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裴炎被武则天利用,打压裴行俭,为何最后还被女皇处斩?

裴炎被武则天利用,打压裴行俭,为何最后还被女皇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24 更新时间:2024/1/16 17:08:35

裴炎裴行俭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两人其实还是本家,都出身于河东裴氏,只是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洗马裴,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可是两人的政见不同,一个支持武则天,一个反对武则天,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

裴行俭起步比较早,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就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他还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在李治执政期间,突厥的复国运动进入了高潮阶段。由于领导者均为原东、西突厥帝国的贵族甚或皇族,颇具号召力,他们不断地组织叛乱,想尽各种办法破坏唐帝国的马场,连年骚扰使得唐朝北方马场累计损失马匹达18万之多。

突厥之乱,成就了一代名将裴行俭的声名,他曾三次出征突厥,均全胜而回,声望与日俱增。后来,裴行俭因计败十姓突厥和吐蕃联军收复安西四镇,被高宗特授以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当时的左卫大将军由太子李显挂名,所以裴行俭实际成为总管京师守卫部队和出征野战部队的军方最高领导人。次年他又受命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合兵30余万,大败突厥主力,擒其酋长,杀其可汗,令唐高宗大为欣慰。开耀元年,裴行俭三征突厥,智勇兼备,降伏突厥伪可汗阿史那伏念,完全平定了突厥余部,累计功劳和声望眼看就有入相的可能。

裴行俭声望愈高,武则天则愈加担心。因为裴行俭手握军权,而且培养的人才众多,并且政见与武则天不同,是武则天的头号政敌,他如拜相将对武则天夺权构成严重障碍。这个时候,武则天想到了一个人,就是裴炎,裴炎因科举入仕,地位不高,是武则天亲自培养的北门学士中的佼佼者。裴炎在武则天的暗示下,上表高宗,历陈此次大捷并非裴行俭的功劳:“阿史那伏念投降实际是由于裴行俭的部将程务挺、张虔勖率兵逼逐,加上漠北的回纥诸部配合南进,他是走投无路才投降的,并非裴行俭真的有那么大本事。”唐高宗因此取消了为裴行俭记大功的念头。

而这次裴行俭俘虏的一大批降将中,包括突厥伪可汗阿史那伏念,裴行俭曾给其许诺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许其不死,现在裴炎摇唇鼓舌地力称这些突厥首领根本不是真心归降,武则天则在一旁添油加醋,于是唐高宗便不顾裴行俭等人的反对,把这54名投降的突厥贵族全部斩首,开了唐廷不杀降将的先例。大唐的言而无信使突厥人大为不满,埋下了之后突厥贵族反唐的祸根。面对这种情况,裴行俭心灰意冷,叹息道:“与部将争功,古今所耻。现在既然归功于自己的部下,我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是背信弃义地杀戮降将,以后恐怕不会有人投降朝廷了。”于是托病不出,这正中武则天下怀。

裴炎对过自己的一番鼓动,让裴行俭主动放弃了军队大权,同时,在这次事件中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两位部将程务挺和张虔勖,也因此背着了曾经的领导和恩师,投靠了裴炎和武则天,后分别执掌左右羽林军,为武则天将来发动宫廷政变废唐中宗李显立下了汗马功劳。

裴炎立了大功,官运亨通,为何最终又被武则天处斩呢?原来裴炎错误观点判断了武则天的意图,裴炎虽然支持武则天掌权,可是他还是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支持武则天称帝,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忠于李唐皇室的,毕竟他是李治亲自指定的顾命大臣。所以当他发现武则天有称帝的迹象的时候,他就极力阻止,他极力反对武则天立武氏七庙,由此而得罪武则天。后来在扬州叛乱期间,又主张还政唐睿宗李旦,因此被诬以谋反,被女皇斩于洛阳都亭。

裴炎和裴行俭都是出身于河东裴氏,奈何政见不同,支持的人不同,相煎何太急啊。当裴炎发现武则天有称帝的企图的时候,可能内心也会有一丝后悔吧,当初不该把裴行俭排挤出去,如果裴行俭在,突厥之乱不会那么厉害,大唐的政权也许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武周取代。

更多文章

  • 他是唐朝最惨的开国功臣,妻妾被仇人霸占,儿子也全部被杀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杜悰妻妾,唐朝最惨的开国功臣,唐朝最暴躁的将军

