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要是清朝皇室是汉人,中国会不会和日、俄那样,走上近代化之路?

要是清朝皇室是汉人,中国会不会和日、俄那样,走上近代化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50 更新时间:2024/2/20 8:53:40

并且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曾经几次进行改革运动,比如洋务运动,比如戊戌变法,比如清末新政等等,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但是中国周围的两个国家却依靠变法改革走上了近代化,实现了强国之梦。

它们就是沙俄日本。

有趣的是他们之所以改革成功,是因为统治阶级是属于同民族。而与清朝相对应的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曾经也和清朝一样,进行了很多次改革,最后却只能四分五裂成N个国家。

更有趣的是奥斯曼帝国之所以改革失败和它的统治者是非同族有着莫大关系,这个和清朝的情形是极其类似的。

那问题来了。

第一,中国人都是愚昧无知、故步自封的吗?第二,晚清时期,中国的落后真的是中国几千年化固化僵化引起的?第三,如果清朝皇室是汉人,中国可能近代化改革成功吗?很多人看到晚清时期,中国有些人是极其顽固的存在,就认为这都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固化留下来的“锅”,认为就算不是清朝,其他朝代依然会变成晚清朝廷那样。

清朝因为是异族入主中国,为了掩饰自己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自卑性,早期采取“剃发易服”屠杀政策,中期采取“文字狱”高压政策,晚期因为统治力衰竭,面对西方列强和新事物,只能更加极端和顽固的固守中国一些已经僵化的文化传统,比如理学,比如礼教。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任微小的改动都被他们视为异端,必须全面清除。

而且近代化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民族国家意识觉醒,这个直接踩到清朝的命脉上。

反倒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创造者——汉人深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对于任何有用的新鲜事物哪怕是违背中国传统文化的,也是很乐意接受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晚清时期,汉人士绅官僚相对于满洲贵族来说,更喜欢和西方人接触,也更能接受西方思想,也愿意吸取西方的长处,进行近代化改革,填补中国的不足。

这充分说明中国人并不是故步自封的。

反倒是绝大多数满洲贵族死守中国文化传统,喊出了“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艺”的口号,使得中国近代化之路更加艰难。

而且中国古代也有几次大规模融合其他文明的时期,比如印度的佛教,现在是中国的第一大宗教;

比如XX兰教。XX兰教在中国西北边陲省份扎下了深根,在那里,它被很多西北人所信仰着。

比如17世纪中叶进入中国的耶稣教。此时西方传教士和西方文化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认识外部世界的自然科学进展的兴趣。比如天文学和历法,朝廷觉得好用,那也就直接拿过来用,而不是恪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历法,只要能有益于中国人的生活,都能拿过来用。

这说明,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并没有真正的固化僵化,而是具有很大的弹性。

西方刚入侵的时候,中国落后,晚清朝廷不需要负多大的责任,因为第一次出现的外敌,中国短暂的落后很正;但是七十多年过去了,晚清朝廷依然那样,那它就要对中国的落后,民众的愚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清朝皇室是汉人,中国可能近代化改革成功吗?

这个很难说,因为历史没有如果。

但是我们依然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很多人认为没有任何人能拯救晚清时期的中国,因为他们认为千百年来,封建制度的糟粕都堆积到清朝这个最后的封建朝。然后西方列强来了,出“事了”,就指望从上至下或从很多人下至上几十年的变革就能彻底改变,这是痴人说梦。

但是事实呢?

沙俄和日本是不是千百年来的封建制度的糟粕堆积在一起?为什么人家能成功?

这是国外的例子。

也有国内的例子。

1911年清朝灭亡,1949年新中国建立,1978年改革开放,2008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强国,直到现在。

每三十年就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现在全球第二强国,那些所谓的封建文化糟粕怎么大部分都被清除了?

看看清朝,1840年~1870年,1870年~1900年,也是三十年,清朝干了啥?

这说明清朝皇室如果是汉人,近代化改革成功的风险也很大,只不过相对于蛮族入主的清朝皇室来说风险要小得多,因为中国不缺乏像彼得大帝或明治天皇这样卓越的政治家,比如,只不过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而已。

更多文章

  • 康熙用了什么心思将皇位传给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继承皇位,雍正为啥把康熙的皇位给雍正了,康熙为什么传皇位给雍正

    在康熙去世的时候,明明他都还没有正式公布继承人的名字,为何雍正会明白康熙打算将皇位传给自己呢?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康熙是否已经为雍正登基做过什么铺垫?九子夺嫡到最后胜负已经很明显事实上九子夺嫡,也就是在开始阶段比较激烈,到了后期结果早已经比较明显,胜负也很清楚了,为何这么说呢?且让我详细分析一番。参

