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府兵制下的士兵,从令人羡慕的香饽饽到人人以此为耻

唐朝府兵制下的士兵,从令人羡慕的香饽饽到人人以此为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48 更新时间:2024/2/5 21:32:47

事实上,府兵制并不是由唐朝首创,而且由来已久,早在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已经存在,隋朝进一步改善,李世民则是在隋朝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一统江山的大业。

公元543年,西魏、东魏发生邙山之战,西魏大败,六万精兵全军覆没。为了挽回局面,大将军宇文泰模仿北魏的八部落制度创建府兵制。最初府兵制的兵源主要来源于富农,三丁抽一,入伍的士兵不仅可以帮助全家免除相应的赋税,而且还拥有不小的社会地位。

为什么只能从富农中抽取兵源呢?因为这个时期府兵制中的士兵需要自己采购装备,包括刀、马、弓箭等,而甲、槊等武器则由官方提供,贫农只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根本没有限制的钱财用于采购装备。《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形容的情形便是这个时期府兵制募兵的状态。此举也给朝廷省下了大量的财政输出,减小了朝廷用于军费的财政压力。

府兵制真正达到兵民合一的状态是在隋朝时期,杨坚对府兵制进一步改革,把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起来,“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士兵战时为兵,和平时为民。

李渊建立唐朝后,面对全国军阀林立,大唐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兵源的补充和粮食的补给。显然,在招兵制度上,隋朝的府兵制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这两个问题,于是李渊开始任命“元从功臣”和招降军将为卫大将军、将军,设置军府,其制完全沿袭隋制。

最初,唐朝把关中地区分为十二道,每一道设一军府,后来又改“道”为“军”,称为十二军。军下又设坊,用来“检查户口,劝课农桑”,除这十二军外,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都开府领兵,这个时候府兵制相对混乱,没有形成一致的管理条例,在太子、秦王之间尤为明显。

李世民登基后,开始改革府兵制,根据国家山川自然形势,将天下分为十道,分别是关内道二百七十六府;河东道一百四十一府;河北道三十府;山南陇右道二十九府;剑南道十府;岭南道三府;江南道二府。

府兵制的基本单位为折冲府,统御机构是卫府,根据士兵数量分为上府、中府、下府,中间还有各种细分,例如中央禁卫军和地方防守府兵所归部门就明显不同。

《新唐书》记载:“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依《新唐书》记载,唐初府兵制的特点就是寓兵于农,这样既可避免无战事情况下士兵的失业,又可避免主帅手握重兵,威胁大唐江山。

而《唐律疏议·职制律》又详细记载了士兵与家属都居住于固定的区域,士兵在拥有户籍的同时,又同时拥有军籍,平时主要就是种种田,出征或阅兵时才在折冲府集合。

这个时期士兵的地位普遍很高,而且部分部门兵源也十分讲究,并非寻常人家就能进入。十二卫内府中的卫士只有官僚子孙才能担任,而内府的亲卫、勋卫、翊卫,只有当场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方可补上,三卫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更是让许多高官子弟侦破头往里面挤。《百官志》就记载:“非权势子弟辄退番。柱国子有白首不得进者”,可见在内府当差怎么能不被人重视呢?

那普通人家的子弟去当兵就没有晋升空间了吗?并非如此。外府的士兵主要来源就是六品以下官员子弟或者政治身份清白的百姓。《职官志载》记载唐朝外府:“皆取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点充”。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唐朝的征兵规则是富人子弟优先,也就是说富二代在当兵方面更加有优势,而且朝廷还会给府兵以“侍官”称号,既有名声又有地位,可以说府兵的政治地位一点都不低。较之古代阶级观念“士农工商”,这个时期的府兵就是进入“士”的特殊渠道。

当然府兵的地位高不仅局限于富二代、官二代的身份和官方“侍官”的称号,最重要的还能以军功来获取“勋田”。唐初即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于是士卒以军功致伍品,豫士流,时人谓之‘勋官’”,众所周知农田对中国古代百姓的重要性,所有“勋田”极大调动了士兵建立军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唐初军队的战斗力,从经济层面上看,府兵的社会地位自然而然也就高了。

然而府兵制最大的优点是与均田制结合,但最大的弊端也来源于此,随着唐朝战事的减少和社会的稳定,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均田制慢慢被破坏。随着均田制的破坏,来源于均田农民的府兵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府兵逃散者越来越多,出征时人员往往严重不足,导致不得不改用募兵制来代替府兵制。“自募置纩骑,府兵日益堕坏,死及逃亡者,有司不复点补;其六驮马牛,器械、糗粮,耗散略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而且,府兵最初听命于皇帝,但到了武后时期这种现象就改变了,番上卫士经常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本来直属皇帝的侍卫的身份变成了达官贵人的奴隶,这种身份的转变也让整个社会开始对府兵的身份存在歧视,特别是在唐朝豪放的风气下,文人笔下怎能放弃对府兵的羞辱,于是渐渐出现“本卫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隶;长安之人羞之。至以相诟病。其戍边者,又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由是应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无兵可交”的现象。府兵的地位再次跌落,直到天宝八年,军府无兵可交,唐玄宗终于下令废止。

府兵制曾使得大唐得以兴盛,李世民也曾引以为豪“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然而到了唐中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府兵中士兵的地位变得十分低微,成为权贵们的私人武装,可以说府兵制见证着大唐的兴盛和衰落,府兵中的士兵也随着从高贵到低贱,但府兵制也没有消失于历史。明朝时期朱元璋的卫所制规定:“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我们也不难从中看到府兵制的影子。

参考文献:李程.《世兵制后期与府兵制形成时期“兵”的地位变化与比较》

金陵物.《曾经征服天下的府兵制,为何在盛唐反成了鸡肋?》

《新唐书》

《四库全书》

《唐律疏仪》

《职官志载》

更多文章

  • 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史之乱唐朝版图变化,唐为何要迁都洛阳,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败

