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嬴政写给吕不韦的信,短短30字,没提一个杀字却字字诛心

嬴政写给吕不韦的信,短短30字,没提一个杀字却字字诛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1/22 9:56:11

秦始皇吕不韦之间的较量,就算得上是高手过招的典范代表,吕不韦用一生的努力为秦国建设鞠躬尽瘁,但到头来还是换来一个以自杀结束的悲剧,很多人就比较好奇了,嬴政当时仅仅写信要求吕不韦迁往蜀地,并没有说过杀死吕不韦的只言片语,为何吕不韦看完信之后会选择自尽呢?

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一个世代经商的商人,他的父亲在当时已经是小有成就的富商,从小就教导吕不韦要如何去经商,在父亲的教导下,吕不韦确实做得很成功,只是在不断取得成功之后,吕不韦开始陷入沉思。

有一天吕不韦去询问父亲,自己做了那么多投资,虽然也有所收获,可是感觉这些收获并不能让自己感到满足,究竟要投资什么,才能得到最大收获呢?父亲告诉吕不韦要是想要得到最大收获,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那就是投资政治。

吕不韦在父亲的点拨之下恍然大悟,可是投资政治总需要找到一个合适人选才行啊,这个合适人选是谁呢?吕不韦经过再三寻找,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嬴异人身上,嬴异人是秦国的皇子,但是因为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外交问题,而被当成质子留在赵国。

当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比较紧张,嬴异人在赵国的生活很是不幸福,这个时候要是吕不韦能够帮助嬴异人走出困境,并且辅助他成为秦国国君,那必然就是一个最大的投资,得到帮助的嬴异人必然对吕不韦感恩戴德,到时候吕不韦肯定是不会吃亏的。

吕不韦在找到嬴异人之后,两人促膝而谈,吕不韦和嬴异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嬴异人不胜感激,当时就表示要是吕不韦真能帮助自己成为秦国国君,那愿意和吕不韦共分天下,有了嬴异人的承诺,吕不韦就更加放心了,可以开始大展身手。

吕不韦首先借助自己的钱财,买通了当时赵国看守嬴异人的那些侍卫,让他们平时在生活上多照顾一些嬴异人,随后吕不韦又去到秦国,想办法疏通嬴异人在秦国内部的关系网。

经过一番操作之后,吕不韦终于搭上华阳夫人的一个弟弟这条线,通过这条线,吕不韦才有机会认识华阳夫人,当时华阳夫人深得安阳君的宠爱,安阳君又是秦昭襄王立的太子,要是华阳夫人有个儿子,未来安阳君成为国君,这个儿子将会是太子,只是可惜华阳夫人刚好没有儿子,这就为难了。

华阳夫人为这件事情一直比较恼火,吕不韦的到来刚好点通华阳夫人,于是华阳夫人将远在赵国的嬴异人认为自己的养子,这样一来嬴异人在名义上就相当于是安阳君的嫡子,未来安阳君上位之后,立为太子的几率很大。

秦国内部的事情算是疏通完成了,在秦昭襄王去世之后,安阳君果然继位成为国君,嬴异人也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顺利成为太子,在赵国躲了多年的赵姬和嬴政母子,终于从赵国被接回秦国。

至于嬴异人呢,其实早在秦国和赵国混战的时候,就被吕不韦收买掉赵国侍卫,趁乱将嬴异人接回秦国了,妻子赵姬和儿子嬴政,当时情况危急,就把两人落下了,刚好赵姬原本就是赵国人,在父亲的庇护下,赵姬和嬴政才得以存活下来,也就是这段特殊的岁月中,赵姬真正意义上当了一个合格的母亲,对嬴政后来的一生影响颇大。

可以说吕不韦在嬴异人上位的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就连嬴异人的老婆赵姬,也是吕不韦送给的),所以嬴异人对吕不韦当然不胜感激,在后来安阳君去世之后,嬴异人顺利成为秦国国君,立即任命吕不韦为相国,吕不韦终于实现了自己奇货可居的投资目的。

弄巧成拙

嬴异人成为秦国国君之后,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不断飙升,再加上吕不韦确实是有些能力的,所以为秦国的建设也做出很多贡献,更加得到嬴异人以及秦国上下其余官员的认可。

随着吕不韦不断发展,身边的门客数不胜数,大家对吕不韦忠心耿耿,其中嫪毐就是吕不韦的门客之一。在嬴异人去世之后,嬴政以13岁的年龄继位成为秦国国君,吕不韦得到嬴异人的信任,托付他继续辅佐嬴政。

