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74 更新时间:2024/1/14 21:21:58

整整百年光阴,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神策军与各大藩镇每年轮流出兵秋防,同时靠着巴蜀与江南地区的财赋竭力维持,历时百年战争,才终于抵御吐蕃侵攻,拖垮了这个强敌。

那么, 如此恶劣的战略局面,为何唐朝即使在这种困境,也从没考虑过东迁洛阳呢?而宁可将天子与朝廷留在强敌兵锋之测?

其实,从东汉开始,过度开发的关中平原,就无法再承担中国经济中心, 独立支撑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中枢的财政和粮食供应能力的重任了。

整个魏晋南北朝,国家长期经济重心是河北,关西贫弱是公认的。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那是天时(北齐)不如地利(南陈),地利(南陈)不如人和(北周)。 关中地区几百年沉寂后,北周依靠在梁朝遗产争夺战的胜利,拉进和关东北齐的差距后,趁北齐昏君(高玮)在位,自毁良将(斛律光高长恭),逆天搏命一把胜出的结果。

而隋唐两朝开国,关中对河北的胜利,从来就不是经济的胜利,反之,帝国中枢的运转, 就得依靠关东供血,供应物资才能维持。

安史之乱过后, 唐代宗李豫就一度想定都洛阳不回长安了,但是被郭子仪给劝说回来了、他说的道理确实是没法驳斥。

如果是此前关东全面平定,西北无事的局面,如武则天时期,那定都洛阳为神都,确实未尝不可。

但是安史之乱后, 河北各镇割据隐为敌国,吐蕃在陇西虎视眈眈, 朝廷主要威胁一在陇山一在河北,实际国门线就是河内和凤翔, 东部边防在徐州以及滑州。

和后世定都河南汴梁的北宋相比,西夏的国力体量,相比于吐蕃之强比就是个笑话。 河北三镇虽不及契丹辽国,但辽国可没常年驻军在魏博,守着黄河大门口,相比之下,唐朝的地缘局面更恶劣得多。

这种情况下,唐朝都城留在长安是最合适的,如果迁都洛阳,那就是自弃地利。平白让关东各藩镇觊觎,直接把中枢财富送到河朔、淄青、淮西、这些强藩的鼻子底下。

李唐王朝能成功挫败了安史叛军,进而让叛军余部老实被招安,接受分割为三镇的前提,就是关中险固和河东太行巍峨,居高临下的地利条件。

如果没有地利险固,两京失守后安史叛军拿下太原,整个关东地区沦陷,安史集团最少也是个北齐的局面,甚至是曹魏的局面也不是没可能的。就算是史思明起兵灭安氏,那也是后赵替代前赵的翻版,反正天下之争,不会有李唐王朝什么事情了。

此后唐德宗时期,发动削藩战争,致使“二帝四王之乱”接连爆发,同样是靠太行和关中险固,隔断了关东关西叛军联络的可能,否则河北三镇、河南、平卢、淮西各镇,怎可能会眼睁睁看着唐政府军关中平叛,然后腾出手来?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另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吐蕃这个空前强大的劲敌,在侵吞了河西、安西之后,席卷西北地区后,进一步对陇右与巴蜀的觊觎。

关中八镇,年年防秋,应对吐蕃侵攻,靠的是江南与巴蜀财政的支撑。巴蜀地区正值经济全盛期, 而且是中枢财政的重要支柱。

为了对付吐蕃和南诏,必须配置藩镇和重兵,本身地形封闭,又太容易形成割据了。如果唐朝东迁洛阳乃至汴梁 ,那么巴蜀局面肯定会失控,形成新的独立藩镇。

而且,如果唐朝国都东迁,十几万神策军不跟着迁移,就是给关东各大强藩送菜,一如东周局面,如果把神策军也全东迁了,关西地区就更不肯能守得住吐蕃的进攻了。

所以, 在吐蕃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如果唐朝迁都关东,就等于直接将陇右、关中、巴蜀尽数放弃,选择逃跑了,这是从西周天子,直接变成了沦为关东诸侯玩物的东周天子,周朝的历史教训已经明摆着的了。