    比如说李元吉,这个人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在史书上记载,李元吉这个人生性凶残,生活奢侈,还经常打败仗,但是在真正历史上,李元吉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相反,他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只不过他的下场却十分的凄惨,这是怎么回事呢?李元吉虽然败给了尉迟恭,但是他的武功还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他还非常的喜欢打猎,曾经

  • 李世民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为什么只纳了弟妹为妃不纳嫂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是同胞兄弟吗,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的关系,李元吉和李建成有没有后代

    当然不是,李世民虽然杀害了自己的两个亲兄弟,而且还将他们的子孙后代斩草除根,只留下了女孩。许多史书中都有过记载,李世民对自己曾经斩杀了两个兄弟,逼迫着自己的父亲退位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李世民一生鲜有劣迹,这件事可以说是李世民整个人生中的污点,而他在这之后竟然还纳了自己的弟妹为妻。其实李世民这个人,虽

  • 李渊退位前愤怒留下14个字,李世民嗤之以鼻,结果280年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退位后是否见证了贞观之治,李渊怎样让位给李世民的,李渊何时让位的

    不过,虽然李世民是位千年难遇的好皇帝,可民间有句俗语叫“人无完人”,李世民同样有着自身的缺点。作为皇帝来说,李世民的性格可谓是十分完美,他用人不拘一格,甚至连曾经与他为敌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他都愿意重用。比如曾经在玄武门中差点坏了他大事的薛万彻,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于他,反而多次邀请他出山,还把自己

  • 夷陵之战没带赵云,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为什么刘备不带他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和赵云出兵,夷陵之战为什么不带赵云,夷陵之战刘备带哪些将领

    在夷陵之战爆发前,刘备经历了襄樊之战和汉中之战,已经消耗掉了很大一部分的战斗力量,加上关羽和张飞这两位猛将相继被杀,黄忠也已经病逝,马超也已经年老并且病重,久负盛名的蜀汉五虎中,也就只有赵云能给刘备抗些事情了。在此之前赵云也参加了汉中之战和益州之战,也立了不少功,按照常理刘备确实应该带上赵云去参加夷

  • 博望坡之战,三国演义中是诸葛亮成名战其实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博望坡之战完整,诸葛亮博望坡 历史,诸葛亮一计火烧博望坡

    博望坡之战开始之前,曹操帐下大将夏侯惇向曹操报告,得到消息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大举扩充军队力量,有可能是为了北伐而来,夏侯惇建议曹操先下手为强尽快出兵,将刘备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夏侯惇以及于禁等人率军十万前往博望城伺机而动,争取主动攻击的机会。帐下谋士荀彧劝解曹操不要轻敌,毕

  • 黄忠封后将军,关羽、诸葛亮同时反对,他们认为谁最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志---黄忠传》: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听说刘备要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连忙劝说刘备,称黄忠的名望素来不能与关羽、马超等人相提并论,如今封他为后将

  • 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丞相,究竟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统治的高层建筑中,丞相起着一个帝王与群臣的沟通作用。所以不管是皇帝还是群臣都会讨好丞相,但是在朱元璋之后明清都没有丞相这个职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在明初还是有丞相职位的,中国的最后一位丞相叫胡惟庸,可是他却被朱元璋杀了,陪他一起死的,还有他九族的亲人和另外的外3万其他涉案人员,那么这到底是为

  • 26年不上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究竟遭遇了什么,会变得如此“任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万历帝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死因,明朝朱翊钧做了多少年皇帝

    朱翊钧刚继位时十分勤奋,励精图治,大力支持张居正推行新政,在他登基的前十年中很有所作为。可是从万历十四年开始,朱翊钧开始沉湎酒色,身体每况愈下,几乎不再早朝,朝中政事也主要以谕旨的形式交由内阁处理。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朱翊钧的遥控指挥下,明朝居然也打赢了“万历三大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

  • 唐文宗贵为天子为何会被圈禁至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文宗之死,唐文宗活了几岁,唐文宗后人今何在

    唐文宗李昂本身就是被宦官拥立为帝的,当时的朝臣分为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众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成了党派之争的牺牲品。官员调动频繁,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纵在宦官的手中。虽然唐文宗李昂手里不掌握大权,但他还是与大臣一起谋划决心要除掉宦官。于是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

  •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联名章,你见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联名章一般出现在夫妻同署。这枚“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联名章,不仅是当时政局的写照,也反映出蒋张两人正逢政治蜜月。1929年4月,根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修正案》中有关规定,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于南京成立,蒋介石任总司令。8月,为整理缩编全国军队,蒋介石召集“国军编遣实施会议”,决定将全国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