  • 康熙到了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遮住墓碑上一字,康熙即刻就跪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为孔子题字,康熙皇帝跪拜孔子,康熙皇帝对孔子的评价

    几乎臣民都要跪拜天子,很少有皇帝要出来拜什么人,但孔子是何等人也?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算得上是天下读书人的祖宗,所以孔子在老百姓心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分量。不少要考状元的才子都要去孔子庙去拜拜孔子,希望自己的考试顺利。康熙帝可谓是年轻有为的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年少时就

  • 满清四大家族是哪四大?佟氏家族先支持老八后支持雍正,值得细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佟家怎么衰落的,清朝四大家族排名,满族佟佳氏的历史

    比如清朝时期的四大家族,就是一个很独特的历史发展结果,其中的佟氏家族,曾经被称之为“佟半朝”,足以见得在清朝时期影响多大,可是他们家族有一个很值得细品的事情,那就是在九子夺嫡之中,他们一开始是支持老八的,可是后来却变成支持老四雍正了,其中原因为何?我们细细道来。如果说到清朝大家族,那肯定毫无疑问皇室

  • 清朝格格蓝齐儿原型是谁?康熙真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死仇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女儿蓝齐儿原型,蓝齐儿是康熙的儿子吗,蓝齐儿历史原型

    这是因为康熙帝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生物,是一位纯粹、地地道道的政客。对于一个纯粹的政客来说,为了政治,一切东西都可以牺牲。当然,除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除外。对于康熙帝来说,什么是核心利益?那就是皇权。牺牲一位亲生的格格换来自己的皇权的极大巩固,对于康熙帝来说,这个买卖一点不亏。“自古无情是帝王”这才是封建

  • 为什么感觉清朝历代帝王不怎么去解决八旗兵堕落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八旗士兵都去哪了,清朝的八旗兵有多强,清朝八旗图高清版大图

    唐朝皇帝难道看不到藩镇林立的危害?怎么中后期不去削藩?宋朝皇帝难道看不到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怎么北宋、南宋灭亡了都没解决这个问题?明朝皇帝难道看不出自己军队支柱制度——卫所制腐化堕落?为什么到了农民起义遍地都没解决,最后被农民军推翻,被清朝取代?然后就是标题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清朝历代帝王不

  • 太平天国最强名将,曾国藩自叹不如,行刑后胃部全是青草树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曾国藩评价太平天国,警世家书曾国藩,真实的曾国藩和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由这一批的由农民起义军创造的农民政权,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产生的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850年末至1851年初,太平天国建立。但是终究是抵抗不了满清王朝,于1872年在贵州彻底灭亡。但是在这场农民起义的运动中,依旧出现了不少的英雄豪杰,比如说电帅翼王石达开,或者是能攻善守的堵王黄文金。可是当

  • 号称“最热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是有多热?看他下的圣旨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避暑的方法,乾隆三十六年圣旨,乾隆时期发生的大事

    明朝末年,天地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小冰河期,导致大范围内气温骤降,这样一个气候改变,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我们知道明朝的北方就是各个游牧民族,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游牧民族能够在北方放牧生活,而南方的农耕民族的粮食有非常丰富,北方游牧民族是不会冒着生命危险跨过长城来

  •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清朝是不是入侵者?如何看待古今观念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岳飞不被称为民族英雄,岳飞是名垂青史的吗,岳飞生活的历史时代

    这些意见,才是评判该项制度利弊得失的真凭据与真意见。此种意见,钱穆教授称之为“历史意见”。所谓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项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相对来说,更加真实和客观。等到那个时代过去了,隔得越来越久了,这项制度最后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再也不存在了,而后世的人单单凭着后人自

  • 李世民的黑历史:偷看李渊日记,逼迫史官修改史书,只为美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逼李渊退位全过程,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世英名被抹黑,李世民为啥反李渊

    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隐形规定,主要也是为了保证史料的真实性。毕竟,起居注里记录了皇帝一生所有的事迹,不管好的坏的都写在里面。如果皇帝要是偷看了的话,肯定会忍不住想把里面的内容修改。这样一来,就破坏了起居注的真实性。唐太宗李世民偷看起居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之所以想要偷看李渊的

  • 唐玄宗为何要把年号改为天宝?改了三次都不满意,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什么唐玄宗有开元天宝两个年号,唐玄宗后期年号是天宝还是天顺,唐玄宗天宝4年

    其一,是想躲避一下晦气,在开元二十九年年末的时候,唐玄宗接连失去两个同辈兄弟 (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三,堂兄司空王李守礼去世。同月二十四日,大哥太尉宁王李宪去世)。这两个人一死,李唐宗室就只剩唐玄宗一个人了,那时的唐玄宗也已年迈六十了,弟弟和哥哥都死了,不知什么时候就轮到他了,心里自然就感觉不太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