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国之君的庙号才能称祖,为何明朝会有两个祖,而清朝有三个祖?

开国之君的庙号才能称祖,为何明朝会有两个祖,而清朝有三个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427 更新时间:2024/2/7 3:44:21

所谓庙号就是人家帝王死后在宗庙里面牌位名号,是由其后人评的。这个庙号分两个阶段,在唐朝以前评庙号是比较严谨的,非大功德,于国家有大贡献者不可得之。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皇帝都能有庙号的。像西汉一朝,历十二帝,有庙号的也就四位。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高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

所以那些时代的皇帝称呼多用谥号,比如汉武帝、魏文帝等等,因为字少,便于称呼和记录,而且还能起到一个盖棺定论的历史评价作用。但是唐朝之后,谥号开始乱搞,皇帝谥号流行“假大空”,字多且美,后世皇帝还可以给祖宗加谥,总之就是好字眼儿全往上堆。

像唐太宗李世民的初谥就是文皇帝,即汉文帝,后来给加到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而到了明朝,那都是固定十七个字,比如万历谥号就是:“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而清朝更厉害了,随便一个出来就是二十几个字。比如雍正就是: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所以,这谥号没法用了。而刚好庙号在隋唐时期已经泛滥,基本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且带有一定的历史评价生前总结,能起到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

比如庙号为“仁”、“孝”的,那就是比较贤能、国家发展的比较好。比如宋仁宗、宋孝宗、明孝宗。庙号为“光”、“穆”的,那就是在位时间比较短的,比如明光宗,一个月就挂掉了。还有庙号为“思”的,那就是亡国之君了,也就是咱们的崇祯皇帝。

所以为了方便,大家普遍称呼皇帝的庙号。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即有功者称为祖,有德者称为宗。合起来就是祖宗。而这里的功一般指的是开创之功、德指的是守成之德。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称祖的,其他皇帝大都称为宗。

一般来讲,开国之君,就是称太祖。比如宋太祖、明太祖;那些没有称太祖的,基本上就是把称号追赠给了父亲爷爷啥的,以表其对于自己开创之功的贡献。

比如说隋文帝称的是隋高祖,隋太祖给了他爸爸;唐高宗李渊则是把唐太祖德位置给了爷爷李虎。这里有个特点,就是杨坚、李渊他们开创新朝,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依靠家族实力,所以给他们祖辈追封是没问题的。像赵匡胤、朱元璋那都是自己来,老爸没帮上忙,所以就自己称了太祖。

称祖的皇帝地位要比称宗的高,因为太庙的正殿牌位是固定的,就拿明朝来说,其固定九个牌位,即天子九庙,也就是皇帝一脉。满了以后就得将里面距离最远德一位移走,到偏殿去,这称之为入“祧”。这里面只有称“祖”者因为开创之功,能够享受万事不“祧”。

也就是说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可以一直待里面。朱棣其实原本庙号是明太宗,只是后来嘉靖给他改了,是为明成祖,这才没被移走。嘉靖想把亲爹的牌牌摆进祖庙,但位置不够了,于是就给朱棣升格为“成祖”,嘉靖的亲爹就以“宗”的身份进入祖庙,嘉靖就能给名正言顺地给他爹上坟烧纸了。

这也是为何明朝有两个祖。

而清朝就厉害了,有三个祖。首先是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他统一女真,开创后金(清朝的前身),这绝对是开创之功,称太祖是没问题。

而后皇太极继位,他虽然是改国号大清以后德第一位皇帝,但是他也就是改了个名字而已,终其一生也没能入关称帝,只能是在辽东晃荡,所以他没有开创之功啊。

所以称他为清太宗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后的顺治皇帝,他庙号为清世祖。他是有开创之功,清朝是在他的任内入关问鼎天下的,这个称祖不过分。而且世祖有承上下,中兴之意,顺治时期的清朝取代了明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所以称世祖是没问题。

而再后来的康熙皇帝为何也能称祖呢?

这个主要是雍正的个人想法,他认为康熙一生都在开疆拓土,是实打实的开创之功。这个倒也没错,康熙一生平吴三桂,征葛尔丹,收台湾,击沙俄,带领清朝走向极盛,说他有开创之功也没错。

但严格来讲,他是不能称祖的,你看看汉武帝、唐太宗,哪个不是开疆拓土?可他们没有称祖啊。这主要还是源于雍正等人对康熙的过分崇拜吧,毕竟不是汉人政权,没有那么严谨的,不用太较真。

更多文章

  • 朱标共有五子,朱允炆是庶长子,朱元璋重礼法,最后却传位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允炆是朱标嫡子吗,朱标死因真相,吕大人是朱标老丈人吗

    朱允熥是嫡出,是常氏所生,他亲哥哥朱雄英去世之后,朱允熥就成为了嫡长子。按道理说朱元璋应该立朱允熥为皇太孙,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朱允炆成为了皇太孙呢?先来看一下明朝当时的政治情况,明朝出现,淮西各勋贵互相联姻,导致朝廷内的关系盘根错节。蓝玉是勋贵的代表之一,他专横跋扈,不听朱元璋的劝告,甚至直接向朱元

  •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传说,原来他们是,玉帝身边的金童玉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的马皇后有多惨,朱元璋马皇后简历,朱元璋和大脚马皇后的故事

