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曹魏“封邑数”前十将军,张辽第十,张郃第五,前四意想不到

盘点曹魏“封邑数”前十将军,张辽第十,张郃第五,前四意想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14 更新时间:2024/1/19 23:25:40

汉末三国时代,封邑制度仍然盛行。特别在战乱频仍,人口减少的情况下,能够坐食大量的封邑,往往直接反映此人的功劳和地位。曹魏施行封邑制度最为普遍,下面就来盘点一下曹魏封邑数量前十的战将,看看哪些人能够上榜,其座次又是怎样:

10、张辽

封邑2600户,封晋阳侯。张辽本是吕布帐下将领,后投降曹操,多次为曹操出征,功劳无数。其最为人称道的,是215年在合肥之战中以800人在孙权十万大军中一直杀到了孙权帐前,令孙权肝胆俱裂。后,又以7000人大败孙权十万大军,让东吴闻风丧胆,“威震逍遥津”,令小孩子一听到张辽的名字就不敢放声哭泣。

9、郭淮

封邑2700户,封阳曲侯。郭淮是曹魏镇守西北的大将之一,长期与姜维对抗,战功卓著。《三国演义》中被姜维一箭射死,历史中的郭淮于255年病逝,和司马氏关系非常紧密。

8、徐晃、曹真

徐晃封邑3100户,封杨侯。徐晃是曹操大将,也是榜单上为数不多的曹操时期的武将,可见其功勋非同一般。徐晃先后参与官渡、赤壁、关中、汉中等几次重大战役。特别是在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援军击败山西老乡关羽,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曹真封邑数同为3100户,封封邵陵侯。曹真是曹操族子,是曹魏建立后的曹氏宗族核心人员。他年少时在曹操时期就崭露头角,曹魏建立后长期镇守西北,虽然两次力挫诸葛亮,但却被世人所忽视。

7、臧霸、曹仁

封邑3500户,封良成侯。臧霸绝对是榜单上的最大冷门,此人在演义中和历史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好像在吕布被杀后,此人就消失了。其实臧霸是青徐豪侠,吕布死后,曹操分割青州和徐州让其镇守,一直到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将他调回中央,直接管辖了青徐地区,受到曹丕的重视与厚待。

曹仁封邑数同为3500户,封陈侯。曹仁是曹魏元老,曹操起兵的时候就服侍曹操鞍前马后,立下不少功劳。曹仁最为人所知的是赤壁之战后长期镇守襄樊地区,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抵挡住了关羽的进攻,最终和援军击败了关羽。

6、毌丘俭

封邑3900户,封高阳乡侯。毌丘俭,山西闻喜人,是曹魏后期的主要将领。曾参与灭公孙渊的战斗,又带兵两次征讨高句丽,刻石纪功,保障曹魏东北边境。之后参与淮南三叛,反对司马氏专权,兵败夷灭三族。

5、张郃

封邑4300户,封鄚侯。张郃是老将,更是能将,4300的封邑数量绝冠和他同辈的将领。作为袁绍降将,张郃参与了之后曹操所有重要的战役。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表现不佳,被张飞击败,但却在街亭之战中击溃了马谡,立下战功。可惜在231年,老将张郃被蜀汉军队射死于木门,以身殉国。

4、满宠

封邑9600户,封昌邑侯。这也是大冷门,9600户是什么概念呢?差400户就是“万户侯”了。满宠本来是文官,襄樊战役中与曹仁共守樊城,立下功劳。之后长期活跃在对抗东吴的第一线,在他的建议下,营建了合肥新城,并多次成功抵御“孙十万”的进攻,确保合肥固若金汤,成为孙权难以逾越的屏障。

3、曹爽

封邑12000户,封武安侯。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魏后期曹氏宗族代表,作为曹睿的托孤大臣权倾朝野,但为人愚笨,在高平陵政变中,被对手司马懿扳倒,家族夷灭。额,这么一个“万户侯”,竟是个蠢材,也是讽刺至极。

2、钟会

封邑13000户,封万户县侯。钟会是钟繇的幼子,曹魏后期重要将领,参与灭亡蜀汉战争。钟会自小聪慧过人,为司马氏平定淮南三叛出谋划策。后为司马昭谋划灭亡蜀汉,并亲自征讨。蜀汉灭亡后,野心膨胀,和姜维谋划在益州独立,最后计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

1、邓艾

封邑26600户,封邓侯。邓艾从放牛娃一直做到了太尉,可谓屌丝逆袭。其人口吃,但颇有谋略,并大力推行军屯。被司马懿提拔后,长期活跃在西北,对抗姜维。263年参与灭亡蜀汉之战,在战斗中,率部队偷渡阴平,在绵竹大败诸葛瞻,迫使刘禅投降,为灭亡蜀汉第一功劳,因此得到封邑20000户。可惜,被钟会嫉妒陷害,在绵竹被杀害,后来得到平反。

要说明一下,曹魏后期因人口增加,所以邓艾、钟会、曹爽的封邑数量的含金量不如前面那些人高。像张辽、徐晃、张郃在曹操时代就十分活跃的将领,其封邑含金量要高出许多。

更多文章

  • 吕布、关羽、周瑜生前分别留下一将,成为了魏蜀吴三国的支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瑜吕布,三国关羽吕布死前死后的区别,周瑜小乔吕布貂蝉

