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帝刘询面对权势熏天的霍光家族,是如何仅用两年便将其铲除的

汉宣帝刘询面对权势熏天的霍光家族,是如何仅用两年便将其铲除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88 更新时间:2024/1/23 1:33:42

巅峰时期垄断军政大权,霍氏甚至能够颠覆皇权

霍氏家族的崛起,与霍光密不可分,作为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正是通过霍去病的关系得以入朝为官,长期侍奉在汉武帝身边,深得汉武帝的宠信。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际,指定霍光担任大司马、大将军,让其与金日磾、上官、桑弘羊一起辅佐时年仅八岁的昭帝刘弗陵,而霍氏家族的崛起正是自此而起。

元凤元年(前80年),桑弘羊、上官桀因与盖长公主、燕王刘旦意图发动政变,诛除霍光,废黜昭帝,事泄被诛。由于金日磾早在六年前便已经去世,结果导致四大辅臣就剩下了霍光一人,再加上汉昭帝的全面信任,以致霍光独领军政大权。

此后,自汉昭帝驾崩之前开始,霍光便大肆提拔霍氏子弟和亲信,使得自己的势力遍布朝野。到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即位以后,霍氏家族的权力达到巅峰,他们不仅牢牢掌握了朝政大权,甚至全面控制了军队系统。

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汉宣帝即位之初,霍氏家族的权力有多可怕:

作为核心人物的霍光,担任着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牢牢把持着军政大权;

霍光之子霍禹,霍光侄孙霍云,皆任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

霍光侄孙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统率禁卫部队胡越骑兵;

霍光女婿范明友,任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统领未央宫禁卫军;

霍光女婿邓广汉,任长乐宫卫尉,统领长乐宫禁卫军;

霍光女婿任胜,任中郎将羽林监,统领皇宫宿卫;

霍光女婿赵平,任骑都尉,统领羽林骑(即卫守建章宫的军队);

霍光孙女婿王汉,任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

霍光外甥女婿张朔,任光禄大夫、给事中,侍从皇帝、参议朝政。

以上还不算霍光的亲信党羽,仅是霍氏子弟便已经实现了对汉宣帝的全方位包围,这就是汉宣帝每次见到霍光,“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的原因。试想,作为皇帝的汉宣帝,在身边都是霍氏子弟的情况下,别说亲政掌权了,恐怕连睡个安稳觉都不太可能。

面对权势滔天的霍氏家族,汉宣帝只能选择隐忍

汉宣帝即位之初,霍光曾表示愿意归政于皇帝,汉宣帝非但不敢接受,还得装出一副自己无法理政的样子,让霍光继续秉持朝政。于是,霍光便继续把持着朝政,群臣凡是有事,都要先请示过霍光以后,然后再向汉宣帝禀报,而汉宣帝对此根本无可奈何,甚至面对霍光还要作出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的姿态。

汉宣帝的态度,显然助长了霍氏家族的嚣张气焰,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进一步控制皇帝,便想着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群臣阿附霍光,纷纷上书附和。汉宣帝可不想将自己的枕边人都换成霍家人,更何况许平君乃是在其流落民间是嫁给的自己,汉宣帝不愿辜负于她,坚持立许平君为后。

结果,汉宣帝此举激怒了霍显,她竟然趁着许平君临产之机,指使女医官淳于衍将其毒死。许平君死后,霍光幼女霍成君于本始三年(前71年)入宫,先封婕妤,后于次年三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汉宣帝虽然也怀疑许平君并非正常死亡,但迫于当时的形势,非但没有办法追究,反而还要装出宠爱霍皇后的样子,而霍成君则凭借着娘家的威势,专宠于后宫,由此可见汉宣帝当年的窘境。

即便是在霍光去世以后,霍显和霍成君甚至还曾想毒死已被立为太子的许平君之子,由此可见霍氏的嚣张气焰。

霍光死后霍氏权柄被剥离,汉宣帝仅用两年便铲除霍家

霍光作为霍氏家族的核心人物,霍氏家族的覆灭便是从霍光去世开始的,可即便霍光于地节二年(前68年)去世,但当时的霍氏家族毕竟权势滔天,而汉宣帝又长期不曾亲政,想要短时间内将其铲除并不容易。

然而事实上,汉宣帝在霍光去世之后,仅用两年便完成了绝地反击,彻底铲除了霍氏家族。那么,汉宣帝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步:剥离霍氏权力,收回朝政大权。霍光去世后,汉宣帝不仅将其厚葬,葬礼规格甚至直逼皇帝。之后,汉宣帝又封霍禹、霍云、霍山为侯,虽然罢去了霍禹右将军的屯兵,但却提升其为霍禹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完全摆出了一副依旧将大权交给霍氏家族的态度,其实这仅仅是汉宣帝用来迷惑霍氏的烟雾弹。

