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48 更新时间:2024/1/4 18:55:16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与长安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这位百年不世出的天选之子,走完了一生的旅程,而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贞观时代,也在此刻宣告结束。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用辉煌、传奇都不足以形容,玄武门中以强硬手段登上皇位,以一己之力,历经数年,将支离破碎的中华大地,重新聚拢,并亲手开创了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贞观之治。

但其晚年时期的执政,被评价为过于昏庸,以贞观十九年为界,之后的执政,多为人诟病,尤其是杀了一个宰相,两个功臣,更让人揪住不放。

须知,一个帝王昏庸与否,是要相对来看的,相对于李世民一生的功绩,并不能就将昏庸这个大帽子直接扣在他头上,更可况,这三人被杀,是当时李世民的无奈,也是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父亲对儿子最后的保护。

唐太宗李世民在晚年所作的一切,都源于对于他那个懦弱的儿子李治的不放心。

李世民之所以最终选择李治成为继承人,是因为他原本中意的另外两个儿子,实在是太能作。

李世民的原配夫人,也就是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

鉴于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李世民早早的就将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如果没有发生之后的事情,李承乾将继承大唐帝国。

但李承乾有“腿疾”,具体什么病不清楚,反正就是腿有毛病,并且这个病越发严重,以至于到了后来,走路都成问题。

人一旦长期生病,心理就会发生变化,李承乾同样如此,尤其是看到李世民非常疼爱弟弟李泰之后。

李世民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对自己的二儿子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在洛阳赏给李泰一座大宅子,其面积相当于半个紫禁城,后来又在长安赏给李泰一个芙蓉园,大小约等于三个紫禁城。

这种好,在李世民看来没什么,都是自己儿子,不过在李承乾眼中,就别有一番意味了。

自己腿有毛病,现在老爹如此亲近二弟,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且不说李世民有没有想法,这李泰,倒是提前有了想法,看到自己老爹对自己这样好,再看看大哥有病,时间一长,李泰就有了夺嫡的想法。

不过,没等李泰把想法实施,李承乾就坐不住了,开始密谋政变,不过结果是,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李世民没跟他废话,直接就将他幽禁起来。

废了李承乾后,李世民有心立李泰为太子,但李泰不知是脑子抽筋了,还是别的原因,居然对李世民说,如果他当了太子,将来会杀掉自己的儿子,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李治。

这让李世民表示很蒙,在褚遂良的建议下,为防止日后李家再出现当年玄武门这样的事情,最终拍板决定,立三子李治为太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太子,坦白来讲,他并不是李世民十分满意的接班人,原因是李治在李世民看来,实在是太懦弱了。

正因为李世民对于李治的担心,以及为了保证李治顺利接班,这才在晚年时期,亮起了屠刀,整治老臣,屠杀功臣,哪怕是担着一世骂名,也要为自己儿子的前途铺路,与其说唐太宗晚年执政昏庸,倒不如说他爱子心切昏了头。

李治不是一般的懦弱,是相当懦弱,不仅如此,身体素质还差,完全没有一点其老爹李世民英明神武的样子。

若不是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想当太子,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也正是为此,李世民最终将李治立为太子后,将几乎所有的爱给了李治,差不多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头上怕飞了,无论何处何地,只要有李治的地方,李世民都将父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治吃饭,李世民会告诉他要知道爱惜民力;李治骑马,李世民会告诉他要劳逸结合;李治坐船,李世民会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总之就是,无论李治在干什么,李世民都会像一个中年大妈一样,开碎碎念模式。

换做其他儿子,可能早已腻烦了,但是李治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懂事并且孝顺的孩子,对于父亲李世民,他可谓是百依百顺。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治不舍老爹,一连哭了几天,这让李世民着实感动了一把,而在到了辽东之后,两个人之间的信件之多,堪比热恋中的情侣。

李治的这种孝顺,并非是表面功夫,而是实实在在的发自内心,在李世民从辽东回来的路上,背上长了个大疮,李治亲自用嘴为父亲去排毒,能做到这一点,真的绝无仅有。

孝顺懂事,并且听话,这样的儿子,换谁都喜欢,李世民也是从最初的的不太满意,到逐渐的十分疼爱,再到后期的宠溺非常,其对李治心态的变化,也是一个步入老年的帝王,心有所托的表现。

