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到底啥原因,促使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真的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到底啥原因,促使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真的只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74 更新时间:2024/1/22 10:03:09

一、大明朝内部斗争愈加激烈,舅舅的投降使吴三桂不受信任

首先,当时大明朝内部的政治局势非常紧张,宦官集团与士林集团的斗争没有随着刘瑾、魏忠贤、东林党人的相继陨落而变得缓和,相反双方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在当时的环境下,任何事件都会成为对方言官们攻讦、弹劾的目标。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言官弹劾不断,换了谁都不想为朝廷出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崇焕又被崇祯皇帝下狱。前方将士更加为之心寒,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此之前就发生过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怕受袁崇焕牵连,毁掉山海关出逃的事件。还是袁崇焕写信,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吴三桂和父亲吴襄都是祖大寿一手提拔起来的,两家关系非常铁,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祖大寿在后来的松锦大战中作为援军被清军重重围困,无奈之下帅部降清,这个事件对吴三桂是带来很大冲击的。

二、祖大寿等人的劝降信和皇太极的条件都让吴三桂很动心

清太宗曾授意与一手提拔和栽培吴三桂父子,并且感情最为深厚的祖大寿,以及姨夫裴国珍、表兄胡弘先、挚友张存仁等降将为吴三桂以及被围困的塔山、杏山将领写信招降。

动员这么多最了解他,最能体谅他目前所处的困境的人来写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态度也是十分诚恳的。

而这些信件基本都从吴三桂当前所处的困境,以及个人实际情况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设身处地从吴三桂目前所身处的局势陈明厉害,他们的话不会不引起吴三桂的思想变动。

更何况,吴三桂目前正处于最危险的政治漩涡中,他一直依赖的政治优势舅父、十多个表兄弟、多年共事的挚友都已经加入了清军阵营,一向多疑的崇祯皇帝连袁崇焕都没放过,更何况是跟皇帝没见过几次面的吴三桂。

趁着眼前局势紧张朝廷还用的上他,等局势缓解他也逃不过袁崇焕的命运。吴三桂比任何都明白自己的危险处境,更何况清太祖在亲笔信中开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诱惑不可谓不大,吴三桂不可能不会动降清的心思。但是,吴三桂在这个时间节点居然压下了投降的想法,婉拒了努尔哈赤抛来的橄榄枝,继续镇守山海关,静观其变。倒不是吴某人有多么高尚的情操,主要对方开出的筹码还不够,其实还是贪慕荣华富贵的心理在作祟。

三、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在多方势力中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阵营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快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祯才下旨同时调驻守征召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部入京“勤王”。

同时加封33岁的吴三桂为“平西伯”,崇祯的破格优赏引起了吴三桂的怀疑,因为吴三桂的驻地在辽东,按平时的规格应该是“平辽”、“征辽”一类的封号,而“平西”则代表着要与势头正劲,作战勇猛的农民军交手。

因此,老谋深算的吴三桂以保护百姓为由,让出逃的百姓随军逃难,故意放慢了进军的速度。这样一来,可以避开与农民军的攻击势头,让其他各路勤王军马先与农民军交战,等自己来了以后就可以从容的收拾残局。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军队实力不受损失,又可以与各路勤王兵马分享战功,他们还得承自己的情,小算盘打的噼啪乱响。

坐困紫禁城的崇祯急的都上吊了,吴三桂这边还在不紧不慢的走走停停。而北京城的快速失陷,也出乎吴三桂的意料之外,他立刻调转方向,扔下一路“护送”的百姓。快马加鞭回师山海关。吴三桂回师山海关的目的,就是因为手握重兵镇守一地,这就有了多方下注的本钱。

三、李自成的条件一度让吴三桂很动心,但吴父被劫掠让吴三桂直接反目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落入农民军之手。李自成派使者带着吴襄的亲笔信去劝降吴三桂。吴三桂也确实动了投降李自成的心思,一来,大明朝已经覆灭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人心混乱。二来,吴三桂正缺军饷,急需补充,不然军心动摇引起哗变,多年心血化为乌有。三来,父亲还在农民军手中,如果投降可以保全家人和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到手的荣华富贵也不会失去。

《甲申传信录》中记载,吴三桂问手下众将领,“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 ”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

这就说明吴三桂此时已经有了投降李自成的想法。吴三桂将山海关交给守将唐通防御,自己则率领大部队进京去见李自成。

在半路上,吴三桂收到消息,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将父亲吴襄抓获,正在拷打追缴家财充做饷银,并勒令其交出陈圆圆。李自成在进京后带头抢劫美女为妾,还将宫女集中派发给诸将,每人三十个。手下将领则占据高官府邸,手下人则“踞富民巨室”军纪极为败坏。

