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眼里不容沙子,为何侄子朱文正反叛,他还要封其后代为王?

朱元璋眼里不容沙子,为何侄子朱文正反叛,他还要封其后代为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34 更新时间:2024/1/21 3:04:59

然而朱元璋在历史上也因为他本身的残暴而被人诟病,在其统一天下之后便“良弓藏,狗兔烹”,对于那些威胁自己地位的臣子直接抄家灭族,狠辣可见一般。对待未曾谋反的臣子都这样残暴,那么对待那些已经谋反的臣子我们可想而知。

但有一件事却很让人意外,朱元璋并没有对所有谋反的臣子给赶尽杀绝,对于他的侄子朱文正反叛之后,朱元璋却反而封了其后代为靖江王。这其中又是怎样的原因呢?

一、身份关联:朱文正的“真正身份”,朱元璋曾经的属意继承人

朱文正是朱元璋长兄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侄子。

——在朱元璋小的时候,随着天灾人祸的降临,整个朱家入赘的入赘,死的死,只剩下了朱文正与朱元璋两个男丁。所以对于朱元璋而言,对于这个自己唯一的这个血缘亲属,朱元璋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然而朱文正除了这个身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朱元璋属意的继承人。

当初朱文正随着母亲回了娘家,朱元璋朱文正二人从此分散。然而在1352年的时候,朱文正跟随母亲投靠了自己的叔叔朱元璋,这个时候朱文正十六岁。而也就是在接下来的数年的时间之内,朱文正迅速的从一个小兵成为了枢密院同敛,可谓是位高权重。

对于朱元璋来讲,打仗伤亡也是难免的,即便自己身为领导也有被抓身死的风险,而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尚无子嗣,因此他十分担心自己死后没有继承人继承自己的基业。

但让给别人他又不甘心,所以朱元璋差不多是已经把朱文正当作了自己的继承人进行培养——朱文正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和徐达常遇春这种名将并列的存在,这就是证明。

在历史上有着一个和朱文正很相似的事情发生,就是三国时期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儿子刘禅之时,也曾领养了一个义子刘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来刘禅出世之后,刘封就被刘备找了个借口除去。

然而后来随着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出世,朱文正的地位就变得尴尬了起来,毕竟侄子肯定不如儿子亲,所以朱文正的继承人身份就转到了朱标的身上。

但是毫无疑问,朱元璋最初在朱文正的身上投入了很大的心血,所以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文正还是有着很大的地位的。

二、血脉关联:长嫂如母

中国古代由于医学的贫乏,人口的死亡率会非常的高,所以古代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那就是父母双亡,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所以这也有了“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说法。

而同样的朱元璋就是这种情况,当初因为天灾人祸,整个朱家只剩下了朱元璋朱文正以及朱元璋的长嫂王氏。

朱文正从小和朱元璋一起玩到大,并且在此之后,王氏一直抚养着自己的小叔朱元璋以及自己的儿子朱文正。而这一抚养,就是十七年。朱元璋一直和自己的嫂子生活了十七年。

可以说在朱元璋的心目中,长嫂王氏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他对其非常尊敬,朱元璋甚至曾言“是嫂见朕生长也”。可见王氏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

后来朱文正反叛,最终身亡,但是朱元璋仍然封了朱文正的后代为靖江王,这其中肯定有着长嫂王氏的影响。毕竟朱元璋与其侄子之间的血脉关联,尽管朱文正反叛,但是长嫂如母,朱元璋必定会给自己的长嫂一个交代。

三、朱文正的功高盖主,反叛或许另有隐情

虽然朱元璋曾经大肆提拔自己这个侄子,但我们也并不能否认朱文正的能力,朱文正本人是非常有军事才能的,不然他能够与徐达常遇春等人并列,又怎么能够让众人信服呢?

