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那么混乱,孔子为何还敢到处讲学,并且毫发无损?

春秋时期那么混乱,孔子为何还敢到处讲学,并且毫发无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07 更新时间:2024/1/28 5:49:00

可奇怪的是,孔子半辈子都在外边讲学,可是却毫发无损,于是很多人就比较疑惑了,孔子为何敢于在乱世之中到处讲学,又是如何做到毫发无损呢?

[var1]

孔子可不是文弱书生

提起孔子,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文弱书生,成天把之乎者也放在嘴上,并且遇到人就开始叨叨个不停,目的就是为了讲学,想要以理服人。大家一定觉得孔子之所以能够拥有那么多徒弟,并且将儒学传播出去,靠的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要是孔子仅仅是一个文弱书生,并且还见人就喜欢叨叨的话,估计孔子早就被人砍死一百次了。

真实历史上的孔子,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样子,反而与我们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简单明了地说,孔子可是一个高大威猛、长相独特还力大无穷的儒学大师,为何这么说呢?其实我是有很多证据支持的。

首先来说一说孔子的身高,根据《史记》记载来看,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写《史记》的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我们按照西汉时期的度量标准来看,当时一汉尺相当于是23.1厘米,按照这样的标准换算一下孔子的身高,大概是221.76厘米,也就是2.21米,这样的身高已经接近姚明了,你说孔子是文弱书生,是不是显得有点贻笑大方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衡量标准有些不准确,毕竟孔子乃是春秋时期的人,那么我们就按照孔子当时的刻度尺再次确定一下孔子的身高,孔子当时生在鲁国,我们就按照鲁国的刻度尺估测孔子的身高,当时一鲁尺相当于20.5厘米,换算下来孔子的身高应该是196.8厘米,也就是1.96米,还是接近两米。

[var1]

综上所述,不管使用什么度量标准,孔子的身高都应该是两米左右,有可能多于两米,也有可能不到两米,结合孔子所在的鲁国,就是今天的山东一带来看,我们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如今的山东大汉,大多都是高大魁梧的,孔子出生于山东,身材高大魁梧也没有什么问题。

说完身高之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孔子的长相,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老头,可实际上根据孔子的学生荀子的描述来看,孔子的面貌是“仲尼之状,面若蒙倛”。

仲尼就是孔子,而蒙倛则是古代腊月用来驱逐鬼神的画像,脸方而丑,可以说是凶神恶煞了。虽然荀子的话可能存在一些夸张,不过从他的身份来看,这句话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孔子的长相大概就是方脸,看起来比较凶神恶煞,并非慈眉善目。

通过了解孔子的身高以及长相之后,我们大概就可以对孔子的外表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了,孔子就是一个长得很严肃并且身高两米左右的山东大汉,单纯从外表来看,就足以给人一种震慑力以及压迫感。

[var1]

也许还有人觉得就算孔子身高两米左右,并且面带凶相,也可能仅仅是花架子而已,毕竟现实中身高不能代表力量,万一孔子只是高大魁梧,却手无缚鸡之力呢?那么这种认识明显又错了,因为孔子的父亲当年就是鲁国著名的武士,后来因为扛千斤闸而去世,其力大无穷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孔子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年轻时在鲁国担任司寇,专门负责抓贼,武力值自然不低。

根据庄子的描述来看,孔子简直就是一个力大无穷的猛男,庄子直言孔子“力能叩关”,意思就是说孔子力大无穷,能够举起古代用来插城门的木头,要知道孔子的父亲当年就是因为在紧急关头举千斤闸而去世的,孔子现在也是“力能叩关”,足以说明孔子是力大无穷的狠人。

你看,孔子就是一个身高两米左右,面带凶色还力大无穷的猛男,这样的人与我们的传统认知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必然会疑惑,照这样来看,难道孔子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士?很明显并非如此。

孔子还精通武艺

正所谓蛮力不如巧力,孔子就算身高两米还力大无穷,要是仅仅使用蛮力的话,在春秋那种混乱的时代,估计还是很难存活下来的,那么为何孔子能够讲学半辈子还毫发无损呢?实际上这就和孔子精湛的武艺以及聪明的头脑有关了。

[var1]

先来说一说孔子精湛的武艺,前边我就说过,孔子年轻时候可是在鲁国担任司寇之职,专门负责抓贼的,要是孔子没有一点武艺,怎么可能抓得到贼呢,单纯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知道,孔子绝对不简单。

事实上确实如此,根据《淮南子》以及《礼记》等书中的记载来看,孔子不仅精通剑术,而且还擅长跑步、射箭也很准、驾车技术一流。孔子经常随身携带佩剑,这一点就足够证明孔子的剑术不错。射箭水平可以从孔子射箭时,一群人围观的情况看出,要是孔子水平不行,自然不可能当众出丑,一群人围观,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孔子射箭水平太高。

至于说跑得快以及驾车技术一流,应该和他早年的工作有关,毕竟抓贼这种事情,要是跑得不快是根本就抓不到的,有时候跑累了也需要驾车追赶,要是驾车技术不行,必然是不靠谱的。

[var1]

你看,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狠人,不仅身高两米、力大无穷,还驾车、射箭、跑步、剑术样样精通,这样的武学水平,完全可以去考武状元了,可孔子的能力绝对不局限于此,在拥有武学的基础上,孔子的智慧以及聪明才智还相当不错,完全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

就是这样厉害的一个人,讲学过程中要是遇到那种想比试武艺的,孔子就可以跟他以武相会,要是遇到想要切磋才学的,孔子就可以用才学征服他,总而言之,孔子拥有的技能特别全面,不管从哪个方面切磋,孔子都不害怕。

