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就是十分宠爱,在朱标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被立为皇储,朱元璋在处理政务的时候都会把朱标带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就表达了要让朱标当太子的想法,并且让百官都当朱标的老师,毫不掩饰对朱标的喜爱,到了朱标成年的时候更是放手让朱标自己处理政务,要百官有什么政事就交给朱标,如果朱标处理不了再来找他,可见朱元璋对于这个大儿子是多么重视和喜爱。
而康熙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对太子胤礽疼爱有加,因为胤礽是康熙皇帝最喜欢的一个妃子生的,康熙满足妃子临死前的最后一个心愿,在胤礽一岁的时候就立为太子。胤礽也不负皇上的期望,从小和父亲一起参政、一起出征、十分聪慧,琴棋书画武熟骑射,仪表堂堂一副好人君的样子。
随着胤礽的逐渐成长,想跟着他黄飞腾达的人也聚拢了起来,这就是太子背后的太子党。而康熙是对权力十分敏感的君主,自然也是感觉到了太子的改变,胤礽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气也越来越高傲,面对皇帝的良苦用心也是不思进取。而他的兄弟们也是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所以胤礽越来越多的把柄被人抓住,皇上也忍无可忍将胤礽废掉。本来以为这样胤礽就永无翻身之日了,但是后来的太子胤禔却在后来被发现用巫术诅咒皇子胤礽,于是胤礽又被重立为太子。
虽然胤礽被重新立为太子,胤礽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身后的权力又一次让皇上感到不安,而且胤礽还是不低调,这也导致胤礽又一次成为康熙眼中钉。随着康熙的老去,剩下的几个太子党也是争夺的越来越激烈,而胤礽也意识到了康熙的态度转变,于是他铤而走险起兵造反。对于这种不成器的儿子,康熙又一次将他废掉。康熙死后,皇四子胤禛继位,将两立两废的哥哥胤礽迁至祁县郑家庄,并且派了军队把守,最后胤礽终老郑家庄,享年51岁。
总体来说,朱标和胤礽之所以待遇不同,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当时的权力体制不同,明朝当时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以除了皇上以外的人是没有那么大的权力的,朱元璋放心的将朱标当做皇子培养,他所要担心的人是手下的权臣。而胤礽的制度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也就是说除了皇室宗族意外,其他人也有处政的能力。康熙上台后大力的排除了这项制度,大力提倡皇权制度,但是皇子胤礽背后的势力让他仿佛又看到自己的权力被人夺走,所以才会对胤礽两立两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