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句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让隋唐必须要除之而后快?

高句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让隋唐必须要除之而后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25 更新时间:2024/2/7 4:41:09

那么,高句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让隋唐必须要除之而后快呢?

西汉时期,在玄菟郡(辽东和朝鲜各一部分)居住着一群高句丽人,他们在汉朝的统治下生活,是一个十分弱小的种群。

西汉末期,一个叫做高朱蒙的人被朝廷封为高句丽侯,他由此成为高句丽首领,但其实他不是高句丽人,而是辽东地区的扶余王室庶子。

我们都知道,汉朝的侯爵是有侯国的,高朱蒙的封国就在高句丽县,高句丽国(当时叫做卒本扶余)作为侯国的名称就此诞生,但那时候它还在汉朝的统治之下,并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公元三年,高句丽将国都迁到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国内城(也叫丸都城),在此后四百余年时间里,高句丽都以此为国都。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纷飞,高句丽因此抓住难得的发展机会,但依然遭到了鲜卑和曹魏两次沉重打击,从而被迫迁都到平壤。

尤其是在与曹魏的关系处理上,暴露了高句丽扩张的野心,那时候高句丽东川王(或许是在东汉末期开始称王的)主动与曹魏结盟,双方联合出兵夹击辽东公孙度,但在击败公孙度之后,东川王又出兵攻占了辽东西部。

因为这件事,曹魏出兵攻打高句丽,攻占了它的都城,曹魏以为高句丽就此灭亡了,便撤兵而还,但东川王却带领一些部众逃到了沃沮,顽强地活了下来,但此后再也不敢侵扰中原国家了。

随后七十年时间里,高句丽趁着中原局势动荡的机会积极发展自身,取得了辽东地区的乐浪和玄菟两郡,并重修了旧都丸都城,还攻占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其版图因此急剧扩大。

高句丽最巅峰的时候,国土面积包含朝鲜半岛北部、辽水以东地区,以及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控制的一部分北方领土,势力范围非常庞大,军队人数几十万,是一个敢跟北魏叫板的国家。

并且,朝鲜半岛上的另外两个国家新罗和百济,长期是高句丽奴役的对象,这两个国家为了摆脱高句丽的控制,时常与中原国家眉来眼去,而高句丽的灭亡与这件事是关系莫大的,这当然是后话了。

公元六世纪,高句丽国力达到鼎盛,但内乱也由此开始,王室内部因为争权夺势而发生大规模火并,最终安藏王被刺杀,他的弟弟安原王继位后不久又命丧敌手,最后由年仅八岁的阳原王继位。

主少臣强,内乱当然不会停止,权臣们都招兵买马,在各自领地内实施自治,并且展示出了极强的侵略性,不断进攻北方少数民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强烈不满,便联合发起反击。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新罗和百济见高句丽内忧外患,便联合起来攻打,最终占领了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土地肥沃的汉江流域,这让高句丽损失惨重。

不过,新罗和百济在分赃的时候发生了矛盾,最后新罗取得了江汉流域的控制权,实力得到极大增加,而百济则遭受了新罗的严厉打击,国力逐渐衰弱。

尽管高句丽损失惨重,但它依然不可小觑,毕竟它经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体量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吸收了大量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建立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绝不是谁想灭就灭得掉的。

到六世纪末,高句丽内部逐渐趋于平稳,国王高元便有了吞并整个辽东,从而与中原国家分庭抗礼的想法。

当时隋朝刚刚建立,为了防止高句丽进攻,在辽西建立了军事基地,隋文帝杨坚还派人联络辽东的契丹、靺鞨等民族,使得它们归附隋朝。

在这种情况下,隋朝虽然没有占领辽东,但在辽东的势力让高句丽感到隐隐担忧,如何应对呢?

答案是主动出击,平阳王认为高句丽足够强大,拥兵六十余万,怎么会怕刚建国不久的隋朝呢。

597年,高句丽大举进攻隋朝在辽西的军事基地,但被营州总管韦冲给击败了,杨坚得知此事后深感焦虑,因为北方的突厥还没搞定,如果再被高句丽牵制,但局势可就大不利了。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隋文帝最终做出了先消灭相对弱小的高句丽的决定,他派遣汉王杨谅和上柱国王世积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攻打高句丽,但大军刚出山海关就遭遇了罕见的暴雨,海上的船只也大都暴风掀翻,再加上粮草难以供应,最终导致食物匮乏和瘟疫频发,十之八九的将士都死在了半路上。