更加关键的是,孔子手下还有三千弟子,就算出行不带着所有弟子,至少也会带着一部分,这样一个威猛的男子,身后还跟着一群弟子,他想要跟你讲理,试问你敢不讲理么?也就是靠着这种实力,孔子才能够到处讲学,并且归来之后毫发无损。

[var1]

结语

从孔子的讲学过程来看,其实我们不难得到一个发,但凡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现实问题,孔子之所以能够到处讲学还安然无恙,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他的口才以及之乎者也,关键还有自身武力以及一群弟子的支持,要是连自身安全都保证不了,何谈讲学?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更多文章

  • 廉颇:为何打秦国时畏畏缩缩,打燕国时却全力以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廉颇后面投靠秦国了吗,廉颇最后有没有去了秦国,为什么廉颇不包围秦军

    但历史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还会留下第三种人:犯了过错,却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臭名昭著,反而因此留下美名,在战场上时而畏畏缩缩,时而又全力以赴,典型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var1]一、“启发教育”的著名战将想必大家知晓廉颇的名字,多半都是因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负荆请罪”。作为赫赫有名的春秋战国时

  • 长平之战,战神白起下令全军不能吃羊肉,战胜后士兵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平之战前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长平之战白起指挥多少人,长平白起能打败赵军吗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周天子权力削弱,诸侯之间战争不断。谁都想成为天子,但战争的最后结局我们都知道,秦国统一六国,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虽然有时候我们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可以云淡风轻的带过,但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漫长的。毕竟战国时期那么多诸侯国,总有几个难打的。这次的故事说的就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学者拿出三大“铁证”,中方仅用2字回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历史评价,为什么韩国人认为孔子是韩国的呢,大家对孔子的评价

    [var1]上下五千年,许多思想先进的人,在时代的浪潮里,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最后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说到中华文化,就必须要提到儒家文化。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华夏民族的骄傲。有的国家,声称孔子不是中国人,而是自己国家的人。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学者拿出3大“铁证”,而中

  • 孔子无意讲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2500年,如今老师常挂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唯一说过的脏话,孔子对别人说过什么话,孔子说的话为什么能流传至今

    [var1]孔子随口一说的话,都能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言,就连孔子无意讲了句“脏话”,都可以流传2500年,如今老师们更是将其常挂嘴边。这句话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是孔子骂他弟子宰予时所说的一句话,主要意思就是说宰予是块不可雕刻的木头,是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这句话也被沿用至今,老师

  • 反对秦国暴政的浪潮,彰显古人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经由“商鞅变法”后逐步走向民强国富的地步,后续征战六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夙愿,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没有顺应天下百姓医治战争创伤的要求,反而采取一系列暴政,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愈加深重的灾难。秦二世的残酷统治,更是将天下的怨愤推到了顶峰。陈胜吴广起义的开始,天下掀起了反秦的浪潮。六

  • 吴起封神,五胜五十万的阴晋之战,究竟如何打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起的阴晋之战是否存疑,孙武吴起,吴起阴晋之战大错特错

    公元前412年,齐鲁交战,两方实力悬殊!鲁穆公想起了帐下贤才吴起,却因为吴起妻子为齐国人,而心生忌惮,面对主君的怀疑,吴起悍然杀妻,成了鲁军主将,进而在后续的战争中大败齐军。[var1](齐鲁争锋)原想建功立业,却不曾想,在讲究颇多的鲁国成了另类,备受排挤!圣人故里的鲁国,讲究太多,而吴起杀妻举动,

  • 因为爱姬被人摸了一把,楚庄王得了一员大将,更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许姬为什么不追楚庄王,楚庄王伐郑,楚庄王樊姬爱情故事

    现在,影视作品给我们一个感觉,即:古时候君臣的宴会肯定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场景,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根据现代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秦始皇的生活条件并不比民国时期的长工好,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辛。当时,即使是楚国的贵族,也很难吃上肉、喝上酒。平日里,他们都是一天吃两顿饭

  • 四川经历了什么?先是张献忠屠川,后是康熙宣布“湖广填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湖广填四川资料,揭秘湖广填四川真相,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哪年

    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解决问题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计划。这样针对性的做法十分明智,时至今日也值得我们去学习。01曾有一个鲁国人想去越国卖鞋子,被人劝阻,这

  • 唐刀十分轻便,而且杀伤力很大,为何宋朝武将都不愿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刀四种样式,宋朝唐刀图片,唐刀为什么到宋朝没人愿意用

    在中国历史之上,兵器的发展,足以称得上历史发展的缩影,其中刀和剑是大家最广为熟知的兵器,在武侠小说甚至是武侠游戏之中,这两种兵器都算得上是最为经典的武器。其中在刀的类型之中,有一种名叫“唐刀”的冷兵器,唐刀在外形上非常像是剑,但它依旧还是被称作刀,如果非要说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一种如同剑一般纤细的刀。

  • 明朝的走私大王, 因为管不住手下沦为海盗头子, 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明朝初期要严禁茶马走私,明朝著名走私集团,明朝时期的大海盗

    自从明太祖时期,明朝朝廷就实行了“海禁”政策。实行这个政策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是因为小鬼子倭寇长期骚扰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当时的日本处于战国时代,各个军阀混战不休。一部分争斗失败失去地盘的武士就流浪到了明朝的沿海地区,这帮流浪的武士靠着武艺高强,经常聚众劫掠明朝边境,甚至连朝廷的押运队伍都敢抢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