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何人有武科举乡试应试资格?八旗子弟又为何不能参加武科?

清朝何人有武科举乡试应试资格?八旗子弟又为何不能参加武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4/1/17 20:07:24

在清朝,武科选拔有250年之久的历史,始于顺治元年。顺治帝在继位后没多久,便一纸诏书昭告天下:明朝时期定下的武科自此正举行,并规定于每年的子、午、卯、酉年举办武乡试,在辰、戌、丑、末年举办武会试。

京卫武学官碰到乡试的年份同样也可以参与科考。顺治二年四月,担任兵部侍郎一职的朱马喇根据规定题请开武乡试:“各科照例开科,依期乡试。”随后,兵部在六月份开列武科考试的相关条例进呈,各省的武科乡试就此陆续展开,每年如此。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光绪二十年,武科选拔才被废除。在以往有关科举考试的研究中,关于考生来源和应试的资格一直都是重要议题,《清史稿》中也曾提到:“凡各省武生、绿营兵丁皆得乡试。”

但是这些记载却并不详细,再加上清代武科乡试内容和类别十分繁多,每年都有所不同,所以前人在研究这一块的历史时,都不曾深入细致地研究过,为此,笔者依据《清实录》与清代典章等史书,参考相关历史刊论,进行了详细深入地研究。

清朝武乡试的参考资格有所限制。清朝曾明确提出要求,参与乡试的人必须身家清白,但凡“贱民”者,必须削籍改业,且只有在四代过后,本族和亲支都保证身家清白的情况下,才能参与武童试。

不仅如此,家奴和家中刚刚发生父母之丧的人同样也不准参与武科考试,对于隐匿实情,偷偷参与的人,清朝也出台了相关的惩罚措施。另外,在年龄上清廷对于武试参与者也有一定的限制,规定要求年满60岁的人不准参加武乡试。在道光二十六年时,便发生了一起84岁的广东武生参与武乡试的案例,最终巡抚黄恩彤遭到了革职处理。

除了参考限制,清代参与武科的乡试者类别也十分繁多,而且每年都会有所变化,笔者接下来将对这些参考者的种类进行详细划分与说明。

一、武生员参与武乡试。武生员在每年的武乡试中所占比例最多,他们的情况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学武生,在学武生并没有科试,因此他们参与乡试往往是“以岁作科”;第二种是随营武生,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马、步、守兵的人参与考试,另一种则是自愿请求入营食粮的武生。

参与武乡试的武生员最后一种情况则是捐职武生。乾隆十二年又做出规定,武生捐职而没有入选的人,也准许参与武乡试,中式的人会被纳入新册,没中的人则依旧位归原班。

二、绿营武职、兵丁参与武乡试。《武场条例》中由明确规定,各省的绿营兵定但凡是通晓艺且愿意参与武乡试的人,就可以由充武地方将弁申送至巡抚处,参与武乡试。雍正七年时,马兵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武乡试,也可以留在营内继续任职提升,但因为这种情况太优渥,于是后来便停止了马兵参与乡试。

清初有武职官员的子弟可以在任职的地方入伍和应试,但这样以来,就极容易出现作弊行为,而且还占取了不少地方职务的名额,因此到了乾隆三十六年便取消了这种政策。

三、文生员参与武乡试。康熙继位后没多久,进行了武试的制度改革,实施了文武生互试的政策,原因也很简单,“习文之内,亦有学习武略、善于骑射者;习武之内,亦有通晓制义、学问优长者”,如果按照以往的旧例来选人,则不能各展所长,必然会遗漏真正的人才。

后来没多久,清廷又议准,如果有生员、举人也想改考,同样准许,但是武改文只得改一次,文改武则没有过多要求。康熙推行这样做的目的,本意是为了文武互通,广收全才,然而这样的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在乾隆六年的武生邱鹏飞高中了文科第一名,结果后来彻查后才发现,他所作的内容其实出自他人之手。由于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最终停止了文武互试。

四、文、武监生应武乡试。清朝的监生主要有文武两类,文、武监生大多是由捐监所得,真正举优生监的人并不多。监生本应视作文途,因此监生参与武乡试时,也是以文武互试为主,高中者可以纳入武举新册内,如果没有中也没关系,还是属于监生,不过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没能考上便不准再次改考。

直到乾隆八年停止了文武互试的政策,自此武生捐监又被归入文途。道光二十三年,武监生想要参与武乡试又有了希望,不过申报的过程却十分麻烦:“先期造具年貌名册,各由本籍地方官送各省学政考试,学政录取后造册送督抚,准一体应武乡试。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报捐武监生者,由本旗参领、佐领等造册,送顺天学政录科送考。然武监生必须各回原籍,由原籍地方官送学政录科。在京报捐之武监生,亦不可援文场例取同乡京官印结应顺天乡试。”

