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投胎成朱元璋的子孙就能生活无忧么?很有可能到死连名字都没有

投胎成朱元璋的子孙就能生活无忧么?很有可能到死连名字都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59 更新时间:2024/1/19 16:52:34

注:明朝男性宗亲的爵位共分八等,从高到低及其年俸(禄米)分别为 -- 亲(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一百石)。

想要享受宗亲的待遇,光投胎投得准还不行,还必须入玉牒(皇族族谱)。只有录入玉牒才算是正式的皇族成员,也才有可能被封爵并领俸禄。录入玉牒的要求说起来并不高 -- 有名字即可,但是很多投胎到老朱家的人却在取名这个环节上被卡了一生。

明朝宗亲的名字不是父母或长辈随便就能取,需要走完一个流程。这个流程叫“请名”,包含王府代奏、宗人府审核、礼部拟名、皇帝赐名,四个步骤。搞这么复杂原本是两个目的,一是规范皇族成员的名字用字以彰显皇室威严和高贵;二是防止非朱氏血脉的人冒充混入皇族。

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请名”却严重背离了这两个目的,成了宗藩上层和朝廷,故意折腾、限制宗亲的工具。

明朝的宗藩制度规定,宗亲年满一定岁数后(最初定为五岁,后提高到七岁)即可向朝廷申请取名,但是宗亲的父母或长辈是没有资格直接申请的。他们只能将请求报于所属的郡王府,由郡王汇总之后再上报至宗藩的亲王府。

亲王同意后再由王府长史统一报于朝廷,这也就是“王府代奏”。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宗藩的王爷们负责宗亲身份的审查,以免非朱氏血脉混入。但是权力一旦被垄断,自然就会滋生出黑暗,取名这种权力也不例外。在不少郡王、王府官员、亲王眼里,取名就成了一个敛财工具。不给好处,就各种使绊子,不为你代奏。

明朝中期之后,由于朝廷各种克扣宗亲宗禄,很多低级宗亲家庭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拿得出钱来贿赂。以至于一些宗亲一辈子都是“无名之辈”,六七十岁还以乳名称呼。

除了索贿,宗亲内部争斗时,“王府代奏”也成了斗争利器。

代藩首任亲王朱桂因为怨恨自己的王妃和世子朱逊煓,就用“请名代奏”的权力折腾自己的两个亲孙子,直到朱逊煓去世后也不放过。结果这两个孙子里的老大,代藩的第一继承人(代隐王朱仕壥)十五岁了还没正式名字。无名自然无爵无禄,一度只得跟自己的奶奶、母亲种地为生。

注:代王朱桂相关故事详见 明初头号恶人朱桂,一辈子横行不法的原因很简单“家父朱元璋

正统年间靖江王朱佐敬和自己的弟弟朱佐敏闹矛盾,朱佐敬就死拖着不为朱佐敏的两个儿子请名。拖了好几年朱佐敏实在没办法了,只得找英宗告状。就这样官司也打了四年,直到正统十年他的两个儿子才被正式赐名。

对于众多宗亲而言,王府代奏只是开胃小菜,后面的宗人府审核才是真正的难关。宗人府审核难,不是因为宗人府的人喜欢折腾宗亲,而是朝廷希望通过这招,限制“正式”宗人数量,目的是为了降低宗禄支出。

太祖在制定宗亲爵位和宗禄制度的时候,什么都算好了,就是没算子孙的繁衍速度。

到了成化朝,朝廷已经明显感受到来自宗禄的压力。为了控制宗禄的规模,朝廷采用了最直接的方式 -- 直接减少领宗禄的编制人数。而方法就是各宗藩请名时,在宗人府审核阶段找理由直接剔除。

注:明朝宗禄发放的方式是,亲王、郡王由朝廷划给他们代禄田,王爷们通过收租获取各自宗禄。郡王以下则和地方官员一起,按时领取禄米。

明朝宗亲结婚、纳妾需要向朝廷申请报备。未获取朝廷同意的女子娶为妻是不可能的,但是纳为妾朝廷倒是不会强行限制,只不过她们有个特殊的称谓 -- “滥妾”。成化年间开始,对于“滥妾”所生子女,宗人府虽然核验他们的身份,但是不再放行他们的请名申请。

意思就是,认你是朱氏子孙,但是不录玉牒不发宗禄。

到了弘治朝,为了进一步限制宗亲的子孙增长,孝宗对宗藩制度进行了改革。对各级宗亲的妾室数量进行了明确限制,超出规定的女子全部视为“滥妾”。从这个时候起,很多宗亲生下来就注定成为不会被请名、录入玉牒的“私生子”。

