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获胜,朱棣看到一密旨后大哭,原来朱允炆三次救他性命

靖难之役获胜,朱棣看到一密旨后大哭,原来朱允炆三次救他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916 更新时间:2024/2/5 6:32:32

很多人都认为靖难之役中朱棣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朱允炆用了李景隆这个“草包”将军,才导致了在明军实力远强朱棣的情况下反而被大的节节败退。笔者一开始也认同这个说法,但是这几天又重新阅读了一遍有关“靖难之役”的有关资料,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其实朱允炆的失败和他任用谁为将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在于他的一道密旨,这道密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次拯救了朱棣的性命,不然朱棣早就死了,更何谈打败朱允炆呢?

诚然,朱棣在刚刚反叛之时一路上顺风顺水,打了很多胜仗,但即便如此,朱允炆的军队数量依旧是碾压朱棣的。

1400年,朱棣再度南下夺取沧州等地,十月二十五日,从通州折转向南行进,日夜兼程,十月二十七日到达沧州,然后仅用两天时间就将其攻下。这一战让燕军士气大振,也不容将士们休息,继续往山东进发,抵达东昌(今山东聊城)。

当时抵抗朱棣的南军主将叫做盛庸,盛庸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将领,他看出了燕军疲于奔命的状态,于是就在东昌设立战阵,摆上大量火枪和毒弩与燕军进行决战。

取得了多次胜利的朱棣信心爆棚,他亲自上阵对着东昌城发起进攻。朱棣首先冲击的是南军左翼,盛庸故意打开一个缺口引诱朱棣进入,然后立刻让中坚部队完成合围,将朱棣团团围住。燕军大将张玉、朱高炽见到朱棣被困,立刻引兵来救。对此盛庸早有预防,率领右翼部队拼死抵抗燕军救援部队的冲击。

“擒贼先擒王”是战争中的硬道理,只要杀死朱棣燕军自然就不是威胁。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朱棣虽然被包围,但是他在里面左冲右杀神勇如战神降临,南军拿他丝毫没有办法,最终导致他冲出包围圈与来援部队会合,最终逃之夭夭。《明通鉴》卷十二记载:

王独以一骑殿后,追者数百人不敢逼。适高煦领指挥华聚等至,击退庸兵,获部将数人而去。

朱棣真的就如此神勇吗?以一人之力震慑数百将领不敢上前?答案当然不是,因为造成这个结果的就是因为朱允炆的一道密旨:“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朱允炆是心慈手软的,他不想杀了他的叔叔!

刀枪无眼,若他们真的打上去绝对轻易就能将朱棣杀死,然而有皇帝下达的指令,谁敢抗旨?只能放他离开,白白的错失了杀死朱棣的大好机会。

这么一次教训之后,朱允炆还不长记性,依旧要求手下将士遵守他的这个命令。之后好几次都有杀死朱棣的机会却因为将士们不敢动手而让朱棣逃脱。就比如有一次朱棣率领十余人勘查地形,正巧被南军的军队包围,可朱棣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逃走了,整个战斗过程中南军不敢放一箭。

《明鉴纲目》卷二:

棣以十馀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已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仓卒相顾,愕眙不敢发一矢。

在后来朱棣的军队被南军偷袭而死伤惨重,但是朱棣却毫发无伤。

戊戌,遇燕师于藳城。杰等列方阵于西南,发大弩射王,矢集王所建旗,势如猬毛,燕师中火器及弩,死伤甚众,竟不及王。

以上三件战事,若没有朱允炆的禁杀令,绝对能够将朱棣杀死,可朱允炆始终不肯废弃这道愚蠢至极的命令,最终导致失败。燕军攻入皇宫,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朱棣的胜利实属侥幸,后来他也看到了自己这个侄子下达的密令:“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一时间朱棣百感交集,放声大哭了起来。《明通鉴》:王视其旨,随悲恸。

在皇权的争夺中,朱允炆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就是不够狠。这才是他失败的最终原因,朱棣的胜利实属侥幸,倘若不是这道密旨,朱棣在东昌之战中就要身死了。与老谋深算的朱棣相比,朱允炆还是太嫩了,由此可见阅历的重要性。

更多文章

  • 那位冒死将岳飞尸首掩埋的狱卒,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岳飞死的时候狱卒说了什么,岳飞入狱狱卒说的一段话,岳飞狱中与狱卒的故事

    当历史感叹秦始皇修建了宏伟的万里长城时,我们无法得知有多少民夫流尽了血汗;当历史赞扬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时,我们也无法得知,当年面对匈奴的时候,他手下的士卒是如何奋勇杀敌;当历史悲戚民族英雄岳飞含冤而死时,也忽视了是谁,冒死为他收的尸。那位冒死将岳飞尸首掩埋的小人物,叫做隗顺,是一名普通的狱卒。如果他没

