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却月阵:刘裕灵光突现,创造空前绝后的步兵打骑兵神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35 更新时间:2024/2/15 19:07:01

鲜卑骑兵当时正值鼎盛期,战斗力极其强悍,为为被南朝步兵打败?刘裕的却月阵又有何奥秘呢?此事还要从当时的战争背景说起。

一、刘裕借道伐后秦

东晋与北魏,原非敌对关系。刘裕率军北伐,矛头所指,是盘踞关中河南的后秦。

东晋大军水陆并进,水军主力沿淮泗入黄河,而后西进。其中要经过北魏的势力范围。刘裕大军在沿河西上之时,经过黄河河南段。出于礼节,遣使北魏借道伐秦。

北魏君臣动起了心思。当时北方三国北魏、后秦、南燕,南燕国忆被刘裕消灭。此时再伐后秦,唇亡齿寒,北魏人心有戚戚焉。

北魏中央掀起一场争论,有的认为应该联合后秦抵抗东晋,有的认为不能招惹新兴的刘裕集团。最终在崔浩等大臣的建议下,北魏明元帝拓拔嗣决定坐山观虎斗。所以东晋步军由陆路侵入关中时,北魏起初并没有采取行动。

毕竟东晋士气正盛,不好直撄其锋。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刘裕率领的是晋军主力,而且直插北魏河北,万一他们不宣而战,直接北上进攻呢?

此时刘裕下书借道,再次引发了魏帝敏感的神经,虽然截止目前东晋并未表露出北攻的趋势,但其大军就在国门之外,谁敢说刘裕没有别的想法。

出于这样的考虑,明元帝派大将长孙嵩率骑兵三万沿河备御,双方在黄河沿岸畔城附近(今山东聊城西)发生摩擦。刘裕的水军沿河而行,拉纤的士兵有被河水漂到对岸的,都被魏军所杀。刘裕气不过,便派兵上岸攻击,但是北魏军一击则走,不击复来,北府军不胜其扰。

二、却月阵的辉煌胜利

刘裕望着黄河北岸狼一样的鲜卑骑兵,终于忍不住杀气,祭出了千古一见的神器——却月阵。

刘裕先遣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步卒上岸,将百辆战车沿河布设,车阵两头抱河,队形弯成弧形,因为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

每车上有7名战士,又竖起一根白毦。

北魏骑兵不知晋军是何用意,暂时按兵不动。

刘裕又派猛将朱超石(朱龄石之弟)率2000人,每车增加20人和一张大弩,车外竖起盾牌。北魏骑兵此刻方才明白,原来晋军这是结阵来着,于是麾骑进攻。

朱超石命令诸车先以力弱的单兵弓弩射击,北魏骑兵见晋军兵少箭弱,便放心大胆的加速进攻。此时迫近却月阵的北魏骑兵已达三万多骑,朱超石遂令诸车用大弩发箭,魏骑纷纷中箭。

但此时魏骑既多,距离又近,大弩近距离的的杀伤效果已经不能遏制魏军的进攻。朱超石急中生智,遂命将士把手中的千余张槊截成三四尺的短槊,“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虏,虏众不能当,一时奔溃。”关于这段记载,传统的解释大概是,晋军士兵手握一段槊,后面另有人用大锤锤击,向前突刺贯穿北魏骑兵的身体。

但是此说有很多疑点。

第一,晋宋之交时一尺合24.5厘米,那么断槊长度为98厘米,这长度如何一下洞穿4名北魏骑兵,令人难以索解。如果是用槊击刺,原有长度更合适,为何还要截而断之?