不久,汉宣帝便宣布亲自处理朝政,五日五日一听事,并下令凡吏民奏事不通过尚书,直接向皇帝报告。此举乃是皇帝亲政的必然,在霍光已经去世的情况下,自然没有人敢于对此予以反对,然而汉宣帝此举却等于直接废除了霍禹审阅奏章的权力,领尚书事完全成了一个空头衔。

在收回朝政决策权后,汉宣帝开始着手安插亲信势力,一是大肆提拔许氏、史氏、王氏外戚,许氏外戚便是汉宣帝原配许平君的亲族,如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叔父许舜和许延寿等;史氏外戚则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亲族(汉宣帝是史良娣的母亲养大的),如史良娣的侄子史高、史曾、史玄等;王氏外戚则是汉宣帝生母的亲族,如王无故、王武等。由于这些外戚多为内朝官,且官职不高,因此并没有受到什么阻力。

另一方面,汉宣帝则是通过掺沙子分化外朝势力,例如提拔与霍光有旧怨的魏相出任御史大夫、给事中;提拔金日磾的侄子金安上为侍中,掌管宫门警卫;提拔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司马,兼领尚书事。这三人之中,虽然魏相和金安上都是汉宣帝心腹,但张安世却是霍光一党,如此一来阻力便小了很多。汉宣帝提拔魏相和金安上是为了和霍氏打擂台,而天张安世无疑是为了分化霍氏的权力。

第二步:大肆调整职位,解除霍氏军权。汉宣帝的初次人事调整,虽然也触动了军权,但只是提拔了几个郎官,并任命张安世之子张延寿为光禄勋,用来确保皇宫安全。因此,霍氏虽然被搞的人心惶惶,但也没有感到太大的威胁,然而就在不久后,汉宣帝突然对霍氏的军权动手了,而且极为雷厉风行。

解除霍光女婿范明友未央宫卫尉、度辽将军之职,调任光禄勋;

解除霍光女婿邓广汉长乐宫卫尉之职,调任少府;

解除霍光女婿任胜中郎将羽林监之职,调任安定太守(今宁夏固原);

解除霍光女婿赵平骑都尉之职,调任散骑都尉、光禄大夫,赴外地屯兵;

解除霍光孙女婿王汉中郎将之职,调任武威太守(今甘肃武威);

解除霍光外甥女婿光禄大夫给事中之职,调任蜀郡太守(今四川成都);

如此一来,除了霍山、霍云之外,霍家的军权几乎丧失殆尽,而且霍氏众人力量被严重分散,一部分留在了朝廷,另一部分则被发配到了边穷地区。原来统领胡越骑、羽林及两宫禁卫的职位,全部改由许、史两家外戚统领,直到此时,汉宣帝才算真正解除了霍氏对皇权的威胁。

第三步:迫使霍氏谋反,一举铲除霍家。汉宣帝接连两次调整,无疑极大震动了霍氏族人,而就在他们不知道是该接受现实,还是激烈反抗的时候,又得知了当年霍显毒杀许平君的真相,这更加深了他们的恐惧。他们知道,如果汉宣帝得知许平君被杀真相,肯定不会放过霍家,因此开始积极谋求反抗。

不久,赵平的门客石夏和霍云的门客张赦,建议霍氏联合上官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发动政变,废掉汉宣帝。然而,事情泄露之后,汉宣帝却并未将两人抓捕,而是下了一道旨意,以霍家子弟怠慢太后,官家冯子都屡屡犯法为由,将霍云、霍山全部罢职回家,并对霍氏严加训斥。紧接着,霍云的舅舅李竟又因交通诸侯王被捕,这更加深了霍家的恐慌。

情形的急速恶化,终于促使霍氏族人下定决心谋反,他们制定的方案是:由上官太后出面宴请博平君(汉宣帝外祖母),并请许广汉和魏相作陪。然后由邓广汉和范友明带人以上官太后的名义将许广汉、魏相杀死,再由上官太后颁布懿旨,废掉汉宣帝。

然而还不等计划实施,霍云便被调任玄菟郡太守,紧接着霍山又因泄密被捕,霍显上书希望能够出钱赎罪,汉宣帝对此置之不理。

直到此时,汉宣帝才公开了霍氏阴谋造反的事情,得知事情泄露,霍云、霍山、范友明先后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则被抓,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也都被处死,皇后霍成君则被幽禁昭台宣。

至此,从霍光于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去世,到霍氏家族于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被铲除,汉宣帝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便完成了绝地反击。此后,汉宣帝又大肆清除朝中霍氏一党,遭到霍氏牵连而被定罪诛杀灭族的便达到了数千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可以斩颜良诛文丑,却为何杀不了江东鼠辈潘璋、朱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为什么杀颜良文丑,历史上关羽斩过颜良文丑吗,关羽先斩颜良还是先杀文丑