没办法,杨坚只得下令撤军了,高句丽因此成为他的心病,但他还没来得及解决,就撒手人寰了。

不过,杨坚派出去的大军虽然没能抵达高句丽,但高句丽国王高元还是给杨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愿意向隋朝称臣,还自称为“辽东粪土臣元”, 杨坚回信表示同意,这也是他没有继续攻打高句丽的原因之一。

大家要注意的是,别以为高句丽是真的愿意臣服隋朝,这只是缓兵之策而已,隋朝大军撤回后,高元就下令在辽东修建长城,在巩固已占领土地的同时,防备隋朝的进攻。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对高句丽占领中国固有领土辽东感到十分不满,再加上高句丽十分强大,而且野心勃勃,始终是隋朝的隐患,因此决定亲征。

大业八年,杨广在战前横征暴敛,凑足军费之后,他又征调士卒一百三十余万,以及民夫二百万运送衣甲、粮食等物资。

尽管隋军人数众多,但高句丽绝非软柿子,高元下令军队全部龟缩在坚固的城池内,隋军展开了抗日持久的进攻,但收效甚微。

更要命的是,高句丽充分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对隋军进行埋伏、偷袭,导致隋军损失极其惨重。

举个例子说,杨广下令来护儿率领四万精锐走水路抵达朝鲜半岛,对高句丽都城平壤发起进攻,但还没抵达平壤城,就中了高句丽军队的埋伏,结果逃回去的士卒只有数千人而已。

后来,杨广又下令三十五万大军渡过鸭绿江进攻高句丽本土,但也陷入了埋伏圈,最终只有二千七百人逃了回来,损失的粮食、辎重也都落入了高句丽的口袋。

并且,杨广下令所有进攻方案都必须他亲自审核之后才可执行,但他本人却驻扎在远离战场的后方,这就导致军情延误情况十分严重,也给了高句丽军队调整的时间,隋军无法获胜就情有可原了。

大业九年,不甘心失败的杨广再次发起了对高句丽的进攻,正当隋军与高句丽相持不下的时候,杨玄感起兵造反了,杨广只得下令撤军回国救火。

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远征高句丽,此时隋朝农民起义运动已经如火如荼了,但高句丽也因为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高元实在不想打仗了,于是写信给杨广投降,还说愿意继续称臣。

杨广也自知无法再继续进攻高句丽了,便下令撤军,但他不知道的是,高元这一次又是在诈降,他只是在争取时间恢复国力而已。

杨广三征高句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沉默的结果只能是等死,而造反还要一线生机,隋朝因此陷入到十分危险的境地,但杨广对此看得还不是很明白。

杨广回国后,下令让高元入朝觐见,高元则拖延不去,还拒不释放数万隋军俘虏,杨广因此感到十分愤怒,于是下令再次征讨高句丽。

杨广的这个决定可就苦了百姓了,于是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再征高句丽的想法也只能是这个想法了。

没过几年,隋朝就在起义军的不断打击下灭亡了,而高句丽却活了下来,它以一己之力将隋朝拉向深渊,还让隋朝周边的突厥、吐谷浑趁机崛起,吞并了大片中原领土,中原一度有再次被异族统治的危险。

唐朝建立之后,无暇顾及高句丽,而是花费了大力气来消灭突厥和吐谷浑等国家,一直到李世民执政后期,这才着手处理高句丽问题。

此时的高句丽嚣张得不得了,将新罗和百济按在地上摩擦,并对辽西蠢蠢欲动,李世民为之忧心忡忡。

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句丽大举进攻新罗,准备切断唐朝与新罗的通商通道,李世民就准备夺回辽东,永久解决高句丽对唐朝的威胁,便发兵亲征高句丽。

鉴于隋朝的惨痛教训,李世民没有动辄百万大军,而是采取使用少量精兵出战,并联合百济和新罗一起进攻高句丽的策略。

这么做的好处是,唐朝不用背负太过沉重的负担,不会让高句丽陷入多面作战的境地。

并且,李世民也没有打算一口气吃掉高句丽,毕竟高句丽不是个弱国,他采取的是逐步蚕食高句丽领土的办法,即先收回辽东,再攻占高句丽本土。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消灭了大量高句丽的有生力量,并收回辽东大部分领土,战果是很辉煌的。

但李世民对此感到不满,便在随后两三年时间里,连续发起了数次对高句丽的战争,高句丽的国土逐步丧失,军队人数也慢慢下降,但依然没有被彻底消灭。

李世民虽然将高句丽给打残了,但它依然是朝鲜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将百济给拉拢过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治继位后就不可能坐视不管了。

