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说清平乐中的历史,宋仁宗拒绝与辽国和亲,是因为疼爱公主吗?

说说清平乐中的历史,宋仁宗拒绝与辽国和亲,是因为疼爱公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46 更新时间:2024/1/15 11:59:55

宋仁宗

都说政治谈判是战争的延续,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宋夏战争中,宋朝败多胜少,并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战均吃了败仗,使得宋朝在政治上极为被动。辽国此时派使者前来汴梁,其目的很明显是想敲诈宋朝。辽国使者先是旧事重提,指责宋朝违约,然后再提出归还原辽的藩属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县地。这种无理的要求宋仁宗当然一口回绝,后来双方又均同意宋辽联姻或增加岁币,以增强双方关系,最终双方确定增加岁币。宋朝在澶渊之盟规定的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的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即总共每年给辽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宋仁宗

从结果来看,宋朝无端端地被辽国敲诈了一笔。说到其中的和亲环节,其实《清平乐》中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宋在拒绝辽国割地的请求后,派富弼作为使者出使辽国。辽兴宗又提出和亲或增加岁币。富弼并没有明确提出拒绝和亲,可见和亲是在宋朝的底线之内,也是得到宋仁宗的同意的。辽兴宗想鱼和熊掌兼得,富弼却强硬拒绝,表示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富弼在辽兴宗做这道选择题时,故意引导辽兴宗,告诉辽兴宗和亲辽国只得到一笔嫁妆,增加岁币却是每年都有一大笔财物收入。辽兴宗很大方地把这个选择又推给富弼,富弼代表宋朝选择增加岁币。可见,宋辽和亲之举止于富弼,并非宋仁宗疼爱福康公主才拒绝的。

宋仁宗

《宋史》: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契丹主谕弼使归,曰:“俟卿再至,当择一受之,卿其遂以誓书来。”

那么,富弼为什么会选择增加岁币呢?如果说增加岁币对辽国更划算,那么反过来岂不是对宋朝不划算了吗?如果富弼选择和亲,至少会替宋朝节省一大笔钱。

宋仁宗

和亲一般是指为了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姻。在我国历史上,和亲在宋朝之前是普遍存在的,强大如汉朝、唐朝均有过和亲的做法。汉朝时的人并没有太强的民族认同感,不会认为与异族人通婚是丢脸的事情,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人反而都是实用主义者。如果通婚可以实现其政治目的,减少损失,汉朝就会实施和亲政策,换取政治利益。这种和亲政策在当时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是普遍存在的。

魏晋南北朝时门阀观念极其严重,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而且非常注重家族血脉的清高和纯正。所以在两晋时代,汉族也很少与少数民族通过和亲的方式来谋取政治利益。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经过汉族和少数民族几百年的融合,大多数皇帝、皇后及贵族本身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例如杨坚李渊李世民等,自然不会在意与少数民族联姻,所以在唐朝,和亲政策是非常盛行。

福康公主

到了宋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宋朝受儒家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对天理伦常极为重视,传统的华夷之争也在宋朝达到顶峰,民族偏见较重。宋朝虽国家不强,却常常自诩天朝上国,高人一等,瞧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并常常把和亲政策与伦理道德挂钩。所以宋朝人通常认为和亲是屈辱的,反倒认为给对方送上钱财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这就是宋朝人好面子的表现,在外交交涉中,常常为了面子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在辽国提出的割让土地的要求时,宋朝果断拒绝,其理由是土地是祖宗留下的,怎么可能让给别人?

《宋史》:弼曰:"本朝皇帝言,朕为祖宗守国,岂敢妄以土地与人。

富弼

辽国陈兵幽蓟地区,对宋朝进行威压,做出侵宋的准备,其实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如果辽国真想开战,早就不宣而战了。显然,辽国的目的就是趁宋朝在宋夏之战战败之际,前来索取政治利益。辽国之所以提出让宋朝割让土地,其试探意图非常明显。因为辽国索取土地的理由本也不充分,况且辽国跟宋朝打了近百年的交道,也能猜到宋朝是不可能割让土地的。那么接下来辽国提出的和亲和增加岁币才是辽国的主要目的。

辽国自建国以来,其统治者都非常推崇中原文化,例如辽国任用了大量汉族人,法令制度基本上都是学习宋朝的。这些都表明辽国对中原文明的认同程度非常高,对于辽国而言,能娶到宋朝公主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富弼