  • 英宗复辟,于谦不做抵抗!为何朱祁镇还非杀于谦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太后为什么允许朱祁镇杀于谦,朱祁镇承认错杀于谦了吗,朱祁镇杀于谦内幕

    土木堡之变后,如果不是于谦及时挺身而出稳住局势,大明王朝的国祚很有可能不足百年。毫不夸张的说,大明之所以可以延续两百多年,于谦功不可没。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爱国清官,最终却倒在了奸佞小人的谗言污蔑之下,被明英宗下令斩首。那么,明英宗朱祁镇真的如此昏庸无道吗?于谦真的非死不可吗?土木堡之变“成就”于

  • 王阳明发配途中吃砒霜,金蝉脱壳躲过锦衣卫追杀,却误入老虎巢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阳明金蝉脱壳之计,王阳明入锦衣卫大牢,央视5集纪录片王阳明

    于是这群言官开始陆续被定罪,王阳明得到的待遇是发配至贵州龙场做驿丞,没有品级,相当于一个村主任。这对于王阳明来说终归是个好消息,只要告别那阴冷潮湿的牢房,迫于刘瑾的威压,来为王阳明送行的队伍只有零星几人,他孤身一人,将朋友的担忧与关怀放在心中,把朋友挥别的双手抛在身后,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北京那高耸却

  • 南宋为何不怕重蹈北宋的覆辙,从而选择“联蒙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为什么不和西辽夹击金朝,为什么宋朝要联蒙灭金,南宋真想联蒙灭金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南宋的这个“联盟灭金”战略确定,可以说是南宋十分正确的选择。不同于,北宋时期宋徽宗的好大喜功,“联蒙灭金”实际上是南宋朝堂,根据对现实局势的考量,而做出的一个重大决断。这是因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立马就引起了南宋方面的重视。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南宋也进入了同蒙古的暧昧期。

  • 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建文帝却摆不平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平七国之乱了吗,汉景帝几岁平定七国叛乱,假如汉景帝没有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刘启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本来是个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可惜汉文帝四个儿子夭折,才轮到刘启继位。生于深宫大院,青少年时代的刘启是个纨绔子弟,脾气暴躁、性格冲动,一次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一言不合发生争执,刘启抄起棋盘就向对方砸去,结果失手砸死了。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二哥,出了这样的事,汉文帝赶紧向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在云南有支30万的部队,为何一直都没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靖难之役成功的原因,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去了哪里,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什么会失败

    在云南的这个军队为沐家军,其领导者为沐英。沐英原本是一个年仅8岁的流浪儿,后来被朱元璋收为了义子,因此沐英对朱元璋可谓是忠心耿耿。在后面的日子里,沐英跟随朱元璋一同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明朝不折不扣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的心腹。明朝建立之后,沐英为朱元璋平定了多次的战乱,其中便包括了西南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占尽优势,却为何还是败给了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始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了应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自北平起兵,历时三年,终于攻克了京师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皇帝,而原本的建文帝也在宫中的一场大火中而不知所踪。关于朱允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没有权威的资料了,因为朱棣在靖难之后,将朱允炆的资

  • 刘邦、朱元璋等出身社会底层的混混,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开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与朱元璋谁最厉害,刘邦和朱元璋的开国难度谁更大,朱元璋和刘邦谁能成为布衣天子

    但是也有几个开国皇帝是出生于社会底层的草根,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和家族背景,基本就是一个社会的小混混。如汉高祖刘邦出身普通平民,从小游手好闲,却能够率众揭竿而起建立大汉王朝。明太祖朱元璋世代都是贫农,为了生存曾四处流浪乞讨,甚至做过和尚。最后却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还有如宋武帝刘裕、蜀汉刘备、后梁

  • 朱允炆八十万大军,为何败给了朱棣的八百王府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允炆为何至死不用30万大军,朱棣与朱允炆兵力,朱棣王府三卫多少人

    1398年,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一改他爷爷朱元璋的政治作风,实行了宽仁的治国政策,重用大量的文臣,平反了很多受到朱元璋牵连的冤假错案,客观的讲朱允炆和他的亲爹朱标一样,是一个宽厚仁慈的君主。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朱元璋为了能够保证自己家业得到安稳的过渡,在位期间

  • 刘邦、刘秀、朱元璋三位开国君主,哪位个人能力居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刘秀朱元璋谁厉害,朱元璋和刘邦谁当上皇帝最困难,刘邦朱元璋是最厉害的吗

    *刘邦的用人是人人称道的,也可以说,天下也是通过萧何韩信张良为核心的人才团队取得的。至于用人之外的才能,乏善可陈。自己带着三十万大军出征匈奴,还被围困在白登山,差点回不来。*至于文武兼备上,朱元璋是比不上刘秀的。刘秀武能上马带兵,与王莽主力的昆阳决战,就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刘秀居功至伟。谈文论道,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