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一代战神薛仁贵,死因究竟为何?真是被儿子一箭射杀?

唐朝一代战神薛仁贵,死因究竟为何?真是被儿子一箭射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4/1/16 8:39:27

《新唐书》中记载:“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年轻时的薛仁贵家境贫寒,妻子柳氏鼓励他参军。因此,薛仁贵前往参军报名处报道,被张士贵招至麾下。这才有了薛仁贵征东的千古佳话。

中华儿女从军梦,薛仁贵征东显将才。“薛仁贵征东”一事被许多影视剧作为拍摄题材,那么一战展才华,威名震华夏的名将薛仁贵,他的一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薛仁贵雕像

01

薛仁贵出生于今山西河津市,是唐朝初年有名的将帅之才。他在军事和政治上均有着不凡的功绩,可以说为初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薛仁贵的祖上是南北朝时期官宦之家,所以薛仁贵本身可以说是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了薛仁贵的时候家族已经没落。

父亲早逝之后,薛仁贵就早早的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虽然因为父亲早逝,薛仁贵的家境一落千丈,但他并未消沉,而是每天都刻苦努力,习文练武,再加上他本身的天生神力,方天画戟到了他的手中,威力更添十倍。

▲薛仁贵剧照

但薛仁贵的前30年是郁郁不得志的,为此他还一度认为是祖父的坟没有埋葬好,所以他一心想着给祖父迁坟。他的妻子看到薛仁贵如此愁闷,便出口建议:当今圣上如今正在征召征东的猛将,你何不从军立功名呢?听完妻子的话,薛仁贵幡然醒悟,于是他告别妻子,开始了他的沙场生涯。

02

薛仁贵虽然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但刚从军时也只是一个小兵,不过金子发光是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不久之后薛仁贵就屡立奇功。公元645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薛仁贵把握住机会。辽东战场上,薛仁贵单枪匹马如入无人之境,收割敌方将领的性命犹如探囊取物。这一手武艺着实高超,薛仁贵的优秀终于被皇帝看到,他也因这场战役而一战成名。

▲薛仁贵东征画像

在辽东战场上,李世民看到地方“以逸待劳”的部署之后,亲自勘察地形,随后便调整了作战策略,他命令手下诸位将军分头行动。薛仁贵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身着白袍,手握方天画戟,单枪匹马的闯进了敌军阵营,并以一人之力在敌军阵营中来去自如。唐军见薛仁贵将敌方阵营冲的七零八落,便快速从四面进行包抄,高句丽大败。

薛仁贵英勇杀敌的表现被远处观战的李世民尽收眼底。看着己方军中白袍小将犹如杀神般将敌人杀的片甲不留,令他心中颇为动容,却想不起什么时候军中竟出了这号人物。于是,他在战斗结束之后就召见了薛仁贵,并论功行赏。

▲薛仁贵剧照

03

李世民对薛仁贵的评价非常高,他曾经说过,东征高句丽的时候,他以前的部下已经老了,不能再上场杀敌,而对于辽东战役的胜利,他虽然欣喜,但并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辽东战场上己方的胜利,更多地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中他发现了薛仁贵。不久之后,薛仁贵又被升为了中郎将。唐太宗的话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有句话叫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高句丽攻之不易,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彻底打败他。到了唐高宗的时候,老将李勣再次东征高句丽,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参与其中。在金山战役中,薛仁贵再创佳绩——2000人对高句丽10万兵马,最后还大败敌军。随后他又和大将军李绩等人会合,攻下了高句丽的都城。高句丽被平定之后,唐高宗再次封赏薛仁贵,升职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并让其镇守平壤。

▲薛仁贵画像

那么一代名将薛仁贵到底是如何死的呢?因为很多影视剧都将薛仁贵描述成白虎的化身,而他的儿子则是一只大鹏精英,父子二人命中相克。薛丁山误把薛仁贵看做白虎,导致射杀其父。其实这都是戏说。《旧唐书》中对薛仁贵之死有着明确的记载。公元682年,突厥再次侵扰大唐边境,69岁的薛仁贵披甲上阵,最后大败突厥军。班师回朝之后,薛仁贵就因为旅途劳顿一病不起,第二年就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结语

薛仁贵出身贫寒,但仍然不甘平庸,锻炼武艺,为他后面征战沙场铺垫下坚实的基础。须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薛仁贵的事情告诉我们,只有身处逆境仍不放弃提升自己,如此才能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三箭定天山赋》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晚年什么病,唐太宗晚年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唐太宗晚年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与长安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这位百年不世出的天选之子,走完了一生的旅程,而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贞观时代,也在此刻宣告结束。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用辉煌、传奇都不足以形容,玄武门中以强硬手段登上皇位,以一己之力,历经数年,将支离破碎的中华大地,

  • 武则天是如何夺走大唐天下的?你看李治在遗诏中,都说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在李治身边多少年当了皇后,经典传奇李治武则天,武则天什么时候废李治

