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召见袁崇焕,亲自披上大衣以示恩宠,为何八天后翻脸将其下狱

崇祯召见袁崇焕,亲自披上大衣以示恩宠,为何八天后翻脸将其下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78 更新时间:2024/1/18 21:43:53

乍一看,袁崇焕浴血奋战,击退了八旗兵的进犯,才使得京师保全,危机得以化解,按理说应该论功行赏,却为什么惹上了杀身之祸呢?

崇祯的质问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皇帝朱由检以“议饷”之名召袁崇焕入紫禁城议事。袁崇焕没有过多的思考,从通州直奔京师,来到广渠门。和八天前上次觐见崇祯相比,这次城门没开,袁崇焕是“缒城而入”,就是说城墙上放下筐子,袁崇焕是坐在筐子里被吊上去才入的城,副将祖大寿与其同行。

到了紫禁城,袁崇焕还没来得及跪拜行礼,崇祯皇帝就劈头盖脸地发出夺命三连问:“你为何擅自杀死毛文龙?建虏为何一路畅通无阻打到京师城下?你因何射伤满桂?”不知是被崇祯严厉的质问整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抑或是觉得多说无益,袁崇焕闭口不言。见状崇祯更加火冒三丈,当场下令锦衣卫脱去袁崇焕的朝服,拷上铁链,将其打入大狱,一时间万人之上威风八面的明军统帅,转眼间就成了锒铛入狱的阶下囚。袁崇焕身旁的祖大寿久经战阵,都被这一幕吓得瑟瑟发抖。

从金碧辉煌的大殿到阴冷潮湿的南镇抚司诏狱,一路上袁崇焕始终一言不发,如坠五里雾中,崇祯声色俱厉的质问不断地在耳畔回响。他实在想不通,自己究竟罪在何处?上次觐见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为何仅仅过了八天,一切就全变了?

崇祯的隐忍

短短八天前,即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千里驰援的袁崇焕已和兵临城下的皇太极大军苦战三天了。敌兵稍退 ,袁崇焕被崇祯宣召入紫禁城议事。那一次袁崇焕自知未能阻止后金长驱直入而惴惴不安,他觐见皇帝时特地没有穿官服,而是穿的青色布衣以示请罪。但崇祯皇帝见状,不仅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脸色如常,和蔼地脱下自己的貂裘大衣亲自给袁崇焕穿上,以示嘉勉。这让袁崇焕受宠若惊,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下了。穿着犹带皇帝体温的大衣,袁崇焕不由得感动得热泪盈眶,从心底里发誓为保大明江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袁崇焕压根没想到的是,崇祯之所以对他宽容以待,无非是后金军大兵压境,京师处于危难之中,尚需借重袁崇焕,不得已只能暂时隐忍,之前袁崇焕种种出格的言行早已让崇祯疑窦丛生,怒火中烧了。面对崇祯的一番抚慰,袁崇焕先前忐忑不安的心情很快得到了平复,看来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始终不变,并没有因为后金军长驱直入京师城下而怪罪于他。

感动之余,袁崇焕不由得忘乎所以,竟然不顾边兵不得入京城的大忌,提出让军队进城休整的请求,这让崇祯大为惊讶。本来朝中已经有闲言开始流传了,说后金此次入寇纯粹是袁崇焕故意引来的,目的是逼迫皇帝签下城下之盟,袁崇焕此言一出,无疑加深了崇祯对他的怀疑。于是崇祯刚刚还和蔼可亲的脸色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断然拒绝了袁崇焕的非分之想。

可惜的是,天真的袁崇焕对此丝毫没有觉察,进而在文武百官面前大放厥词,先是大肆渲染了一番敌军武力的强大,继而声称女真人此番入寇,是为了要在北京当皇帝,良辰吉时都已选好了,当务之急,还是应该答应皇太极的议和要求(皇太极一边进攻,一边数次派遣使者议和)。这在崇祯看来,袁崇焕早已和皇太极勾结,此番虏骑内犯,正是为了逼迫自己答应议和条件,其心可诛。也许从此刻开始,崇祯就已暗暗下了决心:此人包藏祸心,不可再用!处理袁崇焕与否,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崇祯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这个机会,却首先来自于敌酋皇太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皇太极的反间计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后金军长驱直入北京城下,蓟辽督师袁崇焕率军入援,提前一天赶到城下布防。由于昼夜奔驰,关宁铁骑的主力步兵军团被远远甩在后面,甚至最精锐的九千骑兵中也有四千人掉了队,和袁崇焕一起抵达北京的只有五千人。

