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代以降不如六世余烈,战国七雄风云录之《魏国篇》

三代以降不如六世余烈,战国七雄风云录之《魏国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91 更新时间:2024/1/19 13:34:37

这也是文科范畴需要政史地的原因吧!

具体到魏国问题当然也是如此,其实于国土面积大小而言,魏国只能算是战国七雄中不算大的那个国家,按地盘算,燕秦楚都比魏大。

[var1]

不过这只是表像而已。

在古代政治格局中,决定实力的不是地盘而是人口和生产力,要不楚国才应该是最强的国家!

所谓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冷兵器时代人口才是国力的前提,因此人是第一位而土地是第二位!

夏商周三代以来自古以来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就是黄河流域,又以原来晋国故地为最繁盛,其他边缘地区,则受限于科技还有人口,即使土地广大也不过是蛮荒之地,缺乏战略价值。

这就给了魏国在战国之初强大的先决条件,三家分晋之前,晋国是和楚国一样的超级大国,不过他们相比而言,楚国更像后世的苏联军事强大经济不发达,而晋国则和美国类似,综合实力强横,最终晋楚争霸,结果也如美苏争霸是美国获胜。

[var1]

只不过晋国内部公卿问题特别严重,最后尾大不掉,经历六卿之乱后,就这样分成了三个国家赵魏韩。

在三家分晋的时候,其实魏国是占尽便宜的,他们所获得的领土是最富庶的,人口是最多的,唯一问题可能就是不成快,练不成体系,有飞地在外。

这是隐患也是契机,就看主政者如何施为而已!

很庆幸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代主政者魏文侯斯(前445年—前396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主!

在他的治理之下,魏国在战国群雄中率先变法,重用贤能,结果就是魏国在战国之初的强横一时!

[var1]

魏文侯斯为人特点在于:重诺守信,践行约定,虚怀若谷,宽宏大量!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顾左右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资治通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资治通鉴》

以上二段是资治通鉴中,关于魏文侯为人特点的描述,第一段反应了魏文侯的重诺守信,践行约定,第二段反应了魏文侯的虚怀若谷,宽宏大量。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最后帐下人才济济!

魏文侯前期人才有其弟魏成子,又通过他举荐获得了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夏见魏文侯礼贤下士,于是又推荐了田子方等人出仕魏国!

后来又举贤不避德,任用吴起,到了魏文侯中晚期,则又发现了如翟璜、西门豹、乐羊、屈侯鲋这样无数的人才,直接结果就是魏国越发强壮!

西门豹治邺、乐羊伐中山、吴起夺西河,版图随着人才的效力也不断扩大!

就算到了后期,魏文侯也没有丝毫懈怠,大胆任用李悝为相,实施变法,以法家耕战之法做国家指导思想!

[var1]

通过李悝变法,奠定了魏国的经济基础、法治基础,魏国国力达鼎盛,在国力强盛同时,魏文侯还特别重视于三晋间的关系,一生致力于团结三晋纷争!

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不敢从。”赵又索兵以攻韩,文侯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二国不得兵,怒而反。已乃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带领三晋,不断攻击齐国,目的除了削弱齐国,还有就是帮助三晋一统获得诸侯的位置,之后讨伐秦国,还有楚国也是如此,除了魏国自身需要之外,也有以武力获得战国诸侯承认的内在因素在内!

一个如此有为的魏文侯,无疑是魏国最大的幸运。

可是这份幸运会随着创业者的离去在继承者手里被败光!

公元396年魏文侯病逝,由魏武侯击继位,魏国就开始了作死的节奏,这魏武侯击对待人才完全不如自己的父亲,造成魏国人才不断外流,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吴起的出走楚国!

而吴起则在楚国获得重用,成就了楚国的中兴与宣威盛世(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29年)

除了不尊重人才,魏武候还特别的狂妄,曾经和吴起的对话中,流露出对春秋霸主楚庄王的不削一顾!

[var1]

直接结果就是,造成魏国朝廷党争内斗,先是吴起不服田文;幸得田文雅量,方不致大祸。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可是田文不会永远活着,于是在田文死后,吴起就因为怕被迫害而远走楚国!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一个原本强盛的国家因为魏武候的上台突然变的内部动荡,政局不稳,如果仅仅如此,魏国还不至于衰弱,可惜的是他们还外交失措,最后弄的三晋离心离德!