所以,如果和亲,辽国人长脸;如果增加岁币,辽国也不丢脸,反而可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对于宋朝则恰恰相反,如果和亲,宋朝人丢脸,如果增加岁币,不仅不丢脸,还长脸了。宋朝又是好脸面的王朝,使用钱财换取脸面在宋朝人看来是值得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让宋朝选择了增加岁币,那就是宋仁宗时代,宋朝的经济状况非常良好。宋朝是我国古代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宋仁宗时代正是宋朝经济巅峰,国库收入最高时一年可达上亿贯。宋朝不同时代贯和银两换算也不同,1两银子一般能兑换1到3贯钱。也就是说把宋朝当时的收入换算成银两的话,宋朝国库一年的收入也有4000万两以上。所以宋朝每年给辽国20万两银子的岁币,对辽国来讲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宋朝来讲,却是很小的一笔数目。

福康公主

至于岁币中的绢三十万匹,其实也不是多大的数目。虽然没办法得知宋朝一年产多少绢,但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说过的一句话:“我愿以二十匹绢换辽国一个精兵的人头,辽国就十万大军,我只需要花二百万绢。”赵匡胤言下之意是说,如果能用绢来解决辽国大军,二百万绢就足够。虽然辽国的精兵不是宋朝能用绢就能解决的,但看看赵匡胤轻蔑的口气就可以知道,二百万绢对于宋朝来讲根本就不算什么。另外,宋朝既然那么有钱,为什么不直接给钱,还要用绢来交岁币呢?这也表明宋朝当时的绢还是富余的。可是,辽国却不产绢,绢的价格在辽国却要高得离谱。

《续资治通鉴》:癸亥,奏至,帝喜,谓左右曰:“契丹数入寇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

曹皇后

由此可见,宋朝向辽国上交的岁币对于宋朝而言只不过是个小数目,对于辽国而言却是一大笔财物。宋朝认为用这些钱财来维护自己的脸面是值得的,所以宋朝在军事和外交上处于弱势时,总是先想到会用钱财来满足对方,以达到政治目的。不过在后人看来,国家应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以保家卫家,一味地用钱财讨好敌方,实际上是屈辱求和。况且这是资敌行为,也只会让敌方的胃口越来越大,对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好处。如果把这些钱财用于军队建设,同样能打造一支百战百胜的精兵,那不是更好吗?可惜,宋朝人不会这么认为。

曹皇后、苗贵妃和福康公主

在庆历增币的谈判中,宋朝和辽国曾就岁币的输送使用的说法产生争执,辽国认为应称为“献”或“纳”,宋朝却认为这是“乃下奉上”之词,太丢脸了。争执持久,宋仁宗失去耐心,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同意使用“纳”这种说法。后人就纳闷了,主动贴钱给辽国已经够屈辱的了,又何必在乎这点虚名呢?所以,宋朝在政治交涉过程中极度好面子的做法和表现出的怯弱,也常常让后人诟病。

更多文章

  • 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钱,嘉祐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仁宗最辉煌的年号,嘉佑元年宋仁宗多少岁,宋仁宗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

    嘉祐通宝是四字对读有楷书,篆书两体,光背小平钱存世量比较大,而嘉祐重宝四字是楷书旋读光背,仁宗庆历增币,导致宋朝的碎币压力骤然增加,由于庆历重宝大钱不足值,包括其后的致和重宝大钱流通受阻,尝试铸造小平的重宝铜钱做大钱之用。试图保持通过货币兑换掠夺民间财富,终于说完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了,宋仁宗在位4

  • 靖难之役获胜,朱棣看到一密旨后大哭,原来朱允炆三次救他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允炆最后写给朱棣的圣旨,朱棣对朱允炆赶尽杀绝,朱棣靖难其他皇子在干嘛

    很多人都认为靖难之役中朱棣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朱允炆用了李景隆这个“草包”将军,才导致了在明军实力远强朱棣的情况下反而被大的节节败退。笔者一开始也认同这个说法,但是这几天又重新阅读了一遍有关“靖难之役”的有关资料,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其实朱允炆的失败和他任用谁为将的关系并不大,而是在于他的一道密旨,这

  • 那位冒死将岳飞尸首掩埋的狱卒,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岳飞死的时候狱卒说了什么,岳飞入狱狱卒说的一段话,岳飞狱中与狱卒的故事