五、八旗子弟、恩袭世职参与武乡试。此类涉及情况和种类最为繁杂,笔者接下来将就其详细展开说明

第一,京旗汉军参与武乡试。早在清朝初期,八旗子弟不参与武科,直至康熙四十八年,八旗汉军才得以被准许参与武乡试和武会试,想要参与武考的人,需要由该旗开具姓名等信息,送至顺天府,按照律例考取80名武生。不管是中书及部院衙门六品、七品、八品的笔帖式,还是已经参与上朝或者为上朝的监生和荫生等,都可以参与武乡试,同样也是经本旗开具姓名等信息,并将其送到顺天府。这也是京旗汉军得以参与武乡试的初始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才结束。

第二,京旗满洲、蒙古参与武乡试。关于京旗满洲、蒙古在清朝变动较大,顺治、康熙时,满蒙的人都不被允许参与武科考试,直到雍正年间的满蒙人才有了参与武试的机会。并且在雍正七年,副骁骑校、前锋、马甲等也被准许入场参与考试,但是这项政策仅仅实行了12年就作罢了。

雍正十二年,雍正发上谕强调:“科场前列悉为满洲之所占,而满州文艺不及汉人,又恐考试内场不免有传递、代作等弊”,因此为了防止作弊,八旗满蒙停止了武乡、会试。一直持续到乾隆二年,翰林院侍读学士春台上书请奏,希望能够准许满州一体参与武考,但请奏最终被乾隆驳回,并未实施成功。

第三,驻防八旗参与武乡试。康熙与雍正两朝曾准许过满蒙与八旗汉军参与武乡试,但是没有区别京师八旗与驻防八旗,相关历史记载也没有明确标明区分驻防题名中式的人。嘉庆十八年应当算得上是驻防八旗参与武乡试的具体时间,在这一年,嘉庆颁布了恢复八旗满蒙参与武科考试的奏章,在颁布后没多久,便议准满蒙骁骑校、城门吏、拜唐阿、亲军、恩骑尉等人参与武乡试。

同年还准许各省的驻防可以就近参与武乡试,择马、步箭、及刀、石俱能合格者便可参与考试。道光二十四年,又议准了各省的善武的驻防文生和翻译生员可以参与武乡试,但自此不得再参与文乡试与翻译乡试。

第四,恩袭世职应武乡试。恩袭世职者未经发标前,以及刚发标但没有满期的人想要参与武考,可以“以世职顶戴”,参与武试,但是无须给其奉银。道光十六年又颁发规定,如果武生兼袭了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或者骑都尉世职,则可以正常参与武乡试,但如果承袭世职的人并不是武生,那么将不能参与应试。

上述便是八旗子弟可以参与乡试的几种类型,作为入仕的途径之一,武试的规定和要求同样也十分严格,不仅种类繁多,且每一类的具体要求又有所不同,这些要求既体现出八旗子弟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差别、京旗与驻防八旗间的区别,又体现出汉军八旗与满蒙八旗的不同。其实早在顺治二年,各省开科了民籍武乡试,而民籍武乡试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七年才废止。武科乡试在清朝一直存在了250多年,其间除了部分地区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展缓和停科补行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正常举行的。

而八旗汉军参与武科则是始于康熙四十八年,期间从未停断过,延续了200年之久,八旗满蒙子弟参与武科考试的总计时间仅有100多年,具体为雍正时期的10余年、嘉庆十八年始,以及之后的80多年。

由于八旗的满蒙子弟本身就擅长骑射,因此清廷并不鼓励满蒙本族子弟参与武科考试,反而是鼓励汉人及原本族属多参与武试,通过武科来考取功名,为朝廷做贡献。

更多文章

  • 清朝名称方观承:以拯救天下苍生为职责,为报帝恩倾尽一生无怨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方观承为乾隆时期的朝廷命官,在当时可以用这样的三句话来形容此人的品行,那便是“皇帝对其倍加赏识,士人对其交口称赞,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第一条也许但凡朝臣都能做到,但是第二条和第三条便足以看出方观承的为人品性了。纵观方观承的一生,我们不仅能在他身上学到为国奉献的精神,其为人修养、道德品性,都对我们有着

  • 她是晴川的历史原型,康熙最厌恶的儿媳妇,雍正更将她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和晴川的关系,雍正晴川,雍正为什么处死晴川

    康熙两度废立太子也让夺嫡事件出现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现在“九子夺嫡”已被改编成电视剧。在这个事件中,主要是围绕太子胤禔、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为中心来展开的。八阿哥胤禩的出身并不是很好,母亲是辛者库的罪妇。他参与“九子夺嫡”之后,能与太子和四阿哥抗衡的背后势力很大程度都源自于他的妻子郭络罗氏,但此人却