原因不过是因为魏武候的好大喜功,及爱用兵!

魏武侯前期延续魏文侯联合三晋的战略,不断带来三晋攻城略地,很是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只是不断的胜利让魏武侯越发张狂,竟欲干涉赵国朝政,当时赵国公子朝意图造反推翻赵敬候,魏武侯助公子朝袭赵国首都邯郸,惨败而归,自此魏赵决裂。

随后就是长达四年的“魏赵之战”(公元前383年魏齐卫与赵楚四年混战)。

之后又迫于多线作战,被迫与赵国和解,可是三晋已开始貌合神离,后期虽然也有联合军事行动,可是已没有了初心,更多是利益结合!

这也为后来魏惠王莹时期,魏国的孤立埋下了隐患!

[var1]

然后就是魏国最大的败家子魏惠王莹上台!

魏惠王莹(前369年—前319年)在位约50年,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打仗,打仗,永远不停在打仗,永远四面出击,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战略重点在哪里!

魏惠王莹上台前期,魏国依然强盛。

首先军事上:魏惠王任用庞涓、公叔痤为将,建立武卒制度,修建西长城,最后不断争战。

其次政治上:魏惠王彻底放弃了联合三晋的策略。

最后经济上:迁都大梁兴修水利,加强防备,修建西长城。

看上去很有作为,却毫无大政方向,完全不知道魏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局面,自恃霸权,放弃联合三晋轻战端,以致四面树敌。

在他任下,有一长串的战斗清单,而且全部都是混战,从来都是敌我不分!

前366年,魏惠王韩共侯会于宅阳,于武都、洛阴败于秦军。

前365年,魏国伐宋取仪台。前364年,秦献公以章蟜为将,破魏于石门,斩首六万,赵救魏。

前363年,秦献公攻魏于少梁,赵救魏。前362年,魏国两面开战,以公叔痤为将,败韩、赵于浍。随后,秦攻魏,虏其将公叔痤,后释放回国。

前361年,赵、韩攻秦,魏国趁机攻赵取皮牢。

前360年,魏赵攻齐。前357年,魏宋伐韩,宋伐韩取黄池,魏取朱。

前355年,魏惠王将龙贾筑阳池以防秦,与秦孝公会于杜平,又侵宋国黄池,宋复取之。

[var1]

在魏国肆无忌惮四面出击之下,韩国和卫国迫于压力成为魏国盟友,而齐秦赵楚也组成联盟对抗魏国!

就此引发了桂陵之战的爆发。

前354年,赵伐卫国,魏国出兵救卫,兵伐邯郸,赵求救于齐楚。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楚宣王以景舍为将,发兵救赵。秦军则一路攻魏,一路攻韩,加入救赵行列。齐国田忌以孙膑围魏救赵之计,率八万军包围魏都城大梁,迫使庞涓率八万军回援,齐军在桂陵擒庞涓。 同时,秦战魏于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陕西韩城西南)。又以公孙壮为将,伐韩焦城,未攻克,占据了上枳、安陵、山氏三地,并筑城。 楚国夺取了魏国、濊水,悄悄扩大领土。齐秦楚虽小胜,仍未能阻止魏国大军,不久魏国攻破赵国邯郸。

前352年,魏韩联军大破齐、宋于襄陵,齐国被迫请楚将景舍求和于魏。秦国卫鞅将兵夺魏国旧都安邑。前351年,魏归还邯郸,与赵盟于漳水之上。秦国趁机攻赵国的蔺、魏国固阳。

前350年,魏率十二诸侯朝见天子,并谋秦国,收复了秦夺取的安邑、固阳等地,秦孝公被迫与魏国在彤修好。

桂陵之战小胜的魏国日益猖狂,于是魏惠王的野心再一次萌生。

前344年,魏惠王会诸侯于逢泽,欲借周天子之名确定霸主位。甚至欲率卫宋邹鲁等十二路诸侯伐秦,但秦国商鞅向魏国示弱,尊惠王为夏王。

魏惠王的猖獗令各路诸侯拥戴齐楚,最后连重要盟友韩国也投入齐楚阵营。

前343年,赵公子刻攻魏首垣。

前342年,魏伐韩国南梁,韩国求救于齐。邹忌反对救韩国,孙膑力主救韩。齐威王以田忌、田婴、田朌为将,孙膑为军师,以减灶之计,破魏军于马陵,杀太子申和庞涓。

前340年,齐、赵、秦伐魏。卫鞅以诈计,虏公子卬,大败魏军。前338年,秦孝公、大荔围魏国合阳。又大破魏国于岸门,虏魏错。

前330年,犀首率秦军于雕阴之战大败魏军,俘龙贾。自此魏国霸业旁落,一蹶不振。

[var1]

这一路打下来,魏国百年霸业就此陨落!

