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方拿出三大“证据”,中方霸气回应2个字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方拿出三大“证据”,中方霸气回应2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4/2/8 22:25:52

儒家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魅力是无可撼动的,而儒学经典也成了树立规矩典范最根本的参考依据,儒学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如今韩国突然跳出来说孔子是他们的祖先,未免有点贻笑大方了。

咱们先来看看韩国证明孔子是“韩国人”的依据,过程属实是啼笑皆非,算是博诸君一乐吧。

首先,关于国籍问题,韩国人表明,孔子是韩国祖先箕子的后代

这里提到的箕子是商朝的后裔,当时周武王不满周朝统治,伐商灭纣后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朝鲜国,有了这个根基,韩国人就说孔子也是商汤的后人,箕子去朝鲜建立国家以后意味着他的后人也都成了韩国人,这个解释颇为牵强,根本不足以为证。

其次,朝鲜自古以来一直在祭祀孔子,所以孔子是韩国人

这个观点未免过于荒诞,现在中国小学生做题都有区分强加因果错误的题,而韩国人的这一观点正是强加因果,借用网络上比较诙谐的语言来说“你愿意叫我爸爸,难道你就是我儿子吗?”

[var1]

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东亚一代,朝鲜出于对孔子的尊崇进行祭拜,这无可厚非,但怎么能当作孔子是韩国人的理由呢,这样的谬论根本站不住脚。

如今各国之间虽然有文化交流共享的圈子,但对于他国的文化还是要有起码的尊重的,不能说你欣赏、崇敬,就意味着都是你的。

最后,韩国人直接虚构了一个叫“檀君”的人物

在韩国人杜撰的历史中,这位朝鲜君主战功显赫,曾征服了“整个中国”,据孔子出生的年代来推算,正是中国被檀君统治的时期,故而孔子是韩国后人。

然而,此番言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东亚史公认各国历史看中国,中国历史悠久,有长达几千年的文化,而且中国国力强盛,古时万国来朝,东亚所有国家的历史在中国史书上都有记载,可翻遍史书都没有找到这位“神一样的人物”檀君,可见韩国人为了证明孔子是他们的祖先有多么殚精竭虑,只不过颠倒是非黑白是难以服众的。

对于韩国人的这番言论,大部分网友觉得既可笑,又觉得可气,不过站在大国立场上,在外交场合我们还是要顾及对方一些颜面,所以外交发言人以“荒唐”二字霸气回击。

[var1]

在古代,韩国隶属于朝鲜国,同为中国的附属国,他们积极学习着中国的文化、礼法以及文字,但到了明末清初之际,随着朝鲜供奉三百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这些朝鲜人开始不愿臣服清朝,在他们眼里,满清乃是夷狄。

既然清朝名不正言不顺,又是夷狄,那谁才是正统呢?这时朝鲜人蹦出来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当然非他们莫属了。

其实韩国人如此迫切想找出证据证明孔子属于韩国人,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向往与追崇,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因为热爱所以才想据为己有,只是他们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怎能容许他们轻易去破坏。

中国历史悠久,远不是韩国可以比拟的,当年腐朽不堪的清王朝覆灭后,被迫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国身份,而后朝鲜半岛被日本掌控,改国号为韩国,后来朝鲜半岛解放,朝鲜和韩国分别独立为两个国家。

纵观韩国历史,几乎一直在被人掌控着,鲜少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同时他们大多数文化也都从中国继承而来的,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很多中国的历史名人都来自韩国。

[var1]

他们渴望独立,一边企图将中国的祖先认作自己的,一边又扮演着否定中国的角色,这样矛盾的观点属实让韩国人更加魔怔,在各种扭曲心态的催化下,就有了我国历史起源于韩国的这种极其荒谬的说法,而这也对韩国的“掠夺心理”有了一种充分的解释。

更多文章

  • 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有多牛,它就是“KPI绩效考核”的祖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设置的二十等爵位,商鞅的军功怎么升,商鞅的军功制一共有多少个级别

    他在秦国搞的“变法”顶层设计中,“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凭借着这个制度,秦国士兵才变的勇猛无比,秦军,也才成了可以灭掉六国的虎狼之师。在先秦时代,中国是一个“身份制”社会,贵族和平民之间是有严格区分的,贵族身份世袭,平民永远是平民。那是一个不看脸,也不看才华的年代,唯一看的就是你

  • 浅论齐桓公时期的管仲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管仲实行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结果,管仲治国的思想主张

