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械斗黑幕:从肢解案、女人替男人顶包到宫廷“梃击案”

明朝械斗黑幕:从肢解案、女人替男人顶包到宫廷“梃击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63 更新时间:2024/2/5 21:34:14

古案卷宗/不定期更新/细雨丝竹(撰文)|

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的某个端午节,大理寺卿王槩恐怕是过不好了。一连收阅两个惨绝人寰、疑云密布的械斗案,字里行间血肉横飞,还怎么吃得下粽子?按在明代,乡村械斗不算罕见,原因亦大同小异,争田地、争水源、争码头……但一般形似两军对垒,不会冲破大多数人类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王槩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没见过?但此次遇到的这二起,简直是人神共愤,在王公厚厚的两部工作笔记中也实属罕见。

贵州某地,某年月日,路人无意中在荒郊野外发现大块的人体组织。经搜寻,共寻获12块,有2颗头颅、2副躯干、4只胳膊、4条腿。从切口来看,明显是被他人用刀具肢解的。此类状况通常指向两种可能:一是复仇,二是企图掩盖亡人的身份。换言之,歹徒应该是亡者认识的人。

好在找到的各部位基本保存完好,仵作的复原工作进行顺利,恢复出两具大致完整的人体。当地广邀居民进行辨认,确认了二人的身份。这二名不幸的遇害者是本地人郭英、董海。

那么,凶手是谁、为何行凶呢?追根溯源,又是“资源”惹的祸。贵州地处高原,崇山峻岭、千沟万壑,古时农耕技术低下、交通不便,封建领主及奴隶制、原始氏族并存,可谓一穷二白、封闭落后。明朝建立以来,在贵州设立卫所,从外地迁来大量屯军、家属、农民、手工业者和商贩,输入先进的生产工具、劳动组织形式,群策群力,厉行屯田。在明代初年还不会使用牛耕的贵州,生产力逐步提高,农、工、商业得到全面发展。然而,有了一点家底的众生对于“发展资源”的追求,丝毫也不弱于祖辈对“生存资源”的渴求。资源相对人数来说永远偏少,纠纷自然在所难免。

经查,郭英、董海两家和于海等人积怨甚深。于海似是一乡小霸,他精心策划,纠集于宝、侯八哥子、张兴、朱安、于宁等六名小兄弟,伺机出动,给赤手空拳的郭英、董海送去“惊喜”。于海一棍问候郭英,与后者的头部来一个“亲密接触”;张兴持“车幅”给董海“请安”,也正中其脑袋。由于他们的“礼节”过于隆重,郭英、董海立刻失去意识。

在于海的指使下,张兴持斧头把郭英的头当柴禾劈;侯八哥子拿出绳索,把董海的脖子看作卤鸭脖子来系。于海后来供称,郭、董二人就此断了气。接下来(注意时间过渡词,很重要)于海把刀递给于宝,教他剥下郭英、董海身上所穿的衣物,再练一练炖骨头汤必备的刀工。于宝不敢下手,甩给张兴去办。张兴弄出十二大块,也没有勇气再作进一步细分,匆忙用袋子装裹,赶一头驴子驮走,抛弃在荒野。

大概的过程没什么争议。但王槩注意到,贵州方面没有对一个关键细节作出明确的陈述,即上文提到的时间问题。仵作本应验明于海一伙是在郭英、董海离世后实施肢解的,还是在二人仍有生命体征时作出该残忍行为的,卷宗却对此语焉不详,在没有仵作检验结果为依据的情况下,直接按肢解活人论处。根据《大明律》,处理十分严厉:主谋于海处以凌迟,妻、子流放三千里,家财充作给受害人遗属的赔偿。从犯于宝、侯八哥子、张兴、朱安、于宁处以斩立决不待时。不过,于海之妻王氏已病故,无需流放;儿子于广招年仅十一岁且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童,于海请求免除其子流放。

实际上,假如于海的供述属实,开始肢解时郭英、董海已咽气,于海作为主谋应处以斩首,随从有加害行为的处以绞决,无加害行为的流放三千里、杖一百。【原文:凡谋杀人造意者,斩。从而加功者,绞;不加功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杀讫乃坐。】

因此肢解时间的认定关系到处理的轻重和波及范围。而贵州方面忽略仵作检验结果,潦草定论,颇有可能是迫于此事民愤极大,郭、董两个家族人多势众、施加了巨大压力所致。

或许正是考虑到上述因素,王槩用少见的委婉语气驳回了原结论,指示贵州细查于海一伙实施肢解与郭、董去世的先后顺序,举出的理由是“辨明于海等人是否掩盖了其他严重的行为”。

