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因为马谡此人平时表现得很有才华,所以诸葛亮不顾刘备的嘱咐而多次对他加以重用,任命他去驻守街亭,然而平时表现很优秀的马谡,在面对大军压境的时候就自乱阵脚,昏招迭出,最终失去了战略要地街亭。令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已经是无险可守,相当于心腹之地暴露与敌人爪牙之下,局势已经是危机万分。
尤其是诸葛亮此时身边没兵没将,只有数千难以打硬仗的老弱残兵,面对着司马懿趁胜而来的十五万精锐大军,貌似诸葛亮已经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投降,另一种是逃跑,他身旁的将领们正在为往哪个方向跑比较好而吵架的时候,诸葛亮神秘一笑,他说我们其实还可以有第三个选择。
于是中国古代最为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地点是在蜀国西城,主角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龙套是诸葛亮方面的数千残兵与司马懿方面的十五万大军,还有一个男三号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场司马懿智慧不足以至于被碾压的爽剧,但其实根据当时情况来看,那更多是两个聪明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只是一般人很难懂得而已。
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来到西城楼下,看到西城城门大开,里面的街道上还有清洁人员在打扫卫生,城楼上香烟袅袅,诸葛亮就是在那烟雾之下弹琴!司马懿一见大惊,顿时就表示“孔明生来谨慎,此举必有埋伏,速退!”司马昭上前表示:“儿愿以小股人马以身试贼!”司马懿大怒:“孔明岂尔辈所知?”于是大军在城楼下转一圈就跑了,把诸葛亮乐得拍掌大笑。
这一段的疑点其实特别多,就算城里面有埋伏,不进去不就完了吗?何况就那么一个巴掌大地方也埋伏不了多少人!通常而言,要么直接杀进去,要么小股人马试探,最不济也要围城,然而司马懿却显得很惊恐?他在怕什么呢?
身经百战的司马懿,自然不会怕那区区小城中可能有的埋伏,这个空城计在他一开始想必就已经看破了,那为何还是放了诸葛亮一条生路呢?他所恐惧的是一旦没有了诸葛亮,自己的命运也就难免如同这座空城一般,没有什么可以承载的了。
毕竟“狡兔死,走狗烹”,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掌握大权,甚至之所以能够活着,靠的就是朝廷需要他对付诸葛亮,一旦诸葛亮没了,他自身价值而也就没了,如果不放诸葛亮的话,只是对于曹魏不太好,对于自己却很好;而一旦放了诸葛亮,对于曹魏是很好,但对于自己却难免有莫测之危。相权之下,还是不放的后果更加严重。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