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徐辉祖,我个人还是比较敬佩的,因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妹妹是朱棣的正妻就去投靠朱棣,始终忠于大明正统(当时的正统)。
朱棣为了打消朱允炆的猜忌之心,便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前往南京当人质。而徐辉祖大义凌然的同朱允炆说自己的这三个外甥当中,朱高熙是最难对付的一个,让朱允炆早做打算,将朱高熙尽快的处理掉。不过尽管徐辉祖如何劝,朱允炆还是让三兄弟回去了。
我们再来看看徐达的四子徐增寿,他虽然也和哥哥徐辉祖预测的一样朱棣会造反,不过他的观念却和哥哥不同的,在他看来亲情是比较重要的。毕竟自己还算的上是朱棣的小舅子,所以在朱棣牵线搭桥找上门来的时候,徐增寿便直接投向了朱棣的阵营。因为徐增寿身处京城,更容易接触一些重要信息。信息无论是是在哪个领域都很重要的,所以朱棣要徐增寿充当自己在京城的耳目,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可以说,朱棣能打是一方面,从京城来的信息是另一方面。在朱棣造反的这段路途当中,徐增寿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徐增寿的下场也并不太好,徐增寿投敌引起了朱允炆的注意,直接把他给杀了。而当朱棣来到南京后了解到徐增寿已死,痛心不已。此后论功行赏将徐增寿追封为武阳候,再追封为定国公,世袭罔替。
而对于徐辉祖,毕竟是自己的大舅子,朱棣也劝说他能够为自己所用,但是徐辉祖还是比较刚,拒绝为朱棣效力,朱棣也不好直接杀他,于是就将他软禁在家,最后徐辉祖凄惨而亡,爵位仍由子孙承袭。
对于这两兄弟,也只能说是人各有志,所看中的东西不同,自然所选择的阵营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