    有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勇猛、冲锋,这话不论是搁在古代还是近代都非常有顺服力。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在三国时代,三三位知名的人物,在其死前各自留下的一名武将,后来都分别成为了魏蜀吴三国的支柱,而这三位知名人物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飞将吕布、武圣关羽和智勇双全的周瑜。

  • 原创马其顿东征军团遇上大秦铁军,历史学家:结果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其顿东征,大秦军队和马其顿谁厉害,亚历山大东征遇大秦

    与此同期,在遥远的东方,正处于变法顶峰的秦国脱颖而出,成为了七雄之中最强大的国家,而如果马其顿帝国的东征军团到了中国,首当其冲的就是虎狼之国的秦国。由此,历史学家们总是经常把两个国家一起对比,在争执了许久之后,历史学家们终于有了定论,结果惨不忍睹!众人皆知,马其顿帝国最著名的便是他们国家的马其顿方阵

  • 马超反曹,如何中了曹操诡计,先胜后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马腾入朝当了官,一大家子也都住在京城,曹操要攻打汉中张鲁,途中要经过马家的地盘关中,当时镇守关中的是马超,担心曹操不安好心,行的是假途灭虢的计策,于是和韩遂商量,“我放弃爹,你放弃儿子,咱们跟曹贼干”,随后起兵反曹。曹军行至渭水,与韩遂、马超军对峙,马超出了条毒计:“曹军远道而来,咱们就据守渭河之

  • 吕布临死前,道出刘备一秘密,曹操如果信了,就不会大败于赤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曹操吕布的关系,刘备和吕布不反目能打过曹操吗,刘备和吕布联手可以打败曹操吗

    三国一般来讲,是指我国东汉之后,到西晋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段时期,群雄割据、天下大乱、一分为三,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乱世多出英雄,所以在三国时期有许多英雄好汉,吕布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是吕布的结局却很惨,被刘备和曹操五花大绑,乱箭射死,可是在临了前对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但是曹操不信,最后大败与赤

  • 吕布作为一方诸侯,骁勇善战无人能敌,他为何落得个身首异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布勇猛善战又毫无忠心,吕布的重要事迹,吕布的勇猛体现在哪里呢

    首先,吕布的骁勇是人人公认的。在历史上,吕布号称“飞将”。他弓马娴熟,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由。在他的面前,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是东汉末年公认的第一猛将。当年董卓以他为贴身护卫,有吕布在,没有人敢对董卓起异心。可是,吕布的薄情寡义,反复无常也是公认的。我们看看吕布的人生轨迹,在他的一生中,走遍了北半个中

  • 明朝腐败 清朝规定官员公干巡视费用自理(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和清朝怎样治贪腐,清朝建立后的明朝官员怎么处置,明朝廉洁官员怎么生活

    前往广东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出发时发出的第一道公文与鸦片毫无关系。(图片来源:公有领域)清朝吸取明朝驿站腐败的教训,清政府规定,京官到地方去巡视、督查或公干,出差费用一律自理,而地方官员不得宴请出差官员和馈赠礼物。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旅中》诗自写旅况,有“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混迹同佣

  • 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的太子朱标,为何康熙却十分提防太子胤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就是十分宠爱,在朱标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被立为皇储,朱元璋在处理政务的时候都会把朱标带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就表达了要让朱标当太子的想法,并且让百官都当朱标的老师,毫不掩饰对朱标的喜爱,到了朱标成年的时候更是放手让朱标自己处理政务,要百官有什么政事就交给朱标,如果朱标

  • 他是贾母眼中最完美的女婿,曹雪芹对他的偏爱,三个细节足以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雪芹对贾家的评价,贾母和曹雪芹什么关系,贾母为啥偏爱宝玉

    曹雪芹笔下除了偏爱贾宝玉外,再者就是林如海了,按某种程度上说,林如海的角色人设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他不像四大家族那样衰败时的凄凉,曹雪芹笔下给了林如海的三个细节标签,都证明了对他的一种偏爱。第一处细节标签便是林如海高贵的出身。林家世代为列侯之家,说白了就是钟鸣鼎食的贵族世家,林家几乎属于四大家族

  • 年羹尧对蔡珽有引荐之恩,为何蔡珽对年羹尧恩将仇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先来说一说年羹尧。年羹尧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年仲隆是顺治年间进士,父亲年遐龄官至署理湖广总督。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年羹尧耳濡目染,在官场上混自然轻车熟路。年羹尧聪明好学,受纳兰明珠喜爱,纳兰明珠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年羹尧。纳兰明珠曾是朝廷权臣,能看上年羹尧算是眼光独到,可惜年羹尧这位发妻很快因病离世。

  • 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是一朝多“祖”?为何清朝开国皇帝不称“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历代皇帝排行,清朝为啥一朝三祖,清代有几个皇帝称祖

    一种是以“庙号”来称呼,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等。还有一种习惯是以“年号”来称呼的,比如永乐皇帝、正德皇帝、康熙皇帝、光绪皇帝等。也有极少数把“庙号”和“谥号”连在一起称呼,大多在正式场合或正式的奏书中出现,如太祖高皇帝、太祖武皇帝等。“谥号”是对人一生功绩或行为的总结,这个不单单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