    公元649年5月26日,李世民驾崩于翠微宫。虽然李世民临死前,玩命替李治铺路,为此都不惜自毁形象,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勣贬出了京都。但如今的李治,却如纯洁的小白兔一样,只知道抱着舅舅长孙无忌大哭。长孙无忌被李治哭烦了,扶着李治双肩,道:“太子——不是,是皇上,你现在已经算是皇上大哥了,能不能先不哭呢

  • 南北朝时期一个9岁太守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北朝最悲惨故事,南北朝时期历史小故事,南北朝时唯一一个忠臣

    古时候甘罗12岁拜相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南北朝末年的这个9岁太守却是绝对的真事。事关他要去的地方只有他能治理得了。其实也不是他有多大本事能治理,而是他有一个很有本事和雄霸一方的老妈叫冼夫人。冼夫人其人,在广东呆过几年的陈霸先是认识的。而说起开化早期的广东,道家有一个说法叫“三十六峰七十二洞天”可能是

  • 刘裕为何将司马懿家灭族?而不效仿司马炎善待曹奂,也讲5个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裕为何灭掉司马家族,刘裕对司马家族的态度,刘裕和司马氏关系

    可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西晋一统后仅仅36年就亡了。公元316年,司马懿家的5大宗室就因“五少玩华”而4族团灭,仅司马睿1脉逃脱,侥幸在南方建立了东晋。那么到了420年,东晋权臣刘裕篡位时,又是怎么对待司马家的后代的呢?刘裕篡位时,东晋末帝可完全不作死哦,很配合。禅位诏书怎么写,司马德文就怎么抄。

  • 贺兰敏之作为武则天的亲外甥,深得器重,最后为何反被武则天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为啥要杀了贺兰敏之,武则天和贺兰敏之的关系,武则天电视剧贺兰敏月

    比如说,贺兰敏之曾经将武则天未过门的儿媳妇,也就是当时的准太子妃给强行侮辱了。又比如,贺兰敏之还侮辱了太平公主身边的贴身侍女,让年幼的太平公主,从小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更有甚者,据史书记载,贺兰敏之和自己的亲姥姥,也就是武则天的亲妈,好像还有一点不可言说的事情。史书上对于这段历史,用的是‘烝’这

  • 中国封禁千年的山,从唐朝开始下禁令:入山者斩,究竟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千年封禁之地铜钹山,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封过城,唐朝千年古墓事件

    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以仁义治天下,分封诸侯,各大藩王对朝廷本是礼敬有加,维持着皇室的安稳。然而总有藩王不甘屈居人下,意图谋权篡位、改天换地,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叛乱平定后,各路诸侯不再对天子忠心耿耿,他们各自为营,明争暗斗,天威已失,地方割据势力占地为王,社会

  • 令人毛骨悚然的“安史之乱”:人口财富损失殆尽,尚武精神遭削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进展图,安史之乱最惨烈的守卫战,唐朝尚武

    动了藩镇势力的“奶酪”,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其可怕!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军事制度,当初武则天为了更好的控制天下,她给了府兵制的将军很多权力,因此唐代将领的兵多是世代为兵,忠心于将。而后来杨国忠打算废除府兵制,而使用募兵制,这种雇佣关系的士兵都是听令于皇帝,和皇帝雇佣的少数民族骑兵以组成步骑联军。但杨

  • 杨贵妃和父子混乱关系,说她有体态丰腴之美,看到体重是真丰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贵妃容貌复原图,杨贵妃高清免费看,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

    唐朝是个养天才的朝代,也是一个养美人的朝代,最有名的莫过于杨贵妃。但是这样一位美人却命运多舛,小时候多灾多难,她的父亲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被寄养在她的三叔家里,机缘巧合下进宫,成就千古传说。杨贵妃和父子混乱关系,说她有体态丰腴之美,看到体重是真丰腴。作为古代四大美女的杨贵妃,自身的气质和过人的

  • 白马驿之祸:9位皇子被杀,30多位忠臣被投进黄河,唐朝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的白马驿之变,唐朝杀薛家三百余口的原因,唐朝被冤杀的将军

    就如同中国许多王朝的末年一样,唐朝末年也曾爆发过农民起义,带领农民的黄巢甚至曾经攻进皇宫,差一步就登基称王。可惜,黄巢的犹豫使他与皇位失之交臂,也给了唐朝喘息的机会,唐朝表面上虽然借着这么一口气存活下来,但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藏在暗处的掌权者肆意操控着唐朝的皇帝,最终发动了白马驿之祸。这一场变动使九

  • 宰相写“青鹅”二字被杀,群臣疑惑,武则天:把字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临死前留下的10个字,武则天为自己留下的石碑写什么,武则天登基杀了哪些老臣

    武曌,即武照,指的是武则天。曌是武则天在给自己取的名字,意思是日月凌空照耀大地,是她自己创的字。她一生共创造出十八个字,然而有十七个字已经被废除,只要曌字被流传下来,被人们熟知。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汉字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个字不仅有多种引申义,如果把文字拆开,还会有不同的意思。唐朝宰相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