想象王槩当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皱着眉头拿起第二本卷宗。

山东某地,陈家(当家人为陈卓子)和沈家(当家人为沈刚)这对冤家越结越深,拳来脚往,永无宁日。

明朝人重视人情伦理,明廷也极力规劝百姓以互相体谅、谦让为原则,在“生活共同圈”之内自行解决利益分歧,要求人们将民事纠纷报送里甲、乡贤调解处理,禁止直接提起诉讼,以维持和睦融洽的人伦秩序。然而,明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平民文化发展壮大,物质利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强化,传统“熟人社会”的调和方式往往不能定纷止争,而有司依然严严实实地锁闭着诉讼之门。这样一来,《大明律》所不能容忍的私力报复就难免一再出现了。

具体到陈、沈两家这里,陈卓子的朋友孟广出谋划策,纠合陈卓子等六十余人议定行动计划和日期。到了那一天,孟广、陈卓子、陈卓子的侄子陈义率领六十多名男丁,携带枪、鞭、“骨朵”、棍棒等兵器冲进沈刚家的院子,陈卓子的妻子尹氏、陈义的妻子吴喜儿拿着布口袋、被单跟从。孟广、陈卓子等人抓住沈刚的儿子沈某、沈刘伊等13人“戳打”,致沈家三人亡故。

三名受害者生前没有分家,“同财共居”,而且均未做过足以触犯极刑的行为,即《大明律》所谓“一家三口非死罪者”。孟广、陈卓子一方一次夺走“一家三口非死罪者”的生命,依照明律应付出比普通谋杀或斗殴致亡更高的代价。可是,从主谋孟广到从犯陈广儿,很多参与其事的男子报称“脱逃”,包括陈朴儿在内的另一部分陈家男丁报称“自缢身亡”。结果只把两名妇女——陈卓子妻尹氏、陈义妻吴喜儿定为“从而加功者”,即实施了加害行为的从犯,要处以“斩立决不待时”!

王槩发现,山东呈报的结论完全经不起推敲。笔者结合个人理解,将王槩的观点阐述如下:

读过王槩的工作笔记,笔者感觉他堪称“明朝妇女之友”,三番五次为疑似蒙冤受屈的妇女仗义执言。这一回,他又一次拍案而起,严词痛批,予以驳回。笔者把王槩的批驳翻译成一句大白话:“这不就是一群男人犯事、让两个女人顶锅吗?”至于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就要问当地的衙司了。

一百多年之后,明末宫廷三大疑案之“梃击案”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震惊了整个大明。彼时,如果人们能够读到王槩留下的工作笔记,想必会觉得“梃击案”谜一般的结局在意料之中。

万历四十三年,明神宗朱翊钧被迫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已有14年。但人们仍不免猜测,未能册立心爱的郑贵妃所生之子朱常洵为继承人,明神宗始终耿耿于怀,郑贵妃必定心有不甘。

当年五月初四,男子张差受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唆使、协助,持木棍闯到慈庆宫,据说企图加害朱常洛。张差打伤了慈庆宫的守门太监,被朱常洛的内侍太监韩本用制服。

有人怀疑万贵妃为主谋,贵妃哭诉她不可能采用这种愚蠢的手段,庞保、刘成亦矢口否认张差的指证;也有人怀疑是朱常洛为了打击万贵妃势力而自导自演“苦肉计”,但方式同样太显笨拙。明神宗权衡利害,只公开处决张差,暗杀庞、刘二太监,把真相永久地沉埋于历史长河深处。

也许,之于明神宗和一百多年以前的地方衙司而言,是非曲直不是最重要的,维护自己所掌控的资源配置秩序才是第一要务。

本文参考资料:《明史》、明代王槩《王恭毅公驳稿》、《大明律集解附例》,张昀珠《官、民与法:明代社会司法实践研究》、何志玉《明代卫所屯田制与贵州地方经济发展:基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棣死后留下一道圣旨,让大明朝硬气3百年,皇太极都愧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死后的遗诏,明朝野史中朱棣圣旨到底传给谁了,朱棣篡位后对明朝有何影响

    大明王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从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最后的崇祯皇帝,明朝一共经历了十六个皇帝,当时朱棣曾留下了一封圣旨,让大明王朝硬气了三百年。我们知道当时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后,明朝彻底灭亡,但是李自成对自己太过自信了,可能人最大的弊端就是贪婪,人的欲望无止尽,当时李自成进入北京以后,士兵们到处

