲为,乃至于忽降得一袭春雨,也能激发杜甫心中的诗意,于是《春夜喜雨》便降临人世之间。

诗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创作者的欢喜让读者身临其境,这便是杜甫诗文的奥义。当然,对于杜甫的那首被后人错用的诗文,也是在此期间创作得来的。

杜甫的“错用诗”

杜甫那首纳入教科书的诗,让很多人误以为是一首赞美之诗,可实际上却是杜甫讽刺他人的诗句。

至于之后,被人阴差阳错用来夸人,或许当年创作诗文的杜甫都未曾料到,而这一首诗大家耳熟能详,那便是《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尤其是后半句,经常挂在人们的嘴边,甚至于在现如今电视节目当中,也会有人用此诗来夸奖嘉宾的表演。

其实,杜甫的这首诗没有典故以及任何的比拟手法,从字面上来看,大概写的是,自己参加一场家庭宴会的感受。

诗的开篇,用两句诗对当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描绘:美妙悠扬的乐曲,飘散在上空,轻轻荡漾在锦江波上。

悠悠的江风升腾到白云之中,月是如此的美丽,故而作者便经不住地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简而言之,就是说这是天上的乐曲,人间难得一闻,所以愈加觉得奇妙无比。也是如此,才让后人产生一定的错觉,认为此诗只是描写美好之物。

可现如今就要知道,这首诗本身就不是夸人的意思,那么杜甫为何会创作这样一首让人容易误解的诗文,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诗名加以考虑,“赠花卿”,其实指的是某一个人。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称某种人物为卿,是非常普遍的,这主要是对于地位,辈分较低的人的一种客气的称呼。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符合花情的人物应该就是指姓花的年轻人。如此就可以知道杜甫写的这个人应该就是花敬定。

花敬定是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下,而在当时杜甫是节度使严武的客人,花敬定充其量只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晚辈,所以说杜甫不会去拜访一位晚辈。

加之,花敬定虽然平叛有功,但是其居功自傲,在评判过程之中,纵兵大掠东蜀,甚至断妇人手腕以掠夺其金钏,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对于花敬定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人来说,以杜甫的心性,根本不可能为他的宴会锦上添花。至于之后为何创作这首诗,恐怕只是为了讽刺花敬定,目无法,僭用天子音乐的做法。

诗文的流传

仔细思考,便可以知道“此曲只因天上有”的“天上”以及“人间能得几回闻”的“人间”都是运用了一语双关。

天上虚指的是天宫,实际上指的是皇宫,而人间是指皇宫之外的民间,要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之中,礼仪制度极为严格。

即使是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所以这才让杜甫觉得花敬定这个人着实太过自傲,甚至忘了尊卑,这才忍不住想要讽刺这样装腔作势之人。

现如今杜甫这首诗的后二句已然成为了千古名句,在如今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甚至于经常被用来夸耀他人唱歌或是弹奏乐器的好听,可却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创作此诗时名夸暗讽的苦心。

所以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是后人面对古代文化该有的态度,而不是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当自己不确认时,就必须得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此才不会让人嘲笑,才不会曲解老祖宗们留下的古典文化。

更多文章

  • 古时候的人质生活如何?试论唐代质子当时的待遇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质子的待遇,唐代质子制度存在原因,古代质子在敌国住在哪里

    一、学习或在职入唐的外部质子们,其在唐廷或学习或担当侍卫陪从的职责。参加宿卫者,还要经常出外作战,助唐攻讨。唐廷即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待遇丰厚。他们大多都被唐廷授以各种官职,以使其在充质子期间能充分地融于唐,在作战时忠于唐,为唐效命。分析史书所载,有些质子们被授予的官品职位相当高。如渤海质子大述

  • 五代十国中实力最强政权,差点统一全国,可惜君主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代十国最厉害的政权,五代十国时期政权一览表,五代十国政权有多强

    后周的建立者是郭威。郭威本来是后汉的开国功臣,手握兵权。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去世之后,刘承佑继承皇位。这个人是绝对的昏君。不信任大臣,亲近奸臣。这时候郭威身边聚集了一群能人志士。之后刘承佑不知道怎么想的,想要诛杀郭威。但是他做了很没谱的事情,先杀了郭威的家人来试探郭威。这下彻底惹恼了郭威,最后被逼造反

  • 关于隋朝,你不知道的冷知识,这才是真正的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为何称隋朝,隋朝的真正历史,隋朝历史上真实情况