    其实人的一生并不像一个数据一样属于一成不变的,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比赛一样,如果说直接就定出了谁的实力最强,是不是以后就不用比了,以后第一名一直属于他。显然这样是不可能的,正是有着无数的千变万幻才会成就如此美丽的世界。说实话当时关羽在曹操手下当差的时候,在战场上出现过几次,而此时的刘备也就是关羽的大

  • 郭嘉与司马懿谁更厉害?曹操若执行郭嘉遗言,曹魏必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如果郭嘉不死司马懿有机会篡权吗,小郭嘉能代替大郭嘉吗,郭嘉不死司马懿有机会吗

    郭嘉是河南人,出生于东汉末年,他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消灭袁绍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三国志》中称其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在曹操的手下只待了十一年,职位也不高,只是一个军师祭酒,类似今天的参谋。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却极受曹操的重视,但凡大小事情都要向郭嘉请教,因此两人惺惺相惜。不过

  • 秦始皇害怕对儿子们分封造成分裂,但为什么,他也不立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怎样分封自己的儿子,秦始皇有没有实行分封,秦始皇时期也有分封吗

    之所以很在意祖先,是因为中国是“祖先崇拜”国度。也就是说,自己一生的事业,都是祖先积累下的“阴德”带来的。没有祖先积累阴德,就没有自己现世的一切。因此,每一个中国古人只要成功了,第一件事就是回去修祖坟,或者对祖先进行大肆封赏。之所以很在意后代,是因为自己所创造的基业,是需要后代传下去的。而且,每个人

  •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错过一个不亚于诸葛亮的路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是真是假,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关系,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去哪里

    刘备最初的时候,从司马徽那里知道了卧龙凤雏的名字,于是就希望这两位人才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后来从徐庶这听说诸葛亮的住处后,就三次去诸葛亮家中,希望他能够出山帮助自己,刘备第一次去拜访之时,曾遇见了一位路人。当时这人也是穿着黑色的袍子,手还拄着一个拐杖,在路过刘备身边的时候,刘备还以为他是诸葛亮,后来

  • 刘邦手下厉害的九员大将,超强阵容,想不赢项羽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十大猛将,刘邦最厉害的手下是谁,刘邦手下最强四大将军

    第九 樊哙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当年樊哙在老县城那一带经营狗肉生意,泗水亭长刘邦爱吃

  • 如果刘备做了皇帝,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能得到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正史中刘备真的让诸葛亮当皇帝吗,刘备关羽张飞简介,刘备为什么能马上重用诸葛亮

    刘备一直是以忠义仁爱标榜自己的,无论对人民,对下属都好的不得了,与关羽张飞同吃同睡同洗澡,见到诸葛亮后更是如鱼得水,其他人物也多是如此,所以他们愿意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可这一切是在大业未成之前,按照历史的逻辑,开国皇帝一定会杀一批功臣,尤其是像刘备这样的草根皇帝,可对比刘邦和朱元璋。先看看张飞,刘备

  • 曹操五大错,错睡一人,错留一人,错放一人,错杀一人,错信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错杀的两个人,曹操一生错杀的人有哪些,曹操错杀二将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这五点原因便是曹操一生中做出最错误的五个决定,分别是错睡一人,错留一人,错放一人,错杀一人,错信一人,那么这些令曹操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曹操首先是错睡一人、曹操的好色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而且他不仅仅是好色 ,更是喜好寡妇,在与张绣交战之际,既然羞辱了张绣的婶娘,原本大好

  • 夜读丨当感到迷茫时,不如读一读刘邦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的经历和感悟,刘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刘邦的人生深度解析

    文/民生周刊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出身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五谷不分;另一种是有权有势、敢抢敢夺;还有一种则是出身普通,不靠财力,不拼家世,凭借际遇与实力逆袭而上。显然,第三种类型的人是最难做的,但也最令人佩服。在这一类皇帝中,汉高祖刘邦最为耀眼夺目。出人头地,要付真心在

  • 三国人才辈出之际,哪些谋士能在众多鬼才之中,名列前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谋士排名一览表,三国中四大鬼才谋士,三国时期三位顶级谋士

    郭嘉可谓是天纵英才,他短暂的一生只有三十八年,但他闪耀的才华却足以让在壮年戛然而止的生命历程熠熠生辉。曹操与袁绍争雄之际,比之袁绍曹操兵微将寡地少,曹营不少谋臣武将对曹操的结局持悲观态度,但国家挺身而出,提出了所谓“十胜十败”之论,为曹操打下了一针强心剂,最终帮助曹操下定决心,与袁绍一决生死,结局大

  • 被迫北归曹操的他,留在曹营后,是否真的做到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短视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好吗,三国谁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字元直,常年和诸葛亮、司马徽等名士交往,他们经常聚集在山林深处一起谈古论今、畅聊天下大事,是一个胸怀天下的隐士。也是因为他那胸怀天下的秉性,最后还是选择了辞别隐居山林的日子,选择了出仕这一条道路。于是就这样化名为徐福的他来到了刘备帐下,成为了刘备当时的军师,也是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最为倚重的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