  • 民国盛恩颐:上海首辆奔驰车车主,一夜输掉一条街,晚年饿死家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盛恩颐故事,盛恩颐个人简介,老梁谈盛恩颐视频

    盛恩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看着就像是穿了很久,衣角的锁边被磨开了,线头稀稀拉拉垂在床上,或是搭在松弛布满褶皱的皮肤上。盛恩颐的肚皮瘪着,可以看到从脖子到脸上是一层皮,松垮地贴着骨头,长时间没有吃饭的那种骨感充斥着他的身体。盛恩颐路过附近的人对这间房子指指点点,言语间的鄙夷几乎在马路对面都可以听得见。

  • 清朝的宫女很少嫁人,想娶她们的人成千上万,但是她们都不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宫女出宫为什么没人娶,清朝宫女能嫁人吗,清朝宫女生活现状

    往下,宫女们见惯了高墙大院里的莺歌燕舞,平日里接触到的也是嫔妃福晋、纨绔子弟,对金银财宝荣华富贵自然是熟悉,单就这一点,哪能看得上出身平平也无万贯家财的宫外男人?往上,她们日常接触的那些地位尊贵的男子才是她们芳心暗许的对象,但是,这些到了适婚年龄的高官子弟们,身边有哪一个缺少漂亮女人呢?更何况,宫女

  • 普通话为何和北京话很像?民国这位学者若是赢了,我们都得说苏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时期的普通话,民国时期的普通话是什么样子,民国时期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吗

    在清朝末期,切音字运动引出的关于汉字的改革和国语统一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界人士在对切音字标准音的意见上都有不同的想法,一时间难以达成统一。但是随着清朝的覆没,这件事却被搁浅了下来,无人再提起。直到1912年的时候,担任中国教育部总长的蔡元培组织了一次教育会议,在该会议中,有人提出初等小学

  • 民国史上的湘军集团中,先后出了五位军阀,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湘军将领全部名单,湘军军阀名字,民国湘军历任统帅

    每一个地方军事集团都有一位大佬,来统领这个军事集团。然而,作为拥有无湘不成军的湘军集团,在历史上却曾经先后五位大人物,而且他们都是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同时也是湘军大佬。第一位湘军大佬是赵恒惕,他是湖南衡山县人,留学日本就读于士官学校,学的是炮兵专业。回国后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共同推翻了清胡,

  • 清朝这位发明家被怀疑是穿越者,看完他的发明,的确令人太过惊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最大发明家,清朝历史上最牛发明家,清朝10大科技发明

    我们都知道,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少数民族统治中原地区的朝代,有着其明显的局限性。满人因为惧怕动摇自身统治,不得不时刻提防汉族人。但是毕竟是在中原地区,汉族人数众多,满人又不得不依赖汉人。因此,就是在这样微妙的关系中,满人艰难地维持着平衡。当西方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工业时,大清朝正在宣传“王命不

  • 清朝敬事房是做什么的,为何太监们抢着进去,而妃子们都很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皇宫里敬事房,清朝的敬事房是谁设立的,清朝为什么叫敬事房

    一方面太监侍奉在皇上左右,能够一睹天颜,深受福泽,这对于寻常百姓家是多么大的殊荣!另一方面,如果进宫当太监的话,男人必须净身,这也就意味着他此后再不能以一个健全男人的身份而活了。历朝历代,不乏有出了名的太监,例如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等,但是,每年净身入宫的太监那么多,真正享受到荣华富贵的就这么几个

  • 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了7个字,雍正知道后口吐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处死年羹尧,雍正处死年羹尧后怎么处理的,年羹尧死了以后雍正的反应

    在四十五岁时声誉达到顶峰,可四十七岁时便被例数九十余条罪状处死。历史中年羹尧的死一边看上去像是“功高震主”,另一边又好似他自己不知好歹,将自己的大好前程亲自断送。作为雍正十三年执政生涯中最有名气的大臣,不管是哪种猜测,都隐藏着一个前提,就是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人们更多相信

  • 太平天国猛将林凤祥被押进京,咸丰呆坐许久只字未说,长叹一口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太平天国林凤祥之死,林凤祥个人简介,咸丰皇帝对林凤祥评价

    他们大多在南方长大,习惯温暖湿润的气候,此时他们还穿着五月份出发时的单薄衣物,很多人被冻伤、冻死,即使活下来的,也大多出现幻觉。这支队伍的主帅林凤祥早已经派人回南京乞援了,可派出去的人,只见离开不见回来……北伐,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的“三大军事战略”之一,为了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围困其都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