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服的衣襟,为什么向右掩?孔子曾经说过

汉服的衣襟,为什么向右掩?孔子曾经说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38 更新时间:2023/12/26 12:20:13

[var1]

近年来,汉服复兴的热潮越来越热,首先要感谢那些为汉服化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这项文化仍旧在平稳的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汉服出门,把古老优美的汉民族服饰带向了全世界。

但许多人了解汉服的时候,会进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影视剧中的“古装”就是汉服,但许多古装并不能和汉服相提并论,大多是在汉服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和特色,最大的区别就是汉服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不会像古装那样变来变去,但两者同样有共同点,那就是交领右衽。

[var1]

“交领”指的是领口相交,呈现“y”状,而右衽指的是衣襟向右边掩,众所周知,和服和韩服都是从汉服演变而来,尽管整体看起来有些差别,但同样能一眼看出相同之处,都有交领右衽的特色。

为什么汉服一定要右衽?孔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抵御入侵,那么我们现在都是披发左衽了。

除了表面的意思之外,这句话其实还透露着一个信息,右衽代表着中原,但汉服诞生之初,谁也没有约定好谁是左衽,谁是右衽,因此右衽的原因还得追溯到之前。

[var1]

仔细观察汉服便会发现,汉服是靠衣带固定的,没有扣子更没有拉链,从历史上看,人类任何生活习惯已经和生活习惯相关的东西,都是根据人类的需要,有时候会面临选择,但总会选择顺手方便的一方。

就拿汉服来说,到底带子系在左边方便还是右边方便,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相信大多数人会觉得右边比较顺手。而中原是农耕文明,左衽的话右边的身体会绷紧,不利于劳作,因此汉服的右衽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选择。

[var1]

而上古时期,中原人崇尚右,所以习惯右衽,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右衽已经成为中原人衣着最显著的特征,甚至成为了一种象征,在尊攘夷的儒家思想上,“左衽”甚至被视为华夏文明沦落的标志,许多古代的亡国诗人都会借此发挥。

笔者曾听一位外国教授分析中国,他说中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和西方的民族国家完全不同,而中国的基础文化,是建立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道家讲究天人合一,有很强的包容性,从上到下都是亲如一家,正是如此,中华文明才会绵延不息,创建“万邦来朝”的局面。

[var1]

因此中国的现在的强大不应该叫崛起,而应该叫“复兴”,汉服不应该在这场复兴中被埋没,事实上,任何一种民族服饰,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值得被继承,值得被尊敬。

更多文章

  • 跟韩非学管理:《韩非子》中管理、考核、领导“三位一体”的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非子个人简介,韩非子管理之道,浅析韩非子管理思想

    《韩非子》一书,其文字冷峻峭刻,咄咄逼人,文学界大多给予较高的评价;其中蕴含的思想,更是绽放着璀璨的光芒。韩非生活在由诸侯割据走向统一的“过渡”时代。虽然战国初期,法家的政策在各国雷厉风行,但旧势力,也在凶猛反扑。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法家的发展在此时受到了挫折。不过,旧势力虽然想力挽狂澜,但当时

  • 吴国怪伍子胥?这个观点很片面,不信,看吴王寿梦的“奇思妙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王寿梦的儿子,伍子胥预言吴国灭亡,吴国的伍子胥

    春秋时期小国林立一派乱象,周部落的太子泰伯为了父愿,和弟弟仲雍上演了一出“千里奔吴”的历史大剧,在无锡的梅里建立了句吴小国,也就是后来古吴国的前身。句吴在泰伯的领导下与世无争,一直安稳于勤耕劳作之中,虽然谈不上强盛,却也是小康之家,传到第十九代时,才真正意义上进入吴王时代,起先充其量不过是个部落而已

  • 战国第五大名将是谁,为何相比前四位会毫无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十大名将排名,日本评论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谁排第一

