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字元直,常年和诸葛亮、司马徽等名士交往,他们经常聚集在山林深处一起谈古论今、畅聊天下大事,是一个胸怀天下的隐士。也是因为他那胸怀天下的秉性,最后还是选择了辞别隐居山林的日子,选择了出仕这一条道路。于是就这样化名为徐福的他来到了刘备帐下,成为了刘备当时的军师,也是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刘备接受徐庶来自于一次机缘巧合。在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曾经听水镜先生提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刘备把过来归顺的单福当作了那两个人之中的一个,初次相见就以好礼相待,把单福留在了自己的帐下为自己出谋划策。单福之所以归顺刘备,也是听说了刘皇叔以仁义施天下的事迹,认为自己找到了知己才刻意来投,没想到初次见面刘备就如此看重他的才能,于是就更加愿意留了下来。虽然徐庶并不是诸葛亮,但是他的才能也不一般。曹操帐下的谋士程昱向曹操献出迫降之计的时候,曾评价徐庶的治国之才十倍于自己,大家都知道程昱在曹操帐下的地位如何,他对徐庶如此高的评价打动了曹操,才让曹操急于想让徐庶归顺自己。
来到刘备帐下的徐庶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刘备驻军新野,正逢曹操派兵讨伐,曹仁在曹操的命令下率数倍于刘备的军队向新野进发,就在刘备束手无策的时候,徐庶站了出来。新野防御战总共打了三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曹仁军队的先锋吕旷、吕翔在徐庶的算计之下被斩杀赵云、张飞斩杀于新野城下。随后曹仁率领大军攻城,并且摆出了八门金锁阵,熟悉八卦的徐庶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命令赵云率兵五百杀进敌阵,从生门杀出,最终打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不甘心失败的曹仁认为刘备军队大胜后必然会减轻防备,于是率领剩下的军队准备夜袭刘备营地,然而这一切都在徐庶的预计之下,当曹仁杀进空荡荡的刘备营地的时候,四周的伏兵尽起,数不清的弓箭射向营地中的曹仁,曹仁死战才得以和几百人从包围之中逃了出来。至此,刘备军队在徐庶的辅助之下成功化解了曹仁大军压境的险境。
徐庶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孝心,他对自己母亲的情感高于自己的前途。因为新野城这场战斗,徐庶进入了曹操的视野,在听说程昱对徐庶的超高评价后,他对徐庶产生了兴趣。于是通过胁迫徐庶母亲并且让他的母亲亲手写了一封家书寄往新野,告知徐庶他母亲的处境,作为一个孝子,他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辅佐自己认为的明君而牺牲自己的母亲,在无奈之下只能告别了刘备,北上来到了曹营里面任职。
但是在离开之前,他也向刘备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点力,也是为了报效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他向刘备推荐了未来将帮助刘备成就大业的诸葛亮,而且为了确保诸葛亮能够归属刘备,在北上途中他还故意拜访了诸葛亮,劝导诸葛亮投靠刘备,这也是个他为刘备做的最后一件事。
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徐庶的忠,或者说是让徐庶这个人流芳千古的,是他进入曹营后的一言未发,身怀治国大才的他甘心于让自己的才能在三国这个可以成就一番功业的时代被埋没。他本来大可以选择为曹操出谋划策,已经离开刘备的他本来应该不会有任何的顾虑,才能十倍于程昱的他如果选择帮助曹操,必然会得到曹操的重用,传往后世的将是他为曹操成就的千秋功业。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自己认为的"忠义"之路,相比于自己的成就,他选择了让后世看到自己的另一面。这也是他在那个时代选择的生存方式,正因为不同于别人,才显得更加伟大。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徐庶这个人是不是有更多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