654年,贼心不死的高句丽先是联合靺鞨攻打契丹,被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击败,而后又联合百济进攻亲唐的新罗,新罗国王金春秋紧急向唐朝求援。

李治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但他没有丧失理智,而是准备先消灭百济,在铲除高句丽的羽翼之后,再消灭高句丽就相对容易了。

655年,李治派兵攻打高句丽作为牵制,然后另外出兵攻打百济,最终将百济给灭了。

百济灭亡之后,高句丽老实了一段时间,但它暗中支持百济国内的复辟实力,再加上倭国也派遣四万余军队支援百济,李治因此下定决心铲除高句丽。

663年,唐将刘仁轨在白江口之战中歼灭了倭国军队,进而一鼓作气彻底铲除了百济国内的复辟势力。

百济平定之后,李治派遣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等人率领大军攻打高句丽,采取的依然是逐步蚕食的策略。

不得不说,高句丽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在最初的几次战争中,唐军也遭受过数次比较大的失败,但整体上而言依然处于下风。

尤其是,唐朝名将众多,武器装备也比隋朝先进很多,比如大射程的投石机的运用,就对高句丽的城防工事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也是唐军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面对唐军的不断进攻,高句丽王室成员却为了争权而斗争不断,唐朝则趁机支持一派,打压另一派,使得高句丽的实力大为削弱。

到668年,唐军这才占领了高句丽最后一座城池,高句丽建国近七百年之后灭亡,唐朝在此设立都护府,将其纳入了统治版图。

我们可以发现,唐朝经历了杨坚、杨广、李世民、李治四位统治者,费时几十年才将高句丽彻底灭亡,可见高句丽的强大,绝对不是吹出来的。

要知道,那时候唐朝国力强盛,军队也强大无比,消灭突厥和吐谷浑等国家,都比消灭高句丽要容易得多,也可以说明高句丽是很强盛的,不是个可以去轻易击败的对手。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隋朝和唐朝之所以要攻打高句丽,不仅仅是因为高句丽占领了我国固有的辽东之地,更在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个强大的高句丽是会让隋唐统治者感到危险的,更何况高句丽还野心勃勃,对中原虎视眈眈,不灭它简直天理不容。

并且,从历史上大轴上来看,高句丽向来被中原人认为是箕子朝鲜的后裔,历史上也长期是中原国家的附属国,这样一个国家不听话也就算了,还损坏隋唐两朝的利益,打它是天经地义的,就跟父亲教训儿子一个道理。

只不过,隋唐在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也掺杂着一些小心意,那就是将朝鲜半岛也纳入版图范围,要不然李治收回辽东即可,何必再攻打高句丽本土及百济,并将新罗当成附庸国呢?

最后再交代一下故事后续发展,新罗虽然在唐朝的统治下,但高句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反抗唐朝了,于676年统一了今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

不过,八世纪唐朝陷入混乱之后,新罗也分裂成三个国家,也叫后三国,及新罗、后百济和泰封。

后来,泰封一个叫做王隆的豪族趁机崛起,被拥立为王,他的儿子王建于918年建立高丽国,又于935年吞并新罗,936年消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领土范围大致在朝鲜半岛中南部。

至于朝鲜半岛北部,则长期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一直到十四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整个朝鲜半岛才完成统一,但因为国力有限,也只能依附于中原王朝,直到清朝末期被日本占领,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熟悉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放390名犯人回家见亲人,约定年后来问斩,最后回来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放390名死刑人回来没有,李世民释放多少死囚,李世民放走的逃犯最后回来多少人

    李世民刚当上皇帝第二年,长安周围就发生旱灾和蝗灾,民间说这是李世民篡位带来的天灾,李世民听见这个传言就一边抓散步传言的人,一边与大臣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天,他在御花园与大臣商讨治理蝗灾的办法,突然看见御花园也有的蝗虫,李世民看见这些吃得饱饱的蝗虫就生气,拿起一只蝗虫吃了下去,周围的大臣都被他吓了一

  • 唐朝女人以胖为美,但却有种悲惨遭遇,被后人谴责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最胖的六个女人,唐朝女性真的以胖为美吗,唐朝胖美人有多胖

    可是真的有那么好吗?为了避免被丰满的女同胞们吐槽,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说点其他的,话说在唐朝有这么一位王爷,叫岐王李范,是玄宗李隆基的兄弟,虽然他和李隆基的关系非常好,但是为了避嫌,岐王整天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李隆基对他也非常放心。这个王爷过得可以说是潇洒自在,奢侈无度。但是在这位岐王看来,只有一