其实魏国能在战国前期崛起却有其必然因素,那就是地理上的民富国强,配合不俗君王的政治才能,在前期聚集大量人才,又任用李悝变法,奠定魏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基础。

可是失败也有其必然因素,地理位置不利,君王失措都是原因。

魏国本就属四战之地,四面都是强敌,而且他们也在求新求变,不断变强。

赵国的公仲连改革,齐国的邹忌改革,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魏国先发的变法优势,在各国不断跟进之后,被抵消于无!

如果这个时候魏国君主能彻底贯彻团结三晋的战略,继续任用贤良,其实魏国还是有可为的!

但是彻底得罪三晋之后的魏国,失去了天然的盟友,又因为魏武侯,魏惠王的任人唯亲、 唯贵,致使吴起孙膑商鞅等人才流失,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魏国如何才能构建自己的霸权,在战国这个特殊时期统一天下!

办法也是有的!

而武力绝对不是必要要素,他是基础,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还有人才才是!

首先:他必须要彻底贯彻联合三晋的国策绝不动摇,这是稳定后方

其次:对人才要始终保有耐心和信任,这是稳定朝局,

再次:必须要有高明的战略眼光和外交能力,远交近攻不适合魏国,而应该做的是力主一个方向突破,比如秦国!

最后:以上这一切必须要快。

要在魏国首先变法的红利期还没消除的时候就这样做,要不等各国都进行变法图强之后,也是徒呼奈何!

可惜的是,魏国并没有贯彻始终,魏文侯那有的君主太难产生了。

魏武候魏惠王虽然也算的上明主,但是和魏文侯比还是差的很远,由此就引发了战略眼光的缺失和战略目标的不统一!

结果魏国四面树敌,南线灭不了韩,北线灭不了赵,东线又和齐国相持不下,西线又陷入秦国的拉锯战中,最后被群起而攻丢失了河西、函谷等战略要点!

战国时代就是典型的多元博弈时代,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如果魏国在占尽优势的时候,专心于对秦国的攻击,并稳定三晋后方,而不是想着争霸中原!

那么灭亡秦国之后,就有了大后方,由后来的四面受敌,变成二面受敌(三晋为盟),也许他还是有机会能统一七雄的!

参考书目

《史记》-司马迁

《资治通鉴》-司马光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杨宽

《中国断代史战国史》-杨宽

《中国人口史》-葛剑雄,赵文林、谢淑君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的齐国,本是姜子牙的封国,为何最后却会被田氏占为己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太公如何治理齐国,齐国田氏为何人丁兴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实力

    [var1]话说当年陈国内乱,国君的一个儿子跑到了齐国,被齐桓公重用。此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之后,这个外来户逐渐发展壮大,先是和齐国内部几个大氏族,联手削弱宗室,然后又击败了这几个大氏族,彻底独掌大权,最终取而代之,成了新的齐国国君。这个过程,说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持续了近三百年的时间,中间发

  • 扁鹊为什么被教科书删除?专家道出原因,一般人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扁鹊为啥被踢出历史教科书,扁鹊真的活了两百年吗,扁鹊和谁被移出教科书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曾听过。扁鹊在觐见蔡桓公之时,曾向蔡桓公表示,蔡桓公体内有隐疾,若是不及时医治,恐怕疾病会加重。蔡桓公听到这话后,觉得不高兴,坚称自己没病,并认为扁鹊是为了邀功,才这么说自己的。十天后,扁鹊又觐见蔡桓公,再次向蔡桓公表示,蔡桓公的疾病已经有向内转移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医

  • 论春秋五霸,原本占尽优势的楚国为何没有继承齐国的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楚国和齐国,春秋五霸为什么没一统天下,楚国vs齐国大作战

    周朝八百年,西东分两头,西头一个周,东头一个周。前周威猛霸气,后周弱弱小受,除了名头好听的天下共主,中原之实权皆无,不过可有可无之吉祥物。[var1]而这转折点,就是周平王之东迁。周平王其人,无疑是一个悲催的角色,继承老爹周幽王的位置,坐上去的时候就是一个烫人的椅子,这椅子之所以滚烫,除了自己老爹不