    当历史感叹秦始皇修建了宏伟的万里长城时,我们无法得知有多少民夫流尽了血汗;当历史赞扬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时,我们也无法得知,当年面对匈奴的时候,他手下的士卒是如何奋勇杀敌;当历史悲戚民族英雄岳飞含冤而死时,也忽视了是谁,冒死为他收的尸。那位冒死将岳飞尸首掩埋的小人物,叫做隗顺,是一名普通的狱卒。如果他没

  • 英宗复辟,于谦不做抵抗!为何朱祁镇还非杀于谦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太后为什么允许朱祁镇杀于谦,朱祁镇承认错杀于谦了吗,朱祁镇杀于谦内幕

    土木堡之变后,如果不是于谦及时挺身而出稳住局势,大明王朝的国祚很有可能不足百年。毫不夸张的说,大明之所以可以延续两百多年,于谦功不可没。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爱国清官,最终却倒在了奸佞小人的谗言污蔑之下,被明英宗下令斩首。那么,明英宗朱祁镇真的如此昏庸无道吗?于谦真的非死不可吗?土木堡之变“成就”于

  • 王阳明发配途中吃砒霜,金蝉脱壳躲过锦衣卫追杀,却误入老虎巢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阳明金蝉脱壳之计,王阳明入锦衣卫大牢,央视5集纪录片王阳明

    于是这群言官开始陆续被定罪,王阳明得到的待遇是发配至贵州龙场做驿丞,没有品级,相当于一个村主任。这对于王阳明来说终归是个好消息,只要告别那阴冷潮湿的牢房,迫于刘瑾的威压,来为王阳明送行的队伍只有零星几人,他孤身一人,将朋友的担忧与关怀放在心中,把朋友挥别的双手抛在身后,甚至没有回头看一眼北京那高耸却

  • 南宋为何不怕重蹈北宋的覆辙,从而选择“联蒙灭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为什么不和西辽夹击金朝,为什么宋朝要联蒙灭金,南宋真想联蒙灭金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南宋的这个“联盟灭金”战略确定,可以说是南宋十分正确的选择。不同于,北宋时期宋徽宗的好大喜功,“联蒙灭金”实际上是南宋朝堂,根据对现实局势的考量,而做出的一个重大决断。这是因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立马就引起了南宋方面的重视。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南宋也进入了同蒙古的暧昧期。

  • 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建文帝却摆不平靖难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景帝平七国之乱了吗,汉景帝几岁平定七国叛乱,假如汉景帝没有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刘启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本来是个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可惜汉文帝四个儿子夭折,才轮到刘启继位。生于深宫大院,青少年时代的刘启是个纨绔子弟,脾气暴躁、性格冲动,一次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一言不合发生争执,刘启抄起棋盘就向对方砸去,结果失手砸死了。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二哥,出了这样的事,汉文帝赶紧向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在云南有支30万的部队,为何一直都没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靖难之役成功的原因,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去了哪里,靖难之役建文帝为什么会失败

    在云南的这个军队为沐家军,其领导者为沐英。沐英原本是一个年仅8岁的流浪儿,后来被朱元璋收为了义子,因此沐英对朱元璋可谓是忠心耿耿。在后面的日子里,沐英跟随朱元璋一同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明朝不折不扣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的心腹。明朝建立之后,沐英为朱元璋平定了多次的战乱,其中便包括了西南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占尽优势,却为何还是败给了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始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为了应对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自北平起兵,历时三年,终于攻克了京师南京,成为了明成祖永乐皇帝,而原本的建文帝也在宫中的一场大火中而不知所踪。关于朱允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没有权威的资料了,因为朱棣在靖难之后,将朱允炆的资

  • 刘邦、朱元璋等出身社会底层的混混,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开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与朱元璋谁最厉害,刘邦和朱元璋的开国难度谁更大,朱元璋和刘邦谁能成为布衣天子

    但是也有几个开国皇帝是出生于社会底层的草根,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和家族背景,基本就是一个社会的小混混。如汉高祖刘邦出身普通平民,从小游手好闲,却能够率众揭竿而起建立大汉王朝。明太祖朱元璋世代都是贫农,为了生存曾四处流浪乞讨,甚至做过和尚。最后却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还有如宋武帝刘裕、蜀汉刘备、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