  • 唐高宗为何要将亲妹入葬“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后感慨:不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之礼下葬,唐高宗的墓是什么陵,唐高宗的死因揭秘

    可是另一方面,当皇帝的也必须注重去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们一般会搬出“仁政”的招牌。提到古代仁君,不管实际功绩如何,表面功夫做得最到位的要数唐朝的皇帝太宗李世民了。此人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勤政爱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皇帝毕竟是皇帝,有时“恣意妄为”一下,蔑视下规章制度章程,滥用下生杀予夺

  • 唐朝有一流氓地痞,挖地埋葬老父却遇龙穴,三十年后果真开国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挖地埋葬的地痞,唐朝三大叛乱,葬在龙穴有什么征兆

    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灭亡,我国历史上一共有五百余位封建帝王。其中大部分皇帝都是继承帝位的皇子皇孙,至于开国皇帝之中,许多人在位登九五前就已经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甚至是达官贵族。最不济也是个小官小贵族,比如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是泗水亭长,东汉光武皇帝刘秀也是个官二代,其父刘钦曾任济阳令。▲汉高祖刘邦剧照就连刘备

  • 一直到李靖、李绩表态,李世民才敢发动玄武门事变,他在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靖和李绩玄武门为何不帮李世民,李世民如何评价李靖,李世民跟李靖什么关系

    公元626年,李世民带着部属入朝,并在玄武门设下了埋伏。后来,他杀死了李建成,杀死了齐王李元吉,并且被李渊立为了太子。自此之后,玄武门的事情,成为了皇族权力斗争的最大亮点。在这个事件中很多人都参与了,但李靖却是个例外,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在玄武门叛乱之前,曾向李靖透露过他的打算,还一直等待李靖

  • 读《红楼梦》:贾母为何要打压花袭人,强调她的奴才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红楼梦人物解析袭人,贾母为什么评价袭人,贾母处置奴才

    (一)一种错觉贾母轻易不是会公开场合批评一个人,却长篇大套的批评一个人,就是花袭人,花袭人原来是贾母的大丫环,给了宝玉使唤,可编制还在贾母那里,本是贾母的奴才,后来是王夫人私下里操作,把花袭人的编制,调动了她的手下,成了王夫人的奴才,拿了姨娘的待遇,可是明公正道,不是姨娘,只是王夫人的一个奴才。也就

  • 和珅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皇帝想拿也拿不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和珅一生最大的贵人,和珅做皇帝时的真实生活,和珅送皇帝汝窑哪一集

    说起古代的巨贪,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和珅。近些年来,由于影视上的改编,和珅更是在荧幕上大放异彩,被许多人所熟知,他与纪晓岚的恩怨情仇也被观众们津津乐道。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和珅与纪晓岚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而且真正的他可不像影视里的那样敦厚幽默。“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在北京后海附近,有着这

  • 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为何让雍正下诏废除了这个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年后,俞鸿图出任湖北学府的主考官,只身前往湖北。他前脚刚到,林氏后脚就跟着到了,专门租下一间客房,两个人暗暗相会起来。 根据清朝法律,官员奉旨外出公干,不允许任何家眷陪同。俞鸿图在明知此举不合规的情况下,依然抱有侥幸心理,我行我素。为此,有人悄悄上报给了时任河南巡抚的田文镜,结果没等田文镜下手查证

  • 乾隆登基后,平反了诸多被雍正打压的叔伯,为何不愿给大伯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数日以后,乾隆皇帝又为阿其那、塞思黑,也就是被雍正帝下令“革除黄带子、削除宗籍”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下令“仍当复其原名收入玉牒。两人子孙,当一并叙入”。继为皇三子胤祉追谥;释放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以后,再为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平反的乾隆皇帝,几乎将雍正皇帝打压、惩治的叔叔大爷们全部翻

  • 清朝灭亡后,溥仪和清室欠了多少钱,才能弄明白他的私产去了何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如果受害者对清朝的私产去向稍有了解,就不会掉进这种低级趣味的骗局之中了。清朝灭亡后,以溥仪为主的清室仍然具有丰厚的财产,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经历了种种变革后,溥仪以及清室的财产“一夜之间”化整为零了。我们先看看溥仪以及背后的清室欠了多少钱,才能弄明白,他把大量的私产弄去了何方。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