第二,在操作方式上,如果是数人握槊击刺,后面再以大锤凿击,这么机械呆板的操作方式是怎么扎中不断运动的骑兵,难道魏军骑兵都像墙一样站着任由晋军扎上去?我倾向于这些断槊是用作大弩的箭矢发射出去的。

《太白阴经》还记载有一种“木弩”,“可长一丈二尺,中径七寸,两梢三寸,以绞车张之,发如雷吼,以败队卒。”这种弩,弓长3.6米,较大型车弩为小,具有架设于兵车进行机动作战的可能。尤其是其运用效果,能够打击排列紧凑的“队卒”。

这不由得不令人怀疑,却月阵中的断槊,是不是用作弩矢在车弩上发射,起码这种弩的威力是足以击穿四五个骑兵的身体的。但是史无明证,只能存疑了。

不管朱超石是怎么用槊的,这种战术很是有效,魏军死伤惨重,大将阿薄干当场被北府军斩杀。魏军退回畔城,刘裕派朱超石、胡藩追击,再败北魏军一场。自此北魏不敢再袭击北府军,刘裕得以顺利沿河西上。

三、为何却月阵空前绝后

却月阵是以步制骑的经典阵型。它凭恃的是水军优势,以河中的舟师保障战车的后方,岸上则以战车阻滞骑兵的冲击速度,又以大型弩箭杀伤敌军,再加上北府军强大的战斗力,因而创造出以少量步兵杀伤数倍之多的骑兵的记录。这辉煌的战绩使得却月阵名垂千古。

但自刘裕使用此阵后,却再也没有人使出来过。即使是北府军,也再也没能复制却月阵的辉煌。

原因大概有如下几条:

其一,阵型条件苛刻。必须依托有利地形,或者是河流,可者是坚固的后方阵地,这种地形,敌军难以牵制进攻,己方处于绝对安全之地。这样才能给前方的却月阵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撑。

其二,猝发性。却月阵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其猝发和突然性。北魏骑兵之前从未见过,猝然遇之,不知如何应对,还当成一般的步兵队列加以进攻,所以会遭到惨败。却月阵本身有其固有缺陷,即防御性大于进攻性。如果骑兵有经验,只围逼,不进攻,却月阵不能离开背后的河流,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后来的刘宋北伐,宋魏双方互相熟悉作战特点,宋军再也没能使出这种阵形。

其三,战术才是灵魂,阵形是次要的。刘裕排布却月阵,并非是脑中有其成法,所以才使出来对付魏军。而是根据具体的战斗特点,充分发挥地形优势,抓住敌我互相陌生的特点,把晋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才取得战斗的胜利。

事实上,任何作战的核心要义,都在于发挥己方优势,遏制敌方长处,从而在战斗力量上达到优势,这样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宋武帝刘裕的天纵之才成就了却月阵,而非却月阵成就了刘裕的英名。

更多文章

  • 唐太宗刚一上台就大规模罢王爷的爵,多大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太宗给几位功臣封为王爷,唐太宗封了几个公爵,唐太宗与群臣的关系

    近之则反,像汉初分封同姓王,酿成七国之乱。西晋封王,又造成了八王之乱。明朝朱元璋大封诸子,导致靖难之役,王爷把皇帝都推翻了。但是太远了也不行,秦朝把所有宗室子弟都废黜,不给权力。隋朝也是把王爷们罢的差不多,结果在王朝遭遇危机时,没有人能出来帮助皇帝。唐朝吸取前朝教训,做了很大的改革。一、震惊皇室的大

  • 751年唐朝这场战役失败,影响整个中亚和我国西北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最惨烈的一次战争,唐朝史上最悲壮的战争,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战役

    恒罗斯之战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战的战争。这两个帝国都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开始兴起,之后迅速对外扩张。到了八世纪的时候,唐朝的势力进入中亚,而阿拉伯帝国势力也进入中亚。两国的领土也迅速接壤。两个都在迅速崛起的大国遇上了,肯定会有一场大战。而恒罗斯之战就是这场大战。公元751年7月,战争开始。战争双方带着

  • 东晋11个皇帝,7个完全不掌握实权,9个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晋十大皇帝名单,东晋皇帝有多大的权力,东晋怎么有那么多短命的皇帝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东晋皇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书称之为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废了晋恭帝自己称帝,东晋正式灭亡。从317年到420年,东晋国祚103年。不过这103年里却有11位皇帝,光是这个数字就知道东晋皇帝更换的频率还是比较快的。当然,除了频率快。还有就是不掌握大权、英年早逝,这

