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赵匡胤最能思考的就是五代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五代?从后唐开始,到后周,有一个谁也不敢说破的天大的秘密,后唐是被谁灭掉的?石敬瑭。
石敬瑭当年可是后唐的第一猛将啊,唐明宗的心腹爱将,他还娶了唐明宗的女儿,成为后唐的驸马。有着皇帝的眷爱,石敬瑭当上了当时实力最雄壮的河东节度使。后来,石敬瑭起兵反唐就是那里出发的。
是后唐自己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后晋也未尝不是如此。后晋的掘墓人是后汉,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当年也是石敬瑭帐下第一猛将,他还两次救过是石敬瑭的命。
石敬瑭死后,刘知远也是河东节度使,他像当年的石敬瑭一样,欺负石敬瑭的儿子。后晋被契丹人灭掉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刘知远。而刘知远呢,也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郭威。
刘知远死后,郭威也如法炮制,欺负他的儿子,并最终灭掉了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另起炉灶,建立了后周。那么,后周的掘墓人是谁?这就是周世宗的第一爱将赵匡胤本人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和五代的那些皇帝相比,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不过是他们的又一次复制版罢了。但是,赵匡胤比他们都聪明,他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的所在,他要来个绝根之计。
原来最大的掘墓人都隐藏在前任皇帝的身边啊。比如石敬瑭之于唐明宗,刘知远之于石敬瑭,郭威之于刘知远,他赵匡胤之于周世宗柴荣。这好办啊,我把身边那些厉害人物拿掉不就行了。
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了。赵匡胤把那些当年跟随他打天下的手握重兵的将军们叫到一块,摆了一桌历史上最贵的酒席,然后借着酒劲,说着酒话,就把他们的兵权给夺走了。
赵匡胤成功了吗?从表面上看,赵匡胤当然是成功了,隐患消除了嘛。然而,赵匡胤却留下了一个致命的疏忽,他其实是失败了。因为赵匡胤留下了一个人。
此人是他的亲兄弟,却也是最大的敌人,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赵匡胤打天下,谁才是最大的功臣啊?他弟弟赵光义啊,赵匡胤建立北宋,开的是兄弟店,在这个过程中,赵光义出力甚巨。
赵匡胤陈桥兵变,赵光义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和将士们密谋把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北宋建立后,赵光义当过开封府尹,又是中书令,后来封为晋王。他这个晋王可不是虚职,而是比宰相们还要高一等。
要论卧在身边的隐患,赵光义当居第一。可是,宅心仁厚的赵匡胤当然不会想到对亲弟弟动手。他的心软,害了子孙,也让自己死的不明不白,差点重蹈五代时期的覆辙。所不同的是,赵光义没有改国号,另起炉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