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一生共有三儿十三女,长子赵昉(1037年6月24日-1037年6月24日),宋朝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长子,生母为宋仁宗俞德妃。赵昉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初九日生,出生即逝。
次子赵昕(1039年—1041年),字最兴来,东京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宗室大臣,宋仁宗赵祯第二子,母为苗贵妃。康定元年,授检校太尉、忠正节度使,册封寿国公。康定二年,去世。三子赵曦(1041-1043),庆历元年(1041)八月五日生。十二月,授武信军节度使、橙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鄂王。庆历三年(1043)正月一日薨。这三子早逝,之后再没有生过儿子。
他想有个儿子,皇宫内院特意建造了一座潜龙宫给未来的皇子住,可是这座潜龙宫始终没有迎来他的主人。他始终没有抵过历史命运。
如果仁宗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那么后来的英宗就不会上位,英宗上位后早死。如果没有英宗的早死,哪来神宗年轻气盛的改革,神宗在他父亲当皇帝的时候才接触了政事,之前从来没有被当过皇子来培养,神宗很想做事却能力有限。并且他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两次失败就已经压垮了他,他不能接受,为此自责,身体越来越差导致英年早逝。
如果神宗能活得长些,怎么会让改革有头无尾?那样哲宗就不会10岁即位,还是一个孩子,什么事都不懂,被自己的奶奶夺权,致使他整日郁闷,这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等到自己能亲政了,把奶奶那一套改过来,致使国家再次动荡,然后他又早逝。这才轮到了表演家,精彩绝伦,异想天开的书画天子赵佶。再如果哲宗健康生下自己儿子,赵佶不即位,后来会不会就没有了靖康耻,让华夏九州沉沦在异族脚下。
于是仁宗只能顺应了自己的命运,选择了宗室子弟赵宗实。也就是后来的英宗,并且主持了他和高滔滔的婚礼,这两个人都将影响宋朝的命运,这是仁宗赵祯亲自选的,他也是无奈之举。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事实,如果有如果,历史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纵使身为天子,天下的共主,也不能与命运对抗,何其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