而朱文正最大的功劳就是洪都保卫战。

——这场大战中,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而朱元璋这边只有两万的残军弱旅。洪都一旦被攻破,朱元璋就很可能陷入到两面夹击的危机之中,所以洪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时防守洪都的正是朱文正。

朱文正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光彩,整军备战,靠着两万弱军,抵抗了陈友谅足足八十多天,为朱元璋赢得了生机,之后在陈友谅与朱元璋的对决中,朱文正更是屡建奇功,

在这场大战之后,朱文正已身居大都督之职,又建立了不世之功,在朱元璋的阵营中,不论是地位还是战功都已经到达了顶峰,朱元璋甚至已经是功无可封了。

然而朱文正的这个功高盖主,却让朱元璋忌惮。

因为此时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才八岁,与朱文正相比,相差巨大,而在军中地位更没有办法与朱文正相比,所以朱标的储位岌岌可危。

于是朱元璋就需要想办法来解决这种情况。

朱元璋返京之后,封赏了诸多将士,但是却偏偏遗漏了朱文正,后来朱文正发脾气抱怨,最后竟然莫名的反叛了,被朱元璋抓住之后,没多久就莫名其妙身亡。

所以,朱文正的反叛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故意设计的,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朱标铺路,减少对手,所以故意设计至朱文正于死地。

在朱文正死后,朱元璋仍然封其后代为靖江王,或许既有是对朱文正曾经战功的肯定,但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对于朱文正的补偿,为了避免朱文正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所以痛下杀手,朱元璋或许心中也是愧疚的。

四、朱元璋的“家天下”意识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朱元璋本人有着非常强烈的家天下意识。

这点我们从朱元璋称皇之后大肆屠杀那些危及可能危及江山的将领以及官员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这种家天下思想,认为整个天下都是自己一家的,是自己的私有产物,所以对于有威胁的人都想办法除去。

同样的,这种思想从朱元璋的分封藩王就可以看出,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去一个夭折,一个太子,剩下的24个都被封了王,成为了地方上的藩王,同样,封王的还有朱文正的后代靖江王。

因为这种家天下的思想,所以朱元璋唯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血缘姻亲,即使这些藩王以后拥兵自重,但是统治天下的还是自己朱家人。

尽管朱文正反叛而亡,但是在朱元璋的心目中朱文正这个侄子无疑仍然是自家人,他的后代也姓朱,所以给朱文正的后代封王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宴群臣,刘伯温突然从三道菜看出了杀机,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第二次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怎么看出杀机的,刘伯温劝朱元璋杀所有主降之人

    “火烧庆功楼”的故事从未出现在史书记载中,哪怕是野史,它只是出现在《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中。而且现在早已证实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非史实,同时“庆功楼”在真正历史上也是不存在的,不过这座楼倒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建在南京的“忠勤楼”,当时朱元璋为了方便与朝中重臣商谈军国大事,于是就特意建了这座楼,

  •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宗弼都称赞不已的岳飞,为何赵构一心要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的理解,赵构对岳飞起了杀心吗,赵构是怎样评价岳飞的

    这还要从岳飞的成名经历开始说起。岳飞并不像大多数军人一样,一经从军便终身不离。他先后三次从军,在和金军的几次小战中因为不畏生死、武艺高强而被赏识,后来逐渐升官。但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目睹了国破山河在的惨状让岳飞十分痛心,于是他竟不顾自己身份亲自向赵构上千言书,要求北伐恢复中原。一介武夫敢言政事,本

  • 为什么朱棣只是攻破南京就当皇帝了?大家为什么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帝上台以后,却完全没有这种浓浓的亲情观念。刚坐上皇帝就担心自己的叔叔们谋反,于是就开始进行削藩。他这刚一颁布削藩的命令,藩王中最有实力的燕王朱棣就不干了。朱棣也不跟这位年轻的侄子废话,他的想法很简单。你削我,我就打你。就这样叔侄二人之间爆发了改变明朝走向的“靖难之役”。但让人奇怪的是,古代打仗都

