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后,溥仪和清室欠了多少钱,才能弄明白他的私产去了何方

清朝灭亡后,溥仪和清室欠了多少钱,才能弄明白他的私产去了何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854 更新时间:2024/2/5 6:37:00

其实,如果受害者对清朝的私产去向稍有了解,就不会掉进这种低级趣味的骗局之中了。

清朝灭亡后,以溥仪为主的清室仍然具有丰厚的财产,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经历了种种变革后,溥仪以及清室的财产“一夜之间”化整为零了。

我们先看看溥仪以及背后的清室欠了多少钱,才能弄明白,他把大量的私产弄去了何方。

辛亥革命后,人们已经不再承认5岁的溥仪是皇帝了,不过,民国政府在《清室优待条件》中,依然明确表态他和他的爱新觉罗家族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并且,每年给溥仪和清室400万两“生活费”。

然而,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民国政府虽然爽快地夸下海口,却因为经费紧张,未能如期将经费拨付给溥仪和清室,同时,以溥仪为代表的清室贵族过惯了以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在溥仪退位后,他们依然不改曾经的腐朽作风,再加上内务府大臣中饱私囊,所以,溥仪和清室的生活往往入不敷出。

即便如此,当日本大地震时,溥仪为了“充门面”,竟然以当时折合30万美金的古玩、字画、珍宝等捐献给了日本。

另外,溥仪喜欢养狗,他命内务府从国外购进名狗,甚至,狗粮也要进口,每当狗病了,他就要花费比人看病还高的费用请兽医诊治。

同时,他不仅维持旧有的御膳房,而且还增添了专做西餐的御膳房,两处御膳房,每月的菜金就高达1300多元。

有史料统计,算上溥仪的吃喝拉撒,清室的每年总开支不低于360万两。

这正是溥仪和清室手头缺钱的根本原因,于是,他们只好借债抵押,以维持奢侈的生活。

至于清室借了多少债,虽不能查到完整的历史资料,但是,从1917年和1918你年的两份账单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债务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1917年:欠恒利号商借垫银二十八万五千零五十五两九钱一分六厘八毫米;欠亨记号商借垫银六千八百五十二两六钱四分;欠大清银行借垫银十四万两,除欠内帑银七万五千六百两;除欠泰元号商借垫银九万六千零五十两二钱二分;尚欠交通银行借垫银三万九千六百两;除还尚欠中国银行浮借银三万六千两;新欠中国银行息借五十万元,计折合银三十六万两。 1918年:内务府向北京中国银行借五十万元(于七月二十日到期未还)。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债台高筑的清室就要为自己的奢侈买单。

他们不得不依赖公开变卖或典押故宫文物来维持资金来源,比如1924年5月,溥仪安排内务府大臣绍英与北京盐业银行签订了一份抵押贷款合同,双方约定内务府以16个金编钟、13个金册、10个金宝以及金宝箱、金印池等为抵押物,贷款80万元,期限一年,月息一分。

如果溥仪以及清室能按期还款,如约赎回这些文物,事情还能说得过去;可惜,他们根本没有还款的能力。

因此,抵押借款实质上就是在贱卖文物。

另外,内务府的大小太监、宫女等,还会时不时地偷盗皇宫里的宝贝,拿回家去卖掉或者藏匿,致使溥仪的私产逐年减少。

就像一位小太监奉溥仪旨意,拿着一件实心金塔去宫外售卖,以便换来一些零花钱。

这件实心金塔足有4英尺高,一眼看去,就知道价格不菲。

可是,小太监私心很重,他竟然告诉溥仪:“这种金塔只能按照重量来卖”。

这是典型的中饱私囊。

这能怪谁呢?只能怪溥仪的产权意识不高,缺乏管理能力。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溥仪年龄虽小,但也不是傻子,他很快在老师的点拨下,认识到了这一严重问题。

溥仪的这位老师便是庄士敦,一名毕业于伦敦亚非学院的高材生。

他在保护清室利益和宝贝珍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时不时地提醒溥仪注意生活作风和加强对珍宝管理的漏洞。

久而久之,溥仪就注意到清室的珍宝有不翼而飞的迹象。

丢失的宝贝数量之多,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决定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干,清室的宝贝再也不能白白流失了。

1923年6月,溥仪亲自视察建福宫,因为这里藏着很多宝物,尤其是乾隆时期的珍宝居多。

根据目录所列,建福宫所藏珍宝共有6643件,包括2000多尊金佛像、大量佛教画品、纯金的祭坛饰品、瓷器、前朝的青铜器、成千上万册珍贵书籍、31箱貂皮和皇家御带。

可是,此时的太监们也不像以前忠实了,他们生怕自己的偷盗行为败露,于是,趁溥仪到来之前,在漆黑的夜晚,一把火烧了建福宫,可惜了那些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剩下384件文物被抢救出来。

