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赈灾时,和珅往粥里放沙子,乾隆对此赞赏有加,百年后也得到认可

赈灾时,和珅往粥里放沙子,乾隆对此赞赏有加,百年后也得到认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4/2/9 3:51:00

智慧需要用在正道,大家熟知的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的形象,大部分都来自于电视剧,这里面的和珅狡诈,爱使坏招,常常与纪晓岚斗智斗勇,但最后也还是棋差一招。

和珅看似智慧非凡,却总是将自己的聪明用在如何敛财上,但是和珅就真的是这样的一无是处吗?

其实这些也只不过是影视作品中的和珅,而真正历史上的和珅,乃钮祜禄氏,本名善保,他饱读四书五经,还精通四种语言,由于他俊朗的外表以及出众的才华,所以深得乾隆皇帝的宠幸。

不可否认他仗着自己的权力地位的提高,敛财的欲念愈加膨胀,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贪污钱财,还利用这些打击政敌。

据传嘉庆帝下旨抄家和珅时,抄到白银八亿两,远超嘉庆皇帝的想像。而当时国家每年的税收,也不过区区七千万两,可见和珅所藏匿的财富,数量惊人。

其实和珅在清朝的外交事务中是担当重要职务的,他初为官时也是为官清廉。

但是随着乾隆皇帝对他宠幸有加,还将自己的幼女嫁给他的长子后,使得他大权在握,成为了皇亲国戚,他的欲望也愈加膨胀,做下了许多可耻的事情。

后世还称他为富可敌国的贪官之,当时的和珅风头一时无两,也有许多朝中权力在握的大臣组建的朝中清议力量,多次弹劾和珅,但是和珅仗着皇上的宠幸,总是能够安全渡过难关。

和珅本人也能力出众,即使当时皇上为了平息众怒罢官和珅,但之后由于和珅善于理财,朝中无钱办事,总需要和珅出头。总而言之,和珅在当时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满朝武都奈何不得他。

和珅大部分的钱都来自于他开设的75间当铺,其中设大小银号300多间,还同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的商业往来,同时皇帝对他宠幸有加,常赏赐予他珍贵的宝物。

和珅还恶意打压商户,逼迫商户臣服于他,若是有不服之心,便可能遭到灭门之祸,和珅又通过这些从他人那儿掠夺过来的资本进行了政治斗争,排挤那些与他政见不合的官员,铲除了不少异己。

不少官员惧怕和珅,会自动上门送礼,还有的是为了请和珅办事,许诺了不少的好处。

虽然据传和珅虽然喜欢钱财,但是他从来不动用赈灾救民和科举选拔的钱。虽说当时正处于乾隆年间,也可以说是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各地仍有天灾频繁发生,乾隆皇帝赏识和珅的能力,常将他派去赈灾救民。

由于各地频繁发生天灾,灾民的数量庞大,而朝廷所储备的粮食毕竟有限,必须发给急需要的灾民,不然过不了多久储备的粮食就会消耗殆尽。

和珅面对不给粮,灾民就会饿死,皇帝也会降罪于他,但是一旦发粮,自己再多的银钱也填不住的局面也是进退两难,这么多灾民的胃口如何才能填饱,但是和珅毕竟还是极为聪明的,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又一次给灾民发放米粥时,众目睽睽之下,他将一把沙土撒进了粥里,即使米粥脏了,许多灾民为了填饱肚子,也不得不吃进肚子里。

和珅这么做,难道是为了告诉那些灾民朝廷并没有更多的粮食发给他们,只能拿沙土滥竽充数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这个不被大众所接受的做法还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原来和珅知道实际上的灾民并没有那么多,混在人群里一起领粥的,还有那些游手好闲的混混和贪图便宜的百姓。

为了能将赈灾的粥发到实际所需要的人手里,那么往粥里撒一把沙土,那些实在吃不上饭的人,也只能捏着鼻子下咽,而那些家中有粮食的,并不会想吃有土腥味的粥,这样一来救济粮也就够了。

这个想法与寻常官员的解决办法截然不同,在和珅实施之后,果然排队领粥的人就变少了。

其实每次赈灾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是那些官员没有明确点出是谁在冒领救济粮,这也不过是因为,害怕有心人士在百姓中煽动挑起灾民的怨怼,不明真相的百姓的谩骂。

这不仅会影响该官员的声誉,而且若是闹大了,说不定还会引来上级官员的注意和惩戒,所以很多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和珅自然也知道这件事的由头,他想出来的这个主意,不会引起百姓的矛盾,只不过是自己背些骂名,但是却能够完美的完成乾隆皇帝所下派的任务,对此,乾隆皇帝也是非常欣赏他。

当时的百姓和官员其实并不能够理解和珅这样做的理由,有的官员和百姓还以为和珅贪污了救济粮和赈灾款,让他背负了不少骂名。

其实在后世人看来,和珅这样做是非常有经济头脑的,既合理又能够恰当的解决当时的困难,直到河北也发生了灾难,急需要官员发放救济粮赈灾,但是由于灾民人数众多,这样下去救济粮很快就消耗殆尽了。

为了切实将救济粮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的手里,当地的官员查阅了文献,这才发现了和珅的妙招,也效仿和珅,在米粥中撒了泥土。

果然一时间前来领粥的人大幅下降,这时人们才理解了和珅这种做法的用意,也算是给他洗刷了一些骂名。

但是和珅这些聪明才智,并不能够抵消他给清朝政府带来的伤害,他的贪污腐败使得清朝的官场更加黑暗,不少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他的功远远小于他的过,他贪污腐败的行为并不可取。但是他面对问题积极解决,能够换一种方式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其实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和珅确实是一个有才华,有智慧的人,他一开始为官也不是为了当贪官,但是权势迷人眼,他长时间处在名利场中,也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他的意志不够坚定,从他身上,我们最能够学到的教训就是不要被繁华迷失了自己的眼睛,一味地追名逐利,只会让你一步错,步步错,做人做事都要学会坚持本心,将聪明用在正道上。