由此,越发的宠爱,就让李世民对于自己这个儿子愈发的不放心,因为他深知,李治的懦弱是驾驭不了群臣的,更担心的是,自己百年后,有人会夺自己儿子的权。

是时候做一些必要的动作了,一切为了儿子。

李世民对于保护李治的方针,大体上可以分为提拔支持者、打压反对者以及诛杀威胁者,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朝堂内外,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李治的亲舅舅,也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哥,第一功臣长孙无忌,自然是提拔的对象,他是李治的最大支持者,无论是于公于私,他都有支持的理由,太子少师妥妥当定了,同时李世民还加封他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地位和宰相等同。

而先前建议立李治的褚遂良,也从一个谏议大夫,直接升任黄门侍郎,品级仅次于长孙无忌。

诸如此类的升迁,在当时有很多,李世民的意思非常明显,他要亲手为自己的这个儿子,打造一个真正是自己人的小团队,也只有这样,自知时日不多的李世民才能放心的走。

打造支持李治的团队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清除潜在的威胁了。

贞观二十年,跟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尉迟敬德,辞官归隐,在此之后,其“痴迷”炼金之术,每日里醉心炼丹娱乐,不问政事、不与外人交往,长达十六年之久,而在他辞官之时,曾与李世民长谈许久。

贞观二十二年,一直对李治不满的薛万彻,也是在征讨高句丽后,被李世民将他免官,流放象州,进行西部大开发工作。

除了以上两人之外,几乎所有的对李治有威胁的文臣武将,李世民通通都考虑在内,要么明升暗降,要么干脆就直接打发出京,总之就是要将这些威胁消除干净。

而这些威胁之中,有三个人最终迎来的是死局,李世民也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将其斩杀。

第一个就是时任宰相的刘洎

刘洎原是降将,在归顺李世民之后,因为敢直言不讳,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可以说是除魏征之外,刘洎是最能和李世民抬杠的一个人。

但是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刘洎站错了队,公开表示支持李泰,结果最终是李治成为了太子。

即使是站队有问题,李世民并没有怪罪与他,反而让他成为李治团队的一员,但在之后,刘洎因为两句话,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第一句是“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当立即予以诛罚。!”

说这句话的背景是,李世民要亲征高句丽,临行前嘱托留守的大臣好好辅佐太子监国,一番交代后,其他人还没发言,刘洎抢先说了这么一句。

李世民听了之后表示很震惊,为什么呢?诛罚大臣,那是皇帝才有的权力,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大臣来诛罚了?何况还有太子在家呢?

不过鉴于大军即将出发,此时不是追究的时候,李世民虽心有不快,也只是旁敲侧击的警告了他一下,告诉他以后不要乱说话。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性情疏阔刚直,必会因此而遭祸,应当慎重行事。”

第二句话,圣体患有痈疽,令人忧惧。

说这句话,是在李世民打辽东回来之后,因为背上长了一个大疮,因此就卧床不起,刘洎等人前往探视 ,出来后,刘洎对其他大臣来了这么一句。

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刘洎却因此话而死,这其中有个关键人物,即使褚遂良。

褚遂良在听闻刘洎说的这句话后,便向李世民禀报,说刘洎有异心,自比先贤伊尹霍光等,已经做好老皇帝驾崩的准备了。

结果,李世民直接赐死了刘洎。

第二个被杀的是凌烟阁功臣之一张亮

张亮之死,在史料中均记载为意图谋反,说是张亮蓄养了五百义子,然后听信他人之言,称其卧如龙形,必能大贵。因此就想尝一尝当皇帝的滋味。

结果在公元646年,被人告发,李世民将其斩于长安西市,并没收全部家产。

张亮被杀时,正值李世民身患背疮,究竟张亮是不是真的有谋反之心,这个暂无定论,但在一年之后,李世民痊愈,却变相承认了张亮的谋反证据不足。

从张亮被杀的时间来看,他和刘洎是一前一后,当时的李世民生怕自己挺不住从而归天,既然已经动手杀了刘洎,在多杀一个也无妨。

更重要的是,刘洎当时身为宰相,张亮掌管东都洛阳,手中数万大军,本身这二人就让李世民不放心,若是二人有异心,一内一外,将李治踢出局,岂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二皇子李泰可是就关在洛阳。