    “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最早应当来自南北朝时期梁朝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中的诗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虽然这四位将领都活跃在战国的后期,且都来自秦、赵两国,故排名范围有局限性,但因为这四人战绩辉煌,军事思想理论影响后世深远,故排在战国前四名的将领争议不大,基本算是官方和民间公认

  • 黄歇:一个非王室之人怎么可能当上楚国的相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黄歇是楚国皇族么,楚国黄歇有几个儿子,历史上的楚国黄歇

    [var1]黄歇少年游学,见识广博,并且能言善辩,所以得到了楚顷襄王的赏识。当时秦国在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国都鄢郢(今湖北江陵),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今河南淮阳)这时的楚顷襄王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于前272年派遣辨才出众的黄歇出使秦国。黄歇到秦国时,正好秦国想联合韩国和魏国一起攻打楚国

  • 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死后尸体停在床上67天没人埋,惨不忍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五霸谁死最惨,春秋五霸称霸的背景,春秋时期五霸七雄

    [var1]在此期间,诸侯林立,天下分裂割据,动荡不安。史上把东周划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部分,以当时发生的三家分晋为时间点。春秋时期,各国的经济都拥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些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开始相继夺取霸主地位,许多小国纷纷被大国吞并,地区统一势在必行。春秋时期的大分裂状态,造成了各国之间的互相蚕食和争

  • 封神中,纣王有一大将,宁可殉国也不做俘虏,封神后人人避而远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封神榜纣王的真实实力,封神榜纣王的战绩,纣王为何可以封神

    要说封神演义的忠臣名将数不胜数,比如说殷商的闻仲,张奎,魔家四将等等英雄豪杰都是为国捐躯,至死不渝,虽说君不正,但他们仍是义无反顾的忠于殷商,忠于纣王,毫无后悔之意。此等英雄虽说是反派,但对于他们爱国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当殷商日渐衰弱之时,只因纣王的贪恋酒色,迷恋妲己,滥杀大臣,百官也对殷商失去

  • 三国四大战略家:曹操刘备孙权麾下各有一人,周瑜和郭嘉不在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瑜和郭嘉,周瑜和郭嘉谁死得早,三国刘备四大谋士排名

    鲁肃东吴四大都督中鲁肃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一人,原因就在于他并没有带兵打过什么大胜仗,其余三人周瑜有赤壁之战,吕蒙有白衣渡江袭取荆州,陆逊有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然而要在这四人中选一个最具战略眼光之人却非鲁肃莫属。建安五年(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正式投奔孙权,两人一见如故之下鲁肃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

  • 汉中之战期间,法正在前线浴血奋战,却遭后方的诸葛亮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中之战诸葛亮在干嘛,诸葛亮智取汉中读后感400字,汉中之战蜀魏都有哪些人参战

    对于这场战争,曹操非常重视,为了达到最高的把控,他还亲自到达了现场。面对曹操的御驾亲征,刘备显得信心十足,《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但刘备即便口头上如此说,在行动上也丝毫没敢放松,他将自己的家底拿出了一大半用于对抗曹操,同时将

  • 三国中排名前5的猛将都有谁?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最厉害五大猛将,三国中最被低估的猛将,三国三大猛将排名

    当今,最火爆的手游《王者荣耀》中就有张飞、赵云、关羽等英雄角色,每个英雄都有不同的技能,甚至角逐出了最强英雄前五名。那么,回归真实历史中,最强的五大将都是谁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正史与名著的碰撞三国时期,是历史长河中的乱世之一,出现了不少武功高强、有勇有谋的将士,常胜将军赵云就是其一

  • 从李斯到陈胜,都是“性格决定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斯和陈胜关系,李斯性格分析,人的性格决定命运

    来看两个人物事例:史记《李斯列传》中说,年轻时的李斯是管仓库的一员小吏,由于经常进粮仓,见惯了肥胖还不怕人的“仓鼠”。有一次李斯上厕所,碰到几只厕鼠,见到李斯,这些瘦的可怜的老鼠惊慌的躲了起来。于是,李斯就有感想了:“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于所处的环境罢了!”——同样是老鼠,只是处的地方不一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