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燕、齐: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趁机重创燕国。继位的燕昭王为复仇,正在积极筹划攻齐。赵国:此时正处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其国正在对付心腹之患,即北方戎狄与东面中山。所以,赵国与秦国虽接壤却保持着有限的冲突。这时,秦国面对就只有魏、韩、楚三国。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中被战神白起斩首了24万,可谓是精锐尽丧。所以,秦国明白,它必须趁各国无力顾及外事之机尽快对楚国发动战争。实际上,秦楚之战在司马错攻灭巴蜀之后就已经展开了。怀王被秦人软禁就是这段秦楚冲突的典型案例。然后再看看秦国俘虏楚怀王后又对各国做了什么?
[var1]
公元前293年,秦国武安君白起协胜楚之威,与韩魏战于伊阙(河南洛阳南)。韩魏两军被斩首24万。公元前283年,燕国乐毅率三晋、燕四国之兵攻齐,秦人参战。联军陷齐70城,后田单复国,但齐国衰败大势已定。公元前279年的鄢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了楚国南阳郡、南郡、临江郡(江夏郡)、黔中郡。楚国郢都外围山河险要之地尽丧,楚国都城暴露在秦人兵锋之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出武关伐楚,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人丢弃祖宗之地东迁陈丘以避秦军之锋。
[var1]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秦人每走一步都有正确的目标。而且,秦国主动出击的时候也拿捏得特别准确。例如秦国早不打晚不打,偏偏趁齐国被联军重创的时候攻打楚国郢都。最后,截止到秦国攻破楚都为止,唯一具有实力与秦国抗争就剩下了赵国。但是,秦人又不放心楚国,虽然楚国已经远远地躲到了淮河流域。于是,在华阳之战后,风头一时无两的秦国又打算攻击楚国。这时,楚国风云人物春申君来到了秦国,并为秦王献上了一策。原文记载于《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
[var1]
其大意是说虽然韩魏已经臣服,但是如果秦楚构兵,无疑会让韩魏得到喘息。而且,秦国自与韩魏开战以来,韩魏两国接近十代人都死在秦人手中,所以韩魏并非甘心臣服,乃是暂时无力反抗而已。这样,秦国若要借道韩魏南下攻楚,那么秦人的后路实在堪忧。同时,若秦国不借道韩魏,而是沿汉水或长江攻击楚国。第一,此区域对应的楚国土地多山川河流,是不生五谷的地方,秦人得之无益。第二,秦楚都是大国,有实力也有时间,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与楚国直接接壤的齐魏两国必定会趁机囊括楚国膏腴之地。这样,秦国是在替他人做嫁衣。反之,秦国若与楚国保持友好,那么秦国则可以专心囊括韩、魏,进而威逼燕、赵、齐。
[var1]
后来,秦王召集大臣仔细商量后,觉得春申君的建议暗合国策“远交近攻”。于是,秦人转而掉头攻击三晋,这才引起了后来的长平之战。可以肯定的说,春申君黄歇此策与后来韩国派间谍郑国替秦国修郑国渠一样,不过是暂时延缓楚国寿命而已。就此也可以看出,楚国被秦国打的有多惨!所以长平之战时,楚人尚在舔伤口,无心亦无力反击秦国。或者说,楚人也想做一回坐山观虎斗的卞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