第三个被杀的,是李君羡

李君羡死得真的是极为冤枉,就是因为一个传言,结果被李世民直接咔嚓了。

李君羡的老家在洛阳武安,他有个小名,叫做五娘,跟随李世民后,南征北战,因战功显赫被封为武连县公。

注意,这里面同音最多的,就是五(武)字,这就是李君羡日后被杀的原因。

李世民登基大概有个十几年后,市面上流传出一本叫做《秘记》的书,书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叫做“唐三代后,当有女武王者。”

李世民对此深信不疑,尤其是在公元648年,长安城上空出现“金星昼现”的异象,占卜后得出“帝传三世,武代李兴”,这就更让李世民担忧不已。

刚好,在之后某次君臣同宴中,因行酒令需要说出自己的小名,轮到李君羡时,他十分不好意思说自己叫做“五娘”。

李世民听了后大惊,五娘、武安人、武连县公,这一串起来,惊得李世民是一身冷汗。

这不就是那个要“代李”的人吗?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并非值得是李君羡,而是后来的武则天,只不过,李君羡好死不死的全部赶上了,因此,李世民二话不说,就找了个罪名,将李君羡处死。

包括刘洎、张亮以及李君羡的死,在后世中,对李世民的做法颇有微词,刘洎和张亮,完全是李世民的不放心,而李君羡,则死于李世民的糊涂,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李世民想要将所有潜在的威胁消除干净,给自己的儿子铺路,即便是承担着骂名,他也不在乎。

在杀了这三人之后,李世民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常年征战留下来的病痛,以及背上的大疮,已经让这个曾经驰骋沙场的君王,耗尽了力量。

公元649年5月初,知道自己油尽灯枯的李世民,将李治叫到床前,做了最后一次安排,将李绩贬出京城,并告诉儿子李治,若是李绩即可就走,日后可重用;若是有一丁点犹豫,直接杀了他。

做完这一切后,李世民终于安心了,该杀的都已经杀了,该灭的,也都已经灭了,边疆稳定,朝臣得力,江山可以放心的交给儿子了。

5月26日,李世民向李治说了最后的一句话,撒手人寰。

“无忌、遂良在,汝勿有忧天下!”

整体来说,晚年的唐太宗,对比前期的他,在执政方面,确实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其征讨高句丽归来之后,进行的一系列人事调动,并在此时诛杀三个大臣,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年英明神武的李世民,而是一个唯恐自己儿子有什么闪失的老父亲,在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再为儿子做点什么事情,至于为什么,无他,父子情深而已。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是如何夺走大唐天下的?你看李治在遗诏中,都说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在李治身边多少年当了皇后,经典传奇李治武则天,武则天什么时候废李治

    公元649年5月26日,李世民驾崩于翠微宫。虽然李世民临死前,玩命替李治铺路,为此都不惜自毁形象,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勣贬出了京都。但如今的李治,却如纯洁的小白兔一样,只知道抱着舅舅长孙无忌大哭。长孙无忌被李治哭烦了,扶着李治双肩,道:“太子——不是,是皇上,你现在已经算是皇上大哥了,能不能先不哭呢

  • 南北朝时期一个9岁太守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北朝最悲惨故事,南北朝时期历史小故事,南北朝时唯一一个忠臣

    古时候甘罗12岁拜相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南北朝末年的这个9岁太守却是绝对的真事。事关他要去的地方只有他能治理得了。其实也不是他有多大本事能治理,而是他有一个很有本事和雄霸一方的老妈叫冼夫人。冼夫人其人,在广东呆过几年的陈霸先是认识的。而说起开化早期的广东,道家有一个说法叫“三十六峰七十二洞天”可能是

  • 刘裕为何将司马懿家灭族?而不效仿司马炎善待曹奂,也讲5个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裕为何灭掉司马家族,刘裕对司马家族的态度,刘裕和司马氏关系