从辅佐嬴政以及大秦国家社稷的角度来说,吕不韦绝对是一个合格的人物,但是在辅佐嬴政的过程中,吕不韦做错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吕不韦和赵姬旧情复燃,第二件事是找了嫪毐代替自己。

前边说过赵姬最开始就是吕不韦身边的一个歌姬,和吕不韦之间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后来嬴异人去吕不韦家中做客,一眼看上赵姬,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赵姬送给嬴异人,后来赵姬为嬴异人生下儿子嬴政,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事情。

可惜嬴异人去世太快,当时赵姬才三十多岁,正是一个女人比较好的年华,在深宫之中,赵姬找不到一个情感寄托,从而阴差阳错之中,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这把烈火燃烧得很旺盛,当时嬴政虽然年少,但还是逐渐看清了这一切,也明白了吕不韦和赵姬之间的关系。

最开始嬴政没有亲政,同时也没有什么实权,他没有办法去处理吕不韦和赵姬之间的事情,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嬴政逐渐长大一些后,开始对吕不韦进行过一些警告,聪明的吕不韦明白嬴政的意思,选择快刀斩乱麻和赵姬分手。

赵姬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现实,经常偷偷去找吕不韦,吕不韦觉得大事不妙,担心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会惹来麻烦,刚好当时吕不韦府上的门客嫪毐给吕不韦提出一个好的方案。

嫪毐拥有特殊功能,毛遂自荐说自己能够搞定赵姬,让赵姬不再去找吕不韦,吕不韦经过慎重思考之后,把嫪毐假扮成太监送进赵姬宫中,赵姬见到嫪毐之后,果然爱不释手,从此以后没有继续干扰吕不韦,吕不韦终于可以暂时放心一些。

嫪毐年轻气盛,靠着赵姬的支持,在宫中地位逐渐飙升,后来因为平定成蟜之乱有功,被嬴政封为长信侯,不过这次叛乱,从史料记载的蛛丝马迹来看,也很可能就是嬴政一手策划的,所以说从根本而言,嫪毐的长信侯相当于是靠着赵姬的关系捡来的,和吕不韦的文信侯有着本质区别。

得到封赏之后的嫪毐,逐渐迷失自我,居然以一个假太监的身份公然和赵姬生下两个儿子,为了避免让嬴政发现,赵姬和嫪毐去到距离皇宫比较远的雍地居住,嫪毐在那里胡作非为,广招门客,大有谋反态势。

这个时候的嫪毐与朝中大臣相处,都十分高傲,严重引起大家不满,在酒后他还说自己是嬴政的假父,甚至说嬴政去世后,打算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秦王,这些话语都被人们传到嬴政耳朵里,嬴政十分愤怒,想要给嫪毐一点颜色看看。

嫪毐知道事情不妙,立刻组织军队造反,结果被嬴政顺利平叛,嫪毐最终被车裂而亡,他与赵姬的两个儿子也被嬴政摔死,赵姬更是被嬴政软禁起来,不允许任何人求情,当时有人不信邪,冒着生命危险求情,结果真的被嬴政处死,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出面了。

因为嫪毐当初就是吕不韦推荐的,所以嫪毐的事情也牵连到吕不韦,嬴政把吕不韦的宰相之位废除,让吕不韦回到封地河南去养老,吕不韦的人生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高手过招

事实上嬴政和吕不韦之间的矛盾,远远不止是推荐嫪毐这么一件事情,早在嬴政继位之初,就已经明白吕不韦和赵姬之间的关系,嬴政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方式提醒吕不韦及时止损,吕不韦看明白了嬴政的意思,才会主动选择离开赵姬。

可谁也没有想到,赵姬不依不挠,吕不韦才会又介绍嫪毐去服侍赵姬,奈何这个嫪毐不是什么好人,因为嫪毐的存在,彻底揭开了吕不韦与赵姬之间的遮羞布,让嬴政脸上无光,所以嬴政从这个层面思考,也必须收拾吕不韦。

再加上吕不韦在朝中的地位太高,嬴政继位初期,基本上实权都是掌握在吕不韦手上的,如今嬴政逐渐长大,想要亲政获得实权,吕不韦就是第一个必须解决的权贵,要是吕不韦能够急流勇退,也许结局还会好一些,可惜吕不韦对权力的欲望太强,无法割舍,因此嬴政才会借助嫪毐一事来废除吕不韦宰相之位。