基于历史上唐代的地缘政治结构,隋唐时期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变迁,开皇至天宝之间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农业的发展。当时国家经济重心还是关东,也就是淮河以北,燕山以南,东到大海,西到黄河这块广大的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地区。 江南远没到成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地步。

为了对抗河北割据,唐朝又在河南建立了一群防御藩镇,因此关东的大部分资源无法由中枢使用了,于是才有不得不依靠东南财政维持中枢,并不是说南方经济当时就超过了关东。

从中国历史传统角度,首都和主要经济重心从来就不是一致的, 历史稳定的大一统王朝,隋唐到 元明清,都是政治军事重心和经济重心分离的。真正经济重心和政治军事重心重合的,可能只有西汉,对此也是大有疑问的。

对唐朝来说,和两汉比,最大的问题还是吐蕃,如果没有吐蕃,以唐朝前期对草原游牧民族空前的胜利,本来可能缔造出一个远超两汉的空前版图和大扩张才对。契丹也好,渤海也好,甚至新罗,都会被唐朝轻易碾碎的。 南诏和此后的党项也根本不可能兴起。

无奈青藏高原千年一遇的温暖气候,铸就一个强大奴隶制古典军国,让这一切变为空谈。

唐朝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兴,一必须把关东藩镇彻底压服,重新控制住整个华北平原。二是必须在西北战场打垮吐蕃吗,收复陇右河西养马地,问题这两点,唐朝中后期都没能彻底实现,或者实现得太晚了,而且也不够彻底。

如果是在唐武宗会昌中兴,攻灭回纥,唐宣宗大中年间,河西汉人大起义,收复河湟,吐蕃瓦解的短暂回光返照期,还能进一步解决半独立的河朔三镇, 从经济安全的角度,迁都洛阳倒也不是不可以,

可惜的是,时间已经太迟了,近三百年王朝机制运行,已经接近衰腐,又连续是唐懿宗唐僖宗这样的昏君在位,被庞勋黄巢起兵,撕碎了画皮,于是各地藩镇割据混战,土崩瓦解。

综上所述,虽然唐朝之后,中国各个王朝,就再没有定都关中的历史了。但是中晚唐最好的定都选择,还是留在长安——天子守国门,从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更多文章

  • 她号称欧洲版的武则天,但在万国觉醒中碰到本尊后,直接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皇武则天,万国觉醒武则天驻防,万国觉醒武则天和狄奥多拉哪个好

    纵观全球历史,女性能掌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中国玩家熟悉的,恐怕也仅仅只有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慈禧太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了。今儿,囧王者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世界史上,有这么两名出色的女性,他们在男性一枝独秀的世界中,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而且巧的是,这两名女性掌权者的经历竟然惊人的相似

  • 刘备一生投奔又离开的人更多,为何却没人说他是“多姓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投奔过哪些人,刘备投奔过哪几位君主,马超带领多少人马投奔刘备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与《三国演义》讲的并不完全一致。吕布最后成了那个样子,也是在民间传说及小说家的笔下,夸大了的结果。真正投奔多人的,倒是刘备。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等。但是,却没有人认为他是“多姓家奴”。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在小说家的笔下,都没有成为那样不堪的样子。那么,

  • 刘禅最有骨气的儿子,亡国之际选择自杀殉国,被后人称赞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他的第五子——刘谌,他为什么要在自杀呢?这个原因就要蜀汉开始灭亡讲起了。就在景元4年的秋天,一手遮天的司马昭带着他手底下的两员大将,分别是钟会和邓艾,兵分两路去讨伐蜀汉,当时钟会和姜维两个人陷入了僵局,没有办法前进,所以就想要撤退军队,结果这个时候邓艾却在另一边偷渡了阴平,直接袭击了绵竹江

  • 活活气死的东吴名将,不是周瑜,他敢摸孙权胡须,让曹仁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仁大败周瑜,曹仁气死周瑜完整版,周瑜临终前对孙权说的话