而且朝廷要针对的不光是他们,甚至可以说朝廷更关注的是他们的后代。换句话说一旦被扣上这个帽子,后代更没可能被赐名并录入玉牒。

亲王妾媵十人,一次选。世子、郡王四人,二十五岁无子具二人,有子即止。三十无子,始具四人。长子至将军,三十无子具二人,三十五无子具三人。中尉三十无子娶一妾,三十五无子具二人。庶人四十以上无子,许娶一妾。注:“一次选”的意思是只能一次性选出,以后亡故或者休逐也不能补缺。《大明会典·邢部律例一》

这些私生子正式名字都没有,爵位和宗禄那就更没指望了。他们也许还能获得泛情的父辈的接济,但是他们的后代,生活只会越来越艰辛。这也是到了嘉靖朝,开始大量出现宗亲生活困难、在市井流浪行乞、甚至于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这类底层宗亲的大量出现,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为太祖原本的设想里他的后世子孙人人都会有饭吃,所以他在《皇明祖训》里立下规矩不允许皇族成员出仕、经商、租种田地、受雇为工等等,以免他们败坏皇族声誉或者为祸一方。但是这些规定却让那些无法“请名”的宗亲难以生存了。

这些宗亲往往会沦为市井无赖,聚集在少数有爵位的低级宗亲身边。他们利用地方府衙不能直接管束皇族的漏洞,抢劫、勒索市井平民;甚至于打着“索俸”的旗号,抢劫地方府衙。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也加深了社会矛盾。

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余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逮问。《皇明祖训》

如果有幸过了代奏、审核这两年,请名算是有保障了,但是还是避免不了被勒索。

明太祖在制度宗藩制度时对于取名用字也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太祖规定从他的孙子辈起,宗亲的名字都是三个字。中间的辈分用字被定死,第三个字则必须是五行偏旁。

注:太祖朱元璋为各藩王系各准备了二十个辈分用字,例如燕王系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不过只用到“由”字,明朝就灭亡了。

按道理“礼部拟名”其实是个很简单的过程,但是礼部的官员们还是把这个步骤给玩出了花。现在说到明朝宗亲们的名字,常开玩笑说,他们老朱家的名字就是一个元素周期表。其实那些已经非常正常、非常好了。

例如晋藩的庆成王朱敏(草字头下泥)、靖安王朱敏没、朱敏溅;周藩的曲江王朱朝(草字头下毁)等等。如果觉得这些不够直白,周藩的安昌王被取名朱恭(木枭),衡藩有个宗亲被取名为朱慈(上人下愁),意为“愁人”。

如果觉得这些还没什么,再来看看周藩汝阳王的名字 -- 朱勤烝。“烝”在古代是个很污的字,意指染指父辈或兄长辈妻妾这种恶劣淫行。除了故意恶心人,完全想不出礼部的饱学之士为什么要选这个字。

这就是礼部官员们玩出的花样,不给好处别说什么皇族威严和高贵,让你的名字恶心你一辈子。

礼部拟好名字后,整个请名也就来到最后一步,也是最没有波折的一个环节 – 皇帝赐名。说是皇帝赐名,实际上皇帝基本不会去看礼部拟好的名册,只是仪式性地予以批复认可而已。皇帝批复后整个“请名”就算完成了,相关宗亲的名字就会被录入玉牒,成为皇族有正式“编制”的一员。

那么这个时候宗亲们是不是就捧上铁饭碗了?只能说获取了可能,因为后续“请封爵位”,也依然是类似的四个步骤。但是各步骤会更难,每步需要拿出来的“孝敬”也会更多。

更多文章

  • 以“夺门之变”来反衬,宋高宗赵构的政治眼光远非一般帝王所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高宗赵构人格分析,宋高宗赵构在哪称帝,宋高宗赵构的真实照片

    夺门之变再一次掌握了最高权力,夺门利益集团首先要做的第事情,当然就是复仇。朱祁镇南宫八年的囚徒生活之耻辱,石亨被于谦多次批评之不忿,徐有贞因主张南迁被众大臣辱骂之心酸,他们心中都有着复仇的烈焰。而复仇的对象,则是以明代宗朱祁钰为首的朝廷君臣,其中的核心成员于谦更是被大家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明代宗在病

  • 朱元璋的铁律:贪污超60两银子立斩,60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反贪为何越反越贪,朱元璋一生批了多少奏折,朱元璋时期六十两银子