也许有人会比较好奇,嬴政当时完全是可以像杀掉嫪毐一样杀掉吕不韦的,为何却不动手呢?事实上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分析一下,在对比嫪毐与吕不韦之间的功劳时,为我们很显而易见就会明白嫪毐就是一个彻底靠着吃软饭得到后来地位的人,这种人没有什么群众基础,对秦国的建设而言,也没有功劳,嬴政直接杀掉他对国家内部稳定没有任何影响。

可是吕不韦与嫪毐有着本质区别,嬴政的父亲嬴异人能够成为秦国国君,全部是吕不韦一手操作的,可以说要是没有吕不韦,就不会有嬴政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嬴政对吕不韦肯定也是有感恩之心的,何况吕不韦在秦国那么多年,为秦国的建设鞠躬尽瘁,在秦国全国上下,不管是门客,还是官员,对吕不韦的为人都是比较尊重敬佩的,嬴政要是想要直接杀掉吕不韦,必然导致内部受到影响,这对刚刚亲政的嬴政来说,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换言之,嬴政不管是从情感上而言,还是从吕不韦的功劳而言,都是没有理由也不应该直接把吕不韦杀掉的,就算吕不韦确实和赵姬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影响到嬴政的脸面,嬴政身为秦王,也必须从大局着想。

既然又要考虑大局,又要收拾一下吕不韦,最好的办法就是废除吕不韦宰相之位,给他一点警告,要是吕不韦后来选择明哲保身,那嬴政肯定也不会再找麻烦,可事实上吕不韦回到封地之后,不仅拥有很多门客拜访,而且还专心写起《吕氏春秋》,这部书中的很多思想与当时嬴政所采取的法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让嬴政对吕不韦的居心产生怀疑。

嬴政曾专门去看望过吕不韦,不曾想吕不韦在河南日子过得还是很潇洒,拥有众多门客,朝中还有很多官员为他求情,希望嬴政再次重用吕不韦,在这样的情况下,嬴政突然感觉事情不妙,还需要再收拾吕不韦方可。

嬴政回到咸阳之后,专门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信中这样说: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短短30个字,没有提及一个字说要杀掉吕不韦,但是吕不韦看完信之后,就自尽了,为何会这样呢?我们除了结合前边所说的历史背景之外,我们还应该结合吕不韦和嬴政所处的位置来进行分析。

嬴政当时已经亲政,身为秦王他当然是希望自己拥有绝对实权,不想吕不韦继续分权,可是吕不韦对秦国有功,自己要是直接杀掉吕不韦,将会引起天下不满,也会给自己留下残忍的形象,所以嬴政不能这么干。

但是嬴政又不能饶恕吕不韦,所以在信中提到吕不韦的家人,叫他们全家搬到蜀地去生活,从嫪毐被夷三族的情况来看,吕不韦深刻明白嬴政的意思,要是自己再不识相,估计就会落得与嫪毐一样全家被杀的下场。

为了能够保全家人性命,吕不韦只能选择自杀来结束一切,事实证明吕不韦的做法正好是嬴政所想,在吕不韦去世后,嬴政再也没有为难其家人了,吕家因此得到善终,而吕不韦的经典之作《吕氏春秋》也得以保存流传下来。

结语

吕不韦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原本对秦国算得上是一个功臣,只是可惜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因为赵姬这个女人连续走错两步路,导致最终秦始皇始终无法释怀,想方设法都要除掉吕不韦,信中虽然没说一个杀字,却字字诛心,吕不韦当然也明白其意思,选择自尽才是最好结局!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董卓麾下有哪些出色的中高级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卓麾下的两个大将是谁,董卓麾下有四位猛将是谁,董卓麾下的兵

    董卓之所以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最大的倚仗就是其麾下的悍将强兵,下面就大致为大家介绍一下董卓掌权时期,其麾下的几位重要将领。左将军——董旻董旻是董卓胞弟,在董卓军中地位超然,始终扮演着董卓左右手的角色。董卓初入京城时,正值何进身死,袁绍等人率军诛除宦官,而何进旧部又与何进之弟何苗开战,可谓一片混乱。董

  • 庞会灭掉关羽家族,为什么张飞的家人却始终无人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庞德和关羽对打过吗,庞德vs张飞,庞德为什么能打败关羽

