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好奇,皇四子朱棣在朝野中的呼声比较高,又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再加上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在朱元璋之前,都已经去世,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嫡长孙朱允炆,而不传给皇四子朱棣呢?
第一,朱元璋和朱标的父子感情很深,爱屋吉屋的就把爱转移到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
朱元璋不但是一位好皇帝,还是一位好父亲,尤其是对朱标。朱元璋对朱标的爱,超过其他的25个儿子。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就立朱标为世子。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就把年仅13岁的朱标立为皇太子,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都是按照“皇帝”的准则走的。
朱标20岁的时候,便开始处理国家大事。朱元璋还安排诸司:“以后日常政务启奏皇太子处理,事关重大军机才可奏闻。”朱元璋还嘱咐朱标,要做一位守成的君主,需要记住不要妄实暴政、不要被奸逆迷惑、不要被文法牵制。虽然朱元璋和朱标的性格完全不同,两个人还有冲突,朱元璋还是宠爱儿子朱标的。
天有不测风云,白发人了送黑发人,朱标的死,让朱元璋陷入了极度的悲哀和痛苦之中,几乎丢了性命。朱元璋身体恢复以后,又把对朱标的爱,转移到了朱允炆身上,为了让皇太孙得到锻炼,稳坐皇位,也是让他学习法律,见习政务,朱元璋不惜大杀功臣。
第二文官集团对朱允炆的支持
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顺利登基,不惜发动“蓝玉案”,这些武将都遭到了朱元璋的打压。朱元璋为了保障朱明皇室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儿子封到全国的重镇和交通要道,让他们自行征伐蒙元残余势力。武将已经没事势力了,藩王按部就班的都在边境进行防御。
朱元璋为了培养朱允炆继位,给他留下了三位文官辅政,他们分别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他们三个还是朱允炆的老师。朱允炆算是得到了文官集团的支持,这些文官集团,肯定会支持朱允炆,第一他们本身就是帝师,肯定能够加官进爵。第二朱棣是武将出身,肯定会和文官不和。再加上朱允炆年龄小,于情于理都该支持朱允炆。
第三朱棣并非嫡长子
大家都知道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夺的朱允炆的皇位,朱棣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做的文档,就给自己找个合法的继承理由“嫡子”,所以朱棣很有可能,不止一次的篡改《明史》、《燕王令旨》、《明太宗实录》。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无论野史还是正史都能找到证据,马皇后不是朱棣的生母。
《南京太常寺志》却记载,朱棣的生母为碽妃,就在孝陵神位的摆布中,左一位李淑妃,右一位碽妃。对于朱棣的生母为碽妃,傅斯年、朱希祖、吴晗都同意这个说法。可见中国古代对于礼法多么的重视,然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封建社会不可动摇的礼法。
朱棣就是因为不是嫡子,才失去了继承的资格。当时刘三吾对于朱允炆的支持,他的说辞为:“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可见正统、礼法在封建社会继承大统多么的重要。
总结:当年尽管朱棣在某些方面,比朱允炆有优势。但是朱元璋从礼法、个人情感、文官集团的支持等多个方面,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然而朱允炆还没有坐稳皇位,就开始削藩。被朱棣夺取了江山,朱允炆的下落还成了谜。真是,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