    等到境内安定,急需人才治理江东时,孙权又开始消除江东世族顾虑,寻求他们的支持。孙权使用各种手段,以联姻、征辟等方式,调整和江东豪强之间的关系。在孙权称孤道寡之前(汉献帝建安年间),孙权的部署官吏中就有很多出身名门的江东士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这位官至前将军、遥授青州牧、封爵嘉兴侯的朱桓,便是其中的代

  • 汉武帝的北伐功过:王朝由盛而衰,值得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的三次北伐,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汉武帝三次北伐都是哪些将领

    历经秦始皇和项羽的统治,汉初开始反思。汉文帝在位时,带头节俭吃穿,减免百姓和诸侯的赋税、进贡,宠爱的慎夫人所穿的衣裙不能拖到地面,为自己修的坟墓不准使用金银铜锡装饰;汉景帝继承了父亲的传统,自身节俭不说,当他加强了对全国控制后,开始带领诸侯国也走节俭风气,且劝课农桑,甚至把刘邦和吕后长陵旁的土地租给

  • 孙策打下江东基业,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给孙权?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策死后为何传位孙权,孙策死前为什么托付孙权,孙策为什么在江东六郡

    孙策投奔袁术,想办法要回了父亲的旧部,开始向江东发展。随后,孙策又争取到周瑜、朱治、张昭等人的帮忙,在江东正式建立自己的政权。孙策打败黄祖,彻底扫平了江东的威胁。正当孙策准备大展拳脚时,却意外遭到仇敌的暗害,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将江东大权交给了弟弟孙权。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江东的基业可以说都是孙策打

  • 孙仲谋重情重义,18岁便成为一方诸侯,名气却是远比刘备、曹操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仲谋晚年,孙仲谋是不是老二,三国孙仲谋简介

    孙仲谋或许是由于孙权并没有曹老板和刘皇叔那样波澜壮阔的人生,让大家对他的了解远不如其他两位,曹操和刘备好歹还有些好听的称号(不算帝王的称号),而孙权得到的只有“孙十万”和“碧眼儿”等蔑称。曹孟德要知道孙仲谋9岁丧父,在18岁时失去了自己的哥哥,在刚成年的时候就不得不亲自领导自己的处于内忧外患状态的势

  •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他能抗衡曹操、刘备,并统一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策不死能统一三国吗知乎,孙策的一生有多厉害,刘备开荒配孙坚还是孙策

    我们先来看孙策如何起家。反动联盟解散之后,孙坚怀揣着玉玺返回江东老家想自立门户,但路过荆州时却中了刘表的埋伏被乱箭射死,当时年少的孙策还拿不定主意,于是跟随其他将领一起投奔袁术。在袁术手下几年时间后他长大成人,拥有着不属于孙坚的勇猛。看着天下即将大乱,而且袁术称帝的野心日渐膨胀,孙策决定拿传国玉玺和

  • 同样都是背叛旧主,为何刘备无事,吕布却被世人谴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和吕布怎么反目的,吕布和刘备深度解析,吕布和刘备搞笑片段

    所以在大多数人说起吕布的时候,虽然会夸他武艺高强,但是他的人品却一直被大家不齿。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说,刘备也投靠了很多家呀,为什么大家不骂他,只骂吕布呢?那我们就先来说说刘备。刘备先投公孙瓒、再投陶谦、又投吕布、又投曹操、又投袁绍、又投刘表、又与孙权联合、又投刘璋。投的人确实多,再来看看刘备对他们的态

  • 孙策临终时为何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给了弟弟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策死后为何传位孙权,孙策临终传位给了谁,孙策死前为什么托付孙权

    当时的孙策已经拥有了江东六部,势力非常庞大。而他那时候是有个儿子的。不过我们都知道,他并没有把自己的位子给他自己的儿子,而是给了他的弟弟孙权,这个是为什么呢?三国时期,弟弟继承兄长的位子这种事情也是有的,就像司马昭继承的就是他哥哥的位子。不过那时候司马昭的哥哥没有小孩儿,所以传给弟弟也正常。但是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