    西蜀覆灭以后,关羽后代遭到灭族,但张飞家族反而秋毫无恙,这到底是为何?表面上来看,关羽后代遭灭族,是由于关羽生前得罪了一个人——庞会。庞会是庞德的儿子,庞德是曹魏名将,不过非常可惜,他撞上了风头正盛的关羽,被关羽“水淹七军”所擒。遭擒后,关羽器重庞德的将才,劝他投降,庞德不但不降,反倒对关羽破口大骂

  • 《三国演义》中,赵云一共杀了多少位有名有姓的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虎将赵云一生只打了一次败仗,赵云击杀过的三国名将,三国赵云七进七出都杀谁

    在整个演义中,可以说赵云的战斗力名列前茅,斩杀的武将更是数量多达七八十人,仅仅是那些有名有姓比较厉害的武将,死在赵云手下的就有23个之多,要说赵云是演义中三国的终极杀人王也不为过,鉴于赵云的优秀表现,网友纷纷表示:赵一枪的名号是实至名归啊!被赵云秒杀之人裴元绍(1)算是第一个被赵云秒杀的三国武将,当

  • 东吴群雄,论武艺和智商的排名,应该怎么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吴最厉害的武艺排名,东吴群雄武艺智商,东吴四英杰能力排名

    周瑜第十位,蒋钦。蒋钦很早就投奔了孙策,跟随孙策履立战功,以善射和勇猛著称。原本只是一员猛将,和吕蒙一起被孙权教育要多学习。后来吕蒙和蒋钦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令孙权非常高兴。吕蒙因为最为典型二为大家熟知,蒋钦的进步不在吕蒙之下。因此,蒋钦也不只是单纯的勇,也有了一定的智商。第九位,潘璋,就是埋伏路边

  • 汉武帝是穷兵黩武吗?有些人只看见连年征伐,却看不见杀民屠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有网友说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汉武帝,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是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天天打仗,天天死人,那肯定没人喜欢汉武帝。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汉武帝时期其实就像新中国前三十年。我也不想生活在新中国前三十年,但是这不能否认那个年代的伟大。汉武帝时期也一样,连续征战半个世纪,保证汉朝三百年草原无

  • 司马懿的儿子个个龙虎,诸葛亮的儿子却很平庸?我看未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两人不同的愿景之下,造就了后代不同的结局,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汉兴盛努力奋斗,就算自己死后,也希望子孙后代继续坚持下去,而司马懿为子孙后代奠定了一定霸业基础,死后子孙后代可以步步为营。在诸葛亮和司马懿死后,可以说剩下的事情就得靠年轻人去自己拼搏了,从当时的历史结果来看,我们会发现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

  • 秦始皇当年所灭的六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灭六国是今天的哪里,秦始皇灭六国指哪几个地方,秦始皇灭六国分别是哪一年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就是灭掉六国了,从公元前23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整整花了10年时间,才实现了天下的最终统一,在此之前,还有秦国十几代人的努力做铺垫,不得不说灭掉六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么被灭的六国,要是按照地理位置来看,其分别属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最先灭的

  • 曹丕娶庶母人所不齿,王昭君嫁给儿子却名垂青史,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昭君曹丕,王昭君和曹丕是一个朝代吗,曹丕娶了献帝的女儿

    比如,作为建立魏国、结束东汉末年北方地区长达几十年战乱、还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一新型人才选拔制度的帝王,曹丕不仅没有因此流芳千古,反而因为违背伦理,私下迎娶自己的庶母而被世人唾弃,进而遗臭万年。而西汉时期出塞的昭君改嫁“儿子”的行为,却使其得以名垂青史。这些都要基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二者的出发点和事情的

  • 刘阿斗在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些话,诸葛亮才恍然大悟,原来阿斗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临死才发现阿斗真的不傻,诸葛亮对刘阿斗的三个建议,为什么诸葛亮不废阿斗

    诸葛亮以及天下很多人都觉得刘禅确实就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不仅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而且还比较傻,事实上真的如此么?直到诸葛亮临死之前,刘禅说了一些话,才让诸葛亮恍然大悟,这个家伙原来并不傻。至于这段历史如何,且听我继续道来。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离不开让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也许我们今天会觉得,三

  • 如果你觉得人生太苦,不妨去读一读曹操,他的这3个优点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感觉人生实在太过于辛苦,从而总有一些消极情绪来面对人生,也许这种情绪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真的人生太苦,因为比起曹操的遭遇,我们的很多处境并不能算什么。有人说不读懂曹操,不足以谈人生,我觉得确实言之有理,不信我带你一起看看曹操的这3个优点。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美化一些英雄形象,可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