“兵丁斩门而入,掠金银奴女,民始苦之”《甲申纪事》。

农民军的盲目蛮干,吴三桂父母被囚禁,爱妾被劫掠,连吴三桂的家都给抄了,再拿出他家的银子当军饷。顿时把他还在游移不定勉强投靠的想法击得粉碎,他又不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就算他投靠过去,也很难保李自成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处置刘宗敏,他的军权被分散后,再无筹码只能任人宰割。在这样念头下,吴三桂直接攻击了毫无防备李自成的部队。

四、李自成进军山海关与多尔衮的及时援助让吴三桂下定决心投向清廷怀抱

吴三桂降而复叛,是李自成、刘宗敏等人始料未及的,他们的一贯做法就是追赃助饷,在占领了首都自以为大权在握的情况下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了。占领地区的管制不到位,军纪败坏,上行下效都是李自成等人缺乏远见,根基不稳的错误政策所带来的一个系列严重恶果。

而这个恶果又直接迅速地导致了李自成悲惨的结局。当李自成收到吴三桂的使臣被处死,吴三桂的《绝父信》之后,才意识到事态严重。但是,此刻再去责备刘宗敏,再将吴襄放出来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李自成此时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信心爆棚之下选择了与吴三桂直接交战。而此时摄政王多尔衮也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他选择支援吴三桂。多尔衮立刻整顿兵马从蓟州、密云进军,在收到吴三桂的求援信后,继续执行清太宗皇太极的诱降计划,以裂土封王为条件,让吴三桂加入。并在农民军大举山海关的时候,急行军一昼夜,奔驰两百多里,配合吴三桂夹击农民军。这样一来,不仅救了吴三桂,还为日后定鼎中原提供了可能。

吴三桂虽然手握重兵,但内有农民军威胁,外有清军压境。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他投向李自成的路已经被堵死,只能选择投向更加大方的清廷。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重大抉择,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夸大了这个女人的因素,将陈圆圆作为吴三桂投降的主因。对于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正常人来说,他的处境、外界状况、心理状态、品行性格都会对最终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家人的被囚禁,陈圆圆的被劫,只是其中一个最次要的因素,吴三桂向清朝请求帮助,也是在形势日益紧张,深感危机情况下做出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判断。

小结:

在吴三桂的眼中,朝廷驻守山海关的军队只是自己的政治筹码和资本。家中车子、房子、票子女子,才是自家的资产。平时吴三桂拿朝廷的资本为自己换来更多资产,而李自成却拿吴三桂家的资产去换吴三桂手中的资本,在吴三桂看来这种抢了自己家的钱,来充当给自己军饷的行为触动了自己的逆鳞。只有真正触动了吴三桂最核心的利益,才会让他立刻翻脸不认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置国家和民族大义于不顾,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在国破家亡之际,还想着升官发财,直到家产被夺,父亲被绑架勒索,女人被抢恐怕这才是“冲冠一怒”的主要原因。这个浑水摸鱼,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最终也难逃新主子的背弃,最终被扫尽历史的垃圾堆里。

更多文章

  •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葛尔丹,为何整个和亲来来污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葛尔丹娶了康熙女儿吗,康熙亲征葛尔丹完整版视频,康熙王朝里的葛尔丹魅力

    一、将已有心上人的蓝齐儿指婚葛尔丹。当时清朝根基不稳经常发生战事,尤其是西北首领葛尔丹更是猖狂但清朝实力不足没有办法只能与他和解,在葛尔丹进京做客时看到貌美如花的蓝齐儿便向康熙求亲,康熙为了国家的利益就一口答应了,但蓝齐儿当时已经有了心上人她怎么肯就这样和亲?所以就哭着向康熙求情,但却被拒绝。康熙对

  • 八旗子弟:是如何从天下头等勇士逐渐变成大清蛀虫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到后来,八旗军居然“一败而归”。直到最后,“八旗子弟”也成了腐朽、寄生的代名词。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清初,如果生在旗人家里,当然是有生之年的善事,因为大清律规定,生后入兵,成年出兵,除军饷外,一律免赋;顺治年间,国家规定旗人除军饷外,一律免赋,这不算什么,一家一家还给他们口粮,如果闲着想

  • 慈禧在死后一年为什么才下葬,送葬当天为何会“臭气熏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死前为什么要下葬,慈禧下葬时为何臭气熏天,为什么慈禧送葬当天臭气熏天