    话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元顺帝昏庸失政,他不但没有重整山河,反而把大元江山越来越拖进了覆灭的深渊。天下民不聊生,盗匪横生,各地的反元起义运动,更是风起云涌,好好的一片江山,被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人间受难,天上的神仙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三界的最高主帅玉皇大帝,就召来了群仙,说:“众位爱卿,朕近

  • 为什么南宋之后所有的朝代都不在河南建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有几个朝代为南宋,宋朝为什么迁都洛阳,在河南建都的朝代

    之所以选择在河南地区建立王朝,其实是有着很多的考量的,首先河南是中华文明古老的发源地,这个地方是大平原,利于种植,掌握了农业也就掌握了人口和财富,自然是王朝发展的第一选择。可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北宋覆灭之后,南宋之后的朝代再也没有在河南建都了,虽然各个朝代都有着自己合理的理由,可是抛弃这十一朝古都

  • 李善长偷偷询问刘伯温,“朱元璋称帝会杀哪个?”刘伯温说了3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伯温没算出朱元璋要杀他吗,刘伯温说什么话让朱元璋杀他,朱元璋与李善长谈刘伯温

    细观明史,朱元璋之所以发迹还真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忙,他便是红巾军老大之一,郭子兴。幼年时的那段经历让朱元璋养成了圆滑的性格,当因为生存不下去加入红巾军之后,朱元璋左右逢源,得到了大佬郭子兴的器重。俗话说得好,有人好办事,朱元璋有了“背景”之后,很快便成为了统领一军的将领,并漂亮的打了几次胜仗,在红巾军

  • 朱元璋眼里不容沙子,为何侄子朱文正反叛,他还要封其后代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哪一集斩朱文正,朱元璋还是对朱文正有香火之情,朱文正的死朱元璋后悔吗

    然而朱元璋在历史上也因为他本身的残暴而被人诟病,在其统一天下之后便“良弓藏,狗兔烹”,对于那些威胁自己地位的臣子直接抄家灭族,狠辣可见一般。对待未曾谋反的臣子都这样残暴,那么对待那些已经谋反的臣子我们可想而知。但有一件事却很让人意外,朱元璋并没有对所有谋反的臣子给赶尽杀绝,对于他的侄子朱文正反叛之后

  • 朱元璋大宴群臣,刘伯温突然从三道菜看出了杀机,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第二次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怎么看出杀机的,刘伯温劝朱元璋杀所有主降之人

    “火烧庆功楼”的故事从未出现在史书记载中,哪怕是野史,它只是出现在《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中。而且现在早已证实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非史实,同时“庆功楼”在真正历史上也是不存在的,不过这座楼倒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建在南京的“忠勤楼”,当时朱元璋为了方便与朝中重臣商谈军国大事,于是就特意建了这座楼,

  •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宗弼都称赞不已的岳飞,为何赵构一心要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的理解,赵构对岳飞起了杀心吗,赵构是怎样评价岳飞的

    这还要从岳飞的成名经历开始说起。岳飞并不像大多数军人一样,一经从军便终身不离。他先后三次从军,在和金军的几次小战中因为不畏生死、武艺高强而被赏识,后来逐渐升官。但是“靖康之变”发生后,目睹了国破山河在的惨状让岳飞十分痛心,于是他竟不顾自己身份亲自向赵构上千言书,要求北伐恢复中原。一介武夫敢言政事,本

  • 为什么朱棣只是攻破南京就当皇帝了?大家为什么都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帝上台以后,却完全没有这种浓浓的亲情观念。刚坐上皇帝就担心自己的叔叔们谋反,于是就开始进行削藩。他这刚一颁布削藩的命令,藩王中最有实力的燕王朱棣就不干了。朱棣也不跟这位年轻的侄子废话,他的想法很简单。你削我,我就打你。就这样叔侄二人之间爆发了改变明朝走向的“靖难之役”。但让人奇怪的是,古代打仗都

  • 朱元璋怒骂神算子:算出蓝玉死期,你能活几日?神算子:命绝今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蓝玉被朱元璋杀头,蓝玉之死行刑前大骂朱元璋,蓝玉之死完整版

    据说被书生黑得最狠的皇帝,往往都是很有作为的一代明君。秦始皇,明太祖朱元璋和雍正都是被黑得最厉害的了,其实他们也还是很有作为的,比如朱元璋勤于政事,在位几十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朱元璋还收回了丢失几百年的幽云十六州,对于老百姓也不错,更是铁腕治贪,不管涉及到谁,都是一查

  • 宋江初到梁山即指鹿为马,晁盖彻底心寒,公孙胜果断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江和晁盖谁地位高,宋江和晁盖的相处之道,宋江晁盖简介

    宋江哭天抹泪抬出老父教诲,定要到江州不可,这才脱身下了梁山。江州牢城,宋江有银钱傍身,受戴宗照顾又结识李逵,故而虽不得志,却也没有太过为难。岂料浔阳楼酒醉留诗,被黄文炳咬住不放,终致法场九死一生,被晁盖等人拼死救下,到这会儿,宋江除了梁山,已别无容身之处。为人义字当头的宋江,上梁山的第一件事,便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