    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他这一生相当的传奇,从开局小乞丐最后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这样身份的差距和阶级的跨越让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但朱元璋就是成功了。开局乞丐的出生也让朱元璋对官员贪污腐败这一点视为逆鳞,龙之逆鳞不可触碰,朱元璋更是下了死命令贪污超过60两银子就斩,那这60两银子现在来说是

  • 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为啥称仁宗?他做到朱元璋和朱棣都没做到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为什么选择朱高炽,仁宗朱高炽被移出太庙,仁宗朱高炽驾崩原因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帝王首领。从远古时期的尧舜禹汤,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明君,因为作为一名帝王,他们最重要的事业是使国家强大。用现在的话说,衡量君王好坏的是业绩,而不是人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上就没有人品与业绩“齐飞”的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就是一位优秀的代表。他在

  • 元朝的皇陵找不着,明朝的皇陵不敢动,只有清朝皇陵被洗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皇陵和明清皇陵有何不同,西方皇陵与中国皇陵,元朝皇陵被发掘了几个

    在古代,最高权力的代表就是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同时,古代盛行封建迷信思想,所以一旦有皇帝驾崩,那在任何朝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除了举国同悲之外,还要有隆重的葬礼,奢华的陵墓,数不尽的陪葬品。之所以要如此容重,主要是因为厚葬已经成了封建社会的标配,他们认为人死后在地下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今天

  • 武则天孙女墓:17岁身怀六甲遇难,石椁重达几十吨,堪比帝王级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孙女墓被人挖了,武则天孙子墓,武则天孙女墓出土石碑

    天命女皇:是非功过由后世评说盛唐是中国封建史上最荣耀的时代,那个时代有万年璀璨的盛世诗篇,有海纳百川的大唐文化,有风华绝代的才子大儒,有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更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则天女皇,是整部华夏史上唯一一位名正言顺的女皇帝,她雄韬伟略,知人善用,在位21年,功绩斐然,后世称她统治的时期有贞观遗风。

  • 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之一,明明可以安度晚年,最后为何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死了几个皇子,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玄武门之变功劳最大的是谁

    侯君集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七位。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争斗过程中,李建成就意识到自己在军队中存在感很弱,军队的人几乎都支持李世民。所以李建成就找到了侯君集,希望侯君集在这件事上支持自己。可惜的是,侯君集早就是李世民的忠实拥护者。李建成时不时的拉拢侯君集,让侯君集感觉要有大事发生,

  • 再谈隋炀帝3征高句丽:战略目标正确,策略方式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炀帝为啥要打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奇葩事儿,隋炀帝征高句丽失败的原因

    01隋炀帝功劳很多,完善科举制、兴修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等,有人说是在老子隋文帝的基础上完成的,算不上什么功劳。如果隋炀帝啥也不干,就是在后宫抱女人玩乐,即使他老子打多好的基础,都是徒劳的。其实隋炀帝除了这些功劳,还有一个重要功劳,那就是三征高句丽。不要以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全部失败,劳民伤财,而且直

  • 为何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坚持一百五十年?因有这两个地区保驾护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后有多弱,唐朝为什么会发生安史之乱,唐朝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能续150年

    为何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坚持一百五十年?因有这两个地区保驾护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的王朝,而唐朝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王朝,无论是在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或是艺术等诸多方面,唐朝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实力和成就,这也让其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毫不夸张的说,即便到了今天,唐朝依然

  • 大唐将才薛仁贵,因妻子一句话,从此征战沙场,报效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名将薛仁贵,薛仁贵全集免费观看,薛仁贵娶昭阳公主

    但是家庭的这种贫穷却没有让薛仁贵停止学习的脚步,他还是从小开始就读文习武但是这样的贫穷也不会跟随他一辈子,毕竟古时候有一句话叫做30年河东,30年河西。原本薛仁贵他认为自己的一辈子也可能会像父母一样贫穷下去,毕竟,薛仁贵在那个时候,无权无势。虽然他空有一身蛮力,但是却没有地方施展,这身力气最多也只是

  • 神龙政变后,李显成功压制李旦等人,可惜他还是遭遇了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显为什么让位给李旦,李显登基后如何对待李旦,李显李旦均两次在位

    李显李显这个人呢,很多人以为无能,但其实他不笨,神龙之变后他对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压制很成功,可惜他还是遭遇了大悲剧!他最大的悲剧是什么?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话题。武则天神龙政变之时,武则天已经80岁了,这个政变没有经过多少抵抗也间接说明了她早就有还政于李家的想法。政变之后,李显被拥立为帝。武则天时期,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