更多文章

  • 民国风流才子袁克文: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死后千名女子为他送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袁克文传奇大揭秘,民国美男子袁克文,袁克文墓

    袁克文,位居 “民国四公子”之首。他温文尔雅,举止潇洒,不留胡须,鼻架眼镜,头戴六合帽,帽上缀一颗浑圆光莹的明珠,身着长衫,胸佩汉玉,手执烟袋,端的一副好样貌。作为袁世凯寄予厚望的“皇二子”,袁克文的一生,都在所谓的政治权利中心。袁克文但是他和一心想做皇帝的大哥袁克定不同,他的一生都在做一个真正的“

  • 雍正到死都不知道,龙凤胎的名字连起来读就是甄嬛背叛他的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龙凤胎是甄嬛背叛雍正的证据,雍正死时甄嬛跟他的对话,历史上的甄嬛是怎样被雍正看上的

    但是宫中的有些妃子往往不能理解皇帝的这种想法,她们认为皇后是妻,这妃子也是妻,为什么皇后的地位就要高一些呢?往往这种认识不到自己位置的人总会付出代价。甄嬛和雍正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初入宫门的甄嬛以为自己遇到了一段神圣的爱情,但是雍正帝注定是这个国家的王者,他的眼界是不会停留在儿女情长上面的。单

  • 什么矛盾最终促使黄兴弃孙而去?一首诗道尽其当时心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兴个人简介,黄兴的诗,黄兴孙文之争

    但是在革命的进程中,孙黄二人虽是死党,但并不是铁板一块,没有任何矛盾的,相反对于革命理念和革命道路的不同认识,让他们最终分道扬镳。从孙黄二人关系的变化,能看出领导近代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虽然有先创之功,但后劲儿不足,所以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孙黄相聚闹革命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最终李鸿章的北洋精锐尽数

  • 这位考古专家,在发掘清朝古墓时,无意挖到自家祖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考古队挖到清朝古墓,考古发现清代古墓视频,考古学家挖清代的墓

    但其实文物和考古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分不开的,按照我们传统的思想来讲,开掘古墓的人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一些世俗的影响的,中国人极其的看重风水,而开掘古墓本身就是破坏他人风水之事,所以总会有一点点的抵触心思,并且在我们国家当中还有着一句老话,不知道哪天你就挖到自己家的祖坟了,这句话刚刚听来是有点玩笑的意思,

  • 曾国藩获得成功是偶然?看完他处理的这件事,才知道他的情商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出身于地主家庭,天资聪颖,自幼便喜好读书,在1838年考中进士后便正式踏入仕途。他的一生中曾担任过多个职位,到了咸丰年间,咸丰帝曾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主要工作就是招兵入伍,并负责训练这些新兵,一起协助地方管理工作。于是曾国藩自此以后便在湖南长沙开始组建湘军。一般来说,团练大臣是无权管理地方事

  • 乾隆奇案:看罢此案,方知“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之真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的奇案,乾隆王朝中四大案件,乾隆年间奇案大全集

    若是所娶的妻子不贤惠、不讲道理,连家庭事物都照顾不好,那么就有可能毁了三代人。因此婚姻的选择不仅是女人的一场“赌博”,同样也是男人的一场博弈之战,赢了就万事大吉。为此中国古代社会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奇案就刚好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看了这个案件,兴许你对迎娶贤妻会

  • 历经37年的民国,你知道在中华大地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民国时期战争一览表,民国历史最惨烈的战争,民国时期有什么著名的战争

    虽然在1912年民国正式成立,但是国内并不太平,百姓也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反而民国成为一个多事之秋,从1912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37年的民国,可以说是年年发生的战争,搞得民不聊生。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历经37年的民国,在中华大地上,都发生了哪些战争?清王朝被推翻后,孙中

  • 康熙拿出弘历的生辰八字,相士看后:为女必为娼,为男必为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为何偏爱弘历,康熙拿出弘历的八字,康熙怎么看上弘历

    为了避免皇帝死后皇室争夺皇位,储君制度就诞生了,皇上在位的时候就会立储,一般是自己的大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也就说明了此人会是将来的皇帝。康熙大帝在位的时候就先后废掉了太子,又重新立了太子,主要是因为他的儿子们都太能干了,为了避免自己死后朝廷大乱,康熙可谓煞费苦心,甚至连孙子弘历他都隔代指定了,而迫

  • 清朝的穷人娶不到老婆,该如何延续香火?办法有违伦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穷人如何延续香火,清朝穷人娶不上媳妇如何延续香火,晚清穷人娶不到老婆怎么延续香火

    一、典妻制度盛行清朝得益于农作物的改良后,人口迅速增加,至于灭亡前夕已经达到了近四亿人口,这比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欧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这里还不得不说促使清朝人口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了,那就是教育的普及。在没有列强入侵之前,清朝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普及教育最高的一个王朝,除了加深封建思想外,更多的就是促

  • 清朝满汉大学生上朝班次如何排序?由此来探讨满汉文化融合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上朝姿势,清朝上朝的正确方式,清朝是怎样上朝的

    清朝内阁则被称为“政府”,是六卿之首,其中领班大学士的地位最高,表率百僚,也被称为“中堂”。但是大学士“满汉两途,阶级相均”,在朝会侍班或联名具奏时,都需要排列顺序,这就关乎到了“班次”问题。在顺治年间,满汉两族有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各地反抗满族的活动层出不穷,为此,清政府一边要想办法招揽汉族士大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