    只是在光绪死的时候,他的帝陵并没有修建完成,最后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匆匆忙忙的完工把光绪埋了,说实话光绪的葬礼还是比较寒酸的,但是也用了皇宫里面的许多真品陪葬,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导致慈禧的葬礼被迫退后延迟,因为光绪皇帝是明面上的主,当然面子上还是要给的。慈禧太后的棺椁是金丝楠木制作的,刷了数十道清漆,

  • 《雍正王朝》里,康熙究竟什么时候决定传位给雍正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王朝深度解析康熙,雍正王朝中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雍正王朝康熙临终前对雍正说的话

    先说一段题外话。康熙8岁登基,10岁前就失去了人间至爱——父爱、母爱,完全由祖母抚养和帮助。童年时代的家庭亲情和温暖的缺失令康熙对自己的儿女们充满关怀和慈爱,更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和谐。与此同时,童年即位的康熙在经历内外权臣(以下叫士大夫集团)挟持、背叛,一次次千钧一发,一次次化险为夷。由此可见,康熙

  • 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女儿周莹的下场,慈禧和周莹是什么人,慈禧太后和周莹的关系

    晚清时期,陕西女首富周莹(电视《那时花开月正圆》女主原型),就是如此一个人,视“信誉”为生命,从不吝啬帮助国家。周莹的人生很短暂,只活了42岁,但非常辉煌。这样一个人,最后下场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从头开始,细细了解和品味。17岁嫁入吴家周莹出生于1869年,从小博闻强记,有点过目不忘的意思,特别是对

  • 慈禧有一专列火车,最后下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专列车头,慈禧专列是哪年建造的,慈禧的最后下落

    根据史料记载,1886年,李鸿章上书慈禧,建议在中南海修建一条窄轨铁路,联通北海到中南海,用于慈禧日常娱乐之用。慈禧一时兴起,批准了这个建议。随后李鸿章就安排施工,到1888年,这条1500米的铁路铺设完成。李鸿章又从法国新盛公司进口了一辆蒸汽机车和六节豪华客车车厢。这六节客车车厢根据李鸿章的要求,

  • 《雍正王朝》中,八贤王胤禩为何要鼓捣雍正的儿子弘时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遍观《雍正王朝》,老八始终处于和雍正政治斗争的第一线。即使雍正登基,大权在握,老八也如同飞蛾扑火般迎面而上,斗争方式简单粗暴!而我们的三阿哥弘时就理性多了,他暗中铺排、借力打力。虽然最后功败垂成,也不枉生在帝王之家的巍巍男儿身!我命由我不由天弘时是雍正的皇三子,但在成年的阿哥中,他是皇长子。在康熙、

  • 《雍正王朝》里,鄂伦岱送“死鹰”给康熙,最后却为何没被处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王朝谁给康熙送的死鹰,鄂伦岱和雍正的关系,雍正王朝鄂伦岱真的不知道死因吗

    当时康熙六十大寿,办千叟宴,诸位皇子均准备好了贺礼。远在西北平叛的老十四胤禵也准备了一份贺礼,那就是一块天石,石头上还自然形成了一个“寿”字。送上这份贺礼,加上自己又是圣眷正隆的大将军王,胤禵的夺嫡之路一片坦途。于是,他令鄂伦岱携天石前往京城,赶在康熙寿诞之际将贺礼送上。不过,鄂伦岱这个人却是个首鼠

  • 《雍正王朝》中雍正为什么一定要赐死弘时,终生圈禁宗人府不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为什么不喜欢弘时,雍正儿子弘时谁演的,雍正真的杀弘时了吗

    1、弘时罪恶太大了,罪当处死弘时不但参与了老八策划的夺军权逼宫一事,还是在黄河暗杀弘历事件的主谋。这一切他都是为了自己可以当皇帝。夺嫡之争又在雍正朝变本加厉的上演。康熙朝虽因九子夺嫡有皇子被圈禁,但他们还不涉及谋杀亲兄弟,弘时如此心狠手辣其罪当诛!2、为了帮弘历扫清道路,不把难题和弑亲的痛苦和恶名留

  • 慈禧写过的唯一的一首诗,最后一句千古流传,成了父母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最著名的一句诗,慈禧太后写的唯一一首诗,慈禧最精彩的一首诗

    慈禧写下的唯一一首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已经成为她父母的口头禅之后,尽管慈禧接管了法院的权力,她却没有忘记她的家庭。慈禧有三个弟弟。她掌权后,想让三人都进入法庭,扩大家族势力。但他的三个弟弟都没有雄心壮志。进入王朝以后,像慈溪一样,他整天只知道快乐,而慈禧对此却束手无策。虽然慈禧冷酷无情,渴望享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