    管仲改革的背景进入春秋时代的周王室,已不再像之前强盛时,具有统摄各诸侯国和其他部落的威望,正在走向衰亡。这一时期,严格的礼乐、等级制度正在瓦解,社会呈现动荡的状态,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为了攻城略地战争不断。各国混战下对于霸主的争夺便应运而生了。所谓霸主,即“挟天子而号令诸侯”,充当了诸侯国中老大的位

  • 春秋战国的长城考据,秦朝长城的大规模修筑因一句谶语而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春秋战国的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外长城与内长城

    时间长河的沉淀下历史,赋予每一件经过岁月流逝的物件特殊的含义,一个杯子一杯碗,流传到千年后,意义会变得非凡,值得爱好着花倾城价格换取。长城,简单地说“长长的城墙”,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防御为主,一道高大坚固、连绵不断的长垣,城墙为主干,城、障、亭、标为枝叶结合而成的防御体系。长城兴起于春秋战国,秦

  • 兵马俑,会不会是秦国的“秘密军事基地”,为何史书没有任何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的兵马俑来历,秦国兵马俑真实照片,兵马俑是秦国军队吗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1974年陕西农民挖井的时候,发现了兵马俑。但其实,骊山脚下的百姓们,早就知道地下有陶俑,他们天天与土地打交道,经常从地下挖出这种东西,但是谁也没把它们当回事,都把这种东西叫“瓦爷”。只是他们不知道,地下的“瓦爷”会有这么大的规模。改变这些“瓦爷”命运的,是一个叫杨高健的18岁小伙

  • 这把剑从春秋大墓出土时,专家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墓葬出土天下第一剑,江西丰城出土了哪两把剑,考古史上最诡异的剑

    在说了这个事情没有过多长时间,上级就安排了考古学家来了这里,对这个被盗的墓葬开始实行的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然而在补救的过程中,这些人发现了一件东西,这个东西可以颠覆你拥有的历史认知,而且这件文物的出现让专家都失去声音感到惊讶了:这样的文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var1]一、墓葬的背景1956年,三门

  • 斯文的孔子被学生气得飚“脏话”,话很难听却变名句写进《论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的10句脏话,孔子的狠话,孔子最简短的论语

    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那会儿正是周朝没落,春秋晚期。孔子这人,不但自己好学,还乐为人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人讲学的人。在他之前,文化知识都被贵族垄断了,平民百姓只能一辈子没文化,孔子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局面。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为了这个理想,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又跑到这个国家那个

  • 白起坑杀45万降卒,为何单单放走240个童子军?这才让赵国最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众人的反应,白起坑杀了多少赵国士兵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对秦国来说,虽然自己也损失无数力量,但给六国造成的威慑力却足够大,从此统一六国只需要时间。但身为领军之将的白起,却在赵军穷途末路的情况下,坑杀了45万降卒,单单放走240个童子军。而白起的命运,并没有因为功高就永久显赫,赵国的“将相和”在

  • 春秋时期那么混乱,孔子为何还敢到处讲学,并且毫发无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讲学场景,孔子为何不离开鲁国,春秋时期孔子思想和地位

    可奇怪的是,孔子半辈子都在外边讲学,可是却毫发无损,于是很多人就比较疑惑了,孔子为何敢于在乱世之中到处讲学,又是如何做到毫发无损呢?[var1]孔子可不是文弱书生提起孔子,很多人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文弱书生,成天把之乎者也放在嘴上,并且遇到人就开始叨叨个不停,目的就是为了讲学,想要以理服人。大家一定觉

  • 廉颇:为何打秦国时畏畏缩缩,打燕国时却全力以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廉颇后面投靠秦国了吗,廉颇最后有没有去了秦国,为什么廉颇不包围秦军

    但历史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还会留下第三种人:犯了过错,却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臭名昭著,反而因此留下美名,在战场上时而畏畏缩缩,时而又全力以赴,典型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var1]一、“启发教育”的著名战将想必大家知晓廉颇的名字,多半都是因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负荆请罪”。作为赫赫有名的春秋战国时

  • 长平之战,战神白起下令全军不能吃羊肉,战胜后士兵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平之战前白起禁止士兵吃羊肉,长平之战白起指挥多少人,长平白起能打败赵军吗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周天子权力削弱,诸侯之间战争不断。谁都想成为天子,但战争的最后结局我们都知道,秦国统一六国,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虽然有时候我们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可以云淡风轻的带过,但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和漫长的。毕竟战国时期那么多诸侯国,总有几个难打的。这次的故事说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