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战国开始的局面就是“三家分晋”,但是在历史上,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其实还是存在了一段时间的,只不过当时已经名存实亡了,那么三家分晋后晋国国君当时过着一种什么样的待遇?他的结局如何?
[var1]
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国君主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代表着三家从晋国分裂出来,但这只是一种册封,历史上公认的三家分晋的时间是从前453年智氏灭亡开始。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一个大国,十分的强大,但是从晋文作三军设六卿开始,他们就一直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六卿指:韩、赵、魏、智、范、中行氏。
赵在后来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在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魏、韩灭掉了智氏,股份了地盘,从此开始,晋国已经名存实亡了。虽然当时名义上是臣,实际上是第三个互不归属的政权,公元前433年,新上台的晋幽公发现自己仅剩下了两个城池,分别是绛和曲沃,其他的地方已经被三家瓜分了,而晋幽公也放弃了尊严,向另外三家称臣,请求保护。
[var1]
公元前420年,晋幽公突然死亡,这是一件十分离奇的案子。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臣子限制的晋国君主,每天活得郁郁寡欢,于是就寄托在女人的身上了。但是因为权力太小,后宫没有多少,于是就在半夜的时候偷偷跑出去,但是倒霉的是,他在半路上被强盗给杀了。当然也有另外说法,说晋幽公是被夫人秦嬴杀死的。
他对丈夫的行为十分的恼怒,于是就找了一群强到把他杀了,不管如何,反正晋幽公的死和女人有关系。而这个时候的三家还没有独立,魏氏的魏斯带着军队,把杀害晋幽公的强到全部处死,并且立晋幽公儿子姬止为君主,也就是晋烈公。魏氏的做法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而他的地位也超过了赵氏。
[var1]
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正式的分裂出去,但是这个时候晋国还是存在的,但是已经成为了一个小国,再也不是那个当年中原的霸主了。公元前389年晋烈公去世,儿子晋桓公继位,二十年后(前369年),赵国和韩国把晋桓公移到了屯留,在这里呆了将近10年的时间,之后韩国把晋桓公迁到了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十年后的公元前349年,赵国夺取了这里,而经过君主再次迁到了屯留,但是晋国最后的君主晋悼公(一说晋静公)被韩玘,晋国从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