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澶渊之盟:打了胜仗,签订的条约却非常不利,这是怎么回事?

澶渊之盟:打了胜仗,签订的条约却非常不利,这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79 更新时间:2024/1/18 21:34:26

历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得以为我们称颂的王朝,在文治武功方面,至少有一个是十分拿得出手的。

如象征中国古代盛世的汉唐,除了经济繁荣之外,便是汉武帝用武力征服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而唐太宗李世民,则凭借自己独特的民族政策使得四夷归顺。

即使是“文治”方面较弱的秦始皇,其统一六国开创封建王朝的壮举也无人能比。

因而,那些国力尚弱且长期遭受其他政权侵略的朝代,往往就会被人所诟病,比如宋朝。

前后四百多年的历史,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基本上没能赢得什么好名声,“弱宋”之称也就由此而来。

不过,宋朝也并非从未打过胜仗,就好比

澶渊之战,宋朝形势一片大好,辽军却处境险恶。然而,当时的宋朝不仅没想着进攻,反而选择议,硬生生将胜仗打出了败仗的姿态。

澶州议和,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国力强盛的辽国,在萧太后辽圣宗主张下,亲率20万兵力深入北宋边境,且逐渐南下,在澶州形成三面围攻之势。

此消息传至开封之时,北宋朝臣为之震动,朝中出现“战”与“逃”两种呼声。

时为宰相的寇准,力压朝中的怯懦之声,建议宋真宗亲征鼓舞大宋士气。最终,在两大宰相的劝说之下,宋真宗不情愿地赴往澶州。

宋真宗刚到澶州,就收到了一个振奋全军的好消息。辽军统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杀,辽兵士气大减。

而宋真宗的到来,尤其是当他亲赴城门督战时,

使得宋军士气大增,军中将士士气高昂,连澶州百姓都前来围观。

当时的辽军,统军身死,士气大减;加之孤军深入又久攻不下,粮草补给也非常困难,正是围困之际。

寇准看准形势,力主真宗要求契丹称臣,否则就决一死战。这种情况,对宋军而言百利无一害。然而,

宋真宗虽然人在城墙俯视契丹大军,却仍然没有登临天下的王者姿态,只想找个法子把辽军给请走。

萧太后也不想辽军就此折损,便想要同宋真宗议和。如果说宋朝和辽朝在某一方面能够有契合点的话,那就是此刻了。

于是,寇准只能呕血看着自己辅佐的好皇帝,同辽军签订《澶渊誓书》: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分明是赢家,所签订的条约不仅没有占到一点好处,反而让宋朝给辽朝送钱,这又是为何呢?

武将边缘化,与士大夫治天下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便从自身的经历上看到了兵权对王权的威胁。为此,他不仅剥夺了身边大将的兵权,还盯上了地方节度使。

当他把兵权夺回之后,又担心将领培养自己的势力,到时候不受朝廷调配,于是实行了

更戍法,使得将无常兵,兵不识将。除此之外,朝中武将职位较低,调兵权与用兵权分离,如此种种,使得武将逐渐边缘化。

与此同时,宋朝

“官职差遣”的制度使得朝中文人越来越多,

士大夫逐渐加入协助君王治理天下的队伍之中。

如此以来,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形成,导致宋军实力越来越弱。

屡战屡败的战绩,自上而下的惧怕

除了宋军比较弱,很难取得优势之外,宋辽议和的另一个因素便是,

妄想长期求和的不是辽朝,而是宋朝。

自赵光义两次用兵辽军都失败了且差点就回不来之后,宋朝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志向就消失殆尽了。

加之宋朝兵力减弱,对辽之战基本上屡战屡败,因此朝中即使有杨延朗等人,宋朝之内,

无论是君主还是朝臣,都十分忌惮辽朝的兵马。

尤其是在重文轻武的形势之下,文人不仅对武将忌惮,更是少了一分勇气和豪情,因而当辽军南下的时候,他们便开始直言迁都。

加之宋真宗赵恒,即使已经到了澶州,亲临城门,看着自己的将士们斗志昂扬,也不愿意让他们继续发兵,而是只想早早停战,即使是在有利的形势之下签订不利于北宋的条约。

北宋君主都如此没有傲骨,又怎能怨南宋不肯北上呢?

银钱丰厚,经济繁荣

宋真宗之所以乐颠颠地同意了澶渊之盟,其中之一便是

宋朝有的是钱。

两宋时期,之所以被称为“弱宋”,仅仅是就其军事实力而言,毕竟

两宋时期的经济繁荣程度,放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因而,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当时的北宋而言也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当时谈判之后,曹利朝宋真宗伸三个手指头,他便认为辽国是开口要三百万两,当得知是三十万两的时候,甚至觉得辽朝要的太少。

国库没有一定的存款,宋真宗也不至于如此吧?