大约两天后,袁崇焕与山海关总兵满桂等人合力在北京城外阻击后金军。双方血战数场并对峙了一段时间后,明朝各地勤王军马齐聚北京,形势渐渐逆转,开始有利于明军。根据《明史》记载,皇太极为了改变被动局面,采用范文程之计离间崇祯和袁崇焕,效仿三国演义蒋干盗书,捏造袁崇焕与皇太极书信,故意让俘获的太监听得内容,然后纵之归去,崇祯果然中计,一直以来对袁崇焕的怀疑,仿佛一下子得到了证实。

满桂的举报

偏偏此刻防御京师的另一员大将山海关总兵满桂,虽然英勇善战,但却鲁莽冲动,因此轻易地便中了后金的离间计。原来满桂在战斗中,为后金军以袁崇焕部下用过的箭矢射伤,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贯体,两支嵌于铠甲之上。满桂回城后军医为他拔出身上所中箭矢,发现上面竟然刻有袁崇焕所部之记号,于是认定被袁崇焕暗算。

满桂原本就与袁崇焕有点过节,《剖肝录》云,“会总兵满桂,初与焕共宁宁远,丙寅之役,首主弃城,为焕所叱”,也就是说满桂曾经因为战守意见不一,被袁崇焕严加训斥过。如今认定袁崇焕竟然在联手对付外敌时,背后暗算自己,更是因此勃然大怒,便以箭矢和身上伤口为证,进宫找崇祯告了御状,力指袁崇焕通敌,阴谋杀害明军大将。满桂的鲁莽冲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由此崇祯更是对袁崇焕的背叛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十二月初一的那一幕。

可悲的是,袁崇焕到死都不曾意识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是他自己。正是他性格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缺陷,造成了与同样刚愎自用且猜忌多疑的崇祯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注定了他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的绝境。而崇祯之前的隐忍宽容,没有换来局势的缓和和君臣关系的改善,反而放大了袁崇焕的性格缺陷,为来日两人矛盾的总爆发埋下了深深的祸根。至于皇太极的反间计和满桂的举报,只是加速了这一幕悲剧的到来,这一切的根源还要追溯到袁崇焕一年前夸口“五年平辽”的那句大话(容笔者另文详细分析)。

其他不可忽略的因素

京师承平日久,上一次面临这种生死存亡的危机还是远在180年前的瓦剌进犯。后金虽早已荼毒多年,但战事远在山海关外,局限于辽西一隅,仗着有关宁防线可恃,京师之人便觉事不关己,无切肤之痛。可是这次敌兵出人意料地绕道蒙古,骤然从喜峰口长驱直入,在京师附近大肆劫掠,给城内的百姓尤其是达官贵族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毕竟这次敌人是从通州进入北京的,而通州恰恰是很多达官贵族田产所在地,直接关乎切身利益。

此外,城内流言四起,连百姓都众口一词地称:袁崇焕已经与皇太极勾结,故意引诱鞑子兵临城下,是想要逼迫圣上签订什么盟约,一时间人人皆曰袁崇焕可杀。崇祯本来就担心袁崇焕与后金军里应外合,偏偏袁又提出了入城休整的要求,犯了边兵不得入京师的大忌,怎能不加重崇祯的怀疑?

等到袁崇焕指挥部队打胜了广渠门和左安门两场战役之后,京师的外围局势已经渐趋缓和,崇祯皇帝为了安抚城内的百姓和守城的将士,将指挥京城守卫的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治罪,理由是保卫不当。但是,京师百姓心中最大的不满无疑还是来自于袁崇焕,只有速将袁崇焕拿下,才能体现圣上英明,使得民心安稳。

皇太极借崇祯皇帝之手,扫除了自己入关最大的绊脚石。从此明朝的辽东局势,愈发不可收拾。表面上看,是皇太极的反间计以及京师贵族和民众的强烈不满是导致了袁崇焕获罪下狱,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君臣两人之间的矛盾蓄积已久,已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候。

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里,对袁崇焕颇多溢美之辞,但有一点还是说得入木三分——袁崇焕之死的诱因也许有千条万条,但究其根本,是由于他和崇祯两人之间不可调和的性格冲突。当历史把这两个原本不适合共事的人推上前台,一起承担家国重任,悲剧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下一篇继续解读袁崇焕悲剧的根源。如您觉得文章可读,烦请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关注我@体元的文史沙龙不走丢,更多精彩等着您!

