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面对三个劲敌,麾下缺少两个将帅,这才是诸葛亮伐魏失利的原因?

面对三个劲敌,麾下缺少两个将帅,这才是诸葛亮伐魏失利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4/1/21 8:28:05

按照陈寿的说法,诸葛亮的人品和才能,是可以跟管仲萧何相提并论的,连年北伐又都无功而返,主要责任不在诸葛亮没能力,而是他生不逢时,遇到的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面对三个劲敌,麾下缺少两个将帅,这才是诸葛亮伐魏失利的原因。

在陈寿看来,诸葛亮北伐,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对手有英主、能臣、良将,诸葛亮单打独斗,不输才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读者诸君都知道,“蜀小国也,名将唯羽”。关羽败亡之后,张飞黄忠马超先后辞世,刘备麾下的四方将军,都死在了刘备前面——最后一个辞世的是骠骑将军马超,病故于章武二年,黄忠比张飞辞世更早(建安二十五年),既没有熬到刘备称帝,更没有参加伐吴之战。

等到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的时候,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也就剩下一个魏延魏文长了,但是魏延好像并不太听诸葛亮的话,整天跟相府秘书长杨仪掐架,诸葛亮左右为难:“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姜维表现并不出众,魏延骜不驯,赵云老迈年高,以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连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马幼常,也被委以重任——诸葛亮之所以把刘备的叮嘱当作耳旁风,实际也是无奈之举:魏延根本就不屑在街亭采取守势,给他一万兵马,他就敢走子午谷去打长安。

所以陈寿很惋惜地说:“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陈寿所说的诸葛亮麾下的城父、韩信,指的就是能够代替诸葛亮出征的将帅之才。韩信大家都知道,而城父在演义小说中出场次数不多,所以很多人不太了解。

城父,也叫成父、王子成父,是周桓王次子,也是齐国大司马。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天下,靠的就是左膀右臂管仲与城父。管仲治理朝政,城父主抓军事,连管仲自己也承认军事才能不如城父并愿意与之分享权力:“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

城父原本是周桓王之子,应该姓姬,他投奔齐国之后,被称为王子城父,其子被称为王孙城父,其后裔以王为姓,也就是后来出了九十二位宰相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

诸葛亮麾下缺少城父、韩信那样的帅才,而他的三个对手却极其强大和强悍:英主曹叡、能臣司马懿、良将张郃

曹叡的英明,不在曹操之下,曹丕之所以能顺利接班,也是曹操特别看好曹叡:“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

曹叡如果不英年早逝,司马懿根本就不敢动三马食槽的念头。在曹叡领导下,曹真、司马懿和张郃都受到了重用。

司马懿是诸葛亮一生都没能战胜的对手,这一点读者诸君都知道,这一点无需赘述,就是那个张郃张儁乂,也不是诸葛亮一己之力能对付得了的。

在三国正史中,当然没有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因为司马懿当时正在荆州操练水军准备打孙权,诸葛亮带着魏延赵云马谡第一次伐魏,是被张郃一个人打回去的:“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曹叡让他享受三公待遇),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张郃被曹操称为韩信,诸葛亮对张郃也很打怵:“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曹魏有英主、能臣、良将,而诸葛亮这边就是老哥一个单打独斗,事必躬亲,打二十板子的事情都要诸葛亮亲自过问,就是铁打的汉子,也要被累垮。

诸葛亮有后主刘禅那样的庸主,遇到的又是曹叡司马懿张郃那样的对手,手下却没有城父韩信那样的将帅,不但是诸葛亮的悲哀,也是整个蜀汉政权的悲哀,但这种被动局面是谁造成的呢?

这个问题太大了,笔者无法回答,只好留给睿智的读者诸君。

咱们可以设想的,是如果关羽张飞仍然在世,这两位三国公认的“万人敌”能否担当起城父和韩信的重任?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也不大:“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

关羽张飞可以当万人将,跟五子良将并驱争先。但是这二位跟统兵多多益善的韩信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蜀汉政权为什么人才匮乏,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讨论,本文最后是要请问读者诸君:在蜀汉后起之秀中,哪一位有可能成为城父和韩信?笔者认为,魏延不行,马谡不行,姜维姜伯约,可能也不行,如果陆逊生在蜀汉,倒是有一点可能……

更多文章

  • 为保命而抛弃妻子、儿女,刘邦、刘备都干过,但为什么没人骂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与刘备有什么关系,刘邦和刘备的历史,刘邦和刘备的人物关系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刘胜,则是汉高祖刘邦的太孙,汉景帝刘启之子。按此关系看来,刘备是刘邦的后人。刘备身为汉室宗亲,极具祖先刘邦之风。二人都有一大“喜好”——抛妻弃子。“不管妻儿”的刘氏二人彭城之战中,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被项羽大败,刘邦的父亲和妻子等一干亲属都被项羽