    可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西晋一统后仅仅36年就亡了。公元316年,司马懿家的5大宗室就因“五少玩华”而4族团灭,仅司马睿1脉逃脱,侥幸在南方建立了东晋。那么到了420年,东晋权臣刘裕篡位时,又是怎么对待司马家的后代的呢?刘裕篡位时,东晋末帝可完全不作死哦,很配合。禅位诏书怎么写,司马德文就怎么抄。

  • 贺兰敏之作为武则天的亲外甥,深得器重,最后为何反被武则天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为啥要杀了贺兰敏之,武则天和贺兰敏之的关系,武则天电视剧贺兰敏月

    比如说,贺兰敏之曾经将武则天未过门的儿媳妇,也就是当时的准太子妃给强行侮辱了。又比如,贺兰敏之还侮辱了太平公主身边的贴身侍女,让年幼的太平公主,从小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更有甚者,据史书记载,贺兰敏之和自己的亲姥姥,也就是武则天的亲妈,好像还有一点不可言说的事情。史书上对于这段历史,用的是‘烝’这

  • 中国封禁千年的山,从唐朝开始下禁令:入山者斩,究竟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千年封禁之地铜钹山,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封过城,唐朝千年古墓事件

    唐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以仁义治天下,分封诸侯,各大藩王对朝廷本是礼敬有加,维持着皇室的安稳。然而总有藩王不甘屈居人下,意图谋权篡位、改天换地,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叛乱平定后,各路诸侯不再对天子忠心耿耿,他们各自为营,明争暗斗,天威已失,地方割据势力占地为王,社会

  • 令人毛骨悚然的“安史之乱”:人口财富损失殆尽,尚武精神遭削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安史之乱进展图,安史之乱最惨烈的守卫战,唐朝尚武

    动了藩镇势力的“奶酪”,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其可怕!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军事制度,当初武则天为了更好的控制天下,她给了府兵制的将军很多权力,因此唐代将领的兵多是世代为兵,忠心于将。而后来杨国忠打算废除府兵制,而使用募兵制,这种雇佣关系的士兵都是听令于皇帝,和皇帝雇佣的少数民族骑兵以组成步骑联军。但杨

  • 杨贵妃和父子混乱关系,说她有体态丰腴之美,看到体重是真丰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贵妃容貌复原图,杨贵妃高清免费看,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

    唐朝是个养天才的朝代,也是一个养美人的朝代,最有名的莫过于杨贵妃。但是这样一位美人却命运多舛,小时候多灾多难,她的父亲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她被寄养在她的三叔家里,机缘巧合下进宫,成就千古传说。杨贵妃和父子混乱关系,说她有体态丰腴之美,看到体重是真丰腴。作为古代四大美女的杨贵妃,自身的气质和过人的

  • 白马驿之祸:9位皇子被杀,30多位忠臣被投进黄河,唐朝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的白马驿之变,唐朝杀薛家三百余口的原因,唐朝被冤杀的将军

    就如同中国许多王朝的末年一样,唐朝末年也曾爆发过农民起义,带领农民的黄巢甚至曾经攻进皇宫,差一步就登基称王。可惜,黄巢的犹豫使他与皇位失之交臂,也给了唐朝喘息的机会,唐朝表面上虽然借着这么一口气存活下来,但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藏在暗处的掌权者肆意操控着唐朝的皇帝,最终发动了白马驿之祸。这一场变动使九

  • 宰相写“青鹅”二字被杀,群臣疑惑,武则天:把字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临死前留下的10个字,武则天为自己留下的石碑写什么,武则天登基杀了哪些老臣

    武曌,即武照,指的是武则天。曌是武则天在给自己取的名字,意思是日月凌空照耀大地,是她自己创的字。她一生共创造出十八个字,然而有十七个字已经被废除,只要曌字被流传下来,被人们熟知。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汉字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个字不仅有多种引申义,如果把文字拆开,还会有不同的意思。唐朝宰相写“

  • 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贵妃和寿王李瑁,杨贵妃丈夫是谁李瑁,杨贵妃究竟爱的是李瑁还是唐明皇

    说到杨贵妃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个姿色出众、精通音律、舞艺超群的美女,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羞花之貌、环肥之姿,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其中李白最出名的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就是对杨贵妃容貌的赞美。可以说生前杨贵妃享尽了富贵与荣宠,但最后在安史之乱中被逼自尽,令人唏嘘不已。然而,有人想过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