  • 朱元璋怒骂神算子:算出蓝玉死期,你能活几日?神算子:命绝今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蓝玉被朱元璋杀头,蓝玉之死行刑前大骂朱元璋,蓝玉之死完整版

    据说被书生黑得最狠的皇帝,往往都是很有作为的一代明君。秦始皇,明太祖朱元璋和雍正都是被黑得最厉害的了,其实他们也还是很有作为的,比如朱元璋勤于政事,在位几十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朱元璋还收回了丢失几百年的幽云十六州,对于老百姓也不错,更是铁腕治贪,不管涉及到谁,都是一查

  • 宋江初到梁山即指鹿为马,晁盖彻底心寒,公孙胜果断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和晁盖谁地位高,宋江和晁盖的相处之道,宋江晁盖简介

    宋江哭天抹泪抬出老父教诲,定要到江州不可,这才脱身下了梁山。江州牢城,宋江有银钱傍身,受戴宗照顾又结识李逵,故而虽不得志,却也没有太过为难。岂料浔阳楼酒醉留诗,被黄文炳咬住不放,终致法场九死一生,被晁盖等人拼死救下,到这会儿,宋江除了梁山,已别无容身之处。为人义字当头的宋江,上梁山的第一件事,便露出

  • 汉宣帝刘询面对权势熏天的霍光家族,是如何仅用两年便将其铲除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巅峰时期垄断军政大权,霍氏甚至能够颠覆皇权 霍氏家族的崛起,与霍光密不可分,作为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正是通过霍去病的关系得以入朝为官,长期侍奉在汉武帝身边,深得汉武帝的宠信。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际,指定霍光担任大司马、大将军,让其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辅佐时年仅八岁的昭帝刘弗陵

  • 关羽可以斩颜良诛文丑,却为何杀不了江东鼠辈潘璋、朱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为什么杀颜良文丑,历史上关羽斩过颜良文丑吗,关羽先斩颜良还是先杀文丑

    其实人的一生并不像一个数据一样属于一成不变的,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比赛一样,如果说直接就定出了谁的实力最强,是不是以后就不用比了,以后第一名一直属于他。显然这样是不可能的,正是有着无数的千变万幻才会成就如此美丽的世界。说实话当时关羽在曹操手下当差的时候,在战场上出现过几次,而此时的刘备也就是关羽的大

  • 郭嘉与司马懿谁更厉害?曹操若执行郭嘉遗言,曹魏必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如果郭嘉不死司马懿有机会篡权吗,小郭嘉能代替大郭嘉吗,郭嘉不死司马懿有机会吗

    郭嘉是河南人,出生于东汉末年,他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消灭袁绍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三国志》中称其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在曹操的手下只待了十一年,职位也不高,只是一个军师祭酒,类似今天的参谋。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却极受曹操的重视,但凡大小事情都要向郭嘉请教,因此两人惺惺相惜。不过

  • 秦始皇害怕对儿子们分封造成分裂,但为什么,他也不立太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怎样分封自己的儿子,秦始皇有没有实行分封,秦始皇时期也有分封吗

    之所以很在意祖先,是因为中国是“祖先崇拜”国度。也就是说,自己一生的事业,都是祖先积累下的“阴德”带来的。没有祖先积累阴德,就没有自己现世的一切。因此,每一个中国古人只要成功了,第一件事就是回去修祖坟,或者对祖先进行大肆封赏。之所以很在意后代,是因为自己所创造的基业,是需要后代传下去的。而且,每个人

  •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错过一个不亚于诸葛亮的路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是真是假,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的关系,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去哪里

    刘备最初的时候,从司马徽那里知道了卧龙凤雏的名字,于是就希望这两位人才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后来从徐庶这听说诸葛亮的住处后,就三次去诸葛亮家中,希望他能够出山帮助自己,刘备第一次去拜访之时,曾遇见了一位路人。当时这人也是穿着黑色的袍子,手还拄着一个拐杖,在路过刘备身边的时候,刘备还以为他是诸葛亮,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