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丞相,究竟冤不冤?

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丞相,究竟冤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91 更新时间:2024/1/29 5:20:58

在封建统治的高层建筑中,丞相起着一个帝与群臣的沟通作用。所以不管是皇帝还是群臣都会讨好丞相,但是在朱元璋之后明清都没有丞相这个职位,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在明初还是有丞相职位的,中国的最后一位丞相叫胡惟庸,可是他却被朱元璋杀了,陪他一起死的,还有他九族的亲人和另外的外3万其他涉案人员,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胡惟庸做了什么让朱元璋如此对他,他到底是冤枉的还是咎由自取?而历史上为什么再没有丞相这个职位呢?

风光无限的胡惟庸

胡惟庸也算是明朝开国的一个功臣。不过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担任重要职务,在杨宪之后他才开始做的丞相。但胡惟庸由此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很大信任。他也因为这样就得意洋洋,开始了独权专揽。

在这个过程中,他用得最多的手段就是压奏折,因为他是丞相,所有的奏折都要经过他的手,然后才传递给朱元璋,所以他就有权利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实际上是对他有所伤害的奏折压下。

然后把他认为对他没有伤害,当然也还有问题的奏折呈现给朱元璋,正是因为这个权利,所以他相当于把控了群臣的话语权,相当于,朱元璋只能听见他一个人说话。在这种情况下,他不管做什么贪污犯法的事情,朱元璋都不可能知道。

在这种权力的熏陶之下,胡惟庸慢慢的开始自我膨胀了,甚至到了无人无视他人的生命权的地步,最大的体现就是有一次他的儿子因为马车跑得过快摔死了,他居然毫不犹豫的杀死了马夫来为他的儿子殉葬。

在明朝杀死一个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就是犯了死刑,也要经过皇帝再三审查的情况下,这个人才会被判死刑,你一个丞相凭什么无缘无故的杀人,所以这件事情惊动了朱元璋。

他开始对胡惟庸进行了审查,大臣们也由此开始开始进行了弹劾,胡惟庸就此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当然以朱元璋的脾气,不可能不信任你,就不用你了,相反他还是让胡惟庸担任着丞相,但是却在后来找了一个理由就开始审查他。

让群臣胆战心惊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不发动则已,一发动就是大案,不仅牵扯面广,而且而且时间很久。朱元璋不仅把胡惟庸处决了,还把胡惟庸的九族亲人全部处决,灭九族这在明朝应该算是一个大臣犯罪的极限了。

但朱元璋并没有住手,他利用锦衣卫逼供等手段前前后后又让3万人卷进了这这一场案子,让他们死于非命。在那个时候,明朝的大臣可以说每天都是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日子当中。

清晨去上朝的时候,感觉就好像和亲人临终诀别,傍晚回家的时候就好像又捡了一条性命,之所以让大家觉得压力如此之大,就是因为朱元璋在胡惟庸的案件之上已经不讲道理了,很多熬不过酷刑的大臣都会随时随地把同僚供出来,以求速死。

最开始可能还是有仇或者不爽的人,后来可能就是没有关系的人了。这就让很多无辜的人,莫名其妙的就成了胡惟庸的陪葬品。这让无辜之人感觉到自己随时都可能被牵连进来了,今天不死,纯属老天保佑。

可见在胡惟庸案件当中,到底有多少人被无辜杀害?就是在这种高压之下。朱元璋开始宣布废除丞相这个职务,从此以后永不再胜。

朱元璋只是想杀胡惟庸吗

我们从这件事情的结果来看,朱元璋杀胡惟庸绝对不是很单纯的。朱元璋时代对官吏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之所以让胡惟庸做的一人独大,压制朝廷的地步,一定跟朱元璋的有意纵容有关,而朱元璋为何要纵容胡惟庸呢?

无非就是若要他毁灭,先使他疯狂,而权力是最容易让人疯狂的毒药。朱元璋是有意让胡惟庸犯错,然后再杀害他,并且借杀害他这个事情再来废除丞相制。也许人们会说,朱元璋如此一个杀伐果决的帝王,怎么会有会如此多的心思去废除这个丞相的职位?

要知道他是皇上,一个官吏设与不设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明朝的官吏管理系统是承接元朝的,而元朝也是承接宋朝的,可以说,在官吏制度上,中国很早就确定了。

在这些制度体系中,丞相是一个必须存在的职位,要无缘无故的废除,他肯定是不现实的,肯定会招致大家的非议,就是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导演了这一出胡惟庸案。

借胡惟庸的案子形成高压形态,让群臣人人自慰,最后宣布废除丞相制。如他所愿,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大臣站出来反对,因为谁都知道,胡惟庸案碰不得!

结语

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的费尽心思来废除丞相,这其实是因为他想加强皇权有关,他一直都觉得皇权受到了丞相这个职位的极大阻碍,所以他为了加强皇权集中制,决心要废除丞相这个职位,而胡惟庸只是他计划中的一个棋子而已。

从此以后,不仅明朝没有设置丞相,连也没有设置了,自朱元璋之后,中国的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可以说朱元璋的做法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体制,就民主而言,这是一个倒退,不过,就人性而言,又好像非常正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6年不上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究竟遭遇了什么,会变得如此“任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万历帝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死因,明朝朱翊钧做了多少年皇帝

    朱翊钧刚继位时十分勤奋,励精图治,大力支持张居正推行新政,在他登基的前十年中很有所作为。可是从万历十四年开始,朱翊钧开始沉湎酒色,身体每况愈下,几乎不再早朝,朝中政事也主要以谕旨的形式交由内阁处理。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朱翊钧的遥控指挥下,明朝居然也打赢了“万历三大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

  • 唐文宗贵为天子为何会被圈禁至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文宗之死,唐文宗活了几岁,唐文宗后人今何在

    唐文宗李昂本身就是被宦官拥立为帝的,当时的朝臣分为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众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成了党派之争的牺牲品。官员调动频繁,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纵在宦官的手中。虽然唐文宗李昂手里不掌握大权,但他还是与大臣一起谋划决心要除掉宦官。于是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

  •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联名章,你见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联名章一般出现在夫妻同署。这枚“蒋介石”与“张学良”的联名章,不仅是当时政局的写照,也反映出蒋张两人正逢政治蜜月。1929年4月,根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修正案》中有关规定,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于南京成立,蒋介石任总司令。8月,为整理缩编全国军队,蒋介石召集“国军编遣实施会议”,决定将全国陆

  • 13岁少女被乾隆疯狂宠幸,居妃位47年,生下清朝为人熟知的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最宠幸妃子,乾隆后宫唯一死于难产的妃子,乾隆65岁生下的最小公主

    那么,她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人生。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剧照 乾隆与珂里叶特氏简介 清高宗弘历,年号“乾隆”,寓意为“天道昌隆”,他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同时也是清军入关以后的第四位皇帝。提及乾隆的后宫,人们第一印象会想到富察皇后,再或者是容妃、纯妃等宠妃,很少有人会想到愉贵妃,但是正是这

  • 纳皇后的悲情史:16岁嫁给乾隆,三年生三胎,乾隆:将她扔出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废皇后野史记载,历史上乾隆的乌拉那拉氏皇后,乾隆时期的纳大人是谁

    但是在乾隆帝时期,有这样一位皇后,她出身平常,后因深受宠爱而当了清高宗的第二任皇后,但是却也成为了整个大清历史上最为悲情的一位皇后,她就是那拉氏。那么,她的悲情史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便来走进她的人生。皇后那拉氏剧照 那拉氏深受乾隆宠爱 那拉氏,别名娴妃、那拉皇后,世人也称其为纳皇后,满族人,生于

  • 吴可读:当满朝文武都失声时,只有这个兰州人敢于挑战慈禧的淫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可读死谏慈禧,吴可读和慈禧什么关系,哪个公主敢当面批评慈禧

    吴可读:小臣争大计,一死博千秋 中国士大夫身上的那传统的家国情怀,有时真是让人感叹,他们长期浸润于儒家学说之中,受孔孟之道影响,以“武死战文死谏”乃报国忠君者的至高境界;当君臣关系恶化到有话不能好好说、有事不能细细谈的地步时,便会有人豁了出去,以命相搏,以期唤醒天听。自明末后,满人入关,这文人的气节

  • 康熙做过一次秘密“人体试验”,30个宫女死了4个,却称试验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何时开始人体实验,康熙为什么关押30个宫女后死了8个,康熙用30名妃子做天花疫苗实验

    说到天花,在古代的时候那可是闻之色变,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对于这种病症都是靠运气生存。再加上清王朝属于外来种族,对于这种病毒更是束手无策,从顺治,董鄂妃等人开始,一直到康熙等人都是出过天花的,尤其是康熙,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得过了天花,并且活了下来,不会在之后因为

  • 唐朝第一清官,因为太过清贫,皇帝都劝他多少贪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清官一览表,历史上的唐朝第一清官,唐朝第一清官有多少人

    隋朝科举制以来,文人们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榜上有名,能够顺利步入仕途,然而有的人步入仕途后成为了大贪官,有的人却不忘回馈百姓,可以说清官贪官完全就是一念之间,两千多年封建,不管是制度如何改成,历朝历代贪官一直都在,要说什么时候惩治贪官最为严厉,当属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由于草根出身,知道穷苦百

  • 康熙这个仁君,为何非杀索额图不可,又说他是“本朝的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和索额图是什么关系,康熙与索额图关系,康熙为什么说索额图是罪人

    他高兴的是,正宫皇后赫舍里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嫡长子胤礽,他悲的是,21岁的赫舍里氏生完儿子后就香消玉殒了。公元1665年,孝庄太后为了笼络老臣索尼,就打破了清廷以蒙古族女人入主后宫的惯例,而为小康熙选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后来康熙之所以能扳倒鳌拜,索尼一派的势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时实际实施这项计划的

  •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真像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那样落后不堪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商鞅简介,商鞅哪年去的秦国,大秦帝国商鞅变法解析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双尾猫字数:4260,阅读时间:约10分钟 编者按:《大秦帝国》小说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可以说是一代人心目中经典的记忆之一,从文学角度和影视角度来说,《大秦帝国》系列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从历史角度来就需要商榷了。本文主要讨论变法前的秦国,看看变法前的秦国到底是不是像小说里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