由此可见,澶渊之盟虽然于我们而言是颇为耻辱的事件,

于当时北宋而言,用钱买和平,也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尾声

自宋朝建立以来,军事实力就一直是他们的弱点,也成为他们不愿发展的一个点。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两宋朝臣逐渐习惯被欺压的局势,于是从高高在上的中原政权,逐渐向辽金求和称臣。

两宋时期的最后一丝傲骨,大概就是崖山海战之后跳海殉国的十万军民吧。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牵羊礼后皇后羞愧自尽,妃嫔和公主已经麻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究竟有多耻辱呢?宋钦宗和宋徽宗被俘,被人当成猪羊一般关在院子里,供人围观,而宋朝的大臣被贬为奴隶,被金国武将肆意羞辱,皇后公主也成为阶下囚,任人凌辱。用概括性文字来描述靖康之耻,根本不足以展现靖康之变的羞耻程度,许多史学家在提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喜欢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不是不能详细写,主要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可能还活着,但其实结局很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钰慧和建文,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建文皇帝的真正死因

    蓝玉与太子朱标本是至交,朱元璋自然是放心,可未成想太子朱标壮年早逝,也便只留下了皇孙朱允炆。而其年轻,政治经验缺乏,要与这些经历了元朝末年战争的铁与血的历练的文人政客攻讦,自然就显得力不从心。朱元璋剧照蓝玉案,朱元璋将大明王朝的这位开国功臣,以株连论处所杀戮者逾1.5万人;再到傅友德被朱元璋以“食不

  • 这两点造就了宋朝的经济繁荣,同样也造就了弱宋的名头,最终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为何称为弱宋,宋朝强盛和衰败的时期,宋朝灭国原因是什么

    那么今天我们根据历史上的资料记载,来细说一下,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弱宋”。其实,宋朝被称之为弱宋,跟当时的皇帝赵匡胤有着直接性的关系,那首先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本身来说,属于一个没什么文化的武夫,并且是从一个一文不值的流浪汉当上的皇帝。但是也正因为其出身和遭遇这两点,造就了宋朝的经济繁华,商业爆发。那从史

  • 专家意外发现宋朝机关墓,打开墓门后,竟看到盖被睡觉的男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农民发现宋朝古墓,宋朝的墓门,考古发现宋朝古墓的视频

    近日来,专家陕西附近发现了200多座墓葬群,在厚厚的土层下安眠这足足连绵十公里的宋朝死人,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上天捉弄人,要不是这一场连绵的大雨,那么这些墓葬群很有可能还不能被发现。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专家们可以说是越来越伤心,因为200座墓葬中,近半数已经被偷盗一空,已经没有了太多的考古价值。在最后

  • 《梦华录》背后的宋朝“音乐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梦华录讲的是宋朝哪年的事,宋代音乐文化的改变,梦华录里的宋朝真实吗

    冷知识:这是刘亦菲成年后的第一部电视剧哦!神仙姐姐的上一部电视剧还是16年前的《神雕侠侣》,小编应该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吧?咳咳!言归正传,根据剧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出来,《梦华录》背景朝代是北宋前期的宋真宗时期,“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这部电视剧用种种细节带大家真实地了解了宋朝的文化魅力。著名史学

  • 宋理宗头颅被制成酒杯,元朝人把玩近百年,朱元璋的做法令人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杨琏真迦是元朝时期的僧人,世人习惯性地称之为“恶僧”。之所以说“恶”,倒也是毫无水分的称呼。 杨琏真迦的师傅是吐蕃高僧,当然,他也就靠着忽悠忽必烈受到了不少的圣宠,忽必烈甚至将整个元朝的宗教事务都交到了杨琏真迦的手上,还被 任命为了“江南释教都总督 ”。 当然,虽说杨琏真迦备受着忽必烈的宠爱,但是并

  • 宋江是怎样一步一步当上梁山大当家的?手段太下作,实非君子所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怎样当上梁山老大,宋江为当上梁山老大做了什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梁山

    梁山换了新寨主之后,原先跟随老寨主王伦的朱贵、宋万、杜迁等人虽然立刻就改换门庭,但是他们在梁山的结局已经注定了。后来随着晁盖战死,宋江成为梁山新一任寨主之后,这些梁山的元老地位也就下降得更厉害了,基本上都排在了108将的末尾。而宋江毫无例外地提拔了一系列自己的亲信,比如鲁莽而又屡屡坏事的李逵,竟然

  • 嘉靖时期出现许多顶级人才,明朝为什么会走了下坡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真的是亡于嘉靖吗,明朝是从嘉靖开始衰退的吗,嘉靖在明朝的地位

    第一不管朝中出现什么样的人才,关键还得靠皇帝。如果皇帝是一个昏君,那么,纵使人才再多,也是枉然。而嘉靖不能说是一个昏君,但他只能是合格,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早期,的确有励精图治的打算,也进行过改革,但到了中后期,不怎么上朝了,不理朝政,还开始养生修道。带头的皇帝不理政务,导致隐患越积越多,才使得

  • 《梦华录》欧阳旭:她栽种刘皇后讨好齐母,在危险的边缘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欧阳旭的嘴可以混淆是非。欧阳旭在会见柯翔时脱口而出,他是被刘皇后陷害的。他知道柯对刘皇后的态度。这些话大部分是他在心里策划的。他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辩解,以减少羞耻感和内疚感。欧阳旭歪曲事实老师,听我说。学生别无选择,只能这样做。当学生从小阅读圣贤书籍时,他们怎么能同意这种奇怪的力量和混乱?但是现在学生

  • 被康熙称赞的海外孤臣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没扶持明宗室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态度,明朝宗室郑成功,郑成功收复台湾事件简要介绍

    在南明史之中,除却四帝一监国,当时有两大擎天之柱也是值得大书特书。一是大家熟悉的,收复了台湾的郑成功。二是李定国,可谓是纯臣矣,真正的为南明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起也是讽刺,王朝末世之中,明朝养士276年,却没有出一个力挽狂澜之人。反而是海商出身的郑成功,一度兵锋直抵南京,差点恢复东南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