    整整百年光阴,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神策军与各大藩镇每年轮流出兵秋防,同时靠着巴蜀与江南地区的财赋竭力维持,历时百年战争,才终于抵御吐蕃侵攻,拖垮了这个强敌。那么, 如此恶劣的战略局面,为何唐朝即使在这种困境,也从没考虑过东迁洛阳呢?而宁可将天子与朝廷留在强敌兵锋之测?其实,从东汉开始

  • 她号称欧洲版的武则天,但在万国觉醒中碰到本尊后,直接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皇武则天,万国觉醒武则天驻防,万国觉醒武则天和狄奥多拉哪个好

    纵观全球历史,女性能掌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中国玩家熟悉的,恐怕也仅仅只有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慈禧太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了。今儿,囧王者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世界史上,有这么两名出色的女性,他们在男性一枝独秀的世界中,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而且巧的是,这两名女性掌权者的经历竟然惊人的相似

  • 刘备一生投奔又离开的人更多,为何却没人说他是“多姓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投奔过哪些人,刘备投奔过哪几位君主,马超带领多少人马投奔刘备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与《三国演义》讲的并不完全一致。吕布最后成了那个样子,也是在民间传说及小说家的笔下,夸大了的结果。真正投奔多人的,倒是刘备。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等。但是,却没有人认为他是“多姓家奴”。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在小说家的笔下,都没有成为那样不堪的样子。那么,

  • 刘禅最有骨气的儿子,亡国之际选择自杀殉国,被后人称赞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他的第五子——刘谌,他为什么要在自杀呢?这个原因就要蜀汉开始灭亡讲起了。就在景元4年的秋天,一手遮天的司马昭带着他手底下的两员大将,分别是钟会和邓艾,兵分两路去讨伐蜀汉,当时钟会和姜维两个人陷入了僵局,没有办法前进,所以就想要撤退军队,结果这个时候邓艾却在另一边偷渡了阴平,直接袭击了绵竹江

  • 活活气死的东吴名将,不是周瑜,他敢摸孙权胡须,让曹仁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仁大败周瑜,曹仁气死周瑜完整版,周瑜临终前对孙权说的话

    等到境内安定,急需人才治理江东时,孙权又开始消除江东世族顾虑,寻求他们的支持。孙权使用各种手段,以联姻、征辟等方式,调整和江东豪强之间的关系。在孙权称孤道寡之前(汉献帝建安年间),孙权的部署官吏中就有很多出身名门的江东士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这位官至前将军、遥授青州牧、封爵嘉兴侯的朱桓,便是其中的代

  • 汉武帝的北伐功过:王朝由盛而衰,值得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的三次北伐,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汉武帝三次北伐都是哪些将领

    历经秦始皇和项羽的统治,汉初开始反思。汉文帝在位时,带头节俭吃穿,减免百姓和诸侯的赋税、进贡,宠爱的慎夫人所穿的衣裙不能拖到地面,为自己修的坟墓不准使用金银铜锡装饰;汉景帝继承了父亲的传统,自身节俭不说,当他加强了对全国控制后,开始带领诸侯国也走节俭风气,且劝课农桑,甚至把刘邦和吕后长陵旁的土地租给

  • 孙策打下江东基业,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给孙权?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策死后为何传位孙权,孙策死前为什么托付孙权,孙策为什么在江东六郡

    孙策投奔袁术,想办法要回了父亲的旧部,开始向江东发展。随后,孙策又争取到周瑜、朱治、张昭等人的帮忙,在江东正式建立自己的政权。孙策打败黄祖,彻底扫平了江东的威胁。正当孙策准备大展拳脚时,却意外遭到仇敌的暗害,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将江东大权交给了弟弟孙权。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江东的基业可以说都是孙策打

  • 孙仲谋重情重义,18岁便成为一方诸侯,名气却是远比刘备、曹操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仲谋晚年,孙仲谋是不是老二,三国孙仲谋简介

    孙仲谋或许是由于孙权并没有曹老板和刘皇叔那样波澜壮阔的人生,让大家对他的了解远不如其他两位,曹操和刘备好歹还有些好听的称号(不算帝王的称号),而孙权得到的只有“孙十万”和“碧眼儿”等蔑称。曹孟德要知道孙仲谋9岁丧父,在18岁时失去了自己的哥哥,在刚成年的时候就不得不亲自领导自己的处于内忧外患状态的势

  •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他能抗衡曹操、刘备,并统一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策不死能统一三国吗知乎,孙策的一生有多厉害,刘备开荒配孙坚还是孙策

    我们先来看孙策如何起家。反动联盟解散之后,孙坚怀揣着玉玺返回江东老家想自立门户,但路过荆州时却中了刘表的埋伏被乱箭射死,当时年少的孙策还拿不定主意,于是跟随其他将领一起投奔袁术。在袁术手下几年时间后他长大成人,拥有着不属于孙坚的勇猛。看着天下即将大乱,而且袁术称帝的野心日渐膨胀,孙策决定拿传国玉玺和

  • 同样都是背叛旧主,为何刘备无事,吕布却被世人谴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和吕布怎么反目的,吕布和刘备深度解析,吕布和刘备搞笑片段

    所以在大多数人说起吕布的时候,虽然会夸他武艺高强,但是他的人品却一直被大家不齿。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说,刘备也投靠了很多家呀,为什么大家不骂他,只骂吕布呢?那我们就先来说说刘备。刘备先投公孙瓒、再投陶谦、又投吕布、又投曹操、又投袁绍、又投刘表、又与孙权联合、又投刘璋。投的人确实多,再来看看刘备对他们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