  • 历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清朝61年、西汉54年、唐朝44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是哪位皇帝,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

    皇帝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不过皇帝在古代绝对是高危职业,有很多皇帝不得善终。除了这个,皇帝还是个短命的职业,绝大多数皇帝寿命比较短,在位时间短的皇帝比比皆是。可以说,那些在位时间久的皇帝都是有一定本事的。否则,他们根本没机会能在位这么久。现在我们逐一看一下历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 历史上名不副实的人物:狄仁杰从来不会断案,石达开并非战无不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狄仁杰真的断案如神吗,狄仁杰破了哪些大案,历史上的狄仁杰都破什么大案子

    1.史上屠龙第一人宇文护?宇文护(513-572)是北周大冢宰,相当于北周的宰相。坊间传说他是史上屠龙第一人,因为他杀了西魏恭帝、北周孝闵帝、北周明帝三位皇帝,是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人。其实这完全是误传。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其实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刘裕杀了东晋安帝和东晋恭帝,达成了篡晋建宋的伟

  • 包吃包住包分配?唐代鸿胪寺对蕃客的生活管理就是如此豪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代鸿胪寺在哪,鸿胪寺是用来干啥,明朝鸿胪寺最初用来做什么

    当时的鸿胪寺对蕃客的管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日常的住宿,提供必须的食品、衣物,还包括提供蕃客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而蕃客的婚姻、丧葬和医药救助等方面也要受到鸿胪寺的管理和监督。鸿胪寺根据唐朝法律和外交政策,在管理蕃客的生活方面既有原则性,又注意灵活性。一、管理食宿、衣物入唐蕃客在京的食宿安

  • 文人雅士缔造的休闲文化,对唐代各阶层乃至外族的影响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代文人风雅生活的组成,唐代文人有哪些风尚,古代文人的休闲思想

    休闲使得文士在放松身心、怡情养性的同时,丰富了精神世界,激发了创作灵感,休闲生活还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此之外,文士阶层休闲文化对其他社会阶层、对后世文士休闲文化乃至对整个唐代社会风气的嬗变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对其他社会阶层休闲风气之影响有唐一代,自上而下,人们普遍崇尚文学,尊重文人

  • 八王之乱与晋武帝之殇:严密的制度设计,为何全都失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史书上记载的八王之乱,后晋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对晋朝的评价

    1.世人对八王之乱原因存在重大误解,八王的权力本来很小。2.八王之乱的祸根并不是分封,而是傻皇帝司马衷。3.八王造反,有一个人本可以阻止。提及八王之乱,论者大多以为,西晋之所以毁于八王战乱,起始原因就在于西晋武帝不吸取历史教训,强行大封宗室诸王,最后导致宗王拥兵自重,问鼎洛阳。事实上这是一个偏离了历

  • 突厥被唐朝打败后,不断向西迁移,建立一国家和俄国对抗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打过突厥了吗,唐朝与突厥的关系,突厥被唐朝彻底征服了吗

    东突厥和西突厥被唐朝灭亡之后,突厥剩下的部落一部分被汉人同化,还有一部分西迁。其中突厥的一个部落卡伊部落迁居到今天的阿姆河流域。此时他们臣服于花剌子模帝国。蒙古兴起后,卡伊部落不得不继续向西迁,在和拜占廷帝国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90年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一世继位。

  • 司马衷如何在26个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司马炎的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衷简介,司马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司马衷,司马衷和司马炎是什么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度历史上嫡长子继承,不一定大家都遵守,但这是“名正言顺”的潜规则。要不说司马衷生的好。司马炎26个儿子,有八个未成年夭折。剩下18个,里面只有3个是嫡子(皇后生的)。嫡子里面,司马衷排老二。很不幸,老大夭折,老二司马衷就顺位成了嫡长子。◆皇后和外戚的影响很大司马衷九岁做太子。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