    2、隋朝时期,突厥已经非常强大,对隋朝形成重大威胁。不过在隋文帝的努力下,突厥一分为二,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不得不说隋文帝的离间计非常厉害。突厥如果不是分裂,唐朝后来也不会这么容易灭了突厥。3、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稳定发展、人口迅速增减,出现了开皇之治。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能出现这种兴盛的局面非常少

  • 隋唐之前人名为何多是两个字,之后都是三个字,主要是这两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隋唐以后名字多为三个字,隋唐时代主要出现什么字,隋唐女性人名

    我们先看一下隋唐之前的人名。我们看一下春秋战国和三国里常见的人名。管仲、屈原、李斯、赵高、商鞅、苏秦、张仪、孔丘等,这些人名气都非常大。还有三国里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刘表、袁绍、陶谦、刘璋等,这些人名字也都是两个字比较多。其实,如果仔细看一下的话,我们能发现在隋唐之前,大家的名字几乎都是两个字

  • 盘点那些出现盛世的王朝,唐朝次数最多,清朝两次都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三大盛世之治,唐朝历史上最强大的皇朝,十分钟看懂历史上的唐朝

    西汉西汉一共出现三次盛世,分别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可以说次数还是很多的,而且都是贯穿西汉的前期和中期。相对于东汉来说,西汉的明君比较多,除了后面的三四个一般之外,其他的多数都是不错的。这对于百姓来说是最大的好处。东汉东汉出现了两次盛世,分别是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说真的光武帝刘秀非常厉害,

  • 东晋存在103年,皇帝为何很少掌握大权,权力都被这些人掌握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晋皇帝一览表,东晋皇帝有多大的权力,东晋怎么有那么多短命的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了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秦王建立很多新的制度,其中就有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自称秦始皇。秦朝虽然历二世就灭亡了,但创立的很多制度后世都继续沿用,其中就有皇帝制度。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掌握所有大权,至高无上,所以很多人都想争夺这个位置。不过,任何一个王朝都有一

  • 鲜为人知的唐代南口问题,南方人被卖为奴,广东人与昆仑奴等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人为什么养昆仑奴,唐朝如何对待外来人,历史汉人南迁广东

    当年,宪宗下诏调容管(今广西荣县)节度使房启,任桂管(今广西桂林)节度使。负责宣诏的钦使从长安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容管,正要宣诏,房启却一脸严肃地说,我已于5天前得到了圣诏。钦使大吃一惊,他之前并未向任何人透露过此事。由于事涉重大,他便询问诏书何在,房启果然拿出一份一模一样的诏书。特使大惊,匆忙回京上报

  • 太子魔咒:南北朝到中唐,居然只有一位太子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各朝代太子的命运,历史上比较遗憾的太子,唐朝时期太子的一生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阶段,从南北朝到唐朝中叶,绝大部分皇帝的太子都不得好死。首先来看南朝南朝从一开始就不断上演太子魔咒。南朝刘宋的第一个太子,是宋武帝刘裕的长子刘义符。422年刘裕去世后,16岁的太子义符即位为帝。由于幼年家教缺位,刘义符当皇帝不够格,只知道寻欢作乐,424年刘义符被徐羡之、

  • 唐朝的宦官有多厉害,拥立8个皇帝、辅佐2个皇帝,推翻2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最厉害的宦官,唐朝哪个宦官权势最大,唐朝时期著名的宦官

    宦官的权利的大小和皇帝有直接关系。皇帝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地位至高无上。而宦官和皇帝非常近,经常接触皇帝,所以对皇帝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皇帝宠信宦官的话,宦官的权利会随着皇帝的宠信而越来越大。历朝历代都对宦官乱政进行限制,不过成效都不是特别大。毕竟这个决定权在皇帝,很难依靠制度进行保证。由于宦

  •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裕墓,刘裕到底有多可怕,刘裕用兵能力

    鲜卑骑兵当时正值鼎盛期,战斗力极其强悍,为何为被南朝步兵打败?刘裕的却月阵又有何奥秘呢?此事还要从当时的战争背景说起。一、刘裕借道伐后秦东晋与北魏,原非敌对关系。刘裕率军北伐,矛头所指,是盘踞关中河南的后秦。东晋大军水陆并进,水军主力沿淮泗入黄河,而后西进。其中要经过北魏的势力范围。刘裕大军在沿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