  • 为证明孔子是韩国人,韩国学者拿出三个证据,中方回应:好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国人真的认为孔子是韩国的吗,韩国孔子真人照片,孔子真的被证实了是韩国人吗

    孔子,作为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文圣”,其政治主张和经济学说不仅影响着我国人民,而且在国外也被广为流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门下有很多弟子,他的言论和弟子的日常,被编撰成《论语》,成为经典。关于孔子,后世流传他很多典故,其中“朽木不可雕”就是出自孔子之口。传说,孔子有一个弟子宰予,平时

  • 从复国到灭亡,有着五十八年的时间,为何齐国在战国后期碌碌无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国为什么中途复国了,齐国复国后实力怎么样,战国时期齐国很厉害吗

    在齐湣王期间,齐国到处出击,非常活跃。与南方、“秦国”、“韩国”、“魏国”合作,在沙砾之战中击败“楚国”。与西、魏国、韩国合作,冲破了被认为天险的函谷关。 这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函谷关首次被突破。 这场战斗也是齐国指导、齐将匡章创造的。北方,“齐湣王”时期曾经严重破坏“燕国”。[var1]然后,根

  •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怎么处置六国国君的?他真的是个暴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灭六国的秦始皇是秦国的吗,秦始皇之后秦国又存在了多少年,秦国是秦始皇死后多少年灭亡的

    [var1]奈何好景不长,在经历短短的十四年后,秦朝灭亡。至于强大的秦国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四年,后世的人们认为多半与秦始皇的执政有关。对于秦始皇这个人,人们多半是以一个暴君的形象来形容他。“焚书坑儒”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留下来残酷暴虐的形象。但是,秦始皇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我们不妨从他消灭六国后,对

  • 偏安一隅的燕国,为何能够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之下,位列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燕国为什么成为七雄之一,燕国的七雄地位,燕国逆袭史从春秋到战国七雄

    自古燕赵之地多豪侠,为人所称赞。赵国在战国中后期更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和秦国正面对抗的国家,战国四大名将更是有李牧和廉颇二人和秦国平分秋色,虽然长平一战赵国势力大损,但仍旧和秦国抗衡多年。反观燕国,虽然和赵国齐名,然而却不见燕国有过何等傲人的战绩。长期偏安一隅的燕国,向北不敌北方游民民族,时常被打的需要

  • 王朝基因论,汉朝背后多楚国秦国齐国,强汉基因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楚国和齐国,秦国和西汉谁厉害,秦国和汉国到底哪一个最强

    秦末风云激荡,一场场战争接二连三上演,其中有英雄应命、有六国复起、有枭雄悱恻、有强者横绝、有流氓崛起。应命的英雄,陈胜吴光,成了历史的失败者。复起的六国,恢复祖先荣光,却难逃时代洪流。悱恻的枭雄,游离与次序和两强之间,却难逃最后的命运。横绝的强者,脚踏乌骓手持长戟,背负家国命运灭秦兴楚,却在垓下一败

  • 秦国崛起转折点何在?秦穆公,娶媳妇那事堪称神来之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七代明君秦穆公,秦穆公死后为什么秦国就不行了,秦穆公之后的秦国衰败了多久

    在未有功成名就之前,秦穆公曾向晋侯(晋国)求婚,欲娶申生的姐姐伯姬为妻。面对西方夷蛮一样的秦国求婚,晋献公很是纠结无比,又筮又卜,弄了好久,算了不少命。算来算去,看卦象貌似可行,终于捏着鼻子同意了秦穆公的请求。这请求得意同意,让秦国几乎娶媳妇娶出了霸主的资本。[var1](秦晋之好,是姻缘也是战略)

  • 贾氏为救夫被商纣王玷污,忍辱求他放过丈夫,后做了一事触动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纣王羞辱贾氏,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次见面,妲己花言巧语骗贾氏

    在目前的《封神演义》当中,这妲己要让比干死只是计划的第一步,原本妲己还不想那么快下手杀死这个人,但是因为他的行为对子虚造成的伤害,所以这两个人也不曾手软。但是在拿到了心脏之后,子虚一眼就看出了不同,他知道是因为有人在替比干保命,于是随后就追了出去必须得确保比干会死,于是就有了经典的农妇和比干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