更多文章

  • 朱棣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在位22年没有育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为什么不再生育,朱棣为什么对他儿子那么好,朱棣当皇帝后为什么没生下子女

    因为他的卓越功绩,其背后的故事更加引人关注。 那么他背后到底有哪些扑朔迷离的故事呢?而由这些故事是否可以找出他一生都没有子女的原因?图片:燕王朱棣剧照7次下西洋、征伐蒙古,让朱棣威震四方。他在位22年,期间一直忙于朝政,忙于征战四方所以很少顾及他自己的生活,这可能也是他儿女不多的原因。但是有一个非常

  • 太子、秦王、晋王都已去世,朱元璋为何不肯传位给皇四子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王朱棡和朱棣谁厉害,朱元璋死后不传位给朱棣,明朝朱棣传位给谁

    很多人会好奇,皇四子朱棣在朝野中的呼声比较高,又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再加上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在朱元璋之前,都已经去世,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嫡长孙朱允炆,而不传给皇四子朱棣呢?第一,朱元璋和朱标的父子感情很深,爱屋吉屋的就把爱转移到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朱元璋不但是一位好皇帝,还是一位好父亲,尤其是对朱

  • 故事:隋朝皇孙结识的江湖异人竟会炼金术?带着他骑上异兽最终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太子杨勇的孙子名叫杨德祖,在唐朝为官,是尚辇奉御,也就是掌管皇帝车马之类的官员。他为人性格宽厚,从不发脾气,对待官上能持之以礼,对待属下又十分宽和,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杨勇杨德祖有一样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道术。有熟悉他的朋友知道,他已经懂得了修炼谷神的秘术。德祖对修炼道术十分痴迷,他把皇上

  • 《大明宫词》:武则天告诉你,女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感情语录,武则天告诫天下女人的话,武则天教会我们女人什么道理

    01之前说过了,对《大宋宫词》实在有些失望。所以,还不如重温《大明宫词》。大明宫,大明宫是唐帝国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也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唐朝的国家象征。词就是一种文章,“大明宫词”就是说大明宫发生的这些故事。说到底,唐朝绕来绕去都绕不开武则天。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故

  • 作为开国功臣,他本已经位高权重,却在唐太宗即位之初举兵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开国功臣一览表,唐太宗手下最惨的功臣,唐太宗如何奖励开国功臣

    不管如何,靠着《说唐》等小说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后来的改编影视作品,武功天下第一的李元霸、“冷面寒枪”罗成等人物无不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罗成虽不存在,但小说中他的父亲、秦琼的姑父罗艺却真实存在。不但存在,他还在归顺大唐后被赐予李姓,地位十分尊崇。然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当年,罗艺便发动叛乱,

  • 他犯了死罪,在行刑当天,因脖子上印有一个字,被李世民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尸骨面部复原,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杀了几个官员

    在李世民上位后,实行一系列举措,仅几年的时间就将国家带入了强国的局面,并且他体恤百姓,积了不少功德,如果要给过去皇帝排名,李世民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前五名,一个人人敬仰的好皇帝,他不仅对待官员百姓好,就连犯了死罪的囚犯都十分善良。他认为即使一个人犯了再大的罪行,在临死前都要见一面自己最亲的人,也算是对亲

  • 唐朝强大国力是如何保持的?秘密就在于两项制度:租庸调和均田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军田制,唐朝国力真实情况,唐朝的最开明的政策

    汉武帝之所以能北驱匈奴,既依靠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军事天才,也离不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唐朝对外扩张一百多年,要是没有雄厚的国力,根本难以为继。那么唐朝又是依靠什么保障扩张的财力呢?唐朝依靠的主要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制度,一项是均田制,一项是租庸调制。这两项制度,为唐朝的版图拓展,源源不断的提供兵员和粮草。让

  • 比李世民还有能力的皇帝,却被后世成为暴君,皇陵还成垃圾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皇陵简介,比李世民厉害的皇帝,历史上有什么像李世民的皇帝

    2013年的时候,扬州城外西北方向的一个地方,这里垃圾如山一般堆积着,散发着阵阵难闻的味道,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一座隋朝的古墓,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它看起来非常的不起眼,因为整个墓葬才二十平方米,占地面积可以说是非常小了,而且来百姓挖的粪坑也直接到了墓室,这完全不符合贵族要求的墓坑里,出土的文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没有碰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王李世民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李世民和武则天关系讲解,李世民喜欢武则天吗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但实际上李隆基霸占的是自己的儿媳。这让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有学者专家是这么解释得,李氏这一皇族虽然姓李,但祖先是鲜卑胡人。古代胡人一直有夫死嫁子,不像汉人一样注重伦理道德。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唐朝是历史上一个十分包容和开放的时代。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李世民还

  • 兵匪不分,社稷之患,聊一聊唐朝中期以后军纪败坏的现象及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什么是“兵痞”?顾名思义,兵和痞子的结合,唐朝初年,当兵本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而且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当兵就变了味,军队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军队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中晚唐的兵痞,到底都有什么表现呢?唐军骑兵第一、以下犯上,造反成了常态,甚至出现