  • 朱棣临终时,留下一后路,可让大明无忧,不料崇祯忘得彻彻底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和崇祯是啥关系,朱棣是崇祯皇帝吗,朱棣为什么留下崇祯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措施大部分都是以排除异己为主要目标的。而这些铁血手腕源其实就和朱元璋在反元的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有关。朱元璋在经历了无数次谋害之后才逐渐让自己的心狠下来,同时在军中排除最终走向了大将军的职位。朱元璋不仅在打下明朝江山费尽了心机,同时为了自己后代也算是操碎了

  • 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功成名就,干了什么最后被扒了皮?快来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大破北元,俘虏了北元皇子、皇妃、公主及文武官员共三千多人。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蓝玉似乎高兴的忘乎所以了,看到元妃貌美,竟然侮辱了元妃,元妃不堪受辱自尽而亡。这件事的影响非常恶劣,不仅违反了朱元璋的军令,而且让北元更加仇视明朝,埋下不安定的种子。蓝玉随着地位的提升,变得有些肆意妄为。

  • 朱元璋和朱棣两个半文盲,怎么练就高超的军事素养和帝王水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跟朱棣谁更强,朱棣和朱元璋谁的贡献最大,朱棣有朱元璋厉害吗

    先说朱元璋:其实朱元璋小时候虽然没有读过太多书,可是脑袋还是很灵光的,早在朱元璋投靠义军前做游僧的时候,就考察了淮西等地领域的风土人情和地形等,这也为日后和敌人交战奠定了基础,后来加入郭子兴的义军队伍后,朱元璋作战十分勇敢,一边打仗一边学习。朱元璋经常很谦虚勤奋好学的请教别人问题,他领悟能力很强,还

  • 投胎成朱元璋的子孙就能生活无忧么?很有可能到死连名字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的子孙有多惨,朱元璋这个名字含义,朱元璋后代名字规则

    注:明朝男性宗亲的爵位共分八等,从高到低及其年俸(禄米)分别为 -- 亲王(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一百石)。想要享受宗亲的待遇,光投胎投得准还不行,还必须入玉牒(皇族族谱)。只有录入玉牒

  • 以“夺门之变”来反衬,宋高宗赵构的政治眼光远非一般帝王所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高宗赵构人格分析,宋高宗赵构在哪称帝,宋高宗赵构的真实照片

    夺门之变再一次掌握了最高权力,夺门利益集团首先要做的第事情,当然就是复仇。朱祁镇南宫八年的囚徒生活之耻辱,石亨被于谦多次批评之不忿,徐有贞因主张南迁被众大臣辱骂之心酸,他们心中都有着复仇的烈焰。而复仇的对象,则是以明代宗朱祁钰为首的朝廷君臣,其中的核心成员于谦更是被大家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明代宗在病

  • 朱元璋的铁律:贪污超60两银子立斩,60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反贪为何越反越贪,朱元璋一生批了多少奏折,朱元璋时期六十两银子

    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他这一生相当的传奇,从开局小乞丐最后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这样身份的差距和阶级的跨越让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但朱元璋就是成功了。开局乞丐的出生也让朱元璋对官员贪污腐败这一点视为逆鳞,龙之逆鳞不可触碰,朱元璋更是下了死命令贪污超过60两银子就斩,那这60两银子现在来说是

  • 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为啥称仁宗?他做到朱元璋和朱棣都没做到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为什么选择朱高炽,仁宗朱高炽被移出太庙,仁宗朱高炽驾崩原因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帝王首领。从远古时期的尧舜禹汤,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明君,因为作为一名帝王,他们最重要的事业是使国家强大。用现在的话说,衡量君王好坏的是业绩,而不是人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上就没有人品与业绩“齐飞”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就是一位优秀的代表。他在

  • 元朝的皇陵找不着,明朝的皇陵不敢动,只有清朝皇陵被洗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皇陵和明清皇陵有何不同,西方皇陵与中国皇陵,元朝皇陵被发掘了几个

    在古代,最高权力的代表就是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同时,古代盛行封建迷信思想,所以一旦有皇帝驾崩,那在任何朝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除了举国同悲之外,还要有隆重的葬礼,奢华的陵墓,数不尽的陪葬品。之所以要如此容重,主要是因为厚葬已经成了封建社会的标配,他们认为人死后在地下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今天

  • 武则天孙女墓:17岁身怀六甲遇难,石椁重达几十吨,堪比帝王级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孙女墓被人挖了,武则天孙子墓,武则天孙女墓出土石碑

    天命女皇:是非功过由后世评说盛唐是中国封建史上最荣耀的时代,那个时代有万年璀璨的盛世诗篇,有海纳百川的大唐文化,有风华绝代的才子大儒,有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更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则天女皇,是整部华夏史上唯一一位名正言顺的女皇帝,她雄韬伟略,知人善用,在位21年,功绩斐然,后世称她统治的时期有贞观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