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感叹生不逢时。
有人感叹壮志未酬。
有人痛惜爱情遗憾。
生不逢时的人,总说换个时代可好!
壮志未酬的人,总说当年如何如何!
痛惜爱情的人,总说我命身不由己!
多有遗憾空悲切,怅然古今悲伤时。
可是在我看来,这西楚项羽的一生,却是以上三重悲剧的叠加,叠加过后,成了被无数人念叨的悲情英雄。
生不逢时的他,遇见了一生之敌刘邦,壮志未酬的他,临死还在念叨天亡我非战之罪。痛惜爱情的他,霸王别姬念念不舍。
这故事多了,难免让项羽成了学生们心中头疼的存在,因为典故太多,成语太多,不少还都是必考项。
比如,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
率军对峙秦军主力的项羽,一看敌人势大,在一番鼓舞士气之后,就率众渡河了。
渡河之后,为了诠释拼死一战的决心。
他先是吩咐手下人,将渡河的船只全部给沉了。
这等于直接断了所有人退路。
随后又吩咐手下人说:给我,将造饭的锅也给毁了!
这啥意思?不胜利不吃饭呗,打不赢就去死,还吃啥吃?
安排好一切之后,他就一马当先,带着只有三天干粮的所有认,出动跟秦军开始了死磕。
不胜利就是死,这就是项羽的信念。
一看老板这么腹黑,将士们胆寒啊!
在看老板一马当先,将士们钦佩啊!
胆寒且钦佩之后,看着后路断绝,口粮寥寥无几。
得,不拼命是不行了。
于是,腹黑的统帅项羽,就这么用自己的勇战做派,胡闹风格,霸气侧漏的带着所有手下人,一个个成了以一当十的牛人。
秦军面对这样的楚军,当然不可能赢。
因为一人拼命,十人难抵,十人拼命,百人臣服,这万人拼命了,可抵百万兵。
战神项羽,就这么完成了奇迹,在巨鹿之战中收获全胜。
从这个角度看,项羽是一个性格偏激且奋勇的人。
这样的人,固执,孤傲,也自信,自信到自负,自负到目空一切。
这一切,让他在进入关中之后的鸿门宴上,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隐患。
鸿门宴前后,无数人都劝项羽,直接杀掉刘邦以绝后患。
可项羽咋做的?
答案是,他轻易的放过了刘邦,不仅放过了,面对亚父的苦心安排,他是不屑一顾,觉得多此一举,面对樊哙的不请自来,还是壮之大笑,送了一整个生猪腿,吃的樊哙满嘴流油,这樊哙插浑打趣,就让项羽忘记了有刘邦这一茬,让刘邦给尿遁了。
恩,刘邦尿遁了,在樊哙吃猪腿的时候,在项羽看热闹的时候。
这一切的一起,足见他的固执,孤傲和自信。
同样的,他进入咸阳之后的做派,也诠释了他的偏激。
击破咸阳城之后的项羽。
看着这祖先之敌秦人的都城,想起自己家族辉煌的历史,还有曾经跟秦人的恩怨情仇。
在坑杀了四十万秦军之后,依旧不满足,转而又杀掉了秦始皇的后人,然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宫。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不读书的刘邦和项羽,就这么让秦始皇的一生伟业灰飞烟灭,也让秦国奋六世余烈打下的江山成了过去时。
在完成这一切之后,项羽弄起了分封!
天才你一块,我一块,恢复分封就是大好世界。
随后,十八路诸侯纷纷出现,无数诸侯王成了时代主角,至于霸王项羽。
在一雪前耻之后,面对劝说他留在关中的说客,说了一句名言:
富贵不归乡,犹锦衣夜行,谁人知之?
这话让说客生气了。
一句沐猴而冠,道尽了项羽的心思和格局,也让项羽大动肝火,直接将那人给煮了,弄了满满一大锅。
煮完进谏者之后,项羽回了楚国,舒坦的当起了西楚霸王!
这典故,说明项羽的另一个特点,爱面子,好虚荣,高调。
人人都说他是霸王,给他戴高帽子,他就开心,至于说坏话的,说谏言的,你要注意了,一个弄不好就要成一盘才,恩,是真菜。
这一切让他在后续节节败退!