  • 鸿沟议和后,刘邦是怎样集结六十万兵马,在垓下之战打败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项羽垓下决战,刘邦50万大军被打败后怎么崛起的,刘邦和项羽的势力分布

    龙且兵败后,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对峙将近了一年,才有鸿沟议和。鸿沟议和后,项羽撤退的时候最少有二十万兵力,在经过阳夏之战、固陵之战、陈下之战兵败后,到垓下之战时,项羽的兵力才只剩十万。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对峙一年,刘邦让彭越、刘贾、靳歙、灌婴切了项羽的补给线。看图,项羽和刘邦广武对峙,后方都被刘邦的小弟抄了

  • 刘备在白门楼为什么会劝曹操杀了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为什么要暗示曹操杀吕布,刘备在白门楼劝曹操杀吕布,吕布死在白门楼完整版

    曹操亲征吕布,将徐州的州治下邳城围困了三个月,吕布不得已投降。吕布被绑到曹操跟前,请求曹操放了他,曹操“有疑色”,吕布又反过来求刘备给他说情。谁知刘备不但没有给吕布讲情,反而说出了吕布背叛丁原、董卓旧事,暗示这个人留不得,导致曹操立刻将吕布杀死。有人说曹操杀吕布,决定权在他自己,刘备说啥都没有用,只

  • 西汉、隋朝和唐朝,都城都在长安,3个长安是同一个地方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的长安是现在的哪里,唐和西汉的长安是一个地方吗,唐朝为什么有长安和洛阳两个都城

    1100年前王朝的更迭,已将中古时期中国最伟大的都城给摧毁。但是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长卷,大唐长安城跃然而出。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设计极为细致,市井生活井然有序的大都市。一条南北中轴线纵贯全城,东西均衡对称。这座城市是我国中央集权的标志,也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城市的典型。 理想的地形造就出辉煌的都市,这一切都

  • 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至死没有篡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视频,曹操为什么要统一北方

    应该说,曹操最初起兵的时候,或许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但随着现实的转变,开始有了建立新政权的想法。应该说曹操不是不想称帝,而是遇到了一系列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还有政权内部的问题。我大概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曹操个人的因素219年,曹操与孙权联合,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

  • 关羽的三个短板,恰好是张飞的长处:张飞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张飞和关羽谁更有智谋,关羽和张飞最开始是做什么的,历史关羽张飞谁更强

    在出征襄樊之前,关羽已经预料到孙权可能背后捅刀子,并且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关羽的小心谨慎,并不能阻止吕子明白衣渡江:曹魏孙吴两面夹攻,即使是刘备和诸葛亮都在荆州,也只能收缩防线甚至弃荆州而

  • 视频丨为何说项羽不过江东,是最明智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为什么至死不肯过江东,项羽过江东的真正原因,项羽不肯过江东明智吗

    但如果他真的放下身段过江,结局就会不一样吗?楚汉战争末期,项羽在垓下遭遇十面埋伏,他带领800多人浴血奋战杀出重围。在汉军的一路追杀下,到达东城时只剩下28骑兵,身后却是几千汉军,按理说这个时候项羽已经走投无路,但他却没有选择自尽,反而带领手下冲入敌阵,斩杀百余人又将汉军逼退。铜墙铁壁的包围项羽都毅

  • 刘邦称帝后,救命恩人前来求官,为何被无情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历史上遇上高人却没留下姓名,刘邦做了皇帝为什么要杀丰县人,刘邦救命的恩人

    刘邦,自小家境贫寒,即便这样,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众人的相助,很快就走到了亭长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的势力不断的扩大,期间也遇到了竞争对手,那就是项羽,相比刘邦,项羽在战争的表现非常的惊人,简直就是文韬武略,但是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战争非常的残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变化,有一处,项羽派季布和丁公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啥到死都不敢进攻蜀汉?是为了救自己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大哭,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攻蜀国,司马懿死蜀汉有希望吗

    司马懿可以算是诸葛亮一生的死敌,但是两人也是知己,对对方了解的很透彻,诸葛亮当初上演空城计时看似镇定,其实不过是假装出来的而已,城中都是残兵弱将,还有老弱妇孺,如果司马懿想杀自己,就算疑心病重也会派人来试探,绝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那么司马懿为何果断撤军了?还不是他读懂了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每走一步

  • 张郃位列“五子良将”,为何会蠢到孤军追击诸葛亮,最终走入绝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死了中计了,诸葛亮该不该杀张郃,诸葛亮错杀张郃诸葛亮怎么想的

    张郃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良将,早年在袁绍麾下就是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后来投靠了曹操,也位列曹魏政权的“五子良将”。但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良将,竟然在追击撤退蜀军的时候孤军深入,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乱箭射死,成为“五子良将”中唯一死于战场的一位,不得不令人惋惜。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