这把火不仅烧掉了文物,还烧掉了太监们偷盗文物的蛛丝马迹,让可怜的溥仪查无可查。

撞到南墙要回头,此路不通,那就换个办法。

溥仪是个聪明人,在庄士敦的提醒下,他想为宫廷珍宝编制一份更加详实的目录,以便于加强管理。

同时,参与编制目录的人员都是经过溥仪千挑万选的“专家”,完全 不让内务府的人参与,而且,溥仪还趁机将自己的弟弟溥杰拉了进来,这是他唯一相信的人,何况,溥杰也是编纂目录的高手。

在编纂目录的时候,他们在清单上对每一卷册、每一本书都做了详细的标记,上品画5个圈,次品画1个圈。

做好这些标记后,溥仪安排弟弟溥杰专挑上等佳品偷偷带出紫禁城。

据溥仪回忆,从1923年5月到12月,溥杰运出的总数大约有1000多件手卷字画,200多种挂轴和册页,200种上下的宋版书。

但是,根据资料显示,溥仪兄弟二人偷偷运输宫外的宝物有1285件手卷字画和68册书画集。

他们将这些珍宝藏在了京城的一个庭院里,后来,溥杰想办法搞到了火车站的免检免税的许可,将这些宝物装进七八十只大箱子里,然后,亲自押送到天津,藏在了一处由满足王爷为溥仪买的房子里。

从1911年溥仪退位开始算起,到1924年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这三年时间里,溥仪以及他背后的清室,一直认为他们对皇宫内的所有珍宝具有合法所有权,但是,做人要有个度,不能太猖狂,这不,冯玉祥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他在第五条明确规定: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国民政府应当特别保护,其中,一切公产应归国民政府所有。

1924年10月,就在溥仪和皇后躺在床上吃苹果的时候,一位宫女忽然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还没等她进门,就听她大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士兵来捉您了。”

溥仪大吃一惊,原来是冯玉祥安排鹿钟麟带着士兵,逼溥仪在11月5日下午之前离开紫禁城。

无奈之下,溥仪只好搬离紫禁城,紫禁城内尚存的绝大部分文物都被保留了下来,溥仪带走的只有一些珠宝、银两和日用品。

1925年2月,溥仪逃往天津,居住在日本租界,此时,他身边的宝物主要是当时弟弟溥杰偷运来的东西,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曹娥碑》、《二谢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虽然手里掌握着这些珍宝,但是,毕竟不是现金,所以,此时的溥仪生活上还是比较拮据,他只能再次变卖文物,艰难度日。

不过,现在的他,出手已没有以往大方,变卖的文物数量远不如以前,卖起来也比较费劲。甚至,还被当地的古董商联手做局,统一压价,就算是标注着五个圈的上品,才卖了6万元的低价。

在天津居住期间,溥仪到底卖出了多少文物,已不得而知,但是,当年从故宫带回来的大部分珍宝都被保留了下来。

1935年,这些文物运往了长春伪满皇宫。

10年后,也就是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人宣布投降,溥仪从70箱书画中挑出了10箱,并带上一枚镶有八块美玉的“宣统”御玺,踏上了逃亡的火车。

至于留在长春伪满皇宫的文物,不幸被留守士兵哄抢而去,很多传世名作被撕成粉碎。

当他来到通化大栗子沟时,由于伪满货币无法使用,溥仪只得拿出一些文物向当地老百姓换取食物。

在途中,因为要换乘飞往沈阳的飞机,因为超重,溥仪只得选带了两皮箱书画和珍宝。

8月18日,溥仪在沈阳机场等待飞往日本的飞机时,被一位俄军指挥官认了出来,他拦下溥仪说道:“您是溥仪先生吗?”

说完,溥仪就被这名指挥官押送到了苏联,一块带到苏联的还有那两皮箱子珍宝。

1949年,苏联归还过我们一部分,其中就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即便是被软禁,溥仪身边还藏有不少珠宝、钻石等宝物,他把这些宝物全部藏在了皮箱子的夹层,甚至暖瓶之中。

1950年8月,溥仪被引渡回国,上交了这些曾在“夹层”中藏匿的486件宝物。

自此,溥仪的资产化整为零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朝内阁首辅,却遭到同僚的鄙视,只怪他的晋升手段有点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内阁首辅有权势吗,明朝最悲催的首辅,明朝各内阁首辅

    当时,万贵妃深受成化帝宠爱,万安便大献殷勤,投其所好。为了得到万贵妃的信任,他还利用自己和万贵妃都姓万这一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地跟万贵妃扯亲戚关系,自称是她的子侄辈。一开始,万贵妃并没把万安的话当回事,但说得多了,万贵妃还慢慢地真就把万安当成了娘家人,于是介绍自己的弟弟万通(时任锦衣卫指挥)和万安认识

  • 通常说明朝国土是“两京十三省”,可为何明朝地图却有十六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实际领土图,明朝地图分析,明朝时河西走廊是明朝的地盘吗

    有些人可能会惊讶,“行省制度”不是从元朝开始的吗?没错,但元朝那是叫“行省”,“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这“省”一开始其实是机构名,和现在某某部,某某司是一样的;元朝在“省”前面加个“行”字,表示这是中央往地方的派出机构。而且还有一个冷知识大家可能更不知道!严格意义来说明朝和清朝都没有省!明太祖

  • 她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历史上最骁勇的蒙古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女儿有多厉害,成吉思汗公主名单,成吉思汗最厉害的皇后

    作为铁木真的子女是幸运的。因为父汗有着“一代天骄”的威名,率领着无坚不摧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空前广阔的帝国,拥有这样的父亲,足以成为每个人毕生的荣耀。作为铁木真的子女也是不幸的。因为父亲的光芒太过耀眼,自己哪怕稍微普通了一些,可能就会被这种光芒所笼罩,被历史所遗忘。所幸的是,虎父无犬子,成吉思

  • 朱元璋之墓,为何它的威慑力能延续6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墓的资料,朱元璋墓为何600年没人盗,朱元璋墓为何没被盗

    在漫长的华夏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备受瞩目非凡之人称帝称王俯览天下,他们之中不少人能够运筹帷幄实现一番宏图伟业,更有甚者以九五之尊提刀上马保一方安宁,除此之外亦有几位出身非凡的“皇二代”沉迷女色、书画乃至木匠活,引后人无限唏嘘。诸多皇帝中,朱元璋是人格魅力及其鲜明的一位,因其出身穷苦最终贵为天子的传

  • 宋朝一宰相的女儿求婚,出了一上联,但三年后才被一个乞丐对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宋才女出对联招亲,宰相女儿出上联征婚,历史上拒绝赐婚的宰相

    当然,也不可能都是这样的,比如还有比武招亲。我们在武侠小说中见到过很多,但此事不是仅仅存在于武侠小说,历史上就有真人真事。比武招亲,为古代的招亲方式之一,由女方设下擂台,邀请公众参与,候选人以武功最好者获得婚约。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擂主由招亲的女生担任,谁挑战成功就成为新擂主。没人再比试的话直接获得

  • 萧太后率20万军队攻打宋,宋真宗惶惶不安,寇准:皇帝要御驾亲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太后与宋军大战,萧太后南下伐宋,萧太后腾出兵力转而对付西路宋军

    公元1004年,辽圣宗和萧太后以收复瓦桥关为名,亲自带领20万军队开始攻打澶州。边情紧急,一夜之间,澶州居然连发五道紧急文书前往京师。20万军队!还是契丹人萧太后和辽圣宗带领的军队!消息一传到京师,举朝震惊。宋真宗开始惶惶不安,只有宰相寇准不慌不忙,如平时般与人交流、嬉笑饮酒。宋真宗收到澶州军情紧急

  • 成吉思汗的众多女人中,他最喜欢的女人,竟然要了他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铁木真十六岁那年,他所在的部落遭到了敌对部落的洗劫,期间铁木真的母亲与三个孩子在逃难过程中失散。走投无路的铁木真,只得凭借记忆走到弘吉剌部,在舅舅的庇护下逃过一劫。在逃亡的过程中,饥渴交加的铁木真连路都走不动了,若非一个拎着马奶的少女,恐怕铁木真会倒在路边一睡不起。少女玉玲将虚弱的铁木真带回到自己的

  • 隋唐“真正”的第一猛将,李元霸不敢与之交锋,号称“破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唐十八好汉李元霸,李元霸是隋唐第一人吗,隋唐好汉中李元霸谁厉害

    隋唐时期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除了我们所熟悉的《隋唐英雄传》中,那个年代还有很多的名将,比如说在《隋唐英雄传》中就有李元霸、秦叔宝、罗成,而在正史中还有宇文成都、薛仁贵等名将,那么究竟谁是当时的第一名将呢?虽然很多人都说是李元霸,可真相并不是这样。李元霸先不说李元霸是不是虚构的人物,这里暂时就按照

  • 隋王朝:仅仅存在38年的王朝,却在中华历史上作出了四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大隋王朝简介,正史中的隋王朝,隋王朝现状

    中国人普遍觉得隋朝很一般,但有意思的是,外国人却认为隋朝是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事实上,朝代的重要性,不能仅以其存续时间长短和繁荣程度来衡量,而应更加注重其创新性。所谓“旁观者清”,之所以外国人如此高地评价隋朝,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创造力

  • 被父亲唐玄宗抢走了老婆杨玉环,寿王李瑁的最终结局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玉环死后寿王李瑁是什么态度,李瑁杨玉环真实历史,李瑁李隆基杨玉环关系

    李唐王朝在盛世之时,出现了许多惊才绝艳的人物,像什么千古一帝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诗仙李白,都在历史上举足轻重,加上那些才华横溢的文臣武将,他们将其他人的光芒通通掩盖。不过不管是怎样的光芒,也遮掩不住那"唐朝乱象"。01"唐朝乱象"唐玄宗父纳子妻,唐太宗兄纳弟妻,唐高宗接力纳了自己的后妈。这些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