虽然有彭城之战中的绝地反击,3万击退50万。
可那不过回光返照而已。
步步落入刘邦和韩信算计的项羽,终于在诸侯联合之后,迎来了人生的“四面楚歌”。
鸿沟之后,刘邦背信弃义的进攻,还有联合诸侯的做派,让项羽深陷伏击之中。
韩信成了齐王,安下心来的他,不再是刘邦的定时炸弹
兵仙出手,见血封喉,一番布置之后,就让项羽困守垓下,弹尽粮绝,眼见就要完球。
被困垓下,粮饷已绝,士气低落,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失败降临。
这让高傲的项羽夜不能寐,睡不着的他,在篝火边思考人生,看着身边的将士,从意气风发被颓废懈怠,孤傲的项羽,居然也有了深深的无力感。
就在这无力感蔓延到时候,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楚歌,拨动了项羽最后的心弦。
这是啥?楚歌?
看着听楚歌泪流满面的将士们,项羽知道,一切完了。
失去了斗志的士兵们,纷纷偃旗息鼓,等待命运的判决。
不甘心失败的项羽毫无办法,找到虞姬寻求女子的安慰、。
抚摸着虞姬的秀发,看着她的脸庞,心灰意冷的霸王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迎着这微笑,虞姬也笑了,笑过之后两人深情相拥。
如果一直这样,该多好?
但是,离人常有,相伴短暂。
虞姬轻轻推开项羽,说了一句:你生,我生,你死,我断不独活!
这话项羽如何不懂,她的爱如此深沉,如此让人难忘。
看着心爱的女儿,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不忍看项羽英雄落幕的虞姬,转过脸去,将清泪擦去,不愿看情郎最后一眼。
望着爱人的背影,项羽深吸一口气,跨上战马,重拾豪迈说:众将士听令,想我领兵作战八年有余,征战七八十次,从未有如此绝境。今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汝等不如随我杀个痛快,宁战死,不苟活,杀啊!
这是项羽人生最后一次鼓舞士气,他的听众,也从曾经的十多万人变成了仅剩800人。
但是效果依旧!
这800人跟随项羽,出生入死,一路势如破竹,犁庭扫穴,犹如鬼见愁!
可是在悍勇的将士,依旧是血肉之躯,杀之不尽的刘邦军,让项羽左支右绌。
曾今力拔山兮的霸主精锐,依旧倒在了车轮战下!
为了保留最后的颜面,他放弃渡江,选择了在乌江边自杀。
面对乌江亭长劝: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羽最后诠释了何为孤傲: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说完这人生最后对话,项羽将自己的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独自面对自己的命运去了。
然后,就是人生余晖。
以及余晖下最后的奋战,还有奋战之后,哪逍遥的一抹!
一抹过后,霸主陨落。
霸主陨落,惨遭分尸。
项羽的悲壮,在乌江边被放大到了极致。
以至于千年来无数诗人都为此扼腕叹息。
杜牧诗句就曾言: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文人们说,项羽只要懂得蛰伏和隐忍,真要去了乌江,必定能成就另一番霸业,跟刘邦继续对峙。
可是真如此吗?
其实项羽不傻,他深知江东的实力,这实力也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记载!
那个时候的江东,地广人稀,经济发展远远赶不上刘邦的领土。
刘邦拥有巴蜀关中和中原富庶之地,自己仅仅依靠江东,就要对抗,这可能吗?
再多的江东才俊,也抵不过这硬实力的差距!
项羽之死。
逃跑不是他的作风是其一。
后路不足以制衡刘邦是其二。
失去爱情没了精气神是其三。
性格,命运,爱情。
让项羽选择了自杀。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不争了,送你一个天下。
我的大哥,刘邦。(结义过)
关于这点,刘邦也是在临死前才寻思清楚的!
临死前的刘邦,在人生最后一次征战沙场之后,返回长安路上,路过了信陵君坟墓,派人专门去祭拜,用这祭拜之举,告慰了自己曾经的偶像!
同样的,也在那一刻刘邦明白了项羽的无奈。
人命有尽时,要信命。
曾经的信陵君那么厉害,还不是受到魏王掣肘,郁郁而终。
曾经的楚霸王那么厉害,还不是受到刘邦附近,自刎而死